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学法律图书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XX大学法律图书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XX大学法律图书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XX大学法律图书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XX大学法律图书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XX大学法律图书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             清华大学法律图书馆             建设单位 (盖章 ):       清华大学基建规划处             编制日期       2014年 2 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清华大学法律图书馆  建设单位  清华大学基建规划处  法人代表  保其长  联系人  郝节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1 号  联系电话  010-62782782 传真  010-62770296 邮政编码  100084 建设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院内  立项审批部门  国家教育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教育 84 占地面积  (平方米 ) 6400 绿化面积  (平方米 ) 总投资  (万元 ) 15500 其中:环保投资 (万元 )0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0% 评价经费  (万元 ) 2.5 预期投产日期  2016 年 4 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背景  清华法学院初设于 1929 年, 1949 年 10 月并入北京大学。 1995 年 9 月 8 日,清华大学正式恢复建立法律学系。 1999 年 4 月,在法律学系基础上,清华大学复建法学院。法学院的恢复是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综合大学的重要举措。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法律学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了相当的规模和水平。  1999 年 12 月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馆明理楼竣工,清华法学院在国内法学界率先拥有了独立的教学办公大楼。明理楼建筑面积 10000m2,拥有法律专业图书馆、模拟法庭、学术报告厅与教室等教学场所,为推动清华法学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法学院建设发展,原有图书馆已不能满足学院发展的要求,急需建设新图书馆。  新的法律图书馆建成后,藏书量将达到 80 万册,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法律专业图书馆。新大楼的另一重要功能是用于法学院教师研究室、研讨教室和其他功能设施。将极大的改善法学院现状硬件条件,助力法学院进一步的提升。    2  2、项目概况  2.1 地理位置  法律图书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园内,清华路与学堂路交叉路口以南200m 的东侧,南邻纳米中心大楼。项目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关系见附图 1 和附图 2。  2.2 基本情况  清华大学法律图书馆的建设,除建设专业的法律图书馆,满足法学院及全校师生以及社会人士对法律类知识的查找阅读外,也是为改善学院教学科研环境,以推动法学学科发展。基于学院教学需求,大楼的主要功能需求包括:  1、法律图书馆区  法律图书馆是大楼的主要功能,拟藏书量为 80 万册,建成后将成为国内一流的专业法律图书馆。法律图书馆区以图书馆为主要功能区,在局部设立学生活动中心。法律图书馆区面积 8000m2。  ( 1)法律图书馆  该功能区以图书收藏、预览、研讨等功能为主,设置包括藏书区、报刊区、教材室、多媒体资料室;阅览区、多媒体阅览室、研究室、讨论室;办公室、编目室、文印室等。( 2)学生活动中心  基于为师生服务目的,在法律图书馆内开辟局部区域,设学生活动中心,让师生在学习之余,进行休闲、交流。  2、办公科研区  法律图书馆大楼另一重要功能是为法学院师生提供先进的办公科研环境,办公科研区 10000 m2。这部分功能主要包括:  ( 1)教师研究室  为法学院教师、访问学者、博士及博士后等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办公、科研用房。  ( 2)研究中心  为法学院各校级、院级研究机构提供研究、交流用房。  ( 3)模拟法庭及模拟国际商事仲裁庭  其中包括一个能容纳 300 人的模拟法庭及附属的同传室、贵宾室、盥洗室;一个能容纳 50 人的模拟国际商事仲裁庭;两个各能容纳 20-30 人的工作室。    3  ( 4)会议室  包括至少 5 个能容纳 30 人的小型会议室、 1 个 120 人的大会议室、至少 5 个 50 人的中型会议室、以及 1 个容纳 20 人的贵宾接待室。  ( 5)公共交流空间  因地制宜布置教师交流活动的空间。  3、公共教学区  公共教学区是为公开授课提供大、小教室,包括可以 1 个容纳学生 200 人的多媒体教室, 2 个能容纳 100 人的多媒体教室, 8 个能容纳 60 人的小多媒体教室。  4、设备用房和车库  设备用房和车库设于地下,提供约 80 个地下车位,以及大楼所需的各项设备用房,设备用房及地下车库 5000m2。  2.3 工程规模及内容  清华大学法律图书馆主要是为法学院建设,主要功能为图书馆,兼具教学科研、研讨交流等功能。