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 副本.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XX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 副本.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XX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 副本.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XX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 副本.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XX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 副本.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XX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 副本.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送审件) 项 目 名 称: 威远县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 威远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日期:2014 年 2 月 国家环境保护部制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印 威远县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场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本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威远县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表一) 项目名称 威远县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 建设单位 威远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 李建彬 联系人 粟永浩 通讯地址 内江市威远县严陵镇西街2号 联系电话 15244895541 传 真 邮政编码 642461 建设地点 威远县连界镇陈家湾 立项审批部门 威远县发展和改革局 批准文号 威发改发2013335号 建设性质 新 建 行业类别 及代码 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D4620 占地面积 (平方米) 10486.00 绿化面积 (平方米) 2999 总投资 (万元) 4873.71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427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8.7%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由来和建设必要性 近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四川各城市的工农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这为当地带来财政收入的同时,也产生了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使当地的水体环境及旅游环境受到极大的威胁。威远县连界镇原有规模较小,近几年迅速发展,过去几乎没有排水设施,近几年也未及时完善,故排水设施简陋,且不完善,更不成系统。镇区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宝溪河,污染地表水。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环保部、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发201258号),做好连界镇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工作,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威远县连界镇决定尽快实施“威远县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第 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威远县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2 (5 号令)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该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为此,威远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特委托西南交通大学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我校接受委托后,立即开展了详细的现场踏勘调查、资料收集工作,并在对项目的环境现状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后,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 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远期(2025年)设计规模为2万m3/d,分两期实施。