XX传媒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XX传媒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XX传媒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XX传媒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XX传媒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XX传媒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广电传媒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编制日期:二一四年二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目    录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4 三、环境质量状况.8 四、评价适用标准.10 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3 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20 七、环境影响分析.21 八、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29 九、公众参与.31 十、审批要求符合性分析.35 十一、结论与建议.37 附件 1、省发改委关于省广播电视集团广电传媒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建议书批复的函,浙发改函2007211号,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330100201300410号,杭州市规划局 3、公示证明及照片 4、公众参与调查表样表 5、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浙土资延预2013002号 6、广电集团关于浙江广电传媒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建设内容更改说明的函,浙广集团函20143号 附图 1、项目地理位置图 2、杭州市西溪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3、杭州市主城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图 4、建设项目总平面图 5、地下一层平面图 6、地下二层平面图  1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广电传媒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法人代表 王同元 联系人 王晓 通讯地址 杭州市西湖区莫干山路111号 联系电话 0571-56355306 传真 / 邮政编码 310005 建设地点 杭州市西湖区莫干山路111号,东至莫干山路,西南侧与省广电大院相邻,北至浙江京剧团。 立项审批部门 浙江省发改委 批准文号 浙发改函2007211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迁建 行业类别 及代码 E4700房屋建筑业 用地面积 (平方米) 6828.26 绿化率 35% 总投资 (万元) 53760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120 环保投资所占比例 0.22% 评价经费(万元) 4 预期投产日期 2016年5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由来 根据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浙发改函2007211号)以及杭州市规划局出具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330100201300410号),同意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在西湖区莫干山路111 号实施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广电传媒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其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满足广播电视台的演播、录音、导控、发射、传输、数字等功能的广电传媒业务用房,同时,配设停车场、设备用房等辅助功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有关规定,受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委托,浙江环科环境咨询有限公司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我公司在接受委托之后,进行了现场踏勘,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在此基础上编写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此外,根据立项文件本项目包含辐射部分(发射功能),而该部分建设内容目前实际已移至北高峰建设,因此,在本项目评价过程中,建设单位决定不再实施该部分的建设内容并发布了相关声明(详见附件6浙广集团函20143号),故本次环评报告表仅评价该项目中的非辐射部分。 2、建设规模  2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 6844m2,共涉及 1 幢建筑,建筑高度为 51.8m,地上 12 层,裙房3层,地下室2层;项目总建筑面积33800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25947m2,地下建筑面积为7853m2,共设置机动车位278个,其中地面56个,地下222个。 