项目总用地面积 6400m2,建筑面积约 25000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5996m2,地下建筑面积  9004 万 m2。建筑地上 7 层,地下 3 层。  本项目主要技术指标见表 1,工程总平面图见附图 3。  表 1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  指标  1 占地面积  6400m2总建筑面积  25000m2地上占地面积  15996m22 地下占地面积  9004 m23 层高  地上 7 层,地下 3 层  4 停车位  80 个  2.4 各层功能分区  本项目设计为地下 3 层,地上 7 层,建筑物设计呈方形,中间布置中庭,各层功能区以围合形式布置于四周,其中 2-4 层中庭贯通,在 4 层屋顶形成屋顶花园,留采光天窗, 5-7 层中庭贯通。主入口位于西侧,东侧设下沉式庭院。  各层功能分布如下:  1 层:入口门厅、模拟法庭、 60 座多媒体教室、 100 座以上多媒体教室、贵宾接待室、储藏室、公共卫生间。    4  2 层:图书馆问讯处、借阅区入口、借阅登记处、图书馆中庭、电子检索室、休息等候阅读区、公共交流区、开架书库、阅读讨论区、登记阅览室、阅览室、教材中心、图书馆电梯厅、储藏室、公共卫生间。  3 层:开架书库、阅读讨论区、登记阅览室、阅览室、行政办公室、电梯厅、储藏室、公共卫生间。  4 层:开架书库、阅读讨论区、登记阅览室、阅览室、行政办公室、电梯厅、储藏室、公共卫生间。  5 层:贵宾接待室、阅读讨论区、阅览室、教师活动室、研究中心、会议室、储藏室、公共卫生间、室外屋顶花园、中庭采光天窗。  6 层:教师活动室、研究室、会议室、储藏室、公共卫生间。  7 层:教师活动室、研究室、会议室、储藏室、公共卫生间。  地下 1 层:科研办公室、学生活动中心、 200 座以上多媒体教室、储藏室、公共卫生间、下沉庭院。  地下 2 层:闭架书库、图书馆卸货区、设备间、地下停车库。  地下 3 层:设备间、地下停车库。  各主功能区面积设计见表 2。  表 2 各层面积分布表  单位: m2功能分区  位置  楼层  法律  图书馆区  办公  科研区  公共  教学区  设备间和  地下车库  合计  地下 3 层  / / / 3121 3121 地下 2 层  1232 / / 1889 3121 地下  地下 1 层  2231  531 / 2762 9004 1 层  / 1070 1481 / 2551 2 层  2430 / / / 2430 3 层  1933 / / / 1933 4 层  2153 / / / 2153 5 层  / 2315 / / 2315 6 层  / 2307 / / 2307 地上  7 层  / 2307 / / 2307 15996 合计  9979 7999 2012 5010 25000 2.5 公用设施  本项目的公用设施均依托清华大学校内现用公共设施。  给水系统:本项目给水水源来自清华大学校内自来水干管,建成后,预计新增日用  5  水量 43.2m3,年用水量 1.58 万 m3。  排水系统:项目实行雨污分流,雨水部分排入清华大学校内的雨水管道系统。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最终进入清河污水处理厂处理。建成后,预计增加日污水排放量 34.5m3,年污水排放量 1.2592 万 m3。  供电系统: 该项目建成后电力负荷主要为照明和空调系统、 各种设备和弱电系统等。项目总供电功率为 1200KVA( 3 相 5 线制) ,照明 /动力比值为 0.2。整个建筑备有双路供电系统,由清华大学校内供电系统供给。  通风系统:大楼整体为中央通风,各个房间按面积比例设通风口。  供暖系统:项目直接接入清华内部的锅炉房供暖系统,不需新增锅炉。  空调系统:大楼采用中央空调,每个房间均可调节温度和风量。  2.6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 15500 万元。其中部分建设资金来源于捐赠,包括廖凯原先生捐赠的1 亿元人民币中, 5000 万元用于法律图书馆大楼建设;胡宝星、胡家骠先生捐赠 3000万元、李兆基先生捐赠 2000 万元用于法律图书馆建设。其余资金由清华大学自筹解决。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项目现状地上建筑物包括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学办公用房、机电工程创新实验室用房、机械制造实习基地用房等,现状建筑物以围合形式分布于地块四围,房屋为砖混结构,以二层楼房为主,局部三层。现状地上建筑物拟进行拆除,现用房单位由学校统一调配其他房屋使用。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生活污水排入污水管网,生活垃圾由环卫集中收运。    6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 (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海淀区地理位置北纬 3953-4009,东经 11603-11623,东与西城区、朝阳区相邻, 南与丰台区毗连, 西与石景山、 门头沟区交界, 北与昌平区接壤, 区域面积 430.8km2。法律图书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园内,清华路与学堂路交叉路口以南 200米的东侧,南邻纳米中心大楼。  2、地形地貌  海淀区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地带, 系古代永定河冲积的一部分。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海拔 100m 以上的山地,面积约为 66 km2,占总面积的 15%左右;东部和南部为海拔 50m 左右的平原,面积约 360 km2,占总面积的 85%左右。区内最高峰为阳台山妙高峰,海拔 1278m;最低处为清河镇东的黑泉村,海拔 35m 左右。西部山区统称西山,属太行山余脉,有大小山峰 60 余座;整个山势呈南北走向,只有香山北面的打鹰洼主峰山峦向东延伸,至望儿山止,呈东西走向,把海淀区分为两部分,习惯以此山为界,山之南称为山前,山之北称为山后。  北京地处燕山地震带与华北平原中部地震带的交汇处,又紧邻汾渭地震带和郯庐深大裂地震带,是个多震区。历史上曾受过多次强烈地震的破坏和影响。据调查,震中在北京城区有两次五级震,房屋和其他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轻,在城区房屋倒塌比较少,破坏多属墙倒。