近期工程(2015年)建设处理能力为1万m3/d污水处理工程,配套管网按照远期2万m3/d一次建设,长10.801km。本次评价对象为污水厂近期工程(1万m3/d),配套管网工程(2万m3/d,长10.801km)。 二、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1)修建排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是改善城市水体环境的需要。水体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下游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时,小城镇的发展十分迅速,如不及时治理生活废水,水体环境将迅速恶化。因此,修建排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完善污水处理系统,以满足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的需要,对改善内江市整体水环境非常必要。 (2)根据四川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草案(2011-2015),“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将新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场)339座,新建污水处理工程配套管网15956公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全省城市管网覆盖率达95%、县城(县级市)达到90%、建制镇达85%。“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将全面启动县级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重点流域沿江乡镇和人口在 3 万人以上建制镇生活污染处理设施建设。从贯彻和执行国家政策方针出发,连界镇必须进行城市污水治理的项目建设。 (3)修建排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是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威远县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3 质量,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社会不仅是简单的经济收入的增加,更是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生活环境的改善对生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连界镇地处宝溪河边,是球溪河和沱江的上游,若城区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宝溪河,将会对整个城市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下游城市的生态环境,加剧宝溪河水系的水质污染。为保护宝溪河及其下游城镇的球溪河、沱江的水环境,尽快建设连界镇污水处理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4)宝溪河是沱江的支流,沱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长江水污染、三峡库区的环境保护已经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如不积极及早地采取措施治理长江上游污染源,必要严重影响和制约长江上游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库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本项目是国家环保部、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发201258 号)中规划治理的流域范围,项目的实施既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又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分有益。 综上所述,为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保证内江市威远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改善威远县连界镇面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保障下游人民的身体健康,实施威远县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十分必要,迫在眉睫。 