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畜牧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XX畜牧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XX畜牧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XX畜牧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XX畜牧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XX畜牧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 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报   告   表  (适用于生态型建设项目)  项目名称  年存栏生猪 2450 头养殖场建设单位  XX 县 XX 畜牧有限公司  (盖章)   法 人 代 表   郭王艺  ( 盖 章 或 签 字 )  联系人   联系电话  13960163090 邮政编码  363205 环保部门填写  收到报告表日期   编     号   福   建   省   环   境   保   护   局   制    1  2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年存栏生猪 2450 头养殖场  建设单位  XX 县 XX 畜牧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  XX 县赤岭畲族乡石坑村  地理坐标  纬    度  2415'30.87"北  经     度  11743'11.13"东  建设依据  闽发改备 2013E04069 号  主管部门  XX 县农业局  建设性质  补办  行业代码  A0313 猪的饲养  建设规模  年存栏生猪 2450 头,其中:母猪 存 栏 450 头;育肥猪存栏2000 头;年出栏生猪 4000 头  总规模  母猪年栏 450 头;育肥猪年存栏 2000 头;年出栏生猪4000 头  总投资  800 万元  环保投资  100 万元  资源类型及年开发量   二、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简述  2.1 项目由来  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是大多数城乡居民的主要副食品。抓好生猪生产,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对稳定市场供应、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XX 县 XX 畜牧有限公司选址于 XX 县赤岭畲族乡石坑村,项目总投资 800 万元,总占地面积 40 亩。养殖 规模: 生 猪存栏 2450 头,其中母猪 450 头 ,育肥猪存栏 2000头,年出栏生猪 4000 头 。  本项目采 取 “猪 沼 果(林) ”种养模式。 污水 进入沼气池厌氧发酵,沼液排放贮液池, 作为 果园、 林地 等 肥料 , 实 现养殖 废 水零排放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相关规定,该项目建设可能对环境造成轻度影响,需实行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管理。因此,建设单位委托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 1 制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附件 1 委托书)。环评单位接受委托后,立即派技术人员踏勘现场和收集有关资料,并按相关规定编写成报告表,供建设单位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及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的依据。  2.2 自然环境概况  2.2.1 地理位置  本项目选址于 XX 县赤岭畲族乡石坑村,四周均为 果地和林地, 最近居民区为 西南侧 600 米处 石坑村。  XX 县为 XX 省漳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 XX 省南部沿海,北纬 2343 2421,东经 11724 11802,地处闽南金三角的南部,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隔海相望,南隔东山湾与 XX 县 对峙,西南与云霄县相连,西及西北与平和县、龙海市毗邻,北及东北与龙海市接壤。从县城绥安镇北往漳州 56 公里、往福州 373 公里,东北往厦门 125 公里,南下汕头 176 公里。旧镇码头东到台湾高雄 143 海里,北上厦门 66 海里,南下香港 278 海里。  赤岭畲族乡位于 XX 县东北部,东邻马 坪镇,西邻长桥镇,东南接南山华侨茶果场,南与湖西畲族乡接壤,东北与龙海市白水镇交界,北邻官浔镇和玳瑁山茶场;是全省畲族人口比例最高的民族乡,也是漳州市少数民族人口最聚居的山区少数民族乡,总面积101.04 平方公里。  石坑村位于赤岭畲族乡西端,东邻山平村,西与长桥镇潭阳村交界,南隔三层陵与赤土乡接壤,北接官浔镇春建村。