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 8 度。  3、气候情况  海淀区气候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盛行西北风,夏季高温多雨,盛行东南风。年均气温 11.6, 1 月份平均气温 -4.4,极端最低气温为 -21.7, 7 月份平均气温为 25.8,最高气温为 41.6。年日照数 2662 小时,无霜期 211 天。年平均降水量 628.9 毫米,集中于夏季的 6-8 月,降水量为 465.1 毫米,占全年降水的 70%;冬季的 12-2 月份降水量最少,仅占 1%。因此,夏季雨水多,春秋干旱,冬季寒冷干燥是该区的气候特点。    7  4、地面水系  项目所在的海淀区境内有大小河流 10 条,总长度 119.8 km,主要水系有高粱河、清河、万泉河、南长河、小月河、南沙河、北沙河及人工开凿的永定河引水渠和京密引水渠,还有昆明湖、玉渊潭、紫竹院湖、上庄水库等水面,占北京市湖泊总数的 20%;水域面积 4 km2,占北京市水域面积的 41.28%,湖泊数量和水域面积均列北京市各区县之首,昆明湖是北京市最大的湖泊,水域面积 1.94 km2。  本项目附近主要的地表水体为清河和清华校河万泉河。  5、植被与生物多样性  清华园校内植被覆盖率高,校内有经校西门进入北门流出的人工校河,校河由于污染严重,现正处于治理阶段。植物以常见的杨树柳树为多,动物种类相对较少,无珍稀和国家保护物种。  社会环境简况 (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  1、海淀区社会环境概况  海淀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全区总面积 430.77km2,户籍人口 209.9 万,常住人口约 293.0 万,辖 22 个街道办事处、 5 个镇、 2 个乡,即万寿路街道、羊坊店街道、甘家口街道、八里庄街道、紫竹院街道、北下关街道、北太平庄街道、海淀街道、中关村街道、学院路街道、清河街道、青龙桥街道、香山街道、西三旗街道、马连洼街道、花园路街道、田村路街道、上地街道、燕园街道、清华园街道、永定路街道、曙光街道、温泉镇、四季青镇、西北旺镇、上庄镇、苏家坨、海淀乡(万柳地区) 、东升乡(东升地区) 。  近年来海淀区经济总量始终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势头。据海淀区 201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497.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0 亿元,增长 27.3%;第二产业增加值 457.1 亿元,增长 10.7%;第三产业增加值 3038.7 亿元,增长 9.9%。  全区区域财政收入实现 1685.77 亿元,区级财政收入实现 282.65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28.8%、 16.9%。其中,营业税、企业所得  8  税、增值税实现 104.77 亿元、 46.86 亿元和 22.90 亿元,分别增长 1.9%、 9.5%和 4.1%。区级财政支出实现 331.66 亿元。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三项支出实现56.74 亿元、 15.83 亿元和 49.06 亿元,分别增长 27.3%、 11.8%和 22.2%。  海淀区是首都著名的文化区。区内有 68 所高等院校,国家教委直属的 36 所重点高等院校,区内就有 6 所。全区有中学 108 所(含职高) ,小学 142 所,相当一批重点中学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普教水平在全市处于前列。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位于海淀区内。区内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处于领先地位。  海淀区以 "中关村硅谷 "而闻名海外。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钢铁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在内的 138 个科研院所单位。是集人才、科研力量、科学仪器设备、图书情报信息、科研成果于一体的高科技密集区。   2、清华大学概况  ( 1)概况  清华大学是一所多学科并重的综合性大学,已拥有 100 年的历史。其地处北京市西北郊,是北京著名的科研、文教、旅游区。全校共设 16 个学院, 56 个系,近 200 个实验室,其中国家实验室 12 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5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7 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5 个。清华大学现有本科生 14285 名,硕士生 14090 名,博士生近 6994 名。有来自 124 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留学生 3217 名。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22 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 15 个;本科专业 62 个,清华大学共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38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14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34 个。