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 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和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2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2 135MW 机组 烟气脱硝和电除尘改造 项 目 建设单位 国电宿迁热电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陶建华 联系人 陶海清 通讯地址 宿迁市宿城区洋北镇 联系电话 18251032131 传真 邮政编码 223800 立项审批部门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码 D4411 火力发电 占地面积(平方米) 绿化面积 (平方米) 总投资 (万元) 14000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14000 环保投资占投资比例 100% 评价经费(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14 年 7 月 原辅材料 (包括名称、用量 )及主要设施规格、数量(包括锅炉、发电机): 主要原辅材料及主要设施和数量见后工程概况。 水及能源消耗量 (脱硫工程) 名称 原有 工程 消耗量 技改后 全厂消耗量 名称 原有脱硫工 程 消耗量 技改后脱硫工程消耗量 水(吨 /年) 286000 286000 蒸汽 (吨 /年) - - 电(万度 /年) 910 920 天 燃气(标立方米 /年) - - 燃煤(吨 /年) - - 其他 - - 废水(工业废水、生活废水)排水量及排放去向: 本项目无新增废水排放 。 放射性同位素和伴有电磁辐射的设施的使用情况: 无 。 3 2、 建设工程概况 2.1 企业位置基本情况 本项目由 国电宿迁热电有限公司 投资建设, 位于 宿迁市宿城区洋北镇 (具体见后附件项目地理位置图) ,位于城市规划区之外,东侧为电厂的职工宿舍,南侧、西侧为空地,北侧为京杭大运河南岸大堤和河滩。 2.2 工程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 在原厂区内 对 1#、 2#燃煤机组进行烟气脱硝改造,对空预器进行脱硝适应性改造,增加低压省煤器,吸风机增压风机合并节能改造, 对原有的除尘设备 加高、加宽 并加装 五电场移动极板收尘极 , 不增加用地。 国电宿迁热电有限公司总装机容量2 135MW 机组 , 两台机组于 2005 年 7 月投产发电。 2010 年,国电宿迁热电有限公司2 135MW 机组 氨法脱硫装置由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并承揽建设,于2010 年 6 月建成投产,采用“两炉一塔、双塔布置、烟塔合一”的工艺方案。 2012年正在建设实施氨法脱硫“一炉一塔”改造方案,提高脱硫装置的运行效率。 国电 宿迁热电有限公司 #1、 #2 机组经过低氮燃烧器改造后,在实际满负荷运行中NOx 浓度 约 为 280mg/Nm3。 根据国家环保部发布的火电厂氮氧化物防治技术政策的要求,低氮燃烧技术应作为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控制的首选技术,当 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不达标或不满足总量控制要求时,应建设烟气脱硝设施。因此,为满足氮氧化物排放标准,遵循国家要求的技术路线,提供烟气脱硝改造,改造后NOx 排放浓度保证值为 100mg/Nm3 以内。 根据国家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23-2011 排放标准的排放要求,国电宿迁电厂 2135 机组目前不能满足国家排放标准及要求。因此,只有对原静电除尘器进行增效改造,才可以满足烟尘浓度不大于 20mg/Nm3 的要求 。 改造方案为:固定极板加移动极板组合式电除尘器,也就是一台电除尘器前四场为常规加高 、加宽电除尘器收尘极,五电场为移动极板收尘极。 根据现场的场地宽度侧面有 56 米空间,长度方向 6.0m,前四电场加高、加宽,末电场增加移动电极的提效改造方案。 1) 项目名称: 2 135MW 机组 烟气脱硝和电除尘改造项目 2)主要 功能 : 脱 硝、除尘 3)生产能力: 2 135MW 4)建设性质: 技改 4 5)投 资 总额: 14000 万元, 均为环保投资 6) 占地面积: 在原有厂区范围内不增加 用地 项目组成 、产品方案、原辅材料、主要设备 及 公用辅助工程 见表 2-1表 2-4: 表 2-1 主体工程及产品方案 序号 工程名称 产品名 称及规格 设计能力 ( 台套 /a) 产品产量 ( 台套 /a) 年运行时数 ( h) 1 2 135MW 机组 烟气脱硝和电除尘改造 - - - 6500 表 2-2 原辅材料用量表 序号 名 称 规格型号 年用量 来源(供应商) 1 液氨 - 720 吨 - 表 2-3 原有 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 备 名 称 型 号 及 规 格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锅炉 HG-450/137-YM24 台 2 国内 2 汽轮机 N135-13.24/535/535 台 2 国内 3 引风机 Y4-2 60-14 22F 台 4 国内 4 静电除尘器 1FAA4 40.0-288888888.088888888888.0-135.0 台 2 国内 5 脱硫装置 - 套 2 国内 表 2-4 新增 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 备 