3、项目功能布局 3.1总体布局及建筑内部布局 本项目基地呈L形,建筑内主要设置演播功能、广电后期制作功能、采访拍摄制作功能、文化创意功能、广播电视文化公共服务功能等五大功能,大楼内不设置食堂。项目各楼层具体功能布局见下表1-1。 表1-1  项目各楼层功能布局 楼层 功能设置 地下室 设备用房及地下车库 1层 门厅、参演群众票房服务、广播电视会展、广播电视发布等 2层 栏目艺术设计、基层广电工作培训、文化信息服务、文化产业咨询服务等 3层 演播厅(2500m2/间)及配音室等 4层 演播厅(1100m2/间+600m2/间2间)及配音室等 5层 演播厅(280m2/间4间)+后期制作(1380m2) 6层 后期制作(动画、剪辑、数码制作) 7层 后期制作(配音、合成、拷贝) 8层 拍摄制作(摄影棚及配音室) 9层 拍摄制作(摄影棚及配音室) 10层 文化创意(个性化制作室、广电技术创作、艺术创作) 11层 文化创意(广播电视创作、广告策划设计) 12层 文化创意(广电衍生产品研发、广电信息综合服务) 3.2交通组织及停车 项目设地下停车位222个、地面停车位56个。地下车库停车位及排气筒设置情况见表1-2,地下车库出入口与临界厂界的距离情况见表1-3。 表1-2  地下车库排气筒基本情况 面积 停车 泊位 排气筒 数量 位置 高度m 排放口 序号 7853m2 222个汽车 停车位 1个 主楼12层屋顶中部 51.8 P1 表1-3  地下车库出入口情况 地下车库出入口 与临近厂界及敏感点 南侧厂界 混堂巷居民楼 出入口C1 (地块南侧) 最近距离 8.2m 95m 北侧厂界 莫干山路居民楼 出入口C2 (地块北侧) 最近距离 4.0m 58.4m  3 4、配套设备情况 本项目配套设备情况详见表1-4。 表1-4  项目主要设备一览表 名称 单台设备平均声级(dB) 位置 数量 变压器 68-72 地下室设备用房内 4台 各类风机 72-80 地下室设备用房内及主楼屋顶 13台 生活变频恒压供水设备 80 1套 消防水泵 80 地下二层消防水泵房内 4套 多联机空调室外机 60-65 主楼十二层屋顶及各层设备平台 55组 音响 80-95 主楼3-5层演播厅内 32组 5、公用工程 排水:室内采用清污分流制,室外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其他一般废水一并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供电:城市电网10千伏双路专线供电,变压器容量4630千伏安。 暖通:本项目空调采用多联机空调系统,多联机空调室外机设置于主楼各层设备平台及主楼屋顶,共55组。 6、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项目建成后,共有办公人员约1800人,工作时间按330天/年计。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现场踏勘及对现状地块历史使用情况调查,该地块现状为居民楼(拆迁中),均为上世纪80年代及以前的建筑,初步分析,地块内原有生活污染源(污水纳管、固废环卫部门清运)不会对土壤产生滞留污染,可以排除本地块土壤受重金属以及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的可能性。  4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西溪单元,地块东侧紧邻城市主干道莫干山路,东侧隔路为居民楼及银星饭店;南侧为浙江省广播电视局,西侧为浙江省广播电视局;北侧紧邻浙江京剧团。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周围环境概况见表2-1及图2-1,项目所在单元控规见附图2。 表2-1  项目周围环境概况 方位 与项目用地 红线距离(m) 现状 规划 紧邻 莫干山路 道路用地 45m 莫干山路居民楼 R21住宅用地 东 45m 银星饭店 B14旅馆用地 紧邻 浙江省广播电视局 A1行政办公用地 41m 混堂巷居民楼 R21住宅用地 南 129m 混堂巷 道路用地 西 紧邻 浙江省广播电视局 A1行政办公用地 紧邻 浙江京剧团 B3娱乐康体用地/S42社会停车场用地 57m 武林巷 道路用地 62m 易盛大厦 B2商务设施用地 北 62m 浙江省天正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B2商务设施用地 西北 122m 武林门幼儿园 R22二类住宅服务设施用地 周边具体环境情况如下: 图2-1  项目周边环境示意及噪声监测点位图 1# 2# 4# 3# 1#4#为噪声监测点位  5 2、地形、地貌 杭州市位于钱塘江下游、杭嘉湖平原与浙西山区交会带的浙北地区,是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中心城市。杭州主城地势为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为低山丘陵地形,境内最高峰天竺山海拔413m,其余南高峰、北高峰、葛岭顶峰等均在100300m之间,环抱西湖延绵向东北呈复向斜。市区西湖三面环山,境内东北地势平坦,海拔在210m之间,沃野平川,河网密布,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杭州市位于扬子准地台东部钱塘台褶带,包括安吉长兴陷褶带、中州(淳安)昌化拱褶带、华埠(开化)新登(富阳)陷褶带、常山诸暨拱褶带、余杭嘉兴台陷等五个三级构造单元以及武康(德清)湖州隆断褶束等七个四级构造单元。 项目所在地位于杭州市中心城区,用地范围内地势平坦,土地平整。  3、气象条件 杭州市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冬夏季风交替明显。年均气温1517,全年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35;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829。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水量 11001600mm,以春雨、梅雨和台风雨为主。