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河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XX河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XX河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XX河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XX河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XX河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XX 市 XX 环境综合整治 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 XX 市环境保护局  编制日期:二一 四 年 一 月十 五 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 (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  2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XX 市 XX 环境综合整治 工程  建设单位  XX 市环境保护局  法人代表  雷军  联系人  谭国荣  通讯地址  XX 市西平路 80 号  联系电话  13702678018 传真  3311529 邮政编码   529500 建设地点  XX 市市区 西平路 80 号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  行业类别  及代码  7550 市政工程管理业  占地面积  (平方米 ) 绿化面积  (平方米)  总投资  (万元 ) 2170.5 其中:环保投资      (万元 ) 1000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46% 评价经费  (万元 )  预期投产日期  2015 年  工程内容与规模:  一、 建设背景及目的  XX 位于 XX 市中心城区西部,集雨面积 2.11 平方公里, XX 现已污染十分严重,河水颜色呈黑色,并伴有恶臭发出,水质呈劣 V 类。为满足今后三江岛的规划发展,并改善 XX 周边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的舒适度,还民众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对 XX 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  二、工程范围与内容  本次 XX 整治的工程范围从漠江中路与三江中路的交叉口开始,沿着三江中路顺着水流方向,直至黑桥的排出口为止,  整治内容包 括如下四方面内容:   2 1、 河床清淤工程: 以 漠江中路与三江中路的交叉口开始,沿三江中路顺流而下至黑桥的排出口为止 1.7km 的 XX 清淤范围, 预计清淤量为0.85 万 m3。  2、 河床硬地化铺设及边坡防护配套工程:对清淤后的 1.7km 河道进硬底化,改善河道的水力条件,同时对没有挡土墙的河段做边坡防护工程,需砌筑 1.5km 长度的边坡防护工程。  3、 截污管网铺设工程:沿 XX 两岸顺水流方向分别铺设截污管网,管网由北向南铺设,在河涌东面铺设 DN500、西面铺设 DN400 截污管网,长度均为 1500m,沿岸居民的污水接入新建的截污 管网中。  4、 沿江西路改造工程:对现有沿江西路进行改造,改造建成一条 7m宽的双向两车道的混凝土道路。  三、环境污染状况   XX 污染十分严重,部分河段两边都是土坡,杂草丛生,水面上还有大量的水浮莲,水流条件较差,经常产生淤积,并有大量垃圾堆积在河边,加剧对河涌的污染。  经过居民区的河段,周边的居民和一些小工厂将污水直接排入到河涌中,并将一些生活垃圾也扔到河涌中。特别是河道的下游,污染的程度最为严重的,河水呈黑色,水面上漂浮着大量污染物。两边的建筑物不但将污水管道直接接到河涌中,还向河涌中砌筑台阶,挡土墙边还堆 积很多建筑垃圾。由于长期的淤积,部分河段堆积大量淤泥,甚至河道内长出一些树木,造成河段的过水断面大幅减少,导致河涌内水力条件差,流速慢; 3 河涌内繁殖了大量的蚊子,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在下游建筑物较密集的河段,很多垃圾堆积在河道两边,因为长期没有清理,两边的垃圾不断向河道中间靠拢,河道变得越来越窄。  