名 称 型 号 及 规 格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反应器 个 4国内 2 催化剂框架 个 4国内 3 单轨吊 个 4 国内 4 手推车 个 4国内 5 催化剂 国内 6 滑动金属板 个 4国内 7 喷氨格栅 个 4国内 8 阀门站 个 2国内 9 稀释风机 台 2 国内 10 氨 /空气混合器 个 4 国内 11 外部平台 个 2国内 5 12 氨流量控制模块 个 2国内 13 导流板 套 4国内 14 保温材料 套 2 国内 15 反应器壳体及支撑件 Ton 210 国内 16 反应器入口烟道及导流装置 Ton 160 国内 17 反应器出口烟道及导流装置 Ton 100 国内 18 入口烟气分析仪 台 2 进口 19 出口烟气分析仪 台 2 进口 表 2-4 公用及辅助工程表 建设名称 设计能力 备注 原有 公用工程 给水 286000 吨 /年 自来水 供电 910 万度年 - 生活污水 - 化粪池 固废处置 - 综合利用、安全处置 本项目 公用工程,依托原有工程,不增加新的公用工程。 2.3 拟建项目周围情况 目前项目 东 侧 是国电宿迁热电有限公司的员工生活区,南面、西面为空地,北面为运河大堤。 项目 位于 宿迁市宿城区洋北镇 ,位于城市规划区之外 (附周围环境图) 。 2.4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 1)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现有机 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一览表 项 目 单位 数值 处理方式 SO2 1#炉 、 2#炉 排放 速率 Kg/h 164.7 一 炉一塔 氨法脱硫 90 米高的排气筒排放 排放浓度 mg/Nm3 104 烟尘 1#炉 、 2#炉 排放 速率 Kg/h 79.1 四电场静电除尘、 90 米高的排气筒排放 排放浓度 mg/Nm3 50 NOX 1#炉 、 2#炉 排放 速率 Kg/h 230 低氮燃烧器、90 米高的排气筒排放 排放浓度 mg/Nm3 148 污染物排放情况可以满足 火电厂大气 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23-2003)的规定,技改后将实行新的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23-2011) 。 ( 2)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6 现有机组工业废水处理后回用,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用于厂区绿化,具体排放情况见下表。 水污染物排放情况一览表 废 水 种 类 废水量 ( t/h) 废水治理及回用措施 循环水排污水 162 作为冲渣及输煤系统补充水,其余排向洋圩干渠 化学废水 80 中和处理,作为冲渣及输煤系统补充水 主厂房工业废水 220 冷却塔循环冷却水补充水 除灰空压 机、取水取样冷却水 130 主厂房冲洗废水 5 作为冲渣及输煤系统补充水 输煤系统冲洗废水 47 经煤尘处理系统处理后重复使用 冲渣系统冲洗废水 295 回收利用 含油废水 2 隔油处理后作为输煤系统冲洗水补充水 生活污水 4 处理后用于厂区绿化 ( 3)固体废物产生量 现有 1#、 2#机组的 年灰渣产生量为 16.5 万吨 , 均被综合利用。 电厂主要的环境问题: 国电 宿迁热电有限公司 #1、 #2 机组 目前利用 低氮燃烧器 削减氮氧化物的排放 ,在实际满负荷运行中 NOx 浓度 约 为 280mg/Nm3。 不能满足 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23-2011) 排放标准的排放要求 。 原电除尘器是浙江菲达 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于 2003 2004 年设计生产 的四电场静电除尘器 , 2004 年安装,于 2005 年建成投产。原电除尘器设计效率大于 99.60%,经过近十年的运行,除尘效率有所下降。烟尘排放浓度超过了国家和集团公司的排放标准 ,但不能满足 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23-2011) 排放标准的排放要求 。 环保部门验收意见 : 2010 年 7 月 29 日,宿迁市环保局组织相关单位对国电宿迁热电有限公司 2135MW 机组 烟气脱硫技改工程进行了竣工验收,并通过验收(附验收报告)。 2012 年 3 月 30 日, 宿迁市环保局组织相关单位对国电宿迁热电有限公司 2135MW 机组底单燃烧器技改项目进行了竣工验收,并通过验收(附验收报告)。 7 3、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一、自然环境简况 1、地质、地貌 宿迁市宿城区 洋北镇 在地质构造上,隶属华北断块区的东南缘郯庐断裂带上,地震基本烈度为 8度,剥蚀低岗和斜坡地的岩性、岩相为基岩王氏组和宿迁组( N2S),平原地区为第四系覆盖。宿迁经济开发区地处鲁南丘陵与苏北平原过渡带,位于宿 迁市区南部,距市中心约 10公里,并与市开发区南区比邻。全区现状地势平坦,地貌类型为黄泛冲击平原。地面高程一般 2426米(黄海标高),土地肥沃。全规划区为城市建设用地。 2、 气象气候状况 宿迁市宿城区 洋北镇 地面高程约 21.3-22.2米。绝大部分地势平坦,为黄淮平原。地质稳定,地下无流沙层;土壤呈中性, pH在 7.0左右。主要岩性为粘土、亚粘土。地震烈度为 9度。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 900.6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为 ES风,平均风速为 2.9 m/s,多年平均气 温 14.2 。