常年梅雨量 350550mm,约占全年的2531%,这对各种春播作物的生长,特别是对喜温湿的早稻和茶、桑、竹、麻以及多种瓜果的生长十分有利。同时,充沛的降水也给杭州提供了一个常年葱郁、四季飘香的优美生态环境。但由于季风强度出现的时间年际变化较大,也会出现旱、涝、洪渍、高温、低温等自然灾害。  杭州市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杭州市近五年的主要气象要素如下: 多年平均气温               16.5 多年平均气压               1011.4hPa 多年平均降水量             1419.1mm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77% 多年平均蒸发量             1260mm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           1783.9hr 多年平均风速               1.91m/s 常年地面主导风向           E(13.7%) 4、植被、生物 本项目地块现为居民楼,无珍贵植被、物种。 5、水文  6 杭州市江河纵横,湖荡密布,水资源量和水力资源丰富,水域主要分属钱塘江水系和太湖水系两大流域。钱塘江是浙江省第一大河,干流从西南向东北贯穿皖南和浙北,最终汇入东海,是一条典型的潮汐型河流,在浙江境内全长583km,其中杭州段流经淳安、建德、桐庐、富阳等县(市)和杭州市区(西湖区、上城区、江干区和萧山区),干流全长319.8km,流域面积13901.8km2,占全市水域总面积的83.8%,水资源总量444.02亿m3,年径流量386亿m3,属水资源丰富地区。钱塘江是杭州市最大最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全市 80%的沿江各县(市)、城镇均以此作为饮用水、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是杭州市人民群众的母亲河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太湖水系流域面积2712.53km2,占全市水域面积的16.3%,主要包括东苕溪、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和杭州市区城市内河、西湖等。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的西北部,京杭大运河南端,北距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上海180公里。东临杭州湾,南接绍兴、金华、衢州三市,北邻湖州、嘉兴市,西交安徽省。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9113034和东经1182012037,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中心城市和浙江省会、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12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803.98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5.9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626.8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921.17亿元,分别增长2.5%、8.5%和10.1%。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到88985元,增长8.4%。按国家公布的2012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097美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347.449.3调整为2012年的3.346.550.2,三产占比首次超过50%。201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8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53.99万人,占74.3%。公安部门户籍登记人口700.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6.43万人,非农业人口384.09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0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5。 西湖区东连上城区和下城区,东北与拱墅区、东南与江干区相邻,东南部以钱塘江为界,与滨江区和萧山区隔江相望,南部滨临富春江,西南部与富阳市交界,西北部与余杭区接壤。西湖区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所在地,辖区总面积31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00万(其中户籍人口60.81万人),现辖 2 个镇、 9 个街道, 132个社区和48个行政村。西湖区地处杭州老城区的西部,是杭州市五个老城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城区,也是著名的旅游区,辖区内有西湖、西溪湿地两个国家 5A 级景区,还有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泠印社、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宋城等知名景区景点;是著名的文教区,拥有浙江大学、中国美院等名校和小和山高教园区等众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是著名的龙井茶产区,龙井茶产在西湖区才能称之为西湖龙井;是国家级园区集聚区,包括之 7 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江北区块),浙大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美院国家大学科技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是省会机关聚集区,全省80%以上的省级机关设在西湖区。 