二、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及规划选址符合性分析 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为城市污水处理厂及与污水处理厂配套的厂外截污干管建设项目,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本项目中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属于第一类鼓励类第三十八项“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的第15条“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厂外截污干管敷设属于第一类鼓励类第二十二项“城市基础设施”中的第9威远县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4 条“城镇供排水管网工程、供水水源及净水厂工程”,项目属于鼓励类。同时威远县发展和改革局出具了关于同意开展威远县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威发改发2013335号)文件,同意项目启动前期工作。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项目规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限制用地项目目录( 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 2012年本),本项目不属于限制用地和禁止用地范围。威远县国土局出具土地预审意见(威国土资发2013321号),项目用地符合国家用地政策。 污水厂规划符合性:根据威远县连界镇总体规划(2010-2030),项目土地规划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用地,威远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同意项目选址建设,并出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威住建连界2013007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威住建连界2013009号)。因此项目符合连界镇总体规划。 管网工程规划符合性:根据威远县连界镇总体规划(2010-2030),“连界镇规划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镇区排水分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为第三排水分区,工业废水经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生活污水分两个分区,第一排水分区为规划新镇区的生活污水,第二排水分区为老镇区生活污水,两个分区生活污水分别汇集后进入生活污水处理厂,作二级生化处理达标排放。污水管网采用枝状管网系统,高水高排,沿场镇道路设置截污管道”。本工程管网分第二排水分区老镇区和第一排水分区新镇区,老镇区污水管网总体上由西北向东南顺着归沙路、富民街、利民街、人民路、连兴路、滨河大道等敷设,在川威技校南与威连路交叉区域进入污水提升泵房;南部新镇区污水干管沿威连路北上,直至污水提升泵房。从项目管网选线和连界镇排水规划分析,管网工程符合威远县威远县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5 连界镇总体规划。 3、污水厂选址合理性分析 (1)从区域主导风向分析,选址合理。根据威远县连界镇总体规划(2013 版),威远县相关政府部门及设计单位实地踏勘研究后确定污水处理厂厂址选在连界镇陈家湾宝溪河东侧。项目区域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东北风,选址地位于连界镇老镇区的南面,规划新镇区的北面,此处位于老镇区下风向,距离规划的新镇区超过 2km,且与镇区间有高差,不会对新老镇区造成不利环境影响。如果污水厂选址在老镇区的北侧、东北侧,受地形条件限制,污水厂选址将位于居民区上风向且距离居民区很近,对居民区造成环境影响,污水处理厂不宜选址连界镇的北侧、东北侧,选址南侧的陈家湾较为合理。 (2)从区域水系分布分析,选址合理。项目选址地位于宝溪河连界段的中下游,位于船石湖水库坝体的下游1km外,不会对连界镇饮用水源船石湖水库造成不利影响。 (3)从污水厂排污口设置和尾水安全排放角度分析,选址合理。项目污水处理厂尾水拟排入宝溪河,根据威远县水务局关于项目污水管线跨河方案的函,宝溪河本项目河段最高水位为605m,结合连界镇规划道路的道路标高和厂区处实际地形,平整后的污水处理厂场地标高为613m,高出河道7米,满足防洪要求。设计排放口标高为608.6m,高于河段最高水位605m,因此尾水可以自流排入宝溪河,且不会出现污水回水风险。消毒渠出水堰标高 613.15m,高于排水口标高 608.6m,不会出现回水,能够确保洪水期尾水安全排放;经调查,并经威远县环保局确认,本项目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口宝溪河上游100m,下游8.5km范围内无集中式饮用水取水口,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可以设置排污口;根据威远县水产渔政局出具的威远县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6 函,宝溪河连界段没有珍惜水生生物和鱼类“三场”分布,尾水排放对水生生物影响小,可以设置排污口。 (4)从连界镇地形地貌分析,选址合理。宝溪河属于沟谷河流,特别在下游,河流与两岸高差大,河流两侧山体地形陡峭,地质不稳定,容易出现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不适合选址建设污水处理厂;而拟选址地地势总体北西高南东低,场地地貌为宝溪河一级阶地及浅丘地貌,自然地面标高为 613 米,区域无断裂活动记录,属四川盆地弱活动断裂区,地质构造简单,未发现有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崩塌、泥石流、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区域地质相对稳定,建筑场地地基稳定性一般,可修建工业及民用建筑,并且有供后期扩建的余地;连界镇老镇区北高南低,新规划的城区则南高北低,将污水处理厂选址在新老镇区之间,便于两个分区的污水汇集到污水处理厂。 (5)从市政设施和外部环境分析,选址合理。项目场址位于滨河大道旁边,有方便的交通、运输和水电条件;川威技校位于项目的上风向,距离污水厂厂界 200 米,不在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川威技校造成影响。 综上分析,污水处理厂厂址选址符合环保要求,区域地质稳定,没有洪水威胁,选址地高于宝溪河利于尾水排放,且交通方便,与周围环境相容,因此威远县连界镇污水厂选址宝溪河畔陈家湾进行建设是合理可行的。 三、拟建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地点、建设性质及建设规模 项目名称:威远县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 建设地点:威远县连界镇陈家湾,详见地理位置图; 建设单位:威远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威远县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7 建设性质:新 建; 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主要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污水处理厂按照近期需求建设,截污干管按照远期输送需求一次性建设。污水处理厂采用改良型A/A/O工艺+活性砂过滤工艺,占地面积10486.00 m2,处理能力为1万m3/d的生活污水,厂区内建设污水处理配套设施、附属建筑;厂外截污干管总长10.801km,输送能力为2万m3/d;在污水处理厂外侧设置 1 座污水提升泵站(1 万 m3/d),将汇集的污水提升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2、投资规模、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约4873.71万元,建设资金为厂内30%为中央财政资金,管网50%为中央财政资金,其余业主自筹。 四、区域供、排水现状及规划 1、给水工程现状及规划 现状:连界镇镇区给水由建强村 2 组的连界自来水厂供应;连界水厂现状规模 1.0 万 m3/d,占地面积 0.72 公顷;镇区现状供水管径为DN160-200mm,供水压力为1.2MPa。水厂水源来自船石湖水库。连界水厂设计规模小,不能满足镇区用水及发展需求;水厂处理工艺落后,出水水质不稳定,需进行升级改造;水厂供水管网覆盖率低,部分片区无自来水供应;水厂供水压力较低,地势较高的用户用水压力不足。现状供水管网管径较小,大多为枝状管网,部分片区供水压力不足。各村镇采用自备水源,水质难以保证,且不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规划:连界镇给水系统为生产、生活及其它用水同一套系统供给。管网布置采用环状与树枝状相结合。主管沿城镇 40米南北主干道布置,并同次干管结合,在其东侧中部形成两个环,构成供水干管骨架。在此基础上威远县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8 延伸支管和次环,形成安全,可靠便捷的供水网络。保留现状连界水厂,规模为 1.0 万 m3/d;在成自泸高速西侧、船石湖东侧新建一座连界第二水厂,规划规模为 3.2 万 m3/d。规划在新镇区南部设置一座加压站及两座高位水池,泵站设计规模0.4万m3/d,每座高位水池容积为600m3。 2、排水现状及规划 现状:镇区排水不成系统,没有污水处理设施;部分区域敷设有合流制排水管道,其余的为自然排水,雨污水直接进入河流水体宝溪河,对宝溪河水质造成污染,排污口位置位于拟建污水厂排污口下游800m至1km。工业区现状污废水全部收集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进入中水系统回用,供各生产单元卫生、物料湿润、抑尘喷洒、场区绿化等杂用水,多余的废水达标排放,排污口在宝溪河下游,距离项目拟建污水厂2km。 规划:根据连界镇总体规划,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镇区排水分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为第三排水分区,工业废水经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生活污水分两个分区,第一排水分区为规划新镇区的生活污水,第二排水分区为老镇区生活污水,两个分区生活污水分别汇集后进入生活污水处理厂,作二级生化处理达标排放。污水处理厂规模:近期1万吨/日,远期2万吨/日。 