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连皮杨中心产业区总体规划 (20122030 年) 环境影响报告书 编制单位: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建设单位:大连皮杨中心产业区管理委员会 二一四年二月 I 目 录 1 划方案介绍与污染源分析 .1 1.1 规划方案概述 .1 1.1.1 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1 1.1.2 发展定位 .1 1.1.3 产业发展规划 .1 1.1.4 总体用地规划 .3 1.1.5 港口规划 .5 1.1.6 对外陆域交通系统 .7 1.1.7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9 1.2 规划协调性分析 .10 1.3 规划区污染物排放预测分析 .11 1.3.1 规划区境影响源分析 .11 1.3.2 大气环境影响源分析 .11 1.3.3 水环境影响源分析 .12 1.3.4 固体废物排放量预测 .12 1.3.5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12 2 规划区及周围环境概况 .13 2.1 自然环境概况 .13 2.2 社会经济概况 .14 2.2.1 用地及人口分布 .14 2.2.2 经济发展状况 .15 2.2.3 产业发展状况 .15 2.2.4 城市基础设施 .16 2.3 区域开发历程回顾及污染源调查 .17 2.4 区域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 .18 3 规划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0 3.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0 3.2 海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0 3.3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0 3.4 环境风险评价 .21 3.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1 4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21 4.1 环境空气影响控制措施 .21 4.1.1 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22 4.1.2 声环境影响控制措施 .23 4.1.3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25 4.1.4 生态影响保护措施 .25 5 评价结论 .26 1 1 划方案介绍与污染源分析 1.1 规划方案概述 1.1.1 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 2009106 号文件批复“将大连皮杨中心产业区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规划面积约 70 平方公里,东至赞子河,西至杨树房城区西侧, 南至黄海, 北至 201 国道、海皮路、杨树房北环路” 。 本次规划确定规划年限为 2012 2030 年。 1.1.2 发展定位 巩固现有基础、依托港口优势、拓展产业丰厚度、培育新兴产业,将皮杨中心产业区建设成为 中国西装名城、中国北方海洋食品深加 工基地,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滨海新城 。 1.1.3 产业发展规划 结合皮杨中心产业区的具体实际及国内外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机遇,以现状产业本地条件为依托,以低碳化、高端化、 集群化为方向,重点发展以成品西装为主的纺织服装制造业、海产品深加工业两 大主导产业,并积极延伸两大产业链条纵深。结合陆岛交通优势条件,大力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商贸物流等临港产业。 ( 1)纺织服装制造业 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发挥自身优势,继续发展服装加工产业,加强产品设计创新,为服装产业注入新鲜血液,增强产 业活力。至规划期末,皮杨地区服装产业发展目标达到年生产服装 2000 万套,出口 1000 万套,产值 2000 亿元。拥有 5种以上以西装为主的国际知名品牌,逐步创造 2 种以上以休闲装为主的国内知名品牌。实现劳动力就业人口 5 万人。同时发展与服装加工产业相联系的原料采购、2 物流运输、批发经营等产业,完善具有地 方特色的服装工业体系,提高服装饰品产业整体水平。 ( 2)海产品深加工业 皮杨中心产业区依靠自身和周边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已拥有大连天伦、新玉麟、万众、科 洋、靖龙等水产加工龙头企业,作为被国家渔业部确定的全国水产品加工示范基 地,皮杨地区将继续扩大基地的发展规模并延伸内部产业链条。 