201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36.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2亿元,比上年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106.1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25.9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第三产业增速高于经济总量增速2.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75:18.24:81.01调整为0.71:16.67:82.62。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区人均GDP达101612元。  8 三、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地表水环境 项目所在地附近主要地表水体为古新河,与本项目距离约为100m,根据杭州市主城区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12.8),本项目东侧古新河属景观娱乐用水区,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类标准。具体见表3-1。 表3-1  古新河水环境功能区划 水系 水环境功能区 起始断面 终止断面 目标水质 古新河 景观娱乐 用水区 圣塘闸 左家桥闸 为了解古新河水环境质量现状,本环评引用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12年对其水质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具体监测数据见表3-2。 表3-2  古新河水质监测结果  单位:mg/L(除pH值) 监测 断面 时间 pH 溶解氧mg/L 高锰酸盐指数mg/L BOD5 氨氮mg/L 总磷mg/L 2012.4.9 7.86 7.93 2.13 0.5 0.136 0.046 类标准 69 3 10 6 1.5 0.3 古新河 评价结果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由监测结果可知,目前古新河水质各项指标均能够达到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类标准。 2、环境空气质量 本次评价中 SO2及 PM10数据引用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朝晖五区环境空气的常规监测数据(与项目拟建址直线距离约1.4km),监测时间为2012年12月25日12月31日,连续7日,每天24h连续监测,NO2数据引用浙江省环科院分析实验室对翠苑一小环境空气的常规监测数据(与项目拟建址直线距离约 2.4km),监测时间为 2013 年 3月,连续7日,每天24h连续监测,监测结果具体见下表3-3。 由监测结果可知,SO2、PM10及NO2日平均监测浓度均可以达到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日平均)。 表3-3  大气监测结果汇总表  单位:mg/m3 项目 监测时间 SO2 NO2 PM10 日均值 0.0080.058 0.020.038 0.0350.117 标准值 0.15 0.08 0.15  9 比标值 0.050.39 0.250.475 0.230.78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3、声环境现状 为了解项目拟建址周围噪声环境现状,于2013年12月2日对项目拟建地块周围环境噪声进行了监测,测点距离地面高度为1.2m,监测结果见表3-4。 表3-4  拟建址及周围环境噪声现状 测点 编号 测点名称 测量 时间 测量值(dB) 主要 声源 标准值 达标情况 昼间 67.4 达标 1# 东厂界 夜间 62 交通 噪声 4a类 昼间70dB,夜间55dB 超标 昼间 50.4 达标 2# 南厂界 夜间 48 达标 昼间 49.5 达标 3# 西厂界 夜间 45.2 达标 昼间 55.5 达标 4# 北厂界 夜间 49 / 2类 昼间60dB,夜间50dB 达标 由监测结果可知,项目拟建址除东厂界外昼夜间环境噪声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限值要求,东厂界由于受城市主干道莫干山路交通噪声影响,昼间可以达到4a类标准,夜间超标,超标量为7dB。 4、生态环境 据调查项目区域内无珍贵物种及其生境等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根据现场踏勘结果,项目的主要保护目标为周边已建的居民楼及幼儿园等。具体见表3-5。 表3-5  主要环境保护敏感对象情况 序号 环境敏感对象名称 方位 性质 最近距离* 规模 敏感性描述 1 莫干山路居民楼 东侧 现状 45m 最近一侧3幢 敏感 2 混堂巷居民楼 南侧 现状 41m 最近一侧1幢 敏感 3 武林门幼儿园 西北侧 现状 122m 18班,约500多名师生 敏感 *备注:与项目用地红线的距离  10 四、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1、水环境 根据杭州市主城区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12.8),本项目东侧古新河属景观娱乐用水区,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类标准。 