四、整治的必要性  1、 城市发展 的需要  XX 担负着排洪、泄洪等的多种功能,是城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环境质量和景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污水排放总量的持续增加,河涌的水质污 染状况日益恶化,城市河道没有发挥应有的美化环境功能,河涌黑臭、富营养化现象的加剧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极不协调,给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将 XX 综合整治与  “十二五规划”等工作紧密结合,按照“截污、建堤、清淤、补水、绿化、配套”整体推进综合治理工程,对于发挥河涌水景功能、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2、 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来,随着 XX 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加,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正日益受到威胁,生 态环境问题日见端倪。城区基础设施落后,给排水管道等设施纳污排污能力低,导致街头污水横流,城市垃圾未经处理随意乱扔、乱堆、乱放,日益下降的人文景观与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极不协调。配套城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使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相协调,是 XX 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任务。 4 加强 XX 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刻不容缓。  五、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 地 处 广东 XX 市区 , 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因此 项目原有的污染情况主要是水、气、声及固废的影响 。  附图: 1、项目现状照片; 2、项 目地理位置图。   5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XX 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沿海,处珠三角边缘。 XX 市管辖阳东县、阳西县、江城区、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代管阳春市。东接江门市,北接云浮市,西临茂名市,南临南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地理位置为:东经 111 16 35至 112 21 51,北纬 21 28 45至 22 41 02。XX市 XX环境综合整治 工程 的地理位置为: 东经 111 56 10.90至 11256 34.20,北纬 21 51 45.08至 21 50 55.40。  2、地形、地貌  XX 市地处丘陵地带,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向南海倾斜,北部山地丘陵分布广泛,中、南部河流阶地、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开阔,丘陵、台地点缀其间,沿海优良海滩众多,地形复杂多样,组成错综复杂的多元化地貌景观。山地约占全市面积的 42.7%,丘陵约占 26%,冲积及海积平原约占 22.2%,其它占 9.1%。市域内大小山脉 11 条,最高山峰鹅凰嶂海拔 1337.4米。  3、气象条件  XX 市地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显 著,终年气候温和,春季潮湿多雨,夏季较热,秋季晴多气爽,冬季温暖不寒冷。  据多年气象资料显示,年平均温度为 22.7 度,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 6 风,冬季为东北风,夏季偏南风,年平均风速 2.4 米 /秒;年平均降雨量为2253 毫米,集中在 5 8 月份;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900 小时,相对湿度高于 80% 的天数为 242 天,平均每年出现雾天数为 9 天。  4、水文条件  XX 市河流纵横,主要是漠 XX 水系,除漠 XX 干流外,集水面积超过 100 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有 11 条;二级支流 6 条;三级支流 1 条。  境内最大的漠 XX 是广东省的主要河流之一, 全长 199 公里。南北贯穿全市,自北向南流入南海。漠 XX 径流丰富,河口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88.2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 60.814 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 24.04 万千瓦。漠 XX 干流从阳东县的新塘断面以下为感潮河段,受南海潮汐的影响,为混合型不规则半日潮,最高潮位 3.13 米。  