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模式。以现有水产品加工业为基础,整合资源,利用北控生态产业港项目,加快建设现代水产品 加工区,加强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丰富精深加工产品,培育扶持精深加工企业 和科研机构,优化海水养殖结构,创新海水养殖模式,完善海水养殖管理。 巩固基础,延伸产业链条。加强水产品深加工,延伸水产品产业链,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加强水产品加工企业品牌建 设,构筑以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和品牌渔业为特色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拓展领域、培育产业集群。积极拓展加工领域,加快海洋食品、海洋保健品等海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积极引入海洋 保健系列产品、海产品营养速食品等项目建设,优化升级产业链条,加快发展海洋产业集群。 优化发展格局、培植海洋生物产业。积极培植海洋生物产业,构建海洋生物产业新格局。引相关企业和研发机构,以 海洋糖类、生物制药、生物功能制品研究为特色,积极培植海洋生物产业,加快 提升海洋生物产业发展水平。逐步培育皮杨地区以海洋生物及其副产品为原料, 海洋生物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制药、生物活性物质及功能因子的提取等以技术创新集成为特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依托港口优势、发展冷链物流。充分发挥产业区的产业优势和临港优势,依托皮口港,建设物流配送中心,以此为辐射源,围绕海鲜类产品、冷冻海洋食品、鲜活海珍品等区内主导产业产品,对交易 仓储和物流进行资源整合,全力打造集水产品加工、包装、仓储、配送为一体的现代化冷链物流基地。 ( 3)其他产业 在大连港总体规划确定的总体发展框架下充分考虑皮口港与周边港口的关系以及皮杨中心产业区的未来发展需求,作 为大连地区陆岛交通运输体系大陆侧的核心港点,依托港口适度发展临港产业将 一定程度上承载大连市黄海翼的临港工 3 业布局,具有配套完善大连临港产业发展 的重要作用;同时作为大连长山群岛旅游避暑度假区与大陆侧人员物资交流的重要节点,具有服务周边及地方经济发展,协调产业布局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作用。 依托港口优势,大力培育临港产业,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仓储物流业,配合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完善出口加工职能。 装备制造业。加强对现状环保产业的发展扶持,培育发展多领域装备制造业及配套产业,引入如:海洋工程装备部件 生产、大型海洋船舶零部件配套,中小型生产装备制造等产业,依托海运优势, 逐步培植区域临港装备制造业体系的完善。 适度发展旅游业、商务商贸业、教育培训业、房地产业等服务业,通过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促进 制造业发展,使现代服务业成为皮杨地区全面发展的重要补充。 1.1.4 总体用地规划 根据杨树房镇总体规划 皮口镇总体规划确定,大连皮杨中心产业区总人口 31.5 万,大连皮杨中心产业区总建设用地规模 34.9 平方公里。 皮杨中心产业区呈“一核两轴八组团”的结构。 一核,即凉水湾组团。 4 两轴,即沿海皮路形成的城市发展主轴,及沿滨海路形成的滨海集聚轴。两条轴线串联八大组团,使得各组团形成带 状联系,促进土地资源、经济资源、交通资源等的集聚化发展。 八组团,即杨树房组团、凉水湾组团、皮口镇老城组团、镇西工业组团、临港工业组团、峰台山工业组团、滨海新城 组团及港口组团。八大组团相对独立以生态绿地为隔离,以快速交通相连接,保持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西部杨树房组团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现状镇区,以商业服务、行政办公、居住、工业为主的中心镇区以及东侧以辅助 工业及居住为主的副中心区,形成镇区服务区与工业区结合的城镇空间形态,形成区域次级中心。 凉水湾组团是全域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金融、商贸、信息、科技、教育基地,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形成全域的公共服务中心。 中部皮口镇老城组团南侧形成商业集中、经营服务功能完善的区域商业中心与集聚区。皮口镇新镇区以居住与商业为 主,在中部形成皮口镇中心,区域次级中心。 