五、项目服务范围、污水量的预测及污水处理规模合理性 (一)项目服务范围 本项目服务范围为威远县连界镇第二排水分区老镇区与第一排水分区新镇区的居民生活污水,不包括第三排水分区工业区的生产生活废水。 根据威远县连界镇总体规划(2013 年版),连界镇规划形成“一带两翼”的空间布局结构。“一带”:老镇区与新镇区的生态隔离绿带。“两翼”:指的是以产业功能为主的老镇区和以生活旅游功能为主的新镇威远县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9 区。本项目服务范围主要是北侧老镇区和南侧新镇区居民的生活污水,南北的镇区生活污水经污水管网向中间汇集,经本项目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尾水排入宝溪河。 (二)服务区综合生活用水量的预测 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和项目可研报告,本工程不考虑工业污水,故仅对服务区内的居民综合用水量进行预测。此方法依据服务区内的人口以及综合生活用水量定额,预测出服务区内的用水量,最终得到威远县连界镇污水处理厂需处理的污水量。综合生活用水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之和,不包括绿化和管网漏损水量。 用水指标: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4.0.3条,威远县连界镇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为 150240L/(人d)。综合考虑连界镇具体情况,确定本片区 2015 年综合生活用水指标为 200L/(人d),2025 年综合生活用水指标为240L/(人d)。 服务区人口:根据威远县连界镇总体规划(2013 年版),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的人口规模为:2015年5.97万人,2025年8.84万人。 生活用水量: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的人口综合生活用水量见下表。 表1-1 服务范围人口综合生活用水量 年份 用水定额L/(人d) 服务区人口(万人) 综合生活用水量(万m3/d) 2015 200 5.97 1.19 2025 240 8.84 2.12 (三)服务区污水量预测 根据服务区内的综合生活用水量预测值,服务区污水量见下表。 表1-2 服务范围污水量预测表 年份 综合生活用水量(万m3/d) 折污系数 收集率 地下水渗入率 污水量 (万m3/d) 2015 1.19 0.85 0.9 1.1 1.00 2025 2.12 0.85 0.95 1.1 1.88 威远县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10 (四)工程规模的合理性 根据上述污水量预测结果分析,近期纳污量约为1.00万m3/d,远期为1.88 万 m3/d,故本项目可研推荐连界镇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近期 1.0 万m3/d,可以满足近期污水处理需要。鉴于污水管网敷设的实际,可研推荐管网按照远期2万m3/d进行敷设,节约后期重复建设投资,是可行合理的。 (五)项目排口设置及排水去向 根据可研报告,项目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口根据就近原则设置在污水处理厂附近的宝溪河河道。项目受纳水体为宝溪河,属沱江水系,系威远县主要河流球溪河上游,发源于越溪镇俩母山、太阳山北麓,自南向北流经镇域12公里。集雨面积42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481m。 项目尾水经总排放口排入宝溪河,宝溪河主要水体功能为农灌、行洪、纳污。经调查,并经威远县环保局确认,项目排污口上游100m、下游8.5km范围内无集中式饮用水取水口,且项目地理位置不在四川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川办函201026号)范围内。 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为连续排放,排放方式为岸边排放。本项目处理后尾水要求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宝溪河,威远县水务局出具了关于拟建威远县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污口设置的函,同意项目拟建的污水处理厂在宝溪河规划设置排污口。本项目排放口为钢筋混凝土八字形,排放口上下游各10m范围采用钢筋混凝土护砌。 项目50年一遇洪水位605米,而根据污水处理厂周边地块标高确定本项目场地设计地坪标高为613m左右,因此在洪水期不会引起倒灌。 综上分析,本项目排水口设置合理,排水去向明确,符合环保要求。 威远县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11 六、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 (1)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处理能力为 1 万 m3/d 污水处理构筑物及附属建筑,主要包括: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改良型 A/A/O 池、二沉池、活性砂过滤池、紫外线消毒渠、配水井、回流及剩余污泥泵池、储泥池、污泥脱水机房、鼓风机房、配电房、综合楼、门卫室等,。 (2)配套管网工程(按远期2025年规模,20000m3/d设计建设):污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管径DN400-800,压力管道管采用DN300钢管,污水管网总长 10.801km,污水管网敷设沿道路绿化带敷设,部分路段破路敷设。老镇区污水管网总体上由西北向东南沿既有道路归沙路、富民街、利民街、人民路、连兴路、滨河大道等敷设截流排水主干管,在川威技校南与威连路交叉区域进入污水提升泵房;新镇区的污水干管沿威连路北上,直至污水提升泵房,两条线污水汇集后经提升泵提升进入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走向见附图。 (3)中途提升泵站工程:根据连界镇当地自然地形地貌特点,新旧镇区都高于污水处理厂选址地,污水可以自流到污水处理厂区域,由于污水处理厂高于污水汇集点,因此必须设置污水提升泵站提升至污水处理厂,污水泵房土建按远期2万m3/d设计,设备按近期 1 万 m3 /d安装。其中,粗格栅安装一台,预留一条渠道;污水提升泵近期采用3台小规格泵(2用1备),远期整体更换为3台大流量泵(2用1备),泵基础按大泵一次预留。 本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见表1-3。 威远县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12 表1-3 建设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表 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施工期 营运期 细格栅 1 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直壁平行渠道,LBH=11.4m4.4m1.5m。安装循环式格栅除污机2台、无轴螺旋输送机1台 设备噪声、隔渣 曝气沉砂池 1 组 2 池,钢筋混凝土结构,LBH =18.0m5.2m4.2m。安装吸砂机 1 台、砂水分离机1套、罗茨风机2台(1用1备) 设备噪声、沉砂、臭气 改良型A/A/O池 1 座,钢筋混凝土结构,LBH=33.2m29.8m6.7m,。安装搅拌机12台,污水回流泵3台(2 用 1 备),曝气头1018个 设备噪声、臭气 二沉池 2 座,钢筋混凝土结构,18m4.56m,安装单管式吸泥机2套 设备噪声、沉淀污泥 中间提升泵池 提升二沉池出水,保证后续工段水力条件满足处理要求。钢筋砼矩形池 1 座,LBH=6m4m4.7m。安装潜污泵3台(2用 1 备) 设备噪声 活性砂过滤池 1 座,半地上式钢筋砼结构,LBH=22m6m6.5m,安装空压机2台( 1用 1 备) 设备噪声、反冲洗泥水 紫外线消毒渠 1 座(分 2 格),钢筋混凝土结构,LBH=12.45m3.0m2.4m。安装紫外线消毒设备1组。 / 配水井、剩余及污泥回流泵池 半地下式钢筋混凝土,1 座,LBH=5.5m4.0m3.6m。安装回流污泥泵3台(2用1备),剩余污泥泵2台(1用1备) 设备噪声 储泥池 1 座,钢筋混凝土结构,LBH=4m3m3.5m。设搅拌机1台 设备噪声 污泥脱水机房 1 座一层,砖混结构,18.0m7.5m6.5m,安装叠螺式污泥脱水机2台(1用1备),注泥泵2台(1用1备);絮凝剂制备装置1套,加药泵2台(1用1备),水平螺旋输送机1 套,倾斜螺旋输送机 1 套,电动起重机1套(T=3t,H=4.0m,N=2+0.4kW),全自动絮凝剂制备系统1套,PAC加药计量泵2套(1用1备)。 设备噪声、污泥废水、臭气、废弃包装袋等 污水处理厂,规模1万m3/d 鼓风 机房 框架结构,LBH=9.0m5.4m4.0m,安装空气悬浮鼓风机3台(2用1备) 设备噪声 老镇区管网由西北向东南顺着归沙路、富民街、利民街、人民路、连兴路、滨河大道等敷设,在川威技校南与威连路交叉区域进入污水提升泵房 / 配套管网工程 工程管网总长度约10801m 新镇区管网沿威连路北上,直至污水泵房 / 主 体 工 程 提升 泵站 提升泵站 90.72m2,土建按远期2万m3/d设计,按近期1万m3/d安装3台小规格泵(2用1备) 征地涉及土地功能转变、植被覆盖度改变等主要环境问题;现场施工阶段涉及噪声、废水、扬尘、少量弃渣、水土流失等主要环境问题。 设备噪声、栅渣 威远县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13 给水 由市政供水管网引入,用于生活、消防 / 配电房 内设2台400kVA变压器,另设置一台150kW的柴油发电机,作为厂区的备用电源。 设备噪声、发电机废气 排水 厂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由道路雨水口收集后汇入厂区雨水管道,并自流排入沟渠中。厂区废水与进厂污水一并处理。 污水 通信 厂内通讯接自城市通讯网络。 / 公 用 工 程 道路 厂区道路布置成环状,宽6.0m,路面为混凝土 扬尘、噪声 办公、控制室、宿舍位于2F 生活废水、 生活垃圾、 食堂位于1F 生活废水、垃圾;油烟 实验室位于1F 实验室废水 综合楼 框架结构,二层,LBH=25.8m45.28m6.9m 仓库位于1F / 车库 地上式框架结构,一层,LBH=15.0m6.04.2m / 辅 助 工 程 门卫室 30.24m2,1F 生活垃圾 预处 理池 一座,20m3,用于预处理厂区生活污水 污泥 环保工程 绿化 厂区内绿化面积2999m2,绿化率32.46% / 七、主要原(辅)材料、能耗及设备清单 1、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 本项目建成后主要原辅材料及使用情况见表1-4。 