发源于村东南的来麻山、王梨山小溪,流入虎尾寮水库,由水库调节后再向西流贯本村全境,流向长桥东升村。  2.1.2 气候特征  XX 县依山傍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状展延,地形地貌依次为山峦、丘陵、河谷盆地、滨海小平原、滩涂、岛焦等。根据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现场勘察资料,该区场地位于冲洪积 II 级阶地上,区域上位于闽东火山断拗带,福鼎 云霄断裂带之上,该区场上未见有断裂构造迹象。场地地层为第四冲洪积层,岩性为粘土,粉质粘土,含泥砾砂,残积粘性土,基层为强风化花岗岩。  拟建场地以丘陵地、果园地为主,场内无障碍物,无拆迁,场地环境现状良好。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划图( 1990)项目所在地属 度地震基本烈度区,建筑物按7 度地震烈度区的抗震要求设防。   2 2.1.3 地形地貌  XX 县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一年四季气候 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无霜。据气象台统计资料表明,多年平均气温 20.8,最低气温在二月份,日平均气温 12.9,最高气温在 7 月份,日平均气温 28.4;年平均降雨量 1098.2mm,但季节降雨分布不均,多分布在 4-9 月份, 11 月份至来年 2 月为枯水期。据测定,水域蒸发量年均 1066mm,陆地 760mm,平均相对湿度 81%,年平均日照 2138.2 小时。风向随季节性变化显著,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 3.5m/s,最大风速 28m/s。  2.1.4 水文 特征  XX 县境有鹿溪、南溪、浯江、赤湖溪、佛昙溪 、杜浔溪 6 条大河系,除南溪流入龙海县九龙江下游入海外,其余都在境内入海。佛昙溪,下游有黄如屿,故唐代称黄如江,至宋代雅称鸿儒江,发源于大瑁山东南面,至京野村附近有马坪溪汇入,过佛昙桥注入佛昙湾,长 24 公里,流域面积 178 平方公里。  赤岭畲族乡境内溪流有源于前园和石椅的赤岭溪,经赤岭而流入湖西乡丰卿;有从山平、土塔、大流来的溪流至双溪口汇聚,也流入湖西乡丰卿;从玳瑁山等处发源的溪水经油坑溪入杨美水库;此外尚有石坑一带的溪水流入长桥镇潭阳。水资源十分丰富,非常适宜农作物栽培,尤其对果树的发展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区域原有排水通过路旁水沟向北流动,再向西汇入长桥溪,长桥溪再汇入南溪,最终进入九龙江。调查表明,由于多年来人工拦截改建池塘,下排水量被沿途池塘逐级拦截,除在雨季有少量下排外,区域排水基本不进入长桥溪。  2.2 社会环境概况  XX 县地处闽南金三角,辖 20 个乡镇, 11 个农林茶盐专长及 6 个省市级工业区,土地总面积 2135 平方公里,人口 85 万,其中农业人口 72.4 万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对外开放沿海县。 XX 历史悠久,是一个千年古县、全国文化先进县。  建县于唐垂拱二年 (公元 686 年 ),迄今已有 1321 年历史,明以后 素有 “金 XX”美誉。与台湾源远流长,是著名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全县去台人员 1.2 万人,台属 2.6 万人,在 2300 万多台湾人中 XX 籍占 200 多万。旅居海外的侨胞、港澳同胞近 8 万人,归侨、侨眷 2 万人。是中国民间艺术 (剪纸 )之乡、全省重点少数民族县 (畲族 ), 2005 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表彰为“全国文化先进县 ”。  2012 年 全县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215.6 亿元,增长 1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75.8 3 亿元;财政总收入 20.8 亿元,增长 39%,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 14 亿元,增长 45.8%;实际利用外资 9866 万 美元 ;外贸 出口总值 65835 万 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5.9 亿元,增长 1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13.8%。工业发展量效双增,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214.3 亿元,可比增长 19.3%,其中规模工业产值 180.9亿元,可比增长 21.4%。现代农业稳步发展 ,全年 实现农业总产值 97.6 亿元,增长 4.1%。  