东部两大工业区(临港工业组团和封台山工业组团)以居住及绿化水系分隔,以便捷的交通体系联系形成六大片区,以 海产品加工、临港工业、海洋装备与制造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及新材料制造基地。 5 1.1.5 港口规划 1.1.5.1 港区发展定位 根据皮口港总体规划 ,皮口港的规划定位是大连地区陆岛交通运输体系大陆侧的核心港点,长海诸岛与大陆交流的 重要支撑;是大连市黄海翼临港工业布局的重要节点,普兰店市和皮杨中心区产业协调布局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依托;是大连港服务临港工业开发为主的港区之 一,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具有作为大连港后备发展港区的资源条件。 1.1.5.2 港区吞吐量发展预测 根据皮口港总体规划 :预测 2030 年皮口港区总吞吐量 2700 万吨,其中滚装车辆分别为 20 万辆;旅客吞吐量分别为 420 万人次。陆岛交通吞吐量预测中,预测 2030 年为长山群岛地区服务的煤炭吞吐量为 10 万吨;预测 2030 年为长山群岛地区服务的钢材吞吐量分别为 20 万吨;预测 2030 年为长山群岛地区服务的水泥吞吐量分别为 50 万吨;矿建材料吞吐量 400 万吨; 2030 年为长山群岛地区服务的其他货类吞吐量为 70 万吨,其中出口日常生活物资等约 50 万吨,仍以滚装车辆运输为主; 2030 年进口渔业加工产品保持在 20 万吨左右水平。 表 1.1-1 皮口港区吞吐量总量预测表 单位:万吨、万辆、万人 2030 年 一、货物吞吐量 2700 其中:滚装车辆数 20 1陆岛交通 550 其中:滚装车辆数 20 2临港产业区需求 2000 3其他腹地需求 150 二、旅客吞吐量(陆岛交通) 421.1.5.3 港口航运区格局 依托四礁处现有陆岛码头向东北方向和海侧拓展发展空间,采用港池和突堤相结合,形成“两港池、两突堤”的全掩护式总体格局。 0m 等深线以内的浅滩区全部通过围填形成陆域, 自回填区中部和东部向海域外伸两弯形的人工突堤, 其中中突堤长 2400m,宽 1000m,东突堤长 2850m,宽800m, 两突堤端部位于 34m 水深。 自四礁西南端外伸一长 3320m 的弧形防波堤,在中突堤西端向西南向外伸一长 540m 的防波堤,与中突堤共同形成环抱式西港池,港池长度 2400m,宽度 10002200m,口门宽度 400m,位于 2.5m 水深附近;6 利用“两突堤”和两突堤端部长 400m 的防波堤共同形成环抱式东港池,港池长度 24002800m,宽度 1000m,口门宽度 400m,位于 4m 水深附近。西港池航道走向为 145 325,与等深线基本垂直;东港池进港航道走向为 NS 向,与水流夹角为 68 248,通过里长山海峡通道可与外海相接。 1.1.5.4 港区功能区划分 根据皮口港区功能需求,考虑港口开发时序,规划空间上形成码头生产作业区、生产辅助区、港口物流区、综合服务区、预留发展区等五大功能区,空间布局以港口生产作业区为核心,逐步向陆侧推进,依次布置生产辅助区、港口物流区、综合服务区和临港工业区。 7 1.1.5.5 水域布置规划 规划皮口港区进港航道由西航道和东航道组成。其中西航道为长山群岛地区至西港池的陆岛运输船舶通道,规划近期按照 1000GT 滚装船全潮单向通航考虑,航道底宽 100m,设计底标高 -5.4m,航道走向 152332,根据发展需要适时按照2 万吨级杂货船乘潮单向通航标准实施航道拓宽、浚深工程,航道底宽 130m,设计底标高 -10.4m。东航道为里长山水道至港区 东港池的通道,规划按照 5 万吨级散货船乘潮单向通航考虑, 航道底宽 160m, 设计底标高 -13.5m, 航道走向 90180,通过里长山水道可进一步与外海相连。 1.1.6 对外陆域交通系统 1、铁路的建设 ( 1)大庄铁路 作为现状既有的铁路,通过对其进行适当必要改造,使其能够满足港口疏运货物的要求。同时将疏港铁路与之相连接 ,最大化发挥其铁路运量能力,强化皮口港与哈大铁路专线的联系。 ( 2)疏港铁路 规划两条深入港区的疏港铁路,以便于货物运输,提高货物中转速度。同时规划一条铁路深入到大庄铁路北侧的物流 仓储区,方便货物的集疏运。在长皮高8 速北侧规划一条铁路专用线与哈大铁路专 线连接,以方便港口货物得到及时有效的疏运出去。 ( 3)大丹铁路客运专线 根据大连市总体规划,大丹铁路客运专线从皮杨中心产业区经过,并在皮口镇设置了车站,加强了大连市与东部沿海的几个重要节点的联系。 2、市际轨道交通 根据大连市总体规划,大连市域内将建设轨道交通以方便大连市与“北三市一县”的联系。 3、公路的建设 区域内主要形成“三横五纵”的公路交通格局:三横即滨海大道(改线) 、兴唐线(延长线) 、海皮路与规划的城皮快速路(丹大高速与长皮高速的连接环形快速路) ;五纵即 201 国道、皮炮高速延伸快速路以及三条疏港路,五条纵向道路组成皮杨中心产业内的公路交通骨架。 城区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城市支路四级。其中快速路 2 条,道路断面形式采用三块板形式,道路红线 60 米;主干路道路断面形式以两块板形式为主,部分采用一块板的形式,道路红线宽度 36 米;次干路断面采用一块板的形式,道路红线 26 米; 3 条南北向疏港路,断面形式采用两块板,在主要承担疏港运输的任务的同时,兼顾城市南北向交通的纽带,道路红线宽度采用 30 米。 