表4-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除pH外 指  标 pH 石油类 高锰酸 盐指数 氨氮 总磷 溶解氧 BOD5 类标准 69 0.5 10 1.5 0.3 3 6 2、空气环境 根据杭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规定,本项目所在区域属空气质量功能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详见表4-2。 表4-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mg/m3 标准限值 (mg/m3) 序号 污染物 1小时平均 日平均 年平均 标准 1 SO2 0.5 0.15 0.06 2 PM10 / 0.15 0.07 3 NO2 0.2 0.08 0.04 4 CO 10.0 4.0 / GB3095-2012 二级 5 HC 2.0 /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 3、声环境 项目所在区域为 2 类声环境功能区,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有关规定,对于城市道路中交通干线两侧,若临街建筑以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建筑为主,将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的区域划为4a类标准适用区域;若临街建筑以低于三层楼房建筑(含开阔地带)为主,将道路红线外40m的区域划为4a类标准适用区域;在此距离以外的区域执行相应功能区的标准,本项目涉及交通干线莫干山路一侧执行4a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4-3。 表4-3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dB(A) 类  别 昼  间 夜  间 2类 60 50 4a类 70 55  11 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水 该项目产生的废水经预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中规定的氨氮最高允许浓度后排放进入周边市政污水管网,具体标准值见表4-4。 表4-4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单位:除pH外为mg/L 污 染 物 标准 pH CODCr SS 氨氮* 动植物油 三级标准 6-9 500 400 45 100 *氨氮执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 2、废气 项目汽车尾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经内插法或外推法修正),因项目周围200米半径范围内有建筑高于本项目排放高度,因此按照内插法或外推法修正排放速率标准值并严格50%执行,具体见表4-5。 表4-5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单位:mg/m3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污染物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排气筒高度m 二级 监控点 浓度mg/m3 51.8 6.36 NOX 240 50 12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0.12 51.8 83.85 非甲烷总烃 120 40 100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4.0 3、噪声 本项目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标准,具体限值见表4-6。 表4-6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  区域类别 昼间 夜间 2类 60 50 本项目建设期施工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GB12523-2011),见表4-7。 表4-7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dB(A) 昼间 夜间 70 55  12 总量控制指标 根据浙环发200977号文关于进一步建立完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替代区域限批等制度的通知精神,本项目为非生产性项目,且污水纳管排放,最终纳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其污染物排放总量由污水处理厂平衡。  13 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项目为非生产性项目,无工艺生产流程。 施工期污染因子及源强分析 施工期主要污染因子有:施工扬尘和废气、废水、噪声以及固体废弃物等。 1、施工扬尘和废气 施工期的大气污染源有扬尘和废气。扬尘是指露天堆场、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建筑垃圾的搬运扬尘,土石方和建筑材料运输所产生的动力道路扬尘。废气是指上述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的尾气,主要污染因子有NO2、CO、SO2和HC等。 扬尘是建设阶段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对整个施工期而言,主要集中在土建施工阶段,按起尘的原因可分为风力起尘和动力起尘。其中风力起尘主要是由于露天堆放的建材(如黄沙、水泥等)及裸露的施工区表层浮尘由于天气干燥及大风,产生风力扬尘;动力起尘主要是在建材的装卸、搅拌的过程中,由于外力而产生的尘粒再悬浮而造成,其中施工及装卸车辆造成的扬尘最为严重。 