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水利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水利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讲话 一、全面回顾近年来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流失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以来,水利部党组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系统总结我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验和教训,积极探索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具有时代特色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之路,为改善水土流失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城乡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水土保持法深入实施,监督执法不断强化。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相继在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水土流失防治费和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等方面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法规和规章,与环保、铁路、交通、国土、电力、有色金属、煤炭等部门联合制定和出台了关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全国共出台县级以上水土保持配套法规 3000 多个。水土保持 “三同时 “制度得到深入贯彻落实。 2019年以来,全国共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25 万多项,其中国家大中型项目 1800 多个,特别是西气东输、青藏铁路、西电东送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在执行 “三同时 “制度中做出了 很好的表率,全国 1.5万公里新建公路、 1.2水利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万公里新建铁路实施了水土保持方案;先后完成 1000 多个项目的水土保持验收,其中国家重点项目上百个;生产建设单位投入水土保持资金 1450多亿元,防治水土流失面积 8 万平方公里,减少水土流失量 17 亿吨,大规模生产建设活动导致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00多个地市, 2400 多个县建立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共有专兼职监督执法人员 7.4 万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不断加大执法力度,积极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 ,督促生产建设单位落实水土流失防治责任。 第二,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规模和范围扩大, 2019 年以来,启动实施了黄土高原淤地坝、京津风沙源、东北黑土区、珠江上游南北盘江、丹江口库区及上游、云贵鄂渝世行贷款和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等一批国家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积极推进水土保持大示范区建设,初步建成面积在 100 平方公里以上、综合效益显著、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大示范区62 个,走上了以小流域治理为基础,大流域为骨干,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的发展轨道。水土保持工程惠及山丘区广大群众 ,近 10 年全国累计治理小流域 1.6 万多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48 万平方公里,近 1.5 亿人从中直接受益, 2019 多万山丘区群众的生计问题得以解决。据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测算,我国现有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 15 亿吨以上,其中长江上中游年均减少约水利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1.5 亿吨,黄河流域年均减少 3 亿多吨。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xx、江苏、浙江、 xx 和 xx等地的 81 条流域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为防治面源污染、开展水源保护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三,防治战略实现重大转变,生态自然修复积极推进。生态 自然修复理念得到全社会广泛认同, xx、 xx、 *、青海、 *、山西 6 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了实施封山禁牧的决定,全国 27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136 个地市和近 1200个县实施了封山禁牧,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区全面实现了封育保护,全国共实施生态自然修复 72 万平方公里,其中 39 万平方公里的生态环境得到初步修复。生态自然修复技术路线逐步成熟,各地总结出以草定畜、以建促修、以改促修、以移促修和能源替代等许多做法,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果,为大面积封育保护创造了有利条件。生态自然修复效果日益显现,在加快植被恢复、减轻水土流失 、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当地干部群众观念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了生态环境和农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起到了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效果。 第四,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管理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先后印发了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科技发展纲要、监测纲要、信息化发展纲要和从业人员培训纲要,编制完成黄土高原淤地坝、南方崩岗防治、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东北黑土区等重点区域治理专项规划,初步构建了我国水土保持规划体系和技术标准体水利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系。监测评价与信息化建设深入开展,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一期工程竣工 并投入运行,二期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 7个流域中心站、 29 个省级总站和 151 个分站,水土流失监测预报能力显著增强;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水土流失遥感普查,从 2019 年起连续七年发布全国及部分省区水土保持公报,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水土保持科研与技术推广取得重大进展,建成了一批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试验站、国家级水土保持试验区和土壤侵蚀国家重点试验室,成立了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草地水土保持生态研究中心和水土保持工程研究中心;开展了一批水土保持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实施国家科技创新项目和 “948“科技引进项目,大力 推广以坡改梯、坡面水系、雨水利用为主的水土保持实用技术,提高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效益;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参与人员最多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为国家宏观决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第五,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全民水土保持意识逐步增强。与全国人大环资委、中宣部、共青团中央和国家环保总局等单位和部门联合举办了 “保护长江生命河 “、 “保护母亲河 “、 “中华环保世纪行 “、 “水土保持法周年纪念 “等重大宣传活动,面向社会、面向工矿企业、面向治理区群众开 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与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中财办等单位联合开展黑土地、珠江石漠化区、淮河和长江上游、革命老区等水土保持大型专题调研水利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活动,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推动了东北黑土地、珠江上游石灰岩等重点治理工程的立项和实施。与全国人大环资委开展水土保持法修订前期调研活动,促进了修订工作进程。把水土保持教育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乡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动水土保持科普教材进课堂活动,全国接受水土保持科普教育的中小学生已达上百万人次,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中小学生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热 情。全国已建和在建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近百个,科技示范园已逐步成为各地开展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成果展示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窗口。 水土保持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有力地遏制了人为水土流失,保护了珍贵的水土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群众生存发展状况,保障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在防治理念上,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加注重遵循自然规律和发挥自然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步伐。二是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更加注重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 “双赢 “。三是 在防治方针上,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防治结合,更加注重事前预防保护,做到预防保护与综合治理 “两手抓、两手硬 “。四是在投入机制上,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和多元化投入,更加注重依靠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办水保的局面。五是在组织领导上,必须坚持统筹协调,更加注重发挥政府主导和部门协作的重要作用,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水土保持管理体制。 