XX 市有大、中型湖库 18 个,其中大型水库有大河水库、东湖水库、江河水库等,库容分别为 3.27 亿立方米、 1.23 亿立方米、 0.997 亿立方米。大小河流 33 条,主要河流为漠 XX。漠 XX 发源于阳春市河朗镇云帘管理区洒面村西南侧的金竹大山之间, 自西南流向东北,流经阳春、阳东、江城等市、县(区),至阳东县麻汕镇新塘附近分为东西干流,在北津汇合,经北津港出南海。市区漠 XX 河段地处漠 XX 下游,为感潮河段,历年平均水位 0.68 米,最低水位 0.85 米,涨潮最高水位 1.8 米,洪水期常在 4 9 月,每年有 3 5 个高峰历时 3 5 天,最高洪水位 4.18 米。  5、土地资源及植被  项目地处漠 XX 三角洲冲积平原,土地资源丰富,耕地比较多,但由 7 于多年的城市建设,占用土地较大。全市海拔 100 米以上的山地及丘陵面积 370 万亩,沿海滩涂 20 万亩。土壤主要分布有丘陵台地赤红壤、平 原区为水稻土和滨海盐渍沼泽土。  XX 市属南亚热带,植被主要有常绿阔叶林、季雨林,还有热带、亚热带混生植物群落。常见植被为:松科、杉科、桃金娘、木麻黄科、豆科、金缕梅科、大戟科等。森林植被以桃金娘、叶牡丹、算盘子、九节茶、岗松为主。草本以芒萁、鹧鸪草为主。山窝和山脚下以大量蕨类为主,由蕨类与芒萁、马尾松组成植物群落。乡土树种主要有黄皮、菠萝、荔枝、龙眼、苦楝、红白元、黎索、樟木、鸭脚木、三角枫、乌桕等,还有少量的橡胶、茶、桑、剑麻和沙仁等。滨海泥滩还有零星的红树林及咸蓬等植物。此外,近年来,在调整经济林份时, XX 市引进了成长较快、效益好的马占相思、促生桉等广泛种植。  XX 市境内的地质以寒武系和第四纪地层为主,土壤风化土层深厚。境内土壤主要有八大类,分别为水稻土、黄壤、赤红壤、潮沙泥土、滨海盐渍土、滨海沙土、沼泽土和石质土。由于地形、母质、水文和人为活动等成土条件地区性不同,辖区土壤随地域及海拔变化,赤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 600 米以下地区,黄壤则多分布在海拔 600 米以上地区,沿海地区以滨海沙土和盐渍土为主,石灰岩地区以石质土为主,平原地区多以水稻土为主,还有冲积平原则以潮沙土泥土为主。  6、主要功能区  项目选址所在 区域环境功能属性见下表:   8 建设项目功能区分类及标准  序号  功能区分类  类别  1 水环境功能区  漠 XX类  2 环境空气功能区  二类区  3 环境噪声功能区  2 类区  4 基本农田保护区  否  5 风景名胜保护区  否  6 水库库区  否  7 城市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  是  8 管道煤气干管区  否  9 是否允许现场搅拌混凝土  否  10 是否属于环境敏感区  是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XX 市地处广东省西南沿海,紧邻珠三角,距广州 247 公里,距香港143 海里,距湛江 230 公里。 1988 年撤县建立地级市,辖阳东县、阳西县、江城区、岗侨区、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代管阳春市。陆地总面积 7813.4平方公里,总人口 250 万。  XX 是广东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刀剪之都”、“中国风筝之乡”、“中国公益明星城市”、“中国诗词之市”,XX 是广东省四大传统手工业基地之一,个体、私营经济发达,“ XX 三宝” 小刀、漆器、豆豉闻名中外。  XX 海(岛)岸线长达 476 公里,占全省的 1/10。海域面积 3.4 万平方公里,滩涂和 20 米水深以内的浅海面积 1638 平方公里。海洋 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历史悠久,盛产鱿鱼、鱼翅、对虾、花蟹、马鲛、牡蛎等。全市拥有 7 个国家和省认可的渔港。市委、市政府立足丰 9 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大打“海洋牌”,促进了海洋渔业稳步发展。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吊桩牡蛎和泥蚶养殖革地、广东省重要对虾生产基地和加工出口基地。  XX 依山傍海,旅游资源丰富。山、海、泉、湖、水、洞遍布全市,自然旅游资源品种全、品位高、空间组合佳,在广东省首屈一指。近年来,XX 市每年举办旅游文化节,把旅游、文化、体育、发展、商贸结合起来,提高 XX 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2001 年我市被 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海陵岛大角湾风景区荣获国家 AAAA 级滨海旅游风景区、省级科技旅游示范区和省文明区称号。 2003 年阳春凌霄岩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 2006年海陵岛入选 "全国十大最美海岛 "。  2012 年,全市生产总值 641.8 亿元,增长 15%;人均生产总值约 26500元,增长 11.