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大理论基石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大理论基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种什么关系,这是理论研究一个深层次的重大课题。这里,仅从理论支撑角度,谈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大理论基石。 一是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创立了社会形态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个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代替资本主义对抗性社会形态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时,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自由人的联合体 ”将是一个和谐社会。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马克思的设想提前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为我们经过长期努力,现在已经具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条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而不是标新立异和离经叛道。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提出的 是 “构建 ”, “构建 ”不等于 “已是 ”;我们构建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不是共产主义和谐社会,二者在和谐度上有差别。 二是社会主义矛盾理论。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划时代的著作中,创立了完整的社会主义矛盾的理论。这个理论可以说是打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门的一把钥匙。 毛泽东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认为在革命时期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以后,大量的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大理论基石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他还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些具体方针方法。这些观 点,对于我们理解党中央的战略举措大有帮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运用正确的方法不断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毛泽东所创立的社会主义矛盾的理论,因为受到 “左 ”的指导思想的干扰,在实践中未能贯彻,但它却对后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社会主义矛盾论和社会主义和谐论虽然不是一回事,也不是 “一步之遥 ”,但前者为后者提供了足够的思想理论准备。 三是以人为本理论。这个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什么关系?可以说既是理论支撑又是理论指导。以人为本不只是指导方针,更重要的是科学理论。我认为,只有 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真正构建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为这里说的 “人 ”是人民,人民包括各阶级、各阶层和各群体,只有各方面的利益都兼顾到,而不是关心一方、排斥另一方,这样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当前我们要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把着力点放在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身上,维护他们的权益,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亲民爱民,才更能体现和显示 “以人为本 ”的价值。 总体来说,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论、社会主义矛盾论、以人为本论这 “三论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为建构这座宏伟大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