学校以创建 21 世纪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对有关教学、科研、文化、体育、生活设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2)文物古迹  清华大学主体所在地 清华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园林区,明朝时为一私家花园,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一部分,称熙春园,道光年间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咸丰年间改名为清华园。清华大学校园占地 356ha,建筑面积 168 万 m2,校园内绿草青青,树木成荫,湖光山色,景色优雅。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自然形成各具风格的建筑群落。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重点现存清华大学早期建筑主要有三部分: (一) 19111912 年建造的清华学堂、同方部等; (二)  9  19191925 年建造的大礼堂、科学馆、体育馆、图书馆(局部)等; (三) 19311933年建造的生物馆、化学馆、图书馆(扩建部分) 、气象台、校门、机械馆、电机馆,以及明、善、静、平、新 “五斋 ”学生宿舍。这批早期建筑反映了西方近代学校建筑在中国的演变过程,建筑风格具有典型价值,艺术水平较高,集中了中国第一代建筑师比较优秀的建筑作品,在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006 年 6 月由清华大学基建处、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协作,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主持编制了清华大学早期简述文物保护规划 。此规划是为清华大学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 ”制定的专项保护规划,并纳入清华大学校园总体规划修编 ( 20072020)作为其中的文物保护专项规划。  法律图书馆所在地段属于清华大学早期建筑保护范围之外的 III 类建设控制地带,在该地带内建设的项目应与原历史环境相协调。建筑体量、高度应遵照文化保护专项规划的有关规定。 III 类建设控制区为允许建筑檐口高度 12m 以下的地带。地带内的建筑物形式、体量、色调都必须与该区域内的历史建筑及历史环境相协调;建筑楼房时,建筑密度不得大于 30%。    10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根据北京市环境质量报告书 ( 2012 年) ,海淀区大气环境现状评价采用万柳监测子站的监测统计数据,如表 3 所示:  表 3  2012 年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单位: mg/m3)  污染物名称  非采暖期日均值  采暖期日均值  全年日均值  标准值  SO20.018 0.071 0.038 0.06NO20.058 0.060 0.059 0.08 PM100.119 0.130 0.123 0.10CO 1.1 2.2 1.5 4 由表 3 可知,项目区域 NO2、 CO 采暖季、非采暖季和年均浓度低于标准限值, SO2的非采暖季和年均浓度低于标准限值; SO2的非采暖季日均浓度, PM10采暖季、非采暖季和年均浓度均超过标准限值。  2、水环境质量现状  ( 1)地表水环境  本项目附近主要的地表水体是清河和清华校河万泉河。万泉河现状无水,根据北京市环境质量报告书 ( 2012 年) ,清河上段水质情况见表 4。清河上段水质功能为 III类,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 2002) III 类标准。  表 4  清河上段水质监测及评价结果  浓度, mg/L 污染物  平均  最高 * 标准  mg/L 超标率  溶解氧  7.8 4.7 5 0 高锰酸盐指数  7.8 9.5 10 0 化学需氧量  40.4 48.0 30 80  生化需氧量  18.0 24.0 6 100  氨氮  3.97 5.38 1.5 100  挥发酚  0.0010 0.0022 0.010 0 石  类  0.038 0.090 0.5 0 *溶解氧为最低浓度  由表 4 可见,清河上段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氨氮指标出现超标,污染特征主  11  要为有机污染类型。  ( 2)地下水环境  清华园地下水质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 ( GB/T14848-93)中的类标准, 2012 年清华园东北区现有地下水水井的监测结果见表 5。  表 5  地下水监测结果  (单位 mg/L, pH 除外)  序号  污染物  监测浓度  标准  1 色度  <5 15 2 浊度  <1 3 3 pH 7 6.5-8.5 4 氯化物  20.2 250 5 氨氮  <0.2 0.2 6 亚硝酸盐氮  <0.001 0.02 7 硝酸盐氮  3.71 20 8 总硬度  262.4 450 9 挥发性酚类  <0.002 0.002 10 氰化物  <0.002 0.05 11 砷  0.004 0.05 12 铬  <0.005 0.05 13 硫酸盐  65.15 250 14 氟化物  0.33 1.0 由上表可知,清华园地下水质符合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 ( GB/T14848-93)中类标准的要求。  3、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项目的环境特征,对项目四周噪声进行监测,噪声监测点主要布置在项目建设地四周,监测结果见表 6,监测布点图见附图 3 所示。  表 6 项目四周噪声监测结果     单位: LeqdB(A) 噪声监测值  序号  地名  昼间  夜间  1 项目东界  50.7 42.6 2 项目南界  53.3 43.9 3 项目西界  54.4 42.7 4 项目北界  51.2 41.5 项目位于噪声一类区内,噪声现状评价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中1 类标准要求,见表 7。  