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口现状调查研究报告.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老年人口现状调查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老年人口现状调查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年人口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老年人口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我国许多城市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天长市本世纪初就已进入老年型社会, 2019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当年天长市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 11.84%,到 2019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这一比例上升至 15.37%,上升了 3.53 个百分点。本文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天长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点,并就如何应对老年人口增长、让老年人度过健康幸福的晚年提出建议,供决策参考。 一、天长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一)老年规模扩大,老龄化呈加速态势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天长市老年人口增长迅速,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 1990年天长市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 50194 人,占总人口比重为 8.98%; 2019年增加到 69954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11.84%;到 2019 年达到 92705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15.37%。从增长趋势看,前 10 年增长 46.6%,增加了 1.98万人;后 10 年增长 53.4%,增加了2.27 万人。 老年人口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国际上,通常把人口年龄结构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三种类型: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从上表可以看出 ,上世纪 90 年代初天长市人口的年龄结构类型处于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的阶段, 2019 年已迈入老龄化社会, 2019 年人口老年型结构更加凸现。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从 5%上升到 10%,一般需要 40 年的时间,而天长市老龄人口比重从 1990 年的 5.0%上升到 2019年的 10.6%,只用了 20 年时间。 (二)老年人口仍以低龄为主,但高龄化趋势明显 2019年,天长市 9.27 万老年人口中, 60-79 岁有 8 万人,占 86.3%;80 岁及以上高龄老人 1.27 万人,占全部老年人口比重的 13.7%,低龄老人占主 体。但高龄化呈加快趋势,与 2019 年相比,高龄人口增加 6460 人,占老龄人口比重提高了 4.78 个百分点;比 1990 年增加了 10061人,比重提高了 8.44 个百分点。 (三)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 天长市城镇人口老龄化水平明显低于农村人口,这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历程常见的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的特点不同。 2019老年人口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年天长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城镇常住人口为 32.46万人,农村住人口为 27.83 万人。城镇 60 岁及以上人口 39481 人,老龄人口比重为 12.18%;农村 60 岁及以上人口 51750 人,老龄人口比重为 18.60%,高于城镇 6.42 个百分点,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大量外出打工,留守的多为老人、妇女、儿童,这也是农村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高的原因,显示出农村养老问题更加突出。 (四)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高龄老人女多男少 全市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 4.43 万人,女性 4.84 万人, 60 岁及以上人口性别比为 91.7;其中 80 岁及以上高龄女性 8074 人,占63.6%,性别比为 57.3;百岁老人性别比仅为 25.0,百岁男性老人明显少于女性。 (五)少儿抚养比大幅下降,老 年抚养比大幅上升 本世纪以来,天长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和人口聚集力不断提升,劳动人口大量涌入,同时上世纪 80 年代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也使出生率持续降低,引起天长市劳动力人口总抚养比有所上升。 老年人口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六普 ”资料显示, 2019年天长市总人口总抚养比,由 1990年的 38.92%上升至 2019 年的 45.60%、 2019 年的 45.07%;少年人口抚养比由 1990年的 31.46%、 2019 年的 33.17%降至 2019年的 22.76%;老年人口扶养比由 1990年的 7.46%,上升至 2019年的 12.43%、 2019年的 22.31%。 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天长市人口老龄化正呈现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农村需要照料的老人比例呈高发态势。 (一)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影响到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必然造成劳动力减少,从而影响到劳动力的有效供给。普查资料显示,天长市 16 岁以下人口呈逐年下降趋势,如 15 岁 10764 人、 14 岁 9450 人、 13 岁 7640人等等, 加上劳动力人口外流,势必导致该市新增劳动力人口逐渐短缺。 (二)人口老龄化对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严峻挑战,社会养老压老年人口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力增大。 一是养老保险压力剧增。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导致抚养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养老金缴费者逐步减少,领取者逐渐增多,养老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直接冲击着养老保障制度。二是医疗资金需求膨胀。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逐渐下降,在医疗方面的支出也远远高于年轻人和中年人。除了医药费用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高龄老人会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长期照护服务和相应的资金支持,对公共医疗和公共财政造成巨大压力。 普查资料显示,全市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依靠退离休养老金生活的只占 9.80%,但依赖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占67.71%,还有 3.47%依赖于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 (三)人口老龄化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实行计划生育后,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大量 “四二一 ”家庭,一对夫妇要供养 4个老人,不论是家庭的经济收入,还是夫妇能够用于赡养的精力和时间,都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传统的养老模式已不能解决未来的养老问题。普查资料显示,天长市 60 岁及以上的单身老人户有 4118 户,一对老年 夫妇户有 26895 户,约占全市家庭户总户数的 17.2%,这是一个庞大的独居或空巢老人群体。 老年人口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建议 目前天长市正处于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时期,同时,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和生育率的下降,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还将加剧,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并将成为影响天长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体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加快经济建设,提高社会赡养能力 人口老龄化,必将给社会经济带来压力。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 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属于先富后老或边富边老。而天长市老龄化则提前来临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加快发展经济,要把经济这块 “蛋糕 ”做大做强,只有 “蛋糕 ”做大了,很多事情才有能力妥善的解决。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社会财富 ,以获得足够的财政储备,提高社会赡养能力。 (二)强化全社会养老服务功能,提倡全社会养老 老年人口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7 页 “十二五 ”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在现阶段亟须建设 “梯度 ”养老模式,即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混合 养老等方式并存,提倡全社会都来关爱老年人,赡养老年人,因地制宜解决养老问题。应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发挥社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优势,建立多家庭互助联合体,组建养老照顾网络,互帮互助,也可以法律咨询、婚介以及康乐中心等方面的服务,不断完善服务项目设施、扩大服务覆盖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健全服务网络。发展专业的老年人服务机构,由专门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如老年人托护中心、心理咨询与保健。 (三)发展各类老龄产业,鼓励多方参与养老服务体系 随着老年人口的数量增多和老年人在健康、娱乐、休闲、婚姻、创业等方面的需求日 益强烈,一个庞大的老年产业需求市场正在形成。但目前的老龄产业现状却不尽如人意,老年产品缺项多、不统一、不专一,老年商店几乎没有,老年消费缺乏指导,老年服务也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大力发展老龄产业不仅有利于老龄问题的妥善解决,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此,建议政府应尽快制定和完善扶持老龄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扶持政策,将老龄产业纳入创建创业型城市体系,鼓励更多的创业者和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充分调动民营资本和创老年人口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8 页 业资本的积极性,使得老年人的大部分需求通过市场机制加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