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26 亿元,增长 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85 亿元,增长 26.8%。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 428 亿元、贷款余额 158.4 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 24.2%和 16.8%。单位生产总值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分别下降 3.5%和 12.6%。节约用地取得新成效。   10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据近期环境监测数据显示,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如下:  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 XX 市环境监测站 2012 年常规监测结果,项目所在地 XX 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为: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为 0.038mg/m3,  二氧化氮年平均值为 0.014mg/m3,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 0.012mg/m3,三项指标均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1996)一级标准,说明该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  2、漠 XX 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 XX 市环境监测站 2012 年常规监测结果,漠 XX 漠江水厂断面水质年均值现状如下:  PH6.86,溶解氧 6.8mg/L,高锰酸盐指数 2.5 mg/L,生化需氧量 2.1 mg/L,氨氮 0.242 mg/L,总磷 0.05 mg/L,铜 0.0005 mg/L,锌 0.025 mg/L,氟化物 0.10 mg/L,硒 0.000025 mg/L,砷 0.000025 mg/L,汞 0.000025 mg/L,镉 0.0005 mg/L,六价铬 0.002 mg/L,铅 0.005 mg/L,氰化物 0.002 mg/L,挥发酚 0.001 mg/L,石油类 0.01 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0.025 mg/L,硫化物 0.007 mg/L,粪大肠菌群 1076 个 /升,硫酸盐 4.78 mg/L,氯化物4.78 mg/L,硝酸盐 1.57 mg/L,铁 0.015 mg/L,锰 0.005 mg/L。   上述监测结果表明,漠 XX 漠江水厂断面水质指标均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类水质标准,说明目前该河段水质 11 保持良好。  3、声环境质量现 状  根据 XX市环境监测站 2012年对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噪声现状进行监测,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昼间 56.6dB( A),夜间 49.0 dB( A),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2008) 2 类标准,说明其声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项目地处 XX 市市区,周围都是居民住宅及商铺,还有江城区 三江小学 等,环境保护目标多,且距离较近。   12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1、国家 环境 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1996)及其修改单 中的二级标准。  2、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中的类标准。  3、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2008)中的 2 类 及 4a 类标准。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1、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90):  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标准限值  昼间  夜间  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75 55 打桩  各种打桩机  85 禁止施工  结构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机、电锯等  70 55 装修  吊车、升降机等  65 55 2、广 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26 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限值:悬浮物 400 mg/L、五日生化需氧量 300 mg/L、化学需氧量 500 mg/L、石油类 20 mg/L、动植物油 100mg/L。  