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局质量监管工作总结.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质监局质量监管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质监局质量监管工作总结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质监局质量监管工作总结 一、突出主线,放大服务功能,引导转型升级 紧扣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以加快实施 “五个一 ”工程为载体,统筹优势资源,突出五大抓手,加大支持和服务力度,质量管理及质量指标均实现新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一)突出质量管理的宏观指引。一是完善质量导向机制。 5月 5 日,市政府召开全市质量工作会议,张敬华市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亲自颁授首届市长质量奖,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前所未有。会上,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各职能部门签订目标责任状,对质量工作进行考核,强化了责任目标落实。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将质量工作活动经费及奖励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兑现质量、标准先进单位奖励资金 860 万元,保障了质量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市政府分管领导的主持下, 23 个职能部门 5 次召开联席会议,分析质量形势,解决质量问题,形成 了工作合力。质量报告在全国率先纳入政府工作层面,政府发文、专题部署, 16 个部门联合编撰,有效提高了质量报告的 “含金量 ”,质量综合管理部门的作用得以充分体现。二是提优履职服务效能。集聚质量、品牌、标准、计量、检测等优势要素,在以建立有机的 “多线组合、上下联合 ”的工作机制为质监局质量监管工作总结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目的,首选八大区域性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集中和系统化,用工程的思想和理念,进行部署、指导和督办。通过一年来的实践, “五个一 ”工程统领作用及旗帜效应逐渐显现。 “整合优势资源,提升综合效能 ”的工作理念和方法渐入人心,在全市 系统达成了共识;质企互动,与目的性企业在 “提质量、增后劲、快发展 ”方面形成了共振。八大块状产业新培育 1 个全国质量奖、 1 个省级卓越绩效基地、 48 个名牌产品,推进 80 个标准化项目,建树 20 个计量标杆,提升 3 个检测服务平台服务功能,质量竞争实力得到增强。三是深化质量振兴活动。全市 12 个县(市)、区按照质量兴市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不断采取新措施,谋求新突破。 4 月 14 日,全市顺利通过了创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省级验收,标志着我市质量振兴工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突出品牌建设的发展引领。一是名牌名品评审更加严谨。修订市市长质量奖评定管理办法,增加跟踪监督环节,企业配备自评师,提高自我评价改进、完善提高的能力;同时,将市质量奖纳入管理范畴,完备了市长质量奖的培育梯队。名牌评审增加专家集中文审、企业现场评审等环节,程序更加规范,意见征集更加宽泛,保证了评审工作质量。 二是品牌培育侧重重点行业。以六大支柱产业、六大新兴产业等主导质监局质量监管工作总结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产业为培育重点,扶持单体品牌与创建区域品牌并重,新培育省、市名牌产品 48 个;开发区成功申获工程机械产业首批区域名牌试点,品牌建设及受益对象由企业个体向产业群体延伸,提升了 “制造 ”的含金量。以民生 热点产品为培育重点,新培育食品、家具、建材等名牌产品及服务业名牌 46 个,提高了消费者的满意度。三是企业追求质量氛围浓厚。全市有近千家企业参与质量兴企活动,许多企业不同程度地创新质量提升的内容和方式。徐工按照 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要求,投入最优良的资源,快速补齐 “短板 ”,促进了产品质量、经营质量、综合绩效的快速提升,成为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卓越绩效管理孵化基地。 118 家名牌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信用体系,积极申报省工业企业质量信用等级, 16 家企业获得 A 级,总数位居全省第四位。追求质量改进, 促进质量提升,实现产品转型升级已成为许多企业提档升级的共同选择。 (三)突出标准创新的带动提升。一是引导新兴产业成长。遵循技术标准和科技研发 “同频共振 ”的宗旨,与市知识产权局深度合作,出台了科研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工作意见。围绕扶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举办 3 期技术标准研讨会及讲座,主动对接 11家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与技术标准研制同步发展,将 32 项知识产权转化为产品标准。跟踪 “感知矿山 ”物联网发展前沿,初步搭建起标准体系框架, 69 家 “感知矿山 ”产业联盟成员单位发布实施 37 项产品标准,质监局质量监管工作总结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27项标准获得 煤炭行业标准立项, 2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获省科技厅立项。用标准引导新兴产业成长的新路径逐渐明朗。二是助推传统工业升级。