表 7  噪声执行标准   单位: LeqdB(A) 执行标准  昼  夜间    12  1 类标准  55 45 由监测结果可以看出,监测点均能满足所在功能区的标准要求,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  本项目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内,评价区周围主要为文教区、住宿区,无文物和珍稀动植物,主要保护目标为周边科研楼和教师宿舍,见表 8:  表 8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目标  方位  距离  东 11 号楼  西  40m 东 13 号楼  西  40m 东 15 号楼  西  40m 东 16 号楼  西  40m 经管学院  东  60m 机器人实验室  东  5m 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北  20m 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楼  南  20m 保护级别如下:  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要求;  地表水:清河上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 3838-2002) IV 类标准;  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 ( GB/T 14848 93)类标准;  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 1 类标准。    13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1、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该项目所在地属于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 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见表 9。  表 9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浓度限值   单位: mg/Nm3 现状执行标准  污染物  年均值  日均值  小时均值  SO20.06 0.15 0.50PM100.07 0.15  NO20.04 0.08 0.2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CO  4 10 2.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清河上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 IV 类标准,见表 10。表 10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 mg/L 污染物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 氨氮  挥发酚  石油类IV 类标准  5 10 30 6 1.5 0.010 0.5 3、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 ( GB/T 14848 93)中类标准,见表 11。  表 11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 mg/L 污染物  标准  色度  15 浊度  3 pH 6.5-8.5 氯化物  250 氨氮  0.2 亚硝酸盐氮  0.02 硝酸盐氮  20 总硬度  50 挥发性酚类  0.002 氰化物  0.05 砷  0.05 铬  0.05 硫酸盐  250 氟化物  1.0    14  4、噪声环境评价标准  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中 1 类标准,见表 12。  表 12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 LeqdB(A) 标准值  噪声类别  昼间  夜间  适用区域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停车场废气和施工扬尘均执行北京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501-2007)中的相关标准,见表 13。  表 13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污染物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m3)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 (mg/m3) 其他颗粒物  - 1.0 非甲烷总烃  10 2.0 NOx 0.6 0.12 CO 15 3.0 注:地下停车场设置 1 根 2.5m 排气筒;高度低于 15 m,排气筒中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按表 1“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 ”的 5 倍执行。  2、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项目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进入校内市政管网,最终进入清河污水处理厂处理,水污染物执行北京市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DB11/3072013)中 “排入公共污水处理系统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中的标准,见表 14。  表 14 排入公共污水处理系统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序号  污染物名称  最高允许浓度  单位  1 pH 值  6.5 9  2 悬浮物 SS 400 mg/L 3 生化需氧量 BOD530 mg/L 4 化学耗氧量 CODcr500 mg/L 5 氨氮  45 mg3、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2523-2011),见表  15  15。  