3、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27 2001)表 2 标准限值: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120 mg/m3,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1.0mg/m3。  4 、环境噪声标准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22337-2008)的 2 类区标准,噪声限值:昼间 60 分贝( A)、夜间 50 分贝 ( A) ;及 4 类区标准,噪声限值:昼间 70 分贝( A)、夜间 55 分贝( A)。  总量控制指标  本项目为 环境综合整治 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施工期 对 环境产生的 影响 及 营运期 对 生态环境 的 影响,项目在建设期及运营期无 主要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1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1、截污施工流程  2、清淤施工流程  主要产生污染环节:  施工期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因子有:   ( 1) 施工扬尘:泥土挖除、截污工程、护坡工程等施工过程中施工运输 车辆产生的大气悬浮物颗粒扬尘直接影响周围空气环境。  ( 2) 泥沙流失:填泥土挖除过程和临时堆放场,及后续的施工过程由于植被破坏降雨季节将产生泥沙流失,对 XX 水质将发生影响。  ( 3) 水体悬浮物:截污工程、护底施工及其它水工建筑物施工会产生大量的悬浮物,对水质产生较大影响。  ( 4) 施工噪声:施工机械和车辆、船舶交通噪声将对周围产生一定的噪声污染。  ( 5) 废水排放:其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为施工船舶油污水,其二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其三为清淤工程泥浆余水。  ( 6) 废气排放:施工期施工机械、车辆、船舶排放的废气对环 境产生一定影响。   开挖  埋管  顶管  覆土  复原  枯水期机械清淤  岸边临时堆放  拉走  直接拉走  填埋   14 ( 7) 固体废弃物:施工期挖除的泥土特别是受污染泥土和淤泥,如果处置不当将对环境产生影响;各种类型的施工垃圾、生活垃圾,若处理不当随意扔置,对附近区域将产生污染,如污染水体和大气。  ( 8) 臭味影响:由于 XX河底泥污染严重,护底工程建设过程、清淤工程、截污工程的底泥开挖及运输过程散发的异味对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15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 污染物  名称  产生浓度及产生量  (单位 )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  (单位 ) 大气污染物  施工 期  粉 尘  无组织排放  无组织排放  废气  无组织排放  无组织排放  水污染物  清淤余水1700m3 COD BOD SS TN TP 重金属   余水产生量 1700m3 余水排放量 1700m3 固体  废物  淤泥  淤泥  淤泥 8500m3 淤泥 8500m3 噪声  施工期噪声污染主要来自施工机械,施工噪声在 20m 范围内为72-87dB( A)。  其他  本项目的实施,会对沿线交通等产生影响。  主要生态影响 :  河道改造(开挖、护岸、清淤)、 管沟开挖等 施工将对生态系统产生如下 影响:  1、沿岸陆域树木植被受到影响。  2、清淤和围堰施工过程将使河水被搅混,影响鱼类(特别是清水性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由于 XX 受到市区生活污水严重影响,清水性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几乎绝迹,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对这类生物基本无影响。  3、河道底栖生物受到影响。由于 XX 受到市区生活污水严重影响,河道底栖生物几乎绝迹,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对河道底栖生物基本无影响。  4、淤泥堆场容易对附近生态环境产生污染或破坏。   