无霜期长,常年平均无霜期为 230天。一般冬季在冷空气的控制下,以干燥、寒冷、晴天天气为主,盛行偏北风;夏季常在低气压的控制下,温度高、湿度大,会出现大暴雨,盛行东南风。其主要气象特征参数见表 3-1。 表 3-1 区域气象特征参数表 气象要素 数值 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 ) 14.2 年平均最高气温( ) 26.8 年平均最低气温( ) -0.5 极端最低气温( ) 23.4 极端最高气温( ) 40 湿度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 74 最大相对湿度() 89 最小相对湿度() 49 降水量 最大降雨量 (mm) 1647.1 最小降雨量 (mm) 573.9 多年平均降雨量 mm) 910.6 霜 无霜期 ( d) 208 日照总时 多年平均数日照总时 (h) 2291.6 风 平均风速 ( m/s) 2.9 最大风速 ( m/s) 7.2 3、水系、水文 8 宿迁市宿城区 洋北镇 位于 京杭大运河 南 侧 。京杭大运河自西北至东南横贯宿迁市,是南水北调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市市区重要的饮用水源,常年水流方向是沿西北向东南流淌,年平均流量约 15.3 米 /秒,年经过境水资源 量 12.78 亿立方米,历史最高水位 19.41米,最低水位 17.06 米。南水北调工程启动调水后,水流方向将改为由东南向西北流淌。 4、 自然资源概况 植被以杨类占优势的温暖带落叶林为主, 85以上,其它树种有刺槐、中国槐、臭椿、柳、榆、桑、泡桐等;南方亚热带树种有山杨、刺楸等;果树有李、桃、杏、苹果、梨、枣、葡萄等;灌木有紫穗槐、野蔷薇、山胡椒等;长绿灌木有小叶女贞、刚竹、淡竹、紫竹等;藤本植物有木通、爬山虎、南蛇藤等;草本有狗尾草、蒲公英、苍耳等。农田的植被有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山芋、花生等作 物。 二、社会环境简况 1、历史简况、行政区划、人口密度 宿迁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为钟吾子国,秦汉时为下相县。东晋年间宿豫郡和宿豫县并置。隋文帝开皇三年,废宿豫郡存宿豫县,直至唐代代宗宝应元年因避李豫名讳改称宿迁县,沿用至今。 1987 年 12 月 15 日经国务院批准,宿迁撤县设市(县级),属淮阴市代管。又于 1996 年 7 月 19 日,国务院批准江苏省设立地级宿迁市。 2、经济结构、工农业发展概况 2012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506.7 亿元、增长 12.8%;财政总收入 333.3 亿元、增长 20.7%,公共财政预算收 入 158.1 亿元、增长 30.7%,税收占比提高到 82.3%。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1012 亿元、增长 26.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88.4 亿元,增长 15.5%;实际到账外资突破 5 亿美元,增长 166%;预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6.7 亿美元,增长 25.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多项指标增速位居全省首位。全市 150 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 620 亿元,增长 50.9%。徐宿淮盐铁路取得重要进展,国电二期 2 600MW 级发电机组通过预可研评审,宿新高速建成通车,以项王故里一期、中国水城为标志的一批旅游 龙头项目建成开放。酿酒食品、纺织服装、林木加工、机械电子等四大支柱产业实现销售收入 1300 亿元、增长 42%。洋河股份跻身 FT 全球 500强,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 450 亿元,增长 44%,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 55%。全市服务业完成增加值 572 亿元,占 GDP 比重达到 38%,新增高效农业 40.7 万亩、渔业 15.4 万亩,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单产增幅全省第一。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 17448 元、 9530 元。实现城 9 镇新增就业 2.8 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 5 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稳 定在 99%以上,基础养老金的领取率达 100%。全市各类保障性住房新开工 4.6 万套,新竣工 3.3 万套,开竣工完成率均位居全省第一。 2012 年,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投入达 174.6 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 64.4%;城乡居民收入连续 9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3、 名胜古迹、历史文化 宿迁市是我国文明发达较早的地区之一,有丰富的文物遗产,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宿迁历史上人文荟萃,是西楚霸王项羽、南宋名将魏胜、清朝民族英雄杨泗洪、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奠基者朱瑞的出生地。