9 1.1.7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1.7.1 给水工程规划 根据人口规划,远期用水人口为 31.5 万人,规划用水普及率 100%。按辽宁省行业用水定额和国标城市给水工程 规划规范规定的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和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城市单位人口综合 用水量指标预测综合生活及总需水量。并考虑大连市和皮杨地区相关产业用水水 平、结合城市发展目标和水资源状况,规划中心产业区最高日用水量为 15.13 万吨 /日。其中杨树房片区日最高用水量为3.79 万吨 /日, 皮口片区日最高用水量 11.34 万吨 /日, 港口日最高用水量 2.74 万吨。规划水源以大梁屯水库和引碧工程 5#取水井作为供水水源,规划将皮口张店水厂进行扩建。同时在皮口、杨树房污水处理厂建设再生水厂,供水能力分别为 1 万立方米 /日和 3 万立方米 /日,可作为工业用水的补充。满足中心产业区供水需要。 1.1.7.2 排水工程规划 皮杨中心产业区污水排放量按日用水量的 80%计算,确定皮杨中心产业区日污水排放量为 12.8 万吨。根据污水厂所处位置不同,污水收集量也有所不同,规划皮口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 10 万吨 /日,杨树房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 4 万吨 /日。规划杨树房污水处理厂、皮口污水厂 处理厂增加中水处理设施,供水能力分别为 2 万立方米 /日和 1.72 万立方米 /日,对城市中心区及工业区的废水分别进行中水回应处理,以减轻皮杨地区水资源缺乏的不利条件。 1.1.7.3 电力工程规划 本次规划采用用地负荷密度法进行预测,预测远期( 2030 年)负荷为 49.02万千瓦。 考虑远期中心产业区建设, 设置六座 66KV 变电站, 主变容量 2 60MVA。 1.1.7.4 燃气工程规划 依据用地布局和居住、就业人口规划,参照大连城市现状生活用气情况及城市燃气发展目标,确定本区用气指标,预测用气量。远期总需气量约为 5.2 6 万标准立方米 /日,气化率远期达到 100%。 1.1.7.5 供热工程规划 规划皮杨中心产业区集中供暖的原则是主要满足民用建筑 (住宅、办公等 )的供暖要求,工业区的供暖应尽量利用工业余 热自我解决供暖问题。大力推行集中供暖有利节省能源、保护环境。规划在杨树 房组团新建一个锅炉房,在皮口港后产业区配置新建一个锅炉房。皮杨中心产业区远期采暖热负荷 954.21MW,其中杨树10 房镇采暖热负荷量 359.80MW,皮口镇采暖热负荷量 594.41MW。皮杨中心产业区生产热负荷 262.73t/h,其中杨树房镇 108.69t/h,皮口镇 154.04t/h。 1.1.7.6 管线综合规划 给水、雨水、污水等管线一般布置在道路路面下;电信、电力、燃气等管线一般布置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其中电信 、燃气等管线原则上布置在道路的东、北侧,电力、给水等管线原则上布置在道路的西、南侧。 地下管线相互交叉时,各种管线垂直方向的相互关系从浅到深一般次序为:电信电力气给水雨水污水。 1.2 规划协调性分析 本规划功能定位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 2009-2020) 、 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9-2020) 、 普兰店城市总体规划( 2009-2030) 协调;产业定位与普兰店市(普湾新区)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大连皮杨中心产业区总体发展规划 ( 2012-2020)一致;规划用地规模大于大连皮杨中心产业区总体发展规划 ( 2012-2020) ,主要是本次规划将皮口港区 包括进去;岸线利用与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 (普兰店 -花园口海域)基本一致,与大连港总体规划不符合,主要是统筹考虑城市发展、 渔业生产和经济、产业发展的协调性,将大连港总体规划提出的“皮口镇平岛 -四礁” 3km 港口岸线向东调整至四礁至赞子河口岸段,岸线长约 5.2km。本规划采用“两港池、两突堤”的全掩护式总体发展格局与皮口港总体规划(报批稿) 一致,港口功能(码头生产作业区、生产辅助区、港口物流区、综合服务区、 预留发展区等五大功能区)与皮口港总体规划(报批稿) 一致。对外交通与普 兰店城市总体规划( 2009-2030) 一致,规划区内部交通与皮口港总体规划(报批稿) 基本一致。 根据大连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辽环函 2006157 号)将普兰店市皮口港( 约 0.4km2) 、平岛港近岸海域功能区划为四类海域,规划其他海域为二类海域,本规划填海形成港区用地周围海域均为二 类环境功能区。