16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一、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内容  1、河床清淤工程  针 对 XX 为“雨源型”河流的实际情况,底泥的清淤施工期应选择在枯水季节进行,直接利用机械,采用陆地清淤方式将底泥清除。  清淤后的底泥处理采用填埋法,运至 XX市奕垌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   2、河床硬地化铺设及边坡防护配套工程  本项目对河涌硬地化铺设的主要功能为改善河道的水力条件,使河流得到更大的水流速度,减少淤积的可能性;而对边坡防护,主要是对还有砌筑挡土墙的河段就依地形做植草护坡,防止雨天河水对坡脚的冲刷而发生塌陷,并可以保持河道过水断面不会减小,保证了河道的过水能力。  3、 截污管网铺设工程  为了保证截污效率, 本项目拟采取截留式合流制形式进行截污。截污工程的截流倍数取 1。则 东片和西片 截污工程规模 分别 为 1.0104m3/d、6.0103m3/d。  项目截污引流干管采用 专用钢筋混凝土管。 污水管网敷设方案是 XX东岸采取岸边铺设,西岸铺设在江中。 以 工程沟槽开挖作为主要的施工措施。  4、 沿江西路改造工程  为防止还有部分居民将污水管线接到河涌中,并方便 XX 沿岸居民的出行,将原有的沿江西路进行改造,建成一条 7 米宽的双向两车道的混凝土道路,并在道路下面埋设一条污水管,道路全长约 1500 米。  二、污染源现状  根据现场观察可以了 解到 XX污染十分严重,部分河段两边都是土坡,杂草丛生,水面上还有大量的水浮莲,水流条件较差,经常产生淤积,并 17 有大量垃圾堆积在河边,加剧对河涌的污染。  经过居民区的河段,周边的居民和一些小工厂将污水直接排入到河涌中,并将一些生活垃圾也扔到河涌中。特别是河道的下游,污染的程度最为严重的,河水呈黑色,水面上漂浮着大量污染物。两边的建筑物不但将污水管道直接接到河涌中,还向河涌中砌筑台阶,挡土墙边还堆积很多建筑垃圾。由于长期的淤积,部分河段堆积大量淤泥,甚至河道内长出一些树木,造成河段的过水断面大幅减少,导致河涌内水 力条件差,流速慢;河涌内繁殖了大量的蚊子,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在下游建筑物较密集的河段,很多垃圾堆积在河道两边,因为长期没有清理,两边的垃圾不断向河道中间靠拢,河道变得越来越窄。  三、 施工期对环境产生 的 影响   由于本项目的特点,污染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因此污染负荷的分析主要针对施工期进行,对能定量给出其负荷的都进行量化分析,对有些难以量化分析的因子,给出定性的论述,明确其污染的性质。对个别污染负荷很小的污染因子,在本节进行分析后,在评价部分就不再进行评述。  1、施工期水污染负荷分析  ( 1)生活 污水  典型生活污水水质见下表。如果按表中的中等浓度生活污水水质进行预测,即污水中悬浮物、 BOD5 和 CODCr 的浓度根据资料分别取值为220mg/L、 200mg/L 和 400mg/L、总氮(氨氮 +有机氮) 40 mg/L、总磷 8 mg/L、油脂 100 mg/L。  表    典型生活污水水质  序  号  指标  浓度 (mg/L) 序号  指标  浓度 (mg/L) 高  中  低  高  中  低  1 总固体 (TS) 1200 720 350 15 可生物降解部分  750 300 200 2 溶解性总固体 (DS) 850 500 250 16 溶解性  375 150 100 3 固定的 DS 525 300 145 17 悬浮性  375 150 100 4 挥发的 DS 325 200 105 18 总氮 (N) 85 40 20 5 悬浮物 (SS) 350 220 100 19 有机氮  35 15 8  18 6 固定的 SS 75 55 20 20 游离氨  50 25 12 7 挥发的 SS 275 165 80 21 亚硝酸盐  0 0 0 8 可沉物 , mg/L 20 10 5 22 硝酸盐  0 0 0 9 生化需氧量 (BOD5) 400 200 100 23 总磷 (P) 15 8 4 10 溶解性  200 100 50 24 有机磷  5 3 1 11 悬浮性  200 100 50 25 无机磷  10 5 3 12 总有机碳 (TOC) 290 160 80 26 氯化物 (Cl-) 200 100 60 13 化学需氧量 (COD) 1000 400 250 27 碱度 (CaCO3) 200 100 50 14 溶解性  400 150 100 28 油脂  150 100 50 注:单位除注明者外,均以 mg/L 计  本项 目施工期规划进场平均每天 200 个工人,以 300 工作日 /年计,施工期为 1.5 年,共计 90000 人工日,施工人员不安排住宿。用水标准按50L/(人 日 )计,其污水排放系数取值为 0.9。则施工期间生活污水的污染负荷如下表。  