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清代大诗人袁牧等曾在这里为官。刘少 奇、陈毅、黄克诚、彭雪枫等曾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境内的名胜古迹较著名的有项王故里、乾隆行宫。 4、 洋北镇 情况简介: ( 1)、地理位置 洋 北镇位于江苏省宿迁市以南 10 公里,北倚风光秀丽的大运河,南临洋河镇,东与郑楼镇相接 。 省道徐淮公路、洋新高速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捷。洋北镇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全镇总面积 67 平方公里,人口 3.8 万。 2006 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 亿元,财政收入 498 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1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400元。先后被省、市、区表彰为: “绿色江苏建设先进乡镇 ”、 “宿迁 市环境优美乡镇 ”、 “宿迁市双拥工作先进单位 ”、 “宿迁市卫生镇 ”、 “宿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 ”、“宿城区全面工作先进单位 ”。 ( 2)、用地规划: 工业用地和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的仓储用地、市政设施用地、道路交通用地、绿地以及为开发区配套的居住用地和相应的公共配套设施用地。规划范围内产业选择应处理好重点发展高新产业和一般产业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产业政策。在发展初期,产业政策相对宽松,以吸引较多的高新技术型中小产业;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业政策的制定相对严格,尤应关注引进大项目,只有大项目 才能在资金、技术和带动配套产业上推动高科技的研究发展,工业用地的规划以形态、功能并重,确保基本路网的灵活控制,为适应不定性因素、吸引大项目奠定基础。 ( 3)、产业发展战略 近年来, 洋北镇 的经济总量连年保持稳定增长,工业、农业、第三 产业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经济结构更趋合理 。 该镇的工业集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 12000 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已全面封顶,道路、绿化等各项配套全面到位,伊佳服饰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已 10 落户投产,投资 5600 万元的苏兴米业项目已经开工,标准化厂房和基础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洋北镇集中精力推进工业集中区 建设和招高引资工作。 工业 基础突飞猛进。国电宿迁热电公司、中联巨龙水泥集团、国家粮食储备库相继落户,洋北运河大桥、洋新高速、刘老涧三线船闸正在建设, 宿 宿淮铁路即将 建成 ,为全镇经济的腾飞插上翅膀。在全力做好工业集中区项目帮办服务的同时,洋北镇还牢牢紧盯蔬菜加工等亿元大项目抓住不放,抓好洽谈,力争尽快实现落户,把工业集中区做大做强。 在全力做好工业集中区项目帮办服务的同时,该镇还牢牢紧 盯蔬菜加工等亿元大项目抓住不放,抓好洽谈,力争尽快实现落户,把工业集中区做大做强。 (4)、供电 根据规划电源主要由 洋北镇 变电所 220KV 供给电能。 (5)、环境功能划分 表 3-2 环境功能区划一览表 大气环境 水环境 声环境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类区标准 京杭大运 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标准。 执行 声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 GB3096-2008) 2 类标准 11 4、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 水、地下水、声环境、辐射环境、生态环境等): 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 2012 年 宿迁市环境质量状况报告 , 2012 年 年 市区环境空气质量 未达到 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超标原因新标准的施行,超标项目为 PM10,超标倍数为 1.4倍。 表 4-1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监测结果统计表 大气污染物名称 年均值( mg/m3) 标准 PM10 0.098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 SO2 0.037 NO2 0.026 二、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 2012 年宿迁市环境质量状况报告 所述 京杭大运河 马陵翻水站 断面水质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 2002)中 类标准 。 