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迪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迪 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由多种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活的有机体。 马克思最早论及社会有机体是在 1842年,他分析了 “国家生活的有机体 ”, “我们要求人们不要突然离开现实的、有机的国家生活,而重新陷入不现实的、机械的、从属的、非国家的生活领域。我们要求国家不要在应当成为它内部统一的最高行为的行为中解体。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34 页。)认为 “国家生活的有机体 ”的不同部分是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是一个统一体。 1847年,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是由 “社会体系的各个环节 ”构成的,是 “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有机体 ”(同上,第143 页。)。 1867年,马克思再次指出: “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02 页。), “这种有机体本身作为一个总体有自己的各种前提,而它向总体的发展过程就在于:使社会的一切要素从属于自己,或者把自己还缺乏的器官从社会中创造出来。有机体制在历史上就是这样向总体发展的。它变成这种总 体是它的过程即它的发展的一个要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迪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卷(上 ),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第 109页。)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与孔德、斯宾塞等人的不同,不是将社会有机体简单类比为生物有机体,而是把社会有机体作为一种 “社会生命 ”的存在方式,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生成的一种运动系统。 在历史的运动过程中,较小的社会有机体逐步整合成较大的社会有机体,得以保存文明成果,通过交流和融合,进一步推进了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有机体经历了氏族、部落、部族、民族、国家等不同的发展阶段。马克思把社会有机体的发展视 为一个从区域性存在到世界性存在的历史过程,大致分为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几个阶段,他不仅研究了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有机体,而且研究了前资本主义社会,如亚洲、欧洲、美洲、澳洲的古代社会,探索了原始社会有机体的发育机制,并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 马克思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 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120页。)。马克思把人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迪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的发展当作社会发展的目标,因而是社会和谐的体现。 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有益思想,提出 “自由人联合体 ”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全面地分析社会结构、动态地展开各种社会关系运动并凝聚于人类自身发展之中的社会发展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社会有机体是立足于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形态基础之上的,总括社会生活一切关系有机运动的范畴,它既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又包括生产力,同时还包括其他社会要素,主要是人和人群共同体,也包括语言、教育等社会现象。 人是社会有机体的 “细胞 ”,人群共同体好比社会有机体的 “器官 ”或 “组织 ”。生产方式决定 并制约着全部社会生活的领域和过程,好比社会有机体的 “骨骼 ”,支撑着社会机体,决定着它的存在和发展。全部社会有机体的 “血肉 ”,包括一切政治的、思想的等等复杂的社会关系,都是在物质生产方式的 “骨骼 ”基础上竖立和 “生长 ”起来的。 社会的存在以人的存在为起点和标志,通过语言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通过教育实现人的世代的社会 “遗传 ”。社会有机体能够不断发育成长的内在机制就在于满足人的需要以及整个社会的需要。社会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迪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成为有机体,就在于它具有自我整合、自我扩展、自我更新、自我再生、自主调节的能力。社会有机体必须与周围自然环 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实现自身的新陈代谢。 社会有机体之 “有机 ”,就在于它是一个和谐的机体。一定程度的和谐是社会有机体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包括内部和谐与外部和谐。社会有机体内部关系的和谐体现在整体和谐、结构和谐与功能和谐等。一个社会有机体的外部和谐既包括它与其他社会有机体之间的协调关系,也包括它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 胡锦涛同志指出: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 和谐社会就是要使组成社会的各要素和谐相处,相互关 系和谐,社会资源兼容共生。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和谐社会的主体,离开了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就无从谈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既要靠法制,也要靠道德。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高尚情操,化解各种矛盾,形成融洽友爱的人际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和谐社会应当给各类人谋取一定的物质利益,提供生存与发展的条件,从而把各类社会资源联合起来,形成合力。和谐社会应当是 各类社会资源互相促进而又互相制衡的经纬交织的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迪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公民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形成和谐的社会结构,包括:社会结构合理;人们行为规范;管理有序和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