表 15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dB(A) 时段  昼间  夜间  标准  75 55 运营期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GB12348-2008) , 1 类标准见表 16。  表 16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 LeqdB(A) 标准值  噪声类别  昼间  夜间  适用区域  1 55 45 文教区  4、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有关规定。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我国“十二五”期间将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增加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种类,将主要污染物扩大至四项,即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本项目无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项目年产生污水量为 12592m3/a,污水主要是学生和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 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项目的所有污水最终进入清河污水处理厂处理。总排口污水 COD 排放浓度为350mg/L,氨氮排放浓度 45 mg/L,项目 COD 年排放总量为 4.4072t/a,氨氮为0.567t/a。因此 COD 总量控制指标建议值为 4.4072t/a,氨氮为 0.567t/a。    16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 (图示 ):  本项目为教育用房建设,工艺流程见下图:  主要污染工序:  本项目为教育服务设施,施工期产生的污染包括废水、扬尘、噪声和固体废物,运营期主要产生生活污水、停车场废气、生活垃圾等。项目建设将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污染  施工期的污染源主要是施工设备噪声、施工扬尘和机械设备尾气、施工废水、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以及施工固体废物等。  ( 1)水  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为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为 pH、 SS 和石油类,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 COD、 BOD5、 SS 等。  ( 2)大气  施工期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为土方作业产生的扬尘和风力作用下的扬尘、 施工车辆及设备产生的尾气和扬尘,主要污染物为 TSP、 NO2和粉尘等。  ( 3)噪声  施工期将采用大量施工机械,这些施工机械将产生较大的噪声污染。根据有关文献  17  资料及以往的工程类比调查,施工机械的噪声见表 17:  表 17 主要施工机械和车辆的噪声级  设备名称  测距( m)  声级( dB)  装载机  5 90 推土机 86 平地机 90 挖掘机  5 84 摊铺机 87 拌和机打桩机  5 100 ( 4)固体废物  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工程弃渣等。  2、运营期污染  运营期间的主要污染来自于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  ( 1)废水  运营期主要的水污染源为学生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 COD、 BOD5、 SS等。  ( 2)废气  主要为地下停车场产生的废气。  ( 3)噪声  水泵、通风设备和中央空调冷却塔等设备噪声。  ( 4)固体废物  运营期主要的固体废物污染源为学生和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18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 (单位 )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 ) 施工期  施工场地  机动车  燃油机械  粉尘  NO2CO THC 机动车: NO21080g/d,CO 450g/d,THC850g/d 燃油机械: NO2720g/d,CO 420g/d,THC450g/d 机动车: NO21080g/d,CO 450g/d,THC850g/d 燃油机械: NO2720g/d,CO 420g/d,THC450g/d 大  气  污  染  物  营运期  地下车库  NO2CO THC THC 0.00154 kg/h CO  0.0154kg/h NO2  0.00123 kg/h THC 0.00154 kg/h CO  0.0154kg/h NO2  0.00123 kg/h 施工期  施工废水  生活污水  CODCrBOD5SS  施工废水  3750 4500m3生活污水产生量  12m3/d 施工废水  3750 4500m3生活污水排放量  12m3/d 水  污  染  物  运营期  生活污水  CODCrBOD5SS 生活污水产生量34.5m3/d 生活污水排放量34.5m3/d 施工期  施工废物生活垃圾施工废物:尽量回用  生活垃圾: 80kg/d 施工废物:尽量回用  生活垃圾: 80kg/d 固体  废物  运营期  生活垃圾 73 t/a 73 t/a 噪  声  施工噪声是短期行为,施工噪声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设备噪声、物料装卸碰撞噪声、施工人员人为噪声及交通运输噪声。运营期主要为水泵和冷却塔设备噪声等。  