根据海水水质标准( GB3097-1997)规定,海水水质分为四类,各类水质适用的范围为: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和海上自然保护区;第二类适用于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海水浴场及海上运动或娱乐区;第三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第四类适用于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皮杨中心产业区规划海域为港口岸线。 11 海域功能主要用于港口水域、海洋工程及 船舶零部件制造作业区,规划海域使用功能与二类区的适用范围不一致。 根据大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大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的通知大政办发 200542 号文,皮杨中心产业区所在区域划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根据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 ( HJ14-1996)规定。皮杨中心产业区的规划内容为服装加工、海产品加工、港口、物流、装备制造、商贸办公、居住等,符合环境空气二类功能区的要求 ,因此,本规划满足大连市对皮杨中心产业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分区的规定。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 GB50137-2011) ,受评规划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绿地、交通用地构成基本满足 GB50137-2011 要求,但是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例较小。从单向 用地指标分析,皮杨中心产业区总体规划各单项用地指标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 110.77m2/人;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33.65m2/人(考虑产业居住复合用地,按一半计入居住用地) ;人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2.80m2/人;人均交通设施用地 15.42m2/人;人均绿地 22.94m2/人,其中人均公园绿地 15.47m2/人。 对照 GB50137-2011 标准要求,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规划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规划人均交通 设施用地、规划人均绿地、规划人均公园绿地等均满足 GB50137-2011 标准要求,规划人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80m2/人,远低于 GB50137-2011 中不低于 5.5m2/人的要求。建议下阶段规划调整时,增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模,应增加一倍以上。 1.3 规划区污染物排放预测分析 1.3.1 规划区境影响源分析 1.3.2 大气环境影响源分析 将各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汇总得到表 1.3-1,从表中看出,常规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来自供热锅炉产生的废气,有机废气和粉尘全部来自生产过程。 表 1.3-1 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汇总 单位: t/a 规划期 污染物 供热废气 生产废气 港口 合计 烟尘 574.75 16.05 590.8 粉尘 461.35 9200 9661.35 二氧化硫 1029.95 5.54 1035.49 远期 氮氧化物 946.27 5.36 951.63 12 含异味废气 155.27 155.27 二甲苯 706.61 706.61 1.3.3 水环境影响源分析 根据规划区用排水平衡分析,项目日用水 15.13 万 m3/d,其中日取用新水量11.406 万 m3/d,中水回用量 3.724 万 m3/d。规划区污水经区域污水处理厂处理后一部分回用,一部分外排,根据地形分布 ,并参照两镇政府的意见,从方便污水截流,并考虑节省污水管道的布置的角度 ,将皮口镇区府西路西侧的规划区域划入杨树房镇排水区,主要包括城关社区和 部分建设社区的地块。杨树房污水处理厂外排 3.185 万 m3/d,皮口污水处理厂外排 3.731 万 m3/d。皮杨中心产业区废水污染物排放量见表 1.3-2。 