2.3 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标准  2.3.1 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 2000 年 2 月 29 日 (漳政 2000综 31 号)和漳州市区环境规划的相关内容要求,该项目所在区域水、气、声环境功能区划情况如下 :  表 2-1 区域环境功能属性表  编号  项目  环境功能属性  1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属二类大气环境功能区  2 声功能区  位于 农村地区 ,属 2 类声环境功能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2 类标准  3 水环境功能区  长桥溪河段水质执行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类标准  4 是否基本农田保护区  否  5 是否风景保护区  否  2.3.2 环境质量标准  ( 1)水环境执行质量标准  表 2-2 地表水 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摘录 )    单位: mg/L 序号  项    目   类  1 pH(无量纲)  69 2 COD 30 3 BOD5 6 4 氮氮  1.5 5 粪大肠菌群  20000 个 /L 6 总磷  0.3 ( 2)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项目 所在区域属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区(农村地区),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其修改单环发 20001 号的二级标准,具体见表2-3。   4 特征污染物( NH3-N、 H2S)执行 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具体见表 2-4。  表 2-3 项目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浓度单位: mg/m3 序号  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浓度限值  1 二氧化硫 (SO2) 日平均  0.15 一小时平均  0.50 2 可吸入颗粒物 (PM10) 日平均  0.15 3 二氧化氮 (NO2) 日平均  0.12 一小时平均  0.24 表 2-4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摘录) TJ36-79 污染物名称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一次 ( mg/m3)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 mg/m3)  H2S 0.01 10 NH3-N 0.20 30 ( 3) 声环境质量评价指标限值  项目所在地 属于农村地区, 北面为山路, 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的 2 类区标准 ,如下表 。  表 2-5 项目执行的环境噪声标准   单位: dB( A)  项目  类别  昼间  夜间  声环境质量标准  2 60 50 ( 4)地下 水 质量标准  表 2-6 地下水质量标准一览表 (节选 )   单位: mg/L,除 pH 外  项目  III 类  pH 6.5 8.5 高锰酸盐指数 3.0 氨氮 0.2 总大肠菌群 3.0 铜 1.0 锌 1.0 2.3.2 污染物排放执 行标准   废气 : 本项目废气排放标准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场界标准值,具体见表 2-7;和 畜禽 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596-2001)中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见表 2-8;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5 表 2 中二级标准,见表 2-9。项目应执行的排放标准如下表。  表 2-7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 场界标准值  污染物名称  标准值(二级) mg/m3 硫化氢  0.06 氨  1.5 表 2-8 畜禽 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596-2001 之表 7 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名称  标准值  臭气浓度(无量纲)  70 表 2-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二级标准节选  污染物名称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kg/h)  排气筒高度( m)  二级  颗粒物  120mg/m3 15 3.5 1.0mg/m3(无组织排放场界浓度限值)   废水:本项目 采用干清粪工艺,养殖废水是由畜禽养殖场产生的尿液、残余粪便及饲料残渣、冲洗水及工人生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经沼气池处理后沼液 农作物的有 机液体肥料 , 实现废水零排放。若废水经沼气处理后,沼液再经好氧处理后排放,废水执行 畜禽 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596-2001 中 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 。 见下表。  