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要“顶天立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高等学校要“顶天立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等学校要“顶天立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等学校要 “顶天立地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高等学校要 “顶天立地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既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解决 “三农 ”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机遇。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技术源和人才库,高等学校要深刻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征程。 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当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协调推进的系统工程,其目标是实现农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技术也十分广泛,主要有各类产业发展技术、环境治理技术、基本建设技术、管理技术以及社会科学领域的 “软技术 ”。高校要整合力量,集成学科优势,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 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应当注重创新机制,政策激励。要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技和人才需求出发,改革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考核制度。建立和完善农业推广教授岗位制度,引导和激励一批优秀教师深入基层参与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大学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与 “三农 ”密切结合的长效机制,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深入农村高等学校要 “顶天立地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的新观念。 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应当注重科技引领,地校合作。要突出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服务、农民科技培训等方式,培育农村特色主导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生产方 式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要以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为纽带,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地合作模式,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校地共赢。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高校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已经启动,但有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去解决、去探索、去创新。高校主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有助于推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有助于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让我们坚持,走 “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 ”的办学道路,把高水平的论文写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地上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