表1-4 原辅材料消耗量 产 品 名 称 日耗量(t) 来 源 主要化学成分 生活污水 10000 连界镇 H2O 絮凝剂 0.15 市 场 聚合氯化铝 原辅 材料 活性砂 300 市 场 能源 电 (KWh) 0.8万 市政变电站 水量 自来水 m3/a 1423.5 自来水管网 H2O 2、主要设备 项目污水处理主要构筑物及设备清单见表1-5。 威远县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14 表1-5 主要设备清单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及主要尺寸 单位 数量 备 注 一 污水处理厂 1 格栅除污机 循环式,b=3mm,N=0.55kW 套 2 2 螺旋输送机 L=4.5mN=1.1kW 台 1 3 钢制插板闸门 BH=8001200mm 台 4 细格栅 4 桥式吸砂机 N=0.55k 套 1 5 吸砂泵 Q=22m3/hH=7m,N=1.4kW 台 1 6 砂水分离器 Q=1843m3/h,N=0.37kW 套 1 7 罗茨鼓风机 Q=2.2m3/min风压39.2kPa,N=3kW,1用1备 台 2 8 穿孔曝气管 DN50,长1.8米 根 16 曝气沉砂池 9 盘式曝气头个 个 1018 10 潜水搅拌器 用于厌氧段,N=1.5kW 个 4 11 双曲面搅拌器 用于缺氧段,N=3.0kW 个 4 12 内回流泵 2用1备,N=1.5kW 台 3 改良型A/A/O池 13 单管吸泥机 D=18m,N=0.25kW 套 2 二沉池 14 潜污泵 2用1备,Q=330m3/h,H=6mN=11kW 台 3 中间提升泵池 15 连续砂滤器 套 24 16 空压机 Q=2.17m3/min,H=7.5bar,N=15kW 台 2 活性砂过滤池 17 紫外线消毒设备 N=12.75kW 套 1 18 电动葫芦 N=1.5kW 套 1 紫外线消毒渠 19 回流污泥泵 单台流量209m3/h,H=6.5mN=7.5kW,2用1备 台 3 20 剩余污泥泵 单台流量20m3/hH=10m,N=1.1kW,1用1备 台 2 配水井、剩余及污泥回流泵池 21 潜水搅拌机 N=1.5kW 台 1 储泥池 22 叠螺式污泥脱水机 单机能力90-150kg-DS/hr,N=2.7kW,1用1备 台 2 23 进泥螺杆泵 单机能力23m3/hr,N=11kW,1用1备 台 2 24 絮凝剂制备系统 全自动,能力:1000L/h,N=1.5kW 套 1 25 加药计量泵 流量:2m3/h,N=1.1kW,1用1备 台 2 26 轴流风机 Q=2400m3/h,N=0.35kW 台 3 27 单梁悬挂起重机 电动,T=3t,H=4m,N=2.4kW 套 1 28 水平无轴螺旋输送机 L=6m,N=3.0kW 套 1 29 倾斜无轴螺旋输送机 L=7m,N=3.0kW1套 30 除磷剂制备系统 全自动,N=1.50kW 套 1 31 PAC加药计量泵 1m3/h,P=1.1kW,1用1备 套 2 污泥脱水机房 32 鼓风机 Q=23m3/min,P=0.07MPa,N=36.8kW,2用1备 台 3 33 轴流风机 Q=400m3/h,N=0.025kW 台 4 鼓风机房 二 提升泵站 1 皮带输送机 带宽500,N=0.55kW 台 1 2 可提升不堵塞潜水排污泵 Q=329.2m3/h,H=15m,2用1备 台 3 威远县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15 八、项目污水厂平面布置及配套管网工程概况 (一)污水厂平面布置及其合理性 厂区建在宝溪河东岸,整个场地地势开阔,设计地面标高定为613m。厂区平面按功能分为行政办公管理区、生产区。厂区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根据厂区的地形条件及气象条件、工程规模及生产工艺流程等因素,总平面布置力求达到生产安全,工艺流程合理,功能分区明确。污水按流程从南向北布置污水构筑物。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污泥脱水机房、储泥池位于改良型A/A/O池的南侧;改良型A/A/O池、回流及剩余污泥泵池、二沉池、紫外线消毒渠、中间提升泵池及活性砂过滤池位于厂区的中部。使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形成一个独立区域,构筑物布置紧凑,使负荷集中,减少管线长度,节省投资。综合楼布置在厂区的主要入口显要位置。车库及自行车棚布置于综合楼的东面。提升泵房设置在厂区南侧,距离厂界30m。 从平面布置分析,各生产构、建筑物根据工艺流程按照水自流原则布置,减少水泵的使用量,节能且减少噪声源强,整个厂区布局简洁实用。办公生活区设置在生产区的上风向,同时在生产区和生活区之间设置厂区道路和绿化带,将生产区和办公区分开来,以降低干扰。厂区道路形成环形通道,便于生产和管理。在绿化布置中,采用分散绿化与集中绿化相结合,特别是将生产管理区和污水处理区用绿化带隔离,做到春添景色,夏能遮阳,秋挡风沙,冬不萧条,大大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强噪声设备设置在车间内,采取噪声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营运期间所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办公区布置在北侧,将生产区布置在南侧,远离北侧的川威技校,符合环保要求。 按上述布置,各处理区功能分区明确、相对集中布置,便于工作、管理。各区之间用绿化带相隔,用道路相连接。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等因威远县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16 素,符合环保要求及消防安全要求。因此,本项目总平面布置合理。 