表   施工期生活污水及污染物排放总量预测结果      单位: kg 生活污水 (吨 ) 悬浮物  BOD5 CODCr 总氮  总磷  油脂  日产生量  9 1.98 1.8 3.6 0.36 0.07 0.9 年产生量  4050 891.4 810 1620 162.85 34.28 407.14 ( 2) 河床 清淤余水  疏挖工程产生水污染物途径主要有:    绞吸式挖泥船工作过程中(包括绞吸过程和船舶移动过程)水体受到扰动而引起的底泥中污染物的释放和扩散;    污染底泥输送到堆场后,干化脱水而产生的余水;    底泥堆放场在自然降雨及地表冲刷情况下,污染物会随径流下渗或侧渗,对地下水、地表水环境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在事故情况下,可能因泥浆输送管道泄露、船只漏油等对环境造成污染。  疏挖工程废水污染源,主要为输送到堆场的泥浆,在经脱水、干化处置时排放的余水。 本项目初步设计预计本项目河床清淤产生 8500m3, 按泥浆浓度 20%计,则整个工程余水量为 1700m3。  工程余水中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施工区水体中所含污染物和底泥颗粒 19 中所富集的 N、 P 及重金属污染物,施工中只要控制住余水中悬浮物排放浓度,就能有效控制住其它污染 物排放浓度。据 淤泥实验模拟研究结果:余水中污染物含量随泥浆沉降时间增加而降低,静止 48h 后,余水中污染物浓度可以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除 N 外基本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类。如静止时间达不到 48h,余水中污染物浓度将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或地表水环境质量 类。根据本工程堆场设计方案,泥浆沉降时间一般在 48h 以上,但施工后期泥浆沉降时间可能缩短,一般不会低于1h,即使不进行处理,也不会出现重金属污染,氮、磷、有机物和悬浮物的二次污染则不可避免。此时可通过加药处理使余水中污染物浓度降下来。  堆场 堆 填初中期,余水中主要污染物可经过自然沉淀后得到一定的去除;堆场 堆 填后期,以及余水排放不达标时,应考虑在自然沉淀的基础上,施以加药( BBL、 PAC)促沉辅助净化措施。  2、施工期空气污染负荷分析  施工期间,扬尘主要由以下因素产生:  ( 1)  施工场地内地表的挖掘与重整、土方和建材的运输等;  ( 2)干燥有风的天气,运输 车辆在施工场地内和裸露施工面表面行驶;  ( 3)土方开挖及泥土临时堆放场扬起的尘土。  综合污染气象条件的分析结果,结合本工程项目大气污染源的排放特征,该地区有利于大气环境质量的气象因素主要有:  ( 1)该地区气候湿润,雨量丰沛,表面爆露的土壤、沙尘不易扬起进入空气中。  ( 2)该地区年平均风速为 2.4m/s,在气候比较干燥的冬季,小时平均风速大于 3.0m/s 的几率为 40,风速大于 5 m/s 的几率为 5,当风速大于 3 m/s 时,有可能产生扬尘,风速大于 5 m/s 时,才能有明显可见的扬尘,因此在多数情况下,不会有风扬尘产生。   20 根据有关实测数据,参考对大型土建工程现场的扬尘实地监测结果,TSP 产生系数为 0.10 0.05mg/m2.s。考虑本项目区域的土质特点,取 0.04 mg/m2.s。另一方面, TSP 的产生与同时裸露的施工面密切相关,本评价只考虑 管网 开挖部分的 2 万 m2,而对 堤防防护、坡防护工程引起的扬尘忽略不计。再按夜间不开工来计算源强,这样,项目施工现场 TSP 的源强为34.56 kg/d。  a、路面扬尘的环境空气影响  施工期的车辆的出入也引起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将来自车辆将施工场地内的较多的泥土带到附近的公路上(尤其在下雨的天气中),一旦泥土上了路面,在晴好的天气中,被过往的机动车辆反复扬起,引起的扬尘将产生较大的环境空气污染。这已经在 XX 许多施工工地有所反映。一旦泥土上了城市道路(尤其是主干线),则影响范围、程度都将大幅度增长。由于本项目车辆进出都是市内人 口比较多的区域,车辆扬尘的影响应该引起充分重视。  本项目所有施工车辆应该严格执行 XX 市关于施工场地文明施工的要求,所有离开工地的车辆均应该进行冲洗,干净后再离开施工工地。采取这些措施后因本项目导致的路面扬尘的环境影响将非常有限。  b、施工场地内各种机械的废气源  施工过程用到的施工机械,包括主要有挖掘机、挖泥船、自航式泥驳、推土机、拌和机、振捣器等机械,它们以柴油为燃料,都产生一定量废气,包括 CO、氮氧化物、 SO2 等,考虑其量不大,影响范围有限,故可以认为其环境影响比较小,可以接受,对其影响不再予以考虑。  3、噪声污染负荷分析  项目施工过程中噪声较大的施工单元主要在底泥挖掘、挖土作业、船舶运输、车辆运输、砼浇注等。在评价部分我们将针对不同的施工阶段按不同的情况进行评价。  项目对噪声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故施工期的噪声影响是本 21 次噪声评价预测的重点。  ( 1)噪声源强  施工期的噪声源主要来自建筑物机械运转所带来的噪声。如:打桩机、搅拌机等。他们的噪声强度大、声源较多,而且这些施工设备又多位于室外。因此一定范围内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有关资料查得施工期间主要施工机械的噪声源强见下表所示。  