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亲切水利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关怀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中央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密切配合、同心协力和团结奋斗的结果,是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开 拓创新、顽强拼搏和扎实工作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向长期关心、重视、支持水土保持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常年奋战在水土保持工作一线的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二、切实增强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责任感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万物之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水土保持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更加凸现。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就加强生态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对水 土流失防治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新时期水土保持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水土流失防治路线,一大批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发挥了显著效益,水土保持工作思路、方略和实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关注,参与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水土保持工程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治理水土流失有了很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氛围。当前,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水利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7 页 施,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水土保持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自然条件复杂,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土保持工作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水土流失防治进程与国家生态建设的总体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全国亟待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仍有 180 多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土壤侵蚀量高达 45 亿吨左右,有 3.6 亿亩坡耕地和 44.2 万条侵蚀沟亟待治理,东北黑土地保护、西南石漠化地区 土地资源抢救的任务十分迫切。二是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开发建设过程中急功近利、忽视生态保护的现象仍较为普遍,造成严重人为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地区干部群众的水土资源保护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不少地方仍然存在陡坡开垦、顺坡耕作、超载过牧等现象,导致生态恶化,土地生产力下降。三是水土保持法贯彻落实情况与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执行率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率仍然偏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同时,水土保持队伍建设和执法水平也不能适 应依法行政的要求。四是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建设与加快防治步伐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涉及多行业、多部门,必须加强部门和行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目前,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还不够,不利于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 水利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8 页 保护水土资源既是保护现实生产力,也是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既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维护子孙后代的长远福祉。我国的基本国情、现阶段的突出水情和水土流失的严峻形势,决定了加强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已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第一,加强水土保持是搞好江河治理、保障防洪安全的迫切需要。 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下泄,淤积江、河、湖、库,降低了水利设施调蓄功能和天然河道泄洪能力,加剧了下游的洪涝灾害。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导致黄河下游河道 1950 1999年淤积泥沙 92 亿吨,河床普遍抬高 2 4米。辽河干流下游部分河段河床已高于地面 1 2 米,成为 “地上悬河 “。水土流失导致全国 8万多座水库年均淤积 16.24 亿立方米,洞庭湖年均淤积泥沙 0.98 亿方。同时,水土流失还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加速暴雨径流的汇集过程。因此,搞好江河治理、保障防洪安全,必须高度重视和着力搞好江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治理。 第二,加强水 土保持是改善山丘区民生、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水土流失与贫困互为因果,我国经济最贫困地区往往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全国 76%的贫困县和 74%的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区。不少水土流失地区由于长期掠夺式生产经营,土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甚至到了光山秃岭、山穷水尽的地步,陷入生态恶化与贫困相互交织的恶性循环。没有水土流失区农民的小康,也不可能实现全国农民的小康。水土保持以解决群众生计问题为前提,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为切入点,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山区实水利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9 页 现粮食自给提供重要保障,而且能够促进农业 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民持续增收能力,促进水土流失区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 第三,加强水土保持是保护水土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前提。我国人多水少,人地矛盾突出,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矛盾。近 50年来,我国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耕地达 5000多万亩,平均每年约 100万亩。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区每年流失表土达 1厘米以上,东北黑土区一些地方耕作层厚度由开垦初期的 1 米左右降到现在的不足 20厘米,不少地方耕作层表土已流失殆尽,丧失了生产能力。北方 土石山区土层厚度不足 30 厘米的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高达 77%,西南岩溶区、长江上中游和西南诸河区分别达到 42.1%和 18.8%。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强水土保持,有助于涵养水源和培育地力,促进水土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是保护水土资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四,加强水土保持是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水土流失不仅使水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也是造成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目前全国 1/3 以上的国土面积存在水土流失问题, 江河湖泊普遍存在面源污染,不少地区的生态环境已超出其承载能力。据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估算,每年水土流失给我国带来的经济损失水利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0 页 相当于 gdp的 2.25%左右,带来的生态环境损失难以估算。水土保持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改善生态与环境,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措施。 总之,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看,还是从水土流失地区发展的局部看;无论从当前看,还是从长远看,水土保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我们要深刻认识水土流失问题的复杂性和危害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毫不动摇地坚持水土保持基本国策,切实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开创中国特色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局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秀美山川的关键时期。我国人口众多,山丘区面积比重大,人均土地资源有限,有相当数量的人口需要依靠土地生存和发展,是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最大实际;我国正处在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长期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资源开发强度大,生态代价高 ,人与自然关系不协调,是水土保持工作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我国水土流失量大面广、成因复杂、危害严重,解决历史欠账,不添发展新账,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任务;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组织群众兴修水利,是水土保持工作的最大优势。我们必须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