具体数据如下(单位: mg/L): 表 4-2 河流断面水质监测数据 河流与断面 类别 pH(无量纲) 溶解氧 CODMn 氨氮 中运河马陵翻水站 类 7.51-8.11 7.26 3.74 0.27 三、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 2012 年 全年 宿迁市环境质量状况报告所述,全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昼间 为 56.7 dB(A),声环境质量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 类区标准值。 四、 辐射环境和生态环境 无。 12 五、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环境要素 保护对象名称 方位 距离( m) 规模 (人) 环境功能 空气 徐庄 NW 400 5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2011)二级标准 声环境 周围声环境 - - -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 类标准 水环境 中运河 N 300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标准 13 5、评价适用标准 5.1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 1) 大气环境 执行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2012) 中的二级标准。 表 5-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2012) (单位: mg/Nm3) 污染因子 环境质量标准 取值时间 浓度限值 SO2 年平均 0.06 日平均 0.0745 1 小时平均 0.50 NO2 年平均 0.04 日平均 0.08 1 小时平均 0.20 NOX 年平均 0.05 日平均 0.1 1 小时平均 0.25 PM10 年平均 0.070 日 平均 0.15 TSP 年平均 0.2 日平均 0.3 (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 类标准 表 5-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 mg/L、 pH 值无量纲) 类别 pH(无量纲) SS CODCr BOD5 DO 石油类 氨氮 6 9 30 20 4 5 0.05 1.0 ( 3) 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中 2 类标准限值。 表 5-3声环境质量标准 ( 单位: 等效声级: dB(A)) 类 别 昼 间 夜 间 2 60 50 14 5.2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 1)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GB12348-2008)中 2 类标准; 表 5-4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单位: 等效声级: dB(A)) 类 别 昼 间 夜 间 2 60 50 ( 2) 本项目 拥有两台 450t/h 的煤粉发电锅炉,适用于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3223-2011) 中 现有燃煤锅炉 的排放 限值。 表 5-5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 排放标准 (单位: mg/m3) 污染物 烟尘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烟气黑度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m3 30 200 200 格林曼 1级 此标准将于本次技改工程完成后执行。 ( 3)无组织 排放 的氨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14554-93) 中的恶臭污染物的厂界标准值 中的二级标准 。 表 5-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单位: mg/m3) 污染物 厂界 标准值 二级现有 二级新改扩建 氨 2.0 1.5 现有项目是指 1994 年 6 月 1 日前建成或获得环评批复的项目。本项目在1994 年 6 月 1 日之后立 项,因此,执行二级新改扩建的标准 。 ( 4)在计算卫生防护距离时,参照前苏联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 表 5-7 前苏联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 (单位: mg/m3) 污染物 最大允许浓度 最大一次 昼夜平均 氨 0.2 0.2 5.3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技改前 : SO2: 765.5t/a、烟尘: 341t/a、氮氧化物: 2232t/a 技改后 : SO2: 765.5t/a、烟尘: 204.6t/a、氮氧化物: 787.8t/a 削减量: 烟尘: 136.4t/a、氮氧化物: 1444.2t/a 15 6、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6.1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 1.SCR 法脱硝 工艺 原理 图 : (注: N:噪声、 S:固废 、 G:大气污染物 ) 工艺流程简述: 选择性催化脱硝法( SCR) 选择性催化剂还原法的系统主要由催化剂反应器、催化剂和氨储存和喷射系统所组成。 