表 2-10 GB 18596-2001畜 禽 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之表 5 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  序号  项目类别  排放浓度  1 五日生化需氧量 (mg/L) 150 2 化学需氧量 (mg/L)     400 3 悬浮物 (mg/L)     200 4 氨氮 (mg/L) 80 5 总磷 (以 P 计 ) (mg/L) 8.0 6 粪大肠菌群数 (个 /100mL) 1000 7 蛔虫卵数 (个 /L)   2.0 注:项目 周边以 果园、 林木 为主。   噪声:项目所在地位于农村地区,厂界噪声执行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中 的 2 类标准,即昼间 60dB(A)、夜间 50dB(A)。   固废: 主要 包括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渣( 畜禽粪便、废 饲料 、病死猪只)和 6 职工生活垃圾。  饲料残渣和职工生活垃圾厂内贮存执行一般工业固废贮存、 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  病死畜禽尸体的处理与处置按 GB1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和 HJ/T 81-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相关规定执行。  畜禽粪便、沼渣及沼液等废渣经无害化处理后作为农作物有机肥料,该废渣应符合 畜禽 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596-2001 中 表 6 的规定,见下表 2-11。  表 2-11 畜禽养殖业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  控制项目  指      标  蛔虫卵  死亡率 95  粪大肠菌群数  105 个 kg 2.4 周围环境现状  2.4.1 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最终受纳水体长桥溪,根据 XX 松旺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存栏数 9000 头生猪养殖项目, 长桥溪评价断面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标准,造成项目地表水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沿溪村庄生活污水和养殖业废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放该溪,造成地表水水质超标 。  2.4.2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XX 县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良好,根据 2012 年度 XX 县环境监测站常年监测结果,大气中 SO2、 NO2、 PM10 浓度分别为 0.011mg/m3、 0.010mg/m3、 0.050 mg/m3, 特征 污染物 NH3、 H2S 浓度 分别 为 0.004mg/m3、 0.005mg/m3。项 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符合( 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2.4.3 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验收报告,项目厂界昼间 环境噪声为 45.8 56.1dB(A),项目周边 200m 范围无敏感目标,南侧为山体, 项目所在区域 声 质量符合( GB3096-2008) 声环境 质量标准2 类 标准 要求 。  三、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现场勘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周边没有敏感目标,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   7 表 3-1 项目环境保护目标情 况一览表  序号  环境要素  环境敏感目标  保护目标  名称  方位  距离  人口  1 环境空气  声环境  石坑村  西 南 面  600m 100 多户  GB3095-1996 二级  GB3096-2008 的 2 类  2 水环境  长桥溪  西面  2100m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的   类   8 四、工程分析  4.1 工程概况  ( 1)项目名称: 年存栏生猪 2450 头养殖场  ( 2)建设单位: XX 县 XX 畜牧有限公司  ( 3) 建设地点: XX 县赤岭畲族乡石坑村  ( 4) 建设内容及规模: 生猪年存栏 2450 头,其中:母猪年栏 450 头;育肥 猪年存栏 2000 头;年出栏生猪 4000 头  ( 5)项目性质:补办  ( 6)总  投  资: 800 万元  ( 7)用地面积: 总用地面积 40 亩  ( 8)工作制度: 24 小时倒班轮流制,全年生产 365 天  ( 9)劳动定员: 10 人 ( 在场 内食宿 )  ( 10)养猪模式: 采用 “猪 -沼 -果(林) ”种养结合的规模化生态型零排放模式  4.2 项目回顾性分析  4.2.1 现有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于 2008 年建成并投入运营,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 项目总体分为主体工程、辅助工程、环保工程三大主要功能区块,主体工程为 母猪舍 、保育舍、商品猪舍 等, 辅助工程为 饲料 仓库、办公用房、员工宿舍 等 ,环保工程包括污水净化沼气工程 、 氧化塘(含贮液池)、化尸池 、储粪池等 , 项目组成 见 表 4-1。  