建设期扬尘主要来自于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土石方和建筑材料运输所产生的动力道路扬尘。 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 由于施工的需要,一些建材需露天堆放;一些施工点表层土壤需人工开挖、堆放,在气候干燥又有风的情况下,会产生扬尘,其扬尘量可按堆放场起尘的经验公式计算: Q2.1(V50V0)3e-1.023w 式中:Q起尘量,kg/吨年; V50距地面50米处风速,m/s; V0起尘风速,m/s; W尘粒的含水率,%。 V0与粒径和含水率有关,因此,减少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及减少裸露地面是减少风力起尘的有效手段。 尘粒在空气中的传播扩散情况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尘粒本身的沉降速度有关。不同尘粒的沉降速度见表5-1。  14 表5-1  不同粒径尘粒的沉降速度 粒径(微米) 10 20 30 40 50 60 70 沉降速度(m/s) 0.003 0.012 0.027 0.048 0.075 0.108 0.147 粒径(微米) 80 90 100 150 200 250 300 沉降速度(m/s) 0.158 0.170 0.182 0.239 0.804 1.005 1.829 粒径(微米) 450 550 650 750 850 950 1050 沉降速度(m/s) 2.211 2.614 3.016 3.418 3.820 4.222 4.624 车辆行驶的动力起尘 据有关文献,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占总扬尘的60%以上,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在完全干燥的情况下,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Q0.123(V/5)(W/6.8)0.85(P/0.5)0.75 式中:Q汽车行驶时的扬尘,kg/km辆; V汽车速度,km/h; W汽车载重量,吨; P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 表5-2中为一辆10t卡车,通过一段长度为1km的路面时,不同路面清洁程度、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的扬尘量。 表5-2  在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的汽车扬尘(单位:kg/辆km) P 车速 0.1 0.2 0.3 0.4 0.5 1 5(km/h) 0.051 0.086 0.116 0.144 0.171 0.287 10(km/h) 0.102 0.171 0.232 0.289 0.341 0.574 15(km/h) 0.153 0.257 0.349 0.433 0.512 0.861 20(km/h) 0.255 0.429 0.582 0.722 0.853 1.435 由此可见,在同样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越脏,扬尘量越大。因此限速行驶及保持路面的清洁是减少汽车扬尘的有效办法。扬尘主要表现在交通沿线和工地附近,尤其是天气干燥及风速较大时影响更为明显,使该区块及周围近地区大气中总悬浮颗粒(TSP)浓度增大。粉尘的排放量大小直接与施工期的管理措施有关,因此较难估算。 2、废水 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于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及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废水。  15 生活用水在此期间以100L/人日,高峰期施工人员以80人计,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按用水量的90%计算,则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为7.2t/d。水质和普通生活污水相近,但SS会明显高于普通生活污水;施工废水主要为泥浆废水,来自浇筑水泥工段,排放量较难估算,主要污染因子为SS。 3、施工噪声 一般施工噪声主要可分为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机械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所造成,如挖土机械、打桩机械、水泥浇捣机、升降机等,多为点声源;施工作业噪声主要指一些零星的敲撞击打声、装卸车辆的撞击声、吆喝声、拆卸模板的撞击声等,多为瞬时的突发性、冲击性噪声;施工车辆的噪声主要为土石方及建筑材料运输,属于交通噪声,其中对声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机械噪声。根据资料所得的不同施工机械的噪声源强见表5-3。 表5-3  建设期间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强度值(距源10-15m) 机械设备 噪声值范围dB(A) 机械设备 噪声值范围dB(A) 推土机 78-96 挖土机 80-93 打桩机 80-90 卷扬机 70-83 空压机 75-88 浇捣器 90-98 运输机具 85-94   4、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有少量的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本项目高峰期共有施工人员80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按人均1.5kg/d的产生量估算,则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20kg,施工期48个月,共产生生活垃圾172.8t;建筑垃圾与建筑材料种类、建筑形式、建筑内容等有关,其量较难计算。根据初步估算,地下室开挖将产生弃土约31500m3。 