表 1.3-2 水污染物排放量预测 规划期 区域 排水量 (万 m3/d) COD ( kg/d)) 石油类 ( kg/d)总氮 ( kg/d)氨氮 ( kg/d) TP ( kg/d)杨树房 3.185 0.1593 0.0032 0.0478 0.0159 0.0016 皮口 3.731 0.1866 0.0037 0.0560 0.0187 0.0019 远期 合计 6.916 0.3458 0.0069 0.1037 0.0346 0.0035 1.3.4 固体废物排放量预测 规划区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工业生产产生的废物 以及公用设施产生的锅炉灰渣、污水处理厂污泥,还有区内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 表 1.3-3 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汇总及处置方式 单位:万 t/a 分类 远期 处置方式 工业固废 21.72 废金属边角料送冶炼厂回炉进行再利用; 一般固废送一般工业固废处理场处置;危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船舶垃圾 1.04 垃圾填埋场处置 生活垃圾 9.20 垃圾填埋场处置 锅炉灰渣和脱硫渣 25.17 全部送建材厂综合利用 污水处理厂污泥 1.0 大连夏家河污泥处理厂处置 合计 28.13 1.3.5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规划区施工期影响主要为填海作业,取土、填土以及运输过程产生的扬尘和噪声,对陆域环境的影响,以及港口建设 基槽挖泥、港池疏浚产生的悬浮物对周围海域的影响。由于皮口港口取土场位置 未明确、难以分析对具体敏感区影响,只进行定性分析。 2 规划区及周围环境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1、地理位置 大连皮杨中心产业区地处辽东半岛东南部的黄海之滨,普兰店市南部,皮口镇东端,南距大连市区 80km,距大连周水子机场 85km,距大窑湾港 60km,距普兰店城区 30km,北距花园口经济区 30km,东距长海县 17km,西距长兴岛经济区80km。规划区域位于普兰店市东端皮口镇和杨树房镇所辖区域,东起赞子河,西至杨树房城区西侧,南至黄海,北至 201 国道、海皮路、杨树房北环路,与长山列岛隔海相望,规划面积约 70km2。 2、地形、地貌 普兰店是辽东丘陵山地的一部分,千山余脉贯穿全景,大部分地区属剥蚀地貌,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形大体 分为三部分:北部低山区(占全市总面积 15.8%) 、东北及中部丘陵区(占全市总面积 30.5%) 、南部沿海丘陵平原区 (占全市总面积 53.7%)。海岸线总长 65km。 3、地表水 境内主要河流清水河自北向南贯穿规划区域,该河流发源于普兰店市莲山镇白云山(老白山) ,流经普兰店莲山、皮口、夹河、杨树房 4 个乡镇,于杨树房镇赵家村入黄海。河流全长 36km,河道平均比降 1.3,平均宽度 150m。由 15 条小河汇集而成,整个流域北高南低。上游山高 林密,水土流失严重,流域面积226km2,多年平均径流深 332.4mm,径流量 0.75 亿 m3。河流上游修建有 1 座中型水库 大梁屯水库。 紧邻规划区域东侧的赞子河,发源于市内星台镇巍霸山 (吴姑城山 )南麓。河源高程 176.2m,平均比降 2.0。河床平均宽度 150m,流长 31.5km,流域面积210.6km2,多年平均径流量 6057 万 m3。 杨树房河为小流域河流,自西向东穿越杨树房街道中部入海。镇区内另有于河庙和廉家河两条河流,自北向南汇入杨树房河。 4、潮汐 采用小长山和皮口海洋站资料综合分析本海域 的潮汐情况。根据以上两站 14 2008 年 4 月 2009 年 3 月完整一年的潮位观测资料计算皮口当地理论最低潮面,经计算本海域潮汐型态系数 0.4,潮汐性质为正规半日潮,每日两涨两落,是潮差中等强度的海区。 从小长山海洋站 19802008年及小长山海洋站和皮口海洋站 2008年 4 月 2009 年 3 月统计资料,按小长山、皮口理论最低潮面统计,历年最高潮位在 5.005.36m ,历年最低潮位在 -1.080.4m,平均高潮位在 3.724.02m,平均低潮位 0.851.1m,平均潮位 2.332.6m。年最大潮差 4.684.85m,年平均潮差2.872.91m,年最小潮差 0.470.55m,平均涨潮历时 05:5506:00,平均落潮历时06:2506:30。 5、气候特征 普兰店位于辽宁省东南部,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空气湿润、降水集中、季风明 显,属温带季风、湿润海洋性气候。春季气候特点:干燥少雨,回暖较快。春季 暖空气开始活跃,冷空气逐渐减弱,气温回暖迅速。据皮口气象站台 19701997 年的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年平均风速为2.8m/s,常风向为 NW( 11%) , 次常风向 NNW( 10%) ,强风向 SSE、 NNW,实测最大风速为 21m/s,次强风向 E、 WSW,实测最大风速 20m/s, 7 级以上大风频率为 0.9%。 2.2 社会经济概况 2.2.1 用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