指导 1 家企业实施省级自主创新标准化试点, 10 家企业创建省级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 16 家企业实施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试点; 10 家企业主导或参与制订 15 项国标、行标,使我市一些企业的先进技术规范融入国家标准,赢得了市场竞争 “主动权 ”。三是规范服务产业发展。在物流和旅游业建立了标准化推进机制,推广、灌输标准化管理理念,云龙湖、马陵山、窑湾古镇风景区等 3 个国家级、省级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立项,推 动了物流和旅游行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四)突出 “把脉 ”低碳的技术支持。一是开展能效对标测试。指导企业通过科学的计量手段和完善的计量管理推进节能降耗,新增 7家通过计量确认的企业,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 98.9%以上。在水泥、化工行业选择 16 家重点耗能企业,对使用的高耗能设备进行能耗测试、对标判定,指导企业改造、升级设备 90 台套,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实现年节节约标煤 1.2万吨,节约资金 600 万元。二是推进锅炉 “双达标 ”活动。制定并发布实施省级地方标准燃煤电站锅炉节能监测( DB32/T1840-2019),对电站锅炉节能监测检查内容及要求、测试项目、测试方法、考核指标、结果评价做出规定。完成 202 台锅炉能效测试工作,出具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诊断书,质监局质量监管工作总结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对 125 台不符合能效指标的锅炉提出了改进措施,淘汰改造高耗能小锅炉 69 台;加强对锅炉水处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完成 392 台锅炉水处理检验工作。组织专家开展锅炉节能燃烧、换热、能量回收等节能新技术研究,在 145 台锅炉推广应用,实现年节约燃煤 12019 余吨、降低运行成本 1000 万余元。三是完成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邳州市再生铅产业作为首批国家级循 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三年建设,完善了循环经济标准体系,主导制订国家标准 5 项,企业产品标准占体系标准总数的 67.2%,标准覆盖率达到 96.3%;年节标煤 2.5万吨,减排 7万吨含铅酸液、 1万吨二氧化硫;实现了循环经济保护资源、循环再利用的目标,以全省最高分 100.5分通过验收。 (五)突出公共平台的科技支撑。一是科技项目数量及质量位列三甲。市局首次召开科技工作大会,评选表彰科技及创新工作优秀作品,设立专项课题奖励经费,有力地激发了 “崇尚创新、致力科研 ”的热情。全市系统在质量检测、技术标准、行政管理等多个 领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组织申报科研项目 36 项,获准立项 26 项,其中国家级 7项、省级 8 项,结题 11 项, 3 项成果获得省质量技术监督技术成果奖, 1项被推荐为国家总局科技兴检奖,获得 7 项国家专利,不仅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均位列全省系统 “三甲 ”,而且在网架及钢结构产品关键技术和工程质量检测方法、乳制品掺假检测、采煤机电缆弯曲性能等学术领域取得了 “全国发言权 ”,形成了新的学科 “生长点 ”。二是标准信息质监局质量监管工作总结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平台延展功能。主动贴近企业需求,围绕解决企业检索国际、国外标准难的问题,跟踪标准动态,增加标准资源,升级国家大学科技园、特色产 业、贸易壁垒预警、农产品等四大平台,新增标准题录 61281条,平台检索功能连续两年保持苏北第一、省内领先水平;并与国家标准馆、深圳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矿大科技园等形成 “产学研 ”有机结合体,国内独有。开展送标准进社区进企业活动,普及了标准化知识;探索标准订制服务、打包服务等模式,对电子、汽车电器、计量机、电力电子、软件开发、煤矿安全、医疗器械、工程机械 8大领域实行免费服务,已为 9 家企业提供标准订制咨询服务,促进了标准资源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三是检测技术机构增强保障实力。全市系统投入资金 475 万元,争取上级及系统外 资金支持 120万元,建成南院检验检测基地、国家林产品质检中心、省级农化产品质检中心、市级食用菌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技术服务中心;市质检所、市纤检所、市信息中心搬迁至检验检测基地;检测范围拓展到国家实验室认可项目 957 项,省级资质认定项目 2778项,计量标准 106项,基本覆盖我市优势特色产业,检测环境、装备水平、人员素质、业务收入均得到快速提升,综合检测能力在苏北、淮海经济区领先。国家及省质检中心积极参加本行业国标、行标制修订等学术活动,提高了影响力;相关检测项目参加 NIL 国际比对、 CNAS能力验证,比对结果均为 满意。 二、严守底线,改进监管机制,提高安保质量 质监局质量监管工作总结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7 页 坚持以保障安全为 “底线 ”,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主导,以提高监管效能为核心,改进工作方法,提高 “三个安全 ”的保障力。 (一)食品质量安全实现 “三个提高 ”。一是提高监管工作效能。市局及各县(市)区局建立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完善工作流程规范许可程序,实行三级签批加严发证审查,加强质量安全信息收集、风险分析与监控工作,今年共发放生产许可证 439张、注销 46 张、 13 家不予许可,努力从源头促进企业提高食品安全把关水平。在睢宁局试点实施 “三位一体 ”综合监管模式,明晰监 管、稽查、抽检人员职责,细化监督管理的 “闭环 ”机制, “一体化 ”监管实现了 “六个提升 ”。先后组织开展以检查非法添加物质为主要内容的乳制品、肉制品、辣椒制品、面制品等专项行动,未发现违规行为。