结合厂区外环境关系分析,厂址周边划定的 100 米卫生防护距离内现约有 7 户农户,威远县人民政府以关于威远县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涉及居民搬迁的承诺函(威府函201370号)作出承诺,将按照关于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征地补偿安置有关政策的通知(内府发200846 号)的政策规定和连界镇新农村建设在连界镇新镇区修建安置房集中安置。 (二)配套管网工程概况 排水管线的方案布置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地质特点规划道路的连向,自然坡降,建城区及规划区的排水分布,原有地下设施情况,现状施工条件等因素,在充分利用现状排水设施尽量顺地形自然坡降,尽量少提升的前提下合理划分排水系统,布置干管,合理流畅,能埋地时尽可能埋地敷设,减少架空管道的长度。 1、配套管网布局 连界镇总体地势为南北高,中间低,有利于排水管道的敷设。项目配套管网工程分为老镇区和规划新镇区两部分进行,收集的污水经管网统一流至污水处理厂。老镇区管网由西北向东南顺着归沙路、富民街、利民街、人民路、连兴路、滨河大道等敷设截流排水主干管,在川威技校南与威连路交叉区域进入污水提升泵房;新镇区管网沿威连路北上,直至污水提升泵房,两条线污水汇集后经提升泵提升,最终排入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总长10.801km,主要干管布置详见污水管道布置图。 2、配套管网工程设计 (1)设计流速 按远期2万m3/d处理能力进行设计,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最小流速为威远县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17 0.60m/s,最大设计流速为10m/s。 (2)设计高程 老镇区污水截流干管由西北向东南沿归沙路、富民街、利民街、人民路、连兴路、滨河大道等修建,设计起点管底标高632.50米,采用钢筋混凝土管,至污水处理厂前提升泵房的进水管管底标高为599.75米。新镇区污水截流干管由南向北沿威连路敷设,设计起点管底标高606.20米,至提升泵房的进水管管底标高为601.73米。 (3)泵 站 连界镇总体地势为南北高,中间低,利于管道敷设。污水汇集至泵房时,低于污水处理厂标高,需设置泵站提升。污水泵房土建按远期2万m3/d设计,设备按近期1万m3/d安装。其中粗格栅安装一台,预留一条渠道;污水提升泵近期采用3台小规格泵(2用1备),远期整体更换为3台大流量泵(2用1备),基础按大泵一次预留。 (4)管材选择 污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管径DN400-800,压力管道管采用DN300钢管。当管道管顶覆土4.5m时,采用级钢筋砼管,当管顶覆土4.5m时,采用级钢筋砼管。 (5)检查井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截污干管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管网全线设置检查井219座,沉泥井 15座,跌水井 12座,截流溢流井7座,泄水阀井3座,排气阀井3座,阀门井3座。 (6)管道基础 室外污水管道置于岩石地基上时,采用中粗砂垫层基础;置于未受扰威远县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18 动的原土地基上时,采用素土基础和接口处混凝土枕基;置于扰动土地基上时,采用混凝土带形基础。对于采用混凝土带形基础的管道,当管顶覆土厚度在0.72.5m时采用90管座基础,管顶覆土厚度在2.64m时采用135管座基础,管顶覆土厚度超过4m时采用180管座基础,当管顶覆土厚度小于0.7m时采用360管包管施工。 (7)管道下穿 管网沿线将有 2 处下穿城镇道路,分别是老镇区的威连路、人民路,连界镇主要道路在规划建设时,在交叉路口预留有管网,不需要断道再进行施工,因此管网穿越威连路、人民路时利用已预留的管道;有 1 处下穿成自泸高速,沿既有的威连路下穿高速路;有 1 处下穿宝溪河,拟采用混凝土管下穿河道,采用围堰明挖方式施工,威远县水务局出具关于同意拟建威远县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截污干管跨河方案的函,同意项目的下穿宝溪河方案。 3、主要工程量 表1-6 截污干管主要工程量一览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材质 1 污水管 DN400 米 2779 平均埋深4.5m,钢筋砼 2 污水管 DN600 米 3655 平均埋深2.8m,钢筋砼 3 污水管 DN800 米 2313 平均埋深3.7m,钢筋砼 4 污水管 DN600 米 110 钢 管 5 污水管 DN300 米 1944 平均埋深1.5m,钢筋砼 6 末端提升泵站 90.72m2 座 1 7 检查井 座 219 8 沉泥井 座 15 9 跌水井 座 12 10 截流溢流井 座 7 11 泄水阀井 座 3 12 排气阀井 座 3 13 阀门井 座 3 4、厂外污水管网布置合理性分析 项目厂外污水管网总长 10801km,污水干管总体沿地势敷设,末端设威远县连界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19 提升泵站提升至污水处理厂,最大限度减少提升泵站的数量。道路下需开挖敷设的截污干管管底平均埋深为 4m,整个截污干管坡度范围为0.024-0.0008。管线布置基本沿连界镇规划的污水管线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