表 4-1 项目组成一览表  工程内容  猪舍名称  面积  数量  主体工程  母猪舍  3000m2 9 幢  保育舍  900m2 3 幢  商品猪舍  3000m2 6 幢  辅助工程  饲料仓库  60m2/个  1 间  管理用房  100m2/个  1 间  环保工程  沼气池  1100m3(总容积)  1 口  氧化塘  3000m3(总容积)  2 口  储粪池  500m3(总容积)  3 个  化尸池  50m3 1 口  消纳土地面积  1000 亩  -  9 4.2.2 现粪污处理基本工艺模式  本项目产生废水主要为 员工 生活 污 水 、猪只产生的尿液、残余粪便、饲料残渣及猪舍冲洗 水 等废水 。 项目 废水 经 沼气池 发酵处理后, 沼液作为 周边林地和果园的有机肥,项目周边有 1000 亩 ,可消纳项目产生的沼液 ; 本项目 采用干清粪工艺, 粪污处理 基本工艺模式 见图 4-1。  畜 禽 舍 贮 水 池 固 液 分 离 厌 氧 消 化 沼 液 储 存 池沼 液 利 用 系统晒 干 后 出 售净 化 装 置 贮 气 罐 沼 气 利 用施 肥粪 便 粪 渣 沼 渣干 清 粪废 水 液 体废 水 、 沼液粪 渣 、 沼渣沼 气本项目采取“猪 沼 果(林)”种养模式,粪污水经上述工艺处理后作为周边林地肥料,实现养殖污水零排放。  4.2.3 现有项目工艺流程  全 过程分为四个生产环节,按下列工艺流程图示进行。  待 配 母 猪 阶段母 猪 产 仔 阶段仔 猪 保 育 阶段肉 猪 饲 养 阶段临 产 前 一周 进 入 产房仔 猪 2 1天 断 奶断 奶 七 天 后培 育 至 8 周出 栏预 计 饲养 2 3 周左 右废 水 、 固 废 、噪 声 、 废 气废 水 、 固 废 、噪 声 、 废 气废 水 、 固 废 、噪 声 、 废 气废 水 、 固 废 、噪 声 、 废 气 待配母猪阶段  在配种舍内饲养空怀、后备、断奶母猪及公猪进行配种,每周参加配种的母猪 3 头,保证每周能有 3 头母猪分娩。妊娠母猪放在妊娠母猪舍内定位栏饲养,在临产前一周转入产房。   母猪产仔阶段  在分娩舍内 4 周 (临产一周,哺乳三周 ),仔猪平均 21 天断奶。母猪断奶当天转入配图 4-2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 4-1  粪污处理基本 工艺流程图   10 种舍,进入下一个繁殖周期的配种。仔猪原栏饲养 7 天后转入保育舍。   仔猪保育阶段  断奶 7 天后强弱分群、仔猪平均两窝一栏,转入仔猪保育舍培育 至 8 周龄转群,仔猪在保育舍饲养 4 周。   肉猪育肥阶段  8 周龄仔猪由保育舍转入肥猪舍饲养 15 周,预计饲养至 23 周龄左右,体重达90-100kg 即可出栏上市。  4.2.4 现有项目 原辅材料 用量情况  ( 1) 饲料  母猪饲料单耗平均约为 2.5kg/(头 d ); 育肥 猪平均用量约 2.0kg/(头 d ),则本工程消耗量约 5.125kg/d,年用量为 1870.625t。  饲料全部从外厂购得,并由饲料加工房的粉碎机、搅拌机进行简单加工。  ( 2) 常用药品  主要用到 鱼星草 、 乙酰甲喹注射液、 头孢、柴胡、维生素 C 等各 40 盒 /年。  4.2.5 现有项目 污染源分析  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产污情况详见下表 4-2。  表 4-2   本项目产污情况详见下一览表  编号  产污环节  场所  污染因子  1 猪舍 冲洗  猪舍  污水( SS、氨氮等)废气(恶臭气体)  2 清洗猪  猪舍  污水( SS、氨氮等)废气(恶臭气体)  3 人工铲出粪便  猪舍、粪便堆放点  废气(恶臭 NH3 和 H2S)、固废(粪便)  4 员工日常生活  生活区  污水(氨氮、 CODcr)固废(生活垃圾)  5 污水沉淀分离  污水处理站  固废(粪便)、废气(恶臭气体)  6 沼气池清淤  沼气池  固废(发酵 后粪便等)、废气(恶臭气体)  4.2.5.1 废水  本项目主要为生产废水和员工的生活污水,根据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表和业主提供的资料。本项目各废水中污染物的产生量及排放量如下表:  1. 