SCR 脱硝工艺是向催化剂上游的烟气中喷入还原剂,在反应器内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还原剂剂将烟气中的 NOx 转化为氮气和水。在通常的设计中,使用液氨、氨水(氨的水溶液)或 尿素分解后的氨作为还原剂,无论以何种方式使用氨,首先使氨蒸发,然后将氨气稀释后与烟气混合,最后将其喷入 SCR 反应器上游的烟气中。 在锅炉的烟气中, NO 一般约占总的 NOx 浓度的 95% , NO2 一般约占总的 NOx浓度的 5%。 在 SCR 反应器内, NO 通过以下反应被还原: 4NO + 4NH3 + O2 4N2+ 6H2O 6NO + 4NH3 5N2+ 6H2O 当烟气中有氧气时,反应第一式优先进行,因此,氨消耗量与 NO 还原量有一空 气 预热器 SCR反应器 电除尘器 锅炉烟气 G SCR 旁路 液氨 空气混合器 N 脱硫装置 氨罐 氨气 /空气混合器 空气 喷氨格栅 16 对一的关系。 NO2 参与的反应如下: 2NO2 + 4NH3 + O2 3N2+ 6H2O 6NO2+ 8NH3 7N2+ 12H2O 上面两个反应表明还原 NO2 比还原 NO 需要更多的氨。 在绝大多数燃煤锅炉的烟气中, NO2 仅占 NOx 总量的 5%,因此 NO2 的影响并不显著。 SCR 系统 NOx 脱除效率通常很高,喷入到烟气中的氨几乎完全和 NOx 反应。有一小部分氨不反应而是逃逸离开了反应器。一般来说,对于通过新安装的催化剂时,氨逃逸量很低。但随着催化剂失活或者表面被飞灰覆盖或堵塞,氨逃逸量就会增加,为了维持需要的 NOx 脱除率,就必须增加反应器中 NH3/NOx 摩尔比。当不 能保证预先设定的脱硝效率和(或)氨逃逸量的性能标准时,就必须在反应器内添加或更换新的催化剂以恢复催化剂的活性和反应器性能。 此过程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为 各种机器产生的 噪声 、 脱硝 脱硫除尘后的锅废气 、液氨属于化学危险品名录中第 2.3 类有毒气体,在运输和储藏期间,会有少量的无组织排放。 6.2 主要污染工序与污染物 施工期 : 本项目 基础设置已经建成,不考虑施工期的影响。 营运期: 1 废水 原有生活污水用于厂区绿化,不外排,技改后不增加员工数量,因此不增加生活废水。 原 工艺水 循环利用,不外排。 本项目不产生废水 。 2、 废气 废气主要为 除尘脱硫后的锅炉废气,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脱硫系统采用氨法脱硫,脱硫系统一炉一塔的改造工程已于 2013 年底完成。 二氧化硫的产生量根据燃煤量计算,年耗煤约 69.15 万吨,含硫量为 1.1%,转化率约为 85%。则二氧化硫的年产生量为 12931 吨, 一炉一塔的改造工程 技改前的排放量为 1487 吨 /年。 一炉一塔的改造工程完成 后,排放量约为 765.5 吨 /年。 烟尘的产生量约为 68200 吨 /年,通过四电场高压静电除尘器除尘后通过 90 米高的排气筒排放(除尘效率约为 99.5%), 排 放量约为 341 吨 /年。本项目 实施后, 对 原 17 有 四电场 除尘器 加高、加宽,末电场增加移动电极 ,提高除尘效率 (预计可以到达99.7%) ,预计烟尘的出口浓度可以满足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3223-2011)中的限值 30mg/m3 要求。 原有项目氮氧化物主要依靠低氮燃烧器控制,年排放量约为 2700 吨,排放浓度约为 280 mg/m3。 本项目实施后,对锅炉烟气加装 SCR 脱硝系统, 脱硝效率以 70%计算,预计出口烟气中氮氧化物浓度 约为 90 mg/m3,可 以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3223-2011)中的限 值 200mg/m3 要求。 液氨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 整个厂区液氨的使用量约为 6220t/a,无 组织 排放 量以 0.5 计算,排放量为 3.11t/a,排放速率为 0.355kg/h。 3、 噪声 本项目 噪声主要来自于 各种风机 、电机等设备 ,其噪声源强如下: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台) 单台声级 dB(A) 1 氨 /空气混合器 4 75 2 稀释 风机 2 85 3 增压 风机 2 85 可噪声设备 合理 布置在厂区的 西北部 , 同时对设备采取密闭隔音、吸音和消声处理措施;对有震动设备设防振支座;厂区周围种植高大的乔木, 设置噪声防护带,以减振降噪, 减小噪声对外界影响。采取上述措施后,厂界噪声达标。 4、 固体废弃物 ( 1) 本项目不增加员工,无新增生活垃圾。 ( 2) 本项目 不增加煤的用量,不增加炉渣的产生量。 ( 3) 本项 目的 主 要固体废弃物为脱硝产生的废催化剂, 每 2 至 3 年更换一次,由生产厂家回收再生,不外排。 5、风险分析 原有 脱硫工程年需液氨量为 5500t/a, 氨罐容积 120m3,约 1 个星期的储量 。 本项目实施后年需 增加 液氨 用 量约为 720t/a,不增加新的储罐 ,全厂液氨的使用量约为 6220t/a。 暂考虑由 化工厂 采用汽车 输送供给。 本工程采用 SCR 还原法脱硝,还原剂为液氨 。 