指导 4 家乳制品企业按照新标准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厂房布局和生产设施等全部达到新的准入条件的要求,重新取得生产许可证。二是提高企业道德诚信意识。建立了食品企业厂长(经理)和检验员集中培训制度及考核制度,对全市920 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的 1100 余名企业法人及从业人员加强质量管理、安全标准、检验技术及道德伦理的培训,增强首 责意识、法制观念、诚信素养和从业素质。组织一次 921 名食品企业厂长(经理)参加的食品法律法规考试,强化了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指导 127 家企业建立食品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质监局质量监管工作总结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8 页 责任制, 76 家大型食品企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督导企业落实好各项食品安全措施。首次在开发区食品生产企业组织质量安全应急演练活动,指导企业完善了应急处置机制。三是提高公众知晓率。先后组织开展了人大代表视察食品生产, “市民看企业、监督零距离 ”活动,让群众及媒体现场直观了解企业生产食品的全过程,督促企业自律,引导安全放心消费。 组织质监志愿者开展 “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 ”活动,发放宣传材料 2500 余册、咨询服务 5000 余人次,巩固了社会科普阵地。与影视传媒联合制作了食品质量安全公益宣传片,借助百场红色电影 “三进 ”平台进行广泛宣传,播放 400 场次、观众 25万人次,普及了食品安全常识。 (二)特种设备安全体现 “三个转变 ”。一是监管重心向解决重点设备和关键问题转变。开展电梯安全专项行动,组织 “三进 ”集中宣传 21次,普及安全乘坐电梯知识;组织电梯应急救援演练 8 次,提高了维保及管理单位处置电梯故障的效能;对 35 家电梯维保单位签订 “电梯维保 安全质量承诺书 ”,并进行星级评定,择优推荐 2 家三星级单位上报省局评定;检查 106 家单位使用的 542 部电梯,对 169 部不合格电梯下达了安全监察通知书,责令停用电梯 72 部,有力地规范了电梯安全使用行为。实施气瓶 “一瓶一码 ”工作,全市 77 家气体充装站配备 “一瓶一码 ”充装体系及配套设施,新购气瓶 8万只,安装条码 40万余只,覆盖率 100%;强制报废 “螺丝瓶 ”5 万余只,提高了气瓶安全质监局质量监管工作总结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9 页 管理水平。二是监管方法向规范企业安保体系建设转变。将实施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标准化与 “三分监管 ”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经济开发区、新沂市、电站行 业率先推行,指导 2517 家单位完善设备档案,健全管理机构及制度,开展自查自评及综合评价;其中 1932 家单位达标, 50 家单位成为标杆,提高了使用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和安全保障体系运行水平。三是管理手段向行政许可科学化、规范化转变。以实现 “作业知识机考化、作业技能模考化 ”为目标,积极推广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理论考试系统,推进作业人员技能考试基地建设。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制定培训基地的管理制度、人员操作规程,采用省局统一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系统软件及考试题库并进行了设备的调试及软件的试运行,已使用信息化系统完成了 1500 名作业人员的考核、发证工作,规范了作业人员资格许可程序,提高了行政许可效能。 (三)重点产品安全显现 “三个加强 ”。一是加强难点问题治理。组织“家电下乡 ”、 “百日清新居 ”、 “汽车轮胎 ”、 “限塑 ”等专题执法检查行动,共检查 358个单位,立案查处 27 起,涉案产品标值 187 万元。开展 “春季农资打假 ”和 “徐宿连三市化肥联合打假 ”行动,检查生产企业 59 家、经销门市 130余家,抽检 80批次,立案查处 14 起,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 8 万余元。在地方政府的统一指挥下,会同经信、供电等部门,严厉打击 “地条钢 ”,共检查涉 钢企业 54 家,关闭 “地条质监局质量监管工作总结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0 页 钢 ”生产企业 47 家。二是加强 “双打 ”专项行动。全市系统共出动执法及质检人员 2160人次,检查 850 个单位,立案查处 57 起,涉案产品标值 216 万元;其中销售掺假棉花案、洗涤用品侵权案、土炼油案等3 个案例被总局列入 50 个 “双打 ”成果展案例(全省仅 4件)。深化经营案件的理念,突破个案办串案、系列案、大要案,立案案件、罚没款到位、捣毁制假窝点数量和移送司法机关案件数量等均有较大幅度上升,同比分别增长 11%、 30%、 40%、 200%。三是加强联合查办案件。六部门联合开展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管及 “黑心棉 ”打假工作,建立了禁用原料、废物回收及处置、生产加工、市场准入、集团购买等环节的监管制度,使 “黑心棉 ”得到有效防控。全市系统共检查相关使用单位 127家次,检查絮用纤维制品 1.6万件(条)、纺织类床上用品 7000 件、棉衣及工作服 5000 件,抽查絮用纤维制品 124 批次,未发现 “黑心棉 ”。联合 “胡大祥 ”、 “润发一世 ”、 “恒顺万通 ”和 “广州立白 ”等名优企业打假治劣,捣毁造假窝点 23 个,为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 400 万余元,赢得了企业和群众的赞誉。 三、把握红线,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惠民实效 紧贴政府民生工程, 坚持从群众的热切期盼中扎实推进惠民工程,及时跟进民生热点,解决好群众所想所盼、社会所需所要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