表 4-3 项目各废水中污染物的产生量 及排放量  内容  污染物  产生 浓度  产生量( t/a)  处理工艺  排放浓度  排放 量  生活  污水  394.2CODcr 450mg/L 0.177 经沼气池发酵、氧化塘处理后,41.6mg/L 0 BOD5 250mg/L 0.099 3.9mg/L 0 SS 250mg/L 0.099 49 mg/L 0  11 m3/a NH3-N 25mg/L 0.010 沼渣、沼液作为农肥  41.8 mg/L 0 生产废水  13377 m3/a CODcr 2640mg/L 35.315 41.6mg/L 0 NH3-N 261mg/L 3.491 41.8 mg/L 0 总 P 43.5mg/L 0.582 7.5 mg/L 0 pH 值  6.37.5(无量纲)  - - 0 粪大肠菌群   2400 个 /100mL - 756个 /100mL 0 注: 根据 XX 县监测报告,本项目废水经处理后达到 畜 禽 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 18596-2001)之表 5 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要求  4.2.5.2 废气  本项目废气来自四部分:   沼气池产生的沼气设沼气收集管道,沼气用于采暖,由于沼气主要成分为 CH4,燃烧后产生废气主要为 CO2、 H2O,对环境影响较小;   猪只粪尿产生的恶臭,猪的粪尿排泄量很大,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排出体外后会迅速腐败发酵,产生硫化氢、氨、胺、硫醇、苯酸、挥发性有机酸、吲哚、粪臭素、乙醇、乙醛等恶臭物质,据有关报 道,在畜禽舍内采样测定,畜舍内氨气的含量一般为6 35mg/L,高者可达 150 500mg/L;   猪只的饲料发酵时产生的恶臭;   在人工铲出粪便等情况下也会有恶臭产生。  4.2.5.3 噪声  噪声主要来源于猪只叫声及饲料加工房设备噪声。猪只会发出尖锐的叫声,随机性较大, 根据现场实测, 猪场的猪只叫声主要发生在喂食和清洗时, 噪声监测值 78.1dB( A) ;饲料加工房有粉碎机 1 台 及 空压机 各 2 台, 噪声监测值 80.9dB( A)。  4.2.5.4 固废  猪舍中猪的排泄物、食物残渣,饲养过程中产生的病死猪只以及少量职工生活垃 圾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本项目固废产生情况如下:  1)猪粪  本项目年排粪量约为 1795.5t。  2)饲料残渣  饲料残渣量为 28.06t/a。  3)病死猪只  年病死猪只为 0.3675t/a。 废尸坑进行安全填埋。   12 4)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0.01t/d( 3.65t/a)。  汇总见下表。  表 4-4 本项目固废产生 量 及排放量 一览表  序号  项目  产生量( t/a)  排放量( t/a)  处理方式  1 猪粪  1795.5 0 农肥  2 饲料残渣  28.06 0 农肥  3 病死猪只  0.3675 0 废尸 坑填埋  4 生活垃圾  3.65 0 由环卫部门清运  4.3 本项目已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4.3.1 污水处理措施  项目猪栏结构为高床漏缝,养殖场地、储液池等地面均进行水泥硬化。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管均暗沟辅设。  项目现有的生产污水与生活污水均经 配套的沼气池 进行厌氧处理,沼液经 氧化塘 处理后 , 沼渣、沼液 作为周边果园 、林地农肥 ,不外排。 目前废水处理工序配备有沉淀池、沼气池、氧化塘、储液池(防雨防渗)等措施。  4.3.2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现有大气污染源主要是养殖过程中产生的 恶臭, 项目周边的林树与果树等绿化措施 可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4.3.3 固废处理措施  猪粪、沼渣、沼液: 本项目采用干清粪工艺, 雨污分离。 清扫的猪粪 , 经 有 硬化地面的晒干场晒干 后, 暂存 配备防雨防渗粪便堆放场 待售 。 固液分离出的猪粪、沼渣 (暂存于具备 防雨 防渗措施的储液池) 与 沼液等均作为 周边林地肥料 (见附件粪便购销协议和土地消纳协议等) ;  病死猪 : 由场内 废尸坑进行 安全 填埋;  生活垃圾 : 统一收集后定期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4.3.4 噪声治理措施  根据验收监测报告, 饲料加工房有粉碎机噪声 80.9dB(A);猪舍声源噪声 78.1dB(A),污水处理池 噪声源 82.7dB(A)。 设备噪声经过墙体隔声及周边林地绿化带吸声后,可大 13 大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 从验收报告可以看出, 厂界外 各监测点噪声 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的 2 类标准要求 。  4.4 现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根据漳州市农业局和漳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筛选上报规模养殖项目补办环评手续的通知漳农综 20134 号, 中的生态养殖要求 ,生猪存栏 1000 头以上(其中母猪 100头以上), 需配有每 5 头生猪(存栏)配备沼气池容积 1 m3、氧化塘容积 6 m3; 每 1头猪(出栏)配备防雨防渗粪便堆放场不 少于 0.1m3, 吸纳林、果、草地 0.2 亩 。  根据业主提供 资料及现场踏勘 , 本项目采用 “猪 沼 果(林) ”种养结合的规模化生态型零排放模式养殖 , 猪只 存栏 为 2450 头, 其中母猪 450 头,年生猪出栏 4000 头 。根据以上 统计见下表。  