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意见.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意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意见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创建示范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大力推进广覆盖、高效能、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益,实现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 )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集中力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坚持健全制度、创新机制的原则。结合实践,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制度设计研究。注重立足本市,参照国内同类先进城市标准,探索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具有特色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意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机制。 3.坚持统筹城乡、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密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特点优势,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凝聚文化发展的合力。 4.坚持深化改革、争先率先的原则。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能力、创作水平,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 5.坚持保证基本、惠及全民的原则。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积极探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均等的路径、方式、方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三)工作目标。到 2019 年底,完成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任务,基本建成设施网络广覆盖、服务供给高效能、组织支撑可持续、保障措施管长远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 体水平处于市领先位置,各项工作均达到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标准。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指标 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意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一)设施网络建设。 1.人均公益性文化设施面积达 0.12平方米,公益性文化设施实现市、镇(街道、园区、办事处)、村(社区)三级全覆盖。 2.图书馆人均占有藏书 0.6册以上。 3.图书馆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率 0.7次以上。 4.图书馆人均年增新书在 0.03册次以上。 5.人均到图书馆次数 0.3 次以上。 6.100%镇(街道、园区、办事处)建有单独设置的面积 500 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站,配 置书刊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厅、艺术培训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电子阅览室、展览展示室、老年和少儿活动室、体育健身室等 8 个以上功能活动室。 7.100%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室面积不低于 100平方米,每个文化室都建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和农家(社区)书屋。 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意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8.市、镇(街道、园区、办事处)、村(社区)三级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拥有电脑数量分别为:市图书馆 30 台,市文化馆、镇(街道、园区、办事处)综合文化站各 10 台。 (二)公共服务供给。 1.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电子阅览室为社会公众 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时间每周不少于 42 小时。 2.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 56 小时。 3.文化馆(站)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 48 小时。 4.市年均组织开展全市性各类文体活动 10 项以上,向基层送戏 400场次、送电影 2300 场次;各镇(街道、园区、办事处)年均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不少于 10 项,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年看 4 场以上文艺演出、每月看 1场以上电影标准。 5.市图书馆、文化馆、锡剧团各配备 1台流动服务车。 6.市图书馆每年下基层服务次数不低于 60 次。 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意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7.市文化馆人均每年下基层培训、辅导不少于 60 天。 8.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市镇村全覆盖,城乡居民可通过基层服务点享受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的资源服务。 (三)资金人员配备。 1.完善公共文化经费投入机制,每年各级财政文化事业经费增幅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 2%以上。 2.在各镇(街道、园区、办事处)综合文化站中配备 2 名以上事业编制的文化专职人员,每个行政村和社区配备 1 名文化管理员(文化指导员)。 3.市级文化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数占职工总数 80%以上。 4.文化事业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 15 天以上,镇(街道、园 区、办事处)、村(社区)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 5 天。 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意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三、创建示范区的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创建重点。 1.持续推进设施网络建设。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条件。 2.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全面提高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能力,切实保障城乡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3.提升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结合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推动图书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的专业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基层公共文化从业人员在职培训。大力吸引高 层次人才,探索职业准入的实现方式,使人才结构更趋合理,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进一步提高。 5.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以保障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为突破口,增加投入总量,改善经费结构,提高投入效益,逐步形成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体系。 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意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7 页 6.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探索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行为规范、激励有效、人尽其责、富有活力的公共文化内部运行机制。 (二 )主要任务。 1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向基层、农村深入,全面改善基础 设施条件,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 ( 1)实施市文化馆、图书馆达标建设。根据文化馆建设标准、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要求,加强市文化馆、图书馆建设,使两馆继续保持在国家一级馆行列。 ( 2)实现公益性文化设施全覆盖。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市和谐文化建设行动纲要的工作意见(靖发 201942 号)和 2019-2019 年市文化建设行动计划(靖政发 201930号)精神,着力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新建社区文化活动室、新型农村社区( 集中居住区)文化活动室建设。 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意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8 页 ( 3)实现公共电子阅览室全覆盖。依托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推进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到 2019 年底,实现公共电子阅览室市、镇(街道、园区、办事处)、村(社区)三级全覆盖。 ( 4)完善政府统筹文化设施的建管用机制。根据文化部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等文件要求,全面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站)、村(社区)文化室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文化阵地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发挥基层文化载体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网络体系建设。把强化 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效益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网络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在提高设施利用率和服务专业化水平上取得明显突破。 ( 1)实施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按照市关于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靖政发 2019139 号)要求,采用以市图书馆为总馆,镇(街道、园区、办事处)图书馆为分馆,实行资源共享、协同采编、统一检索、通借通还的总分馆模式,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 ( 2)实施文化惠民活动品牌创建系统工程。从群众需求出发,依托 “戏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意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9 页 舞乡村 ”文化下乡活动和骥江大舞台 独特优势,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做优做强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较大影响力的文化节庆活动,推动文化惠民活动向纵深发展。 工程之一:做亮做强重大品牌文化活动,打造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地方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通过举办文艺节、美食节、戏剧节等重大活动,积极构筑立体、多维、开放的历史文化节庆平台,擦亮 “文化 ”的城市名片;通过举办 “市民读书节 ”等活动,提高全民素质,打造学习型城市,弘扬 “聚沙成洲,奋发超越 ”的精神。 工程之二:加强 “省特色文化之乡 ”和省文化示范镇的建设。按照 “一镇一品、一镇多品 ”以 及 “一村一品 ”的发展战略,发挥各自特长和优势,展示乡土文化底蕴和风貌,打造各具特色的品牌。鼓励举办各类农民文化艺术活动和镇(街道、园区、办事处)、村(社区)文化节,确保每个镇(街道、园区、办事处)有一个文化广场,有一支以上能够独立开展活动的业余文艺团队,有一项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 工程之三:根据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及进城务工人员等社会群体的需要,积极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文化惠民活动。 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意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0 页 ( 3)强化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服务。根据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站 )免 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要求,继续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站)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制度,确保图书馆、文化馆 (站 )免费向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开放,完善方便残疾人以及老年人、少年儿童的活动区域和服务项目。 3.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在加快基础性技术普及和升级改造的同时,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以技术创新促进管理创新、服务创新。 ( 1)加快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集中和整合农家书屋、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共享工程基层点的资源,建立 “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中心 ”,为农村提供较为专业化的、普遍均等的公共信息 服务,到 2019年底,全面完成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 2)建设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立网上图书馆、网上文化馆,远程指导群众活动,提供以多种方式共享文化信息及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资源的服务。 ( 3)积极推进电影数字化建设。在市中心城区合理布局 4-5 家规范化数字电影放映院的基础上,逐步在人口较多的镇(街道、园区、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