营运期污染因子及源强分析 根据对项目建设内容的分析,其营运期主要污染因子为人员办公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地下车库汽车尾气,设备噪声以及生活垃圾等。 1、废水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本工程日用水量约为180t/d(含绿化用水),年用水量约为5.4万t/a,该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人员办公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排水量按用水量的90%计、不可预见水量按60%计算,具体废水产生情况见表5-4。  16 表5-4  废水产生量及水质情况 污水来源 用水量 (t/d) 排水量 (t/d) pH COD (mg/L) SS (mg/L) 动植物油 (mg/L) 氨氮 (mg/L) 办公生活 130 117 350 160 30 绿化 35 0 不可预见水量 15 9 78 250 100 10 合计 180 126 342.9 155.7 28.6 由表5-4 可知,该项目废水日排放量为126t,则废水年排放量为3.78万t,各污染物产生量CODCr 12.96t/a,SS 5.89t/a,氨氮1.08t/a,废水中各污染物平均浓度约为CODCr 342.9mg/L,SS 155.7mg/L,氨氮28.6mg/L。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汇同其他各类废水一并排入周边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2、废气 (1)地下车库汽车尾气 考虑到该项目地面停车位较少,故本次评价主要对地下停车库进行分析。根据交警部门规定和杭州停车场所使用情况类比调查,汽车出入地下车库时速度应5km/h,而在库内或场地内基本为正常慢速行驶,速度15km/h,其尾气排放包括排气管尾气、曲轴箱漏气及油箱和化油箱等燃料系统的泄漏等,废气中主要污染因子为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等,将导致局部空气环境中上述气体污染物浓度的升高,并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在行驶、停泊过程中将产生汽车尾气污染,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地下车库汽车废气通过建筑物通风竖井排出屋顶实行高空排放,为有组织排放。 汽车废气的排放量与车型、车况和车辆数等有关,本项目出入车辆基本为小型车(轿车和小面包车等)。参考环境保护实用数据手册,有代表性的汽车在怠速和正常行驶时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见表5-5。 表5-5  机动车怠速和正常行驶时主要污染物排放系数 车辆 类别 污染物名称 单位 怠速行驶 (5km/h) 正常行驶 (15km/h) 备注 CO % 4.07 2.00 容积比 HC(以正戊烷计) ppm 1200 400 容积比 小型车 (汽油) NOX(以NO2计) ppm 600 1000 容积比 汽车尾气排放量与车辆的运行时间和车流量有关,其行驶时产生的废气污染物产生量可由下式计算:  FCDG =   17 ( ) 29.11 AkTQD +=  式中:G污染物排放量,kg/h; D废气排放量,m3/h; Q进出车流量,辆/h; T汽车行驶时间,min/辆; k空燃比; A燃油耗量,kg/min; F体积积浓度与质量-体积浓度换算系数; 1.29空气比重,kg/m3; C污染物浓度,ppm。 1 车流量 一般情况下,进出车库的车辆在早上和傍晚闹市阶段较频繁,其它时间段相对有所减少,同时车辆进出具有随机性,亦即单位时间内进出车辆数是不定的,每天进、出车库的车辆数,可按平均早、晚各出入一次,并考虑随机车辆数按总泊位数的50%计算,项目设地下车位 222 个,则该项目地下停车库的每天进出的车辆数为停车泊位的 2.5 倍即555辆/日。高峰期车流量按总泊位数的100%计。 2 行驶时间 汽车运行时间是指汽车在额定的区域内从发动机起动到驶离的时间,或从进口到出口的运行时间。库(场地)内运行时间包括行驶时间和停车(或启动)时延误时间。根据经验资料,车辆停车和启动的平均怠速时间合计为 90s。该项目地下停车库(场)的每天进出的车辆数及车辆行驶时间见表5-6。 表5-6  项目地下停车库(场)出入车辆情况 总泊位 (辆) 日车流量(辆/d) 高峰时车流量(辆/h) 入口至泊位平均距离(m) 入口至泊位行驶时间(s) 运行 时间(s) 222 555 222 103 约25 约115 3 空燃比 空燃比A/F(A-air:空气,F-fuel:燃料)表示空气和燃料的混合比。通常将燃料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最少空气量和燃料量之比称为理论空燃比,为14.81。一般常说的汽油机混合气过浓过稀,其标准就是理论空燃比。空燃比小于理论空燃比时,混合气中的汽油含量高,称作过浓;空燃比大于理论空燃比时,混合气中的空气含量高,称为过稀。一般当空燃比>14.8时,燃油进行完全燃烧,得到到二氧化碳和水,尤其当空燃比为16.0时为最理想状态;当空燃比<14.8时,燃油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 18 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据调查,汽车减速、怠速和启动时,油气混合较差,空燃比一般为12.0。 4 耗油量 根据调查,汽车在80-1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耗油量最低,而车辆启动和刹车状态下耗油率最大。根据调查资料,车辆进出车库怠速状态(V5km/hr),平均耗油量为0.05L/min;正常慢速行驶(V15km/hr),小轿车平均耗油量为 0.15L/min。 5 体积浓度和质量-体积浓度的换算 对大气中的污染物,常见体积浓度和质量-体积浓度来表示其在大气中的含量。体积浓度用每立方米的大气中含有污染物的体积数(立方厘米)或(ml/m3)来表示,常用的表示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