表 4-5 项目环保治理措施达标情况一览表  序号  项目  环保要求  达标要求  现有情况  达标情况  改进方案  1 沼气池  1m3/5 头存栏  490m3 1100m3 达标  - 2 氧化塘  6 m3/5 头存栏  2940m3 3000m3 达标  - 3 储粪池  0.1m3/头 出 栏  400m3 500m3 达标  - 4 果 园、鱼塘  0.2 亩 /头 出 栏  800 亩  1000 亩  达标  - 说明:以上数据在 2013 年 2 月 22 日核查(见附件附表 1)后经过整改的现有实地情况  根据以上分析及现场踏勘,本项目 各项目环保治理措施符合 漳州市农业局和漳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筛选上报规模养殖项目补办环评手续的通知漳农综 20134 号, 中的生态养殖要求 。  五、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所有设施已建成,因此本报告表不再对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作出详细评价。  六、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如下:  6.1 大气环境  本项目已建有沼气池 1100m3,并设有沼气收集管道,沼气主要用于采暖,由于沼气主要成分为 CH4,燃烧后产生废气主要为 CO2、 H2O,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本项目所产生的废气主要为恶臭气体。  猪只的粪便含有大量有机物质, 据资料,猪粪中可散发出臭味化合物共有 75-168种之多。生猪体内粗蛋白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硫化氢、醇类、醛类、酚类、酮类氨、酰 14 胺、吲哚等碳水化合物和含氮有机物,它们在有氧的条件下可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硝酸盐而无害化。若粪便大量堆积,它们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产生恶臭有害气体,主要污 染成分为有机物腐败时产生的氨气、动物有机体中蛋白质腐败时所产生的硫化氢气体。 猪只的饲料发酵时产生的恶臭物质与之大致相同 , 主要是 硫化氢和氨气 。  几种主要恶臭物质的理化性质详见表 6-1。  表 6-1  恶臭物质理化特征  恶臭物质  分子式  嗅阈值( mg/m3)  臭气特征  氨 气  NH3 0.028 刺激味  硫化氢  H2S 0.0076 臭蛋味  猪只粪便、饲料发酵的恶臭物质及污泥臭气成份主要是有机物中硫和氮生成的硫化氢、氨 气 等恶臭物质,刺激人的嗅觉器官,引起人的厌恶或不愉快。项目周围主要为林地,对恶臭的吸纳能力 较强,故此项目产生的恶臭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猪的编排、调动,人工铲出粪便等的时间较短,产生的恶臭主要影响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可经过戴口罩等措施减少对自身的影响。  建设项目恶臭气体经有效控制后,能够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中表 1、表 2 中标准限值的要求,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  6.1.1 卫生防护距离  根据 GB 18055-2012村镇规划卫生 规范 ,养猪场的卫生防护距离见表 6-2。  表 6-2  GB 18055-2000 中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节选)  产生有害因素的企业  场所和规模  卫生防护距离( m)  养猪场  50010000(头)  200800 1000025000(头)  8001000 本项目存栏量为 2450 头, 根据内插 计算 法 计算级差 , 如下式:计算可得 本 项目恶 臭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为 323 m, 根据 GB/T3840-9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的有关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在 100m 以内时,级差为 50m;超过 100m,但小于或等于 1000m 时,级差为 100m;超过 1000m 以上,级差为 200m。  则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 400m。 卫生防护距离包络 线见附图 4。   8 0 0 2 0 0 2 4 5 0 5 0 0= 2 0 0 3 2 31 0 0 0 0 5 0 0 m 卫 生 防 护 距 离 15 6.1.2 大气 防护距离  根据前面所述,本项目恶臭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为 400m。类比漳州升荣农牧有限公司存栏生猪 4500 头养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该公司年存栏生猪 4500 头,养猪场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无超标点,本项目存栏规模 2450 头 小于漳州升荣农牧有限公司,因此确定本项目大气防护距离无超标点。  