表    施工 机械声源强  施工机械  噪声强度 dB(A) 距声源距离( m)  挖泥船  90-110 10 混泥土搅拌机  75-88 15 挖土机  80-93 15 卡车  85-94 15 打桩机  110 1 搅拌机  78-96 15 钻机  87 15 混泥土破碎机  85 15 卷扬机  75-88 15 压缩机  75-88 15 对于水电工程施工,采用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见下表。  表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单位: LeqdB(A) 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噪声极限  昼间  夜间  泥土开挖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75 55 打桩  各种打桩机等  85 禁止施工  砼浇注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  70 55 护坡  吊车、升降机等  65 55 ( 2)预测模型  工程施工机械噪声主要属中低频噪声,噪声源均在地面产生,可只考虑扩散衰减,将声源看成半自由空间,若在距离声源 r0 处的声压级为 L0时,则在距 r 米处的噪声为:   22 )()lg (20 000 rrrrLL pi                式( 3-1)      式中: Lpi,距离声源 r 米处的声压级 dB( A);  L0,离声源距离 r0 米处的声压级 dB( A);  ,衰减常数 dB( A);  r,离声源的距离( m);    r0,参考位置( m)。  模式中衰减常数是与频率、温度、湿度有关的参数,具体取值见表。  多个噪声源叠加后的总声压级,按下式计算:  )10lg (10 1 1.0 ni Lpt piL                        式( 3-2)  式中: n,声源总数;  Lpt,对于某点总的声压级。  ( 3)预测结果及评价  我们将每种设备的噪声值分别代入 ( 3-1)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列于下表。现场施工时应有多台设备同时运转,其噪声情况应是这些设备的总的叠加。  由于具体会有多少台设备同时运转很难预料,按本工程最不利原则选三种噪声较大的设备同时使用,通过式( 3-1)将各设备所产生的噪声叠加,预测其总声压降,预测结果见下表。  表        大气噪声传播的衰减系数  温度  相对湿度( %)  频率( HZ)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30 10 0.0009 0.0019 0.0035 0.0082 0.026 0.088 20 0.0006 0.0018 0.0037 0.0064 0.014 0.044 30 0.0004 0.0015 0.0038 0.0068 0.012 0.032 50 0.0003 0.0010 0.0033 0.0075 0.013 0.025 70 0.0002 0.0008 0.0027 0.0074 0.0014 0.025 90 0.0002 0.0006 0.0024 0.0070 0.0015 0.026 20 10 0.0008 0.0015 0.0038 0.0120 0.040 0.109 20 0.0007 0.0015 0.0027 0.0062 0.019 0.067  23 30 0.0005 0.0014 0.0027 0.0051 0.013 0.044 50 0.0004 0.0012 0.0028 0.0050 0.010 0.028 70 0.0003 0.0010 0.0027 0.0054 0.010 0.023 90 0.0002 0.0008 0.0026 0.0056 0.010 0.021 10 10 0.0007 0.0019 0.0061 0.0190 0.045 0.070 20 0.0006 0.0011 0.0029 0.0094 0.032 0.090 30 0.0005 0.0011 0.0022 0.0061 0.021 0.070 50 0.0005 0.0010 0.0020 0.0041 0.012 0.042 70 0.0004 0.0010 0.0020 0.0038 0.009 0.030 90 0.0003 0.0030 0.0021 0.0038 0.008 0.025 0 10 0.0010 0.0015 0.0089 0.0180 0.023 0.26 20 0.0005 0.0010 0.0050 0.0160 0.037 0.057 30 0.0004 0.0008 0.0031 0.0108 0.033 0.074 50 0.0004 0.0008 0.0019 0.0060 0.021 0.067 70 0.0004 0.0008 0.0016 0.0042 0.014 0.051 90 0.0003 0.0008 0.0015 0.0036 0.011 0.041 表     各施工设备单台运行时的噪声预测结果        (dB(A) 距离  设备名称  5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搅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