液 氨属于极易挥发、易燃、腐蚀性大的压缩 液 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氨贮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间,液氨贮存场地应放在安全地带,并留 18 有足够消防通道,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氨罐储存配有防火防爆措施,同时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氨储罐区备置安全信号指示器和设稀酸喷洒设施。 氨泄漏后,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中毒人员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 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身体沾染部位;如眼睛接触氨应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吸入氨人员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迅速护送伤员去附近医院就医。 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用盐酸中和后再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排入废水系统处理。 19 7、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种 类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名称 污染治理设施 系统进口浓度 mg/m3 产生量t/a 排放浓度 mg/m3 排放速率 kg/h 排放量 t/a 排放去向 废气 11#机组、 2#机组(技改前) SSO2 1840 12931 75 90.1 765.5 氨法脱硫、四电场静电除尘、低氮燃烧器处理后,通过一根 90 米高的排气筒排放。 烟尘 9700 68200 48.5 38.9 341 NOX 286 2232 280 254.7 2232 11#机组、 2#机组(技改后) (脱硝装置的脱硝效率以70%计算,年运行效率以 85%计算) SSO2 1840 12931 56.9 90.1 765.5 氨法脱硫、 四电场静电除尘加装极板、低氮燃烧器、SCR 脱硝装置处理后通过 一 根180 米高的排气筒排放,。 烟尘 9700 68200 29.1 23.3 204.6 NOX 286 2232 85.8 90.6 787.8 液氨储运区 氨 - 3.11 - 0.355 3.11 无组织排放 水 污 染 物 废水量 污染物名称 产生浓度mg/L 产生量t/a 排放浓度 mg/L 排放量 t/a 排放去向 废水 无新增废水外排 固 体 废 物 产生量 t/a 处理 处置量t/a 综合利用量 t/a 外排量 t/a 备注 脱硝废催化剂 - - - - 由供应厂家回收再生 噪 声 经预测 , 通过 合理布置高噪声设备、隔声 、 消声、减振、 距离衰减后四周厂界噪声 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中 2 类标准, 经过隔声、减震、合理布置高噪声设备、使用隔声门窗、距离衰减、 厂区北侧能 够满足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2 类区 标准,即昼间 60dB(A)、夜间 50dB(A)。 由于该厂在夜间不生产, 所以该项目对该区域声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大。 主 要 生 态 影 响 无 20 8、 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依托原有的工程,施工期 影响 不作 分析 ,仅对运营期的影响进行分析。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 对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现有机组( 1、 2机组)采用湿式氨法脱硫 ,一炉一塔 技改 完成 后由于脱硫效率的提高, 经实测 SO2排放浓度 约 为 75mg/m3, (烟气的排放量约为 120 万标立方米 /小时)排放速率 90.1kg/h,通过两根 90 米高的排气筒排放。 二氧化硫的排放浓度可以满足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3223-2011)中的限值 200mg/m3 要求。 烟尘目前 采用四电场高压静电除尘,技改后对四电场后加高加宽,并加装尾板,原有除尘设施除尘效率约为 99.5%,技改后除尘效率可以提高至 99.7%,烟尘的排放浓度约为 29.1mg/m3, 可以满足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3223-2011)中的限值30mg/m3 要求。 氮氧化物 目前采用低氮燃烧器控制,技改后加装 SCR 脱硝装置,氮氧化物的去除率约为 70%。 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约为 85.8mg/m3, 可以满足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3223-2011)中的限值 200mg/m3 要求。 利用大气估算模式 计 算 二氧化 硫 最大落地浓度为 0.015mg/Nm3, 最大地面占标率为3.0%;烟尘最大落地浓度为 0.0078mg/Nm3, 最大地面占标率为 0.87%; 氮氧化物 最大落地浓度为 0.017mg/Nm3, 最大地面占标率为 6.8%。 最大落地浓度距离排气筒约 1200 米,技改后,将降低 烟尘和氮氧化物 对环境的 影响。 无组织排放的氨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