其它  主要生态影响  本项目建成后,土地利用情况不发生改变,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19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1.1 废水污染源分析  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废水排放造成的污染。  ( 1)施工废水  施工中砂石料加工、冲洗等都会产生废水,此外还有设备和车辆冲洗废水。据一般大型砂石料加工系统冲洗废水调查, 砂石料冲洗加工产生的废水量约为加工砂石方量的3 倍。洗砂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悬浮物的浓度与砂石含泥量有关,其冲洗废水浓度可达 5000mg/L 以上,任意排放将造成局部水体污染。施工使用的机械等设备的冲洗会产生一定废水,其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和悬浮物。按建筑面积测算的废水排放量为0.15 0.18m3/m2,据此计算本项目总建筑面积 25000m2,施工废水约为 3750 4500m3。由于本项目所在区域附近已有市政污水管网, 生产废水经沉淀后由排水沟排入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 2)生活污水  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 SS、 COD、 BOD5等。施工生活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地表水产生较大的危害性。施工人员按 100人 /d 计,生活用水量日定额按 150L/人计,排放系数取 0.8,施工期生活污水日排放污水量 12m3/d。生活污水的一般污染成分和浓度见表 18:  表 18 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浓度(按中浓度计)  单位  mg/L 指标  COD BOD5SS 浓度  350 200 150 1.2 主要的污染防治措施  ( 1)施工土方堆放点应设蓬盖,防止被雨水冲刷污染周围环境,并影响周围景观。( 2)施工区在学校内,施工产生的生活污水、粪便等污水尽量利用依托学校已有的设施,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施工产生的生活垃圾利用学校现有的垃圾设施,禁止随意堆放,避免受雨水冲刷污染环境。  ( 3)施工期设置临时沉淀池,施工废水经临时沉淀池处理后就近用于绿化带浇灌、  20  抑尘洒水或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 4)本项目的施工人员宿营地利用学校现有的污水排放系统,水量较小。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能够满足北京市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11/307-2013)中排入公共污水处理系统限值的要求,最终进入清河污水处理厂处理。  ( 5)工程结束后,施工临时设施应拆除,进行平整,恢复地面。  本项目不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水,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对环境影响较小。  2、施工期大气影响分析  2.1 废气污染源分析  本工程废气污染源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旧建筑拆除、土石方开挖,弃土和砂石等建筑材料的装卸、堆放,施工车辆及设备等都可能会产生废气对环境空气质量带来影响。( 1)扬尘  本项目在施工期产生的扬尘按起尘的原因可分为风力起尘和动力起尘, 其中风力起尘主要是由于露天堆放的建材(如黄沙、水泥等)及裸露的施工区表层浮尘因天气干燥及大风,产生风力扬尘;动力起尘,主要是在建材的装卸、搅拌过程中,由于外力而产生的尘粒再悬浮而造成,其中施工及装卸车辆造成的扬尘最为严重。据有关文献资料介绍,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占总扬尘的 60%上。该扬尘量的大小与车速、车型、车流量、风速、道路表面积尘量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在自然风作用下,道路扬尘影响范围在 100m 以内。在大风天气,扬尘量及影响范围将有所扩大,影响距离可达 200m远。经有关资料初步估算,施工现场的道路扬尘在下风向 80120m 范围内超二级标准。本工程距离周边宿舍和文教区距离较近, 因此施工扬尘对教职工和学生的工作生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 2)燃油机械及车辆废气  施工期燃油机械和车辆会产生废气,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等。根据北京市统计,每吨燃油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 SO2、 NO2、 CO、THC 等。  各种施工燃油机械产生的污染物将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但因基础开挖使用推土  21  机等机械的时间较短,且燃油污染主要是在施工场内,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此外,施工中建筑材料运输会增加汽车尾气排放。根据调查,主要有 CO、 NOx、THC 等。本项目运输量较小,施工车辆通过西五环和阜石路进入项目区,西五环和阜石路为交通主干线,车流量大,故施工期的车辆运输对附近交通无明显增加,对附近道路污染状况影响很小。  2.2 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 1)应加强管理,文明施工,建筑材料轻装轻卸;车辆出工地前应尽可能清除表面粘附的泥土等;运输石灰、砂石料、水泥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上应覆盖篷布。大风天气条件下限制施工作业。  ( 2)施工场地、施工道路的扬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