项目距离最近居民点 为 西 南 面 600m 范围外 的 石坑村 ,猪舍周围 400 范围内主要为林地、 果林 地等,因此项目选址符合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  6.2 对地表水、地下水及农田的污染  猪粪尿中所含氮、磷及 BOD 等淋溶 量很大 ,若通过地表径流和土壤进入地表水、地下水,或在土壤中积累,可致使土地丧失生产能力,造成地表水、地下水水体富营养化,水生生物获得丰富营养后大量繁殖又将导致河床淤塞,河水发黑发臭。  6.3 固体废物  猪舍中猪的排泄物、食物残渣每天定时清理,采用人工铲刮收集后 外售作为肥料 。  病死猪只的处理和处置: 该项目的 病死猪只, 由场内 的 废尸坑进行填埋。 填埋时,在每次投入畜禽尸体后,覆盖一层厚度大于 10cm 的熟石灰,确保猪只尸体得到被完全销毁和达到较好的杀菌效果。井填好后,用粘土填埋压实并封口,保证安全干净 ,对环境影响较小。  职工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小,经垃圾收容器收集后定期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6.4 噪声  噪声主要来源于猪只叫声及饲料加工房设备噪声。猪只叫声噪声源为 78.1dB( A),猪场的猪只叫声随机性较大,主要发生在喂食时。饲料加工房有粉碎机 等设备 ,噪声 为80.9dB( A)。由于本项目场址远离村庄,设备噪声经过墙体隔声及周边林地绿化带吸声后,可大大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根据验收报告,厂界外噪声 昼间 45.8 56.1 dB(A),经 2.1m 距离衰减后 , 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3-2008)中 I 类标准。  七、退役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在退役后只要除去猪舍搭盖,植树种草,即可逐渐恢复原有生态环境,对环境影响不大。   16 八、环境保护措施评述  8.1 大气防治对策  沼气池应设沼气收集管道用于采暖、加热饲料等;猪只粪尿应及时清理,送沼气池处理;在猪栏四周多种植绿树等;减少粪便产生的恶臭对工作人员产生的影响,并可通过佩戴口罩等措施减小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使用脱臭剂,是消除猪场粪尿恶臭比较有用的方法。该项目可根据自身的经济等具体情况选择除臭剂,以减轻项目区恶臭对环境的影响。  搞好猪舍内卫生,发现有猪只病死要及时清 理消毒,妥善处理猪尸体,严禁随意丢弃、出售;加强厂区绿化工作,绿化有利于猪场的防火防疫。种植隔离林带,互不交叉,可防止人畜任意往来而引起的疫病传播。  8.2 水污染防治对策  本项目产生的污水按照种养结合、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原则,经处理达标后 作为周边林地、果园肥料 。  场区排水系统实施雨污分流,污水进沼气池处理。处理工艺见图 4-1 粪污处理基本工艺流程图。  猪只产生的尿液、残余粪便、饲料残渣及猪舍冲洗 水 等废水,汇入贮液池后,经固液分离后,进入 沼气 池发酵, 使其氮素分解转化成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氮,厌氧发酵时间 30 天,沼液 经多级氧化塘处理, 根据 XX 县环境监测站提供的数据,本项目废水经治理措施 处理 后,氧化塘出水浓度达到 GB 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之表 5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 厌氧污泥沼渣作为肥料还田 ,实现养殖污水零排放。  8.3 固废防治对策  1) 猪舍中猪的排泄物、食物残渣每天定时清理,采用人工铲刮收集 外售作为 肥料。  2) 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集中处置。  3) 病死猪只 、分娩物等由场内 废尸坑进行安全填埋。  8.4 噪声防治对策  项目猪只的叫声噪声源强 78.1( A),饲料加工房粉碎机噪声 级 80.9dB( A)。  厂界多种植乔木与灌木绿化带,最大限度的减少噪声转播。做好车辆运输过程中的限速和车辆维护工作,降低车辆运输的瞬时声级影响。考虑将物料运输在室内进行,降 17 低装卸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运输车辆严禁夜间超载运输,运输最好集中安排在昼间进行。  加强场区绿化,在场界周边种植高大的乔木,可以减少猪只叫声对外界环境的影响。  8.5 地下水防治对策  本项目对养殖区、沼气池、储粪池、晒粪场等进行水泥硬化防渗等措施。污水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排入氧化塘进行消解,作为周边果林浇灌,不向场外排放,对水环境影响不大。  九 、环境保护投资与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为减轻本项目建设运营对环境的影响,需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环境保护。本项目有关环保投资经估算约 100 万元,占该项目总投资( 800 万元 )的 12.5。具体投资估算见表 9-1。  表 9-1   环保投资估算一览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