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农村学生道德现状调研汇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农村学生道德现状调研汇报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村中小学生发育普遍提前,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因中小学生心理发育的滞后性与生理发育的超前性的矛盾,引发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方面诸多问题。如社会公德意识滑坡、尊师节俭意识差、厌学情绪及 “早恋 ”等,必须认真解决。 其一,社会公德意识薄弱。 “改革、开放 ”使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因市场经济正处在与计划经济的接轨阶段,不可避免地产生某些负面效应, “一切向钱看 ”的思潮严重侵蚀着中小学生的心灵,这是社会原因。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力也是重要的原因。有的家长热衷于抓经济而忽视子女教育。有的认为 “树大自直 ”,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总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放任自流,从而助长了孩子不良行为的发展。另外,学校德育教育的不健全,也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因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有的中小学口头上。 喊的是 “素质教育 ”,行动上却大搞 “升学教育 ”,以至学校德育工作或形同虚设,或流于形式,只做表面文章,从而导致中小学生思想道德问题不能得以解决。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学校应大力弘农村学生道德现状调研汇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扬 “助人为乐 ”、 “见义勇为 ”等传统美德,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必须把思想道德教育摆在首位,重视青少年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同时,教师、家长必须言传身带,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熏陶,使青少年从师长的身上找到做人的规范。 其二,尊师意识差。 “尊敬师长 ”,是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小学生 的行为规范。但近年来,因种种原因,出现了师生关系淡漠乃至情绪对立现象。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社会地位不高。改善师生关系、增强中小学生的尊师意识是系统工程。国家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法规,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发放,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各行各业要树立 “尊师重教 ”风尚,真正使教师职业成为全社会羡慕的职业,在全社会形成 “尊师重教 ”的氛围。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和业务进修,提高自素质,为人师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成为学生的楷模,以密切师生关系。 其三 ,学生节俭意识差。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是当代农村中小学生的另一倾向。如有的 “零嘴 ”不断,有的甚至汽水喷同学,遭踏父母的血汗钱。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三:一是家长的 “补偿心理 ”。觉得前几年条件差,自己的童年很寒酸,不能让孩子再过那种穷日子。二是 “攀比心理 ”。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不让孩子在同农村学生道德现状调研汇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龄人面前低人一等,于是 “打肿了脸充胖子 ”。三是学校教育不力。教师们认为那是学生的私事,该由家长管。 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在于提高家长的认识。要通过家长学校等到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从而使家长对孩子 “爱而不溺 ”,从 小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学校社会应大力弘扬 “节俭光荣,浪费可耻 ”的社会风尚,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其四,厌学情绪呈上升趋势。青少年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 “急功近利 ”,急于赚钱。在利益的诱惑下,有的家长鼓励孩子辍学赚钱。一是 “应试教育 ”思潮的影响,教师往往把目标定在培养 “尖子生 ”上。结果,许多学生因学习 “不跟班 ”而丧失学习信心。一是因学籍管理的弊端,一些辍学生仍能轻而易举地获得学历证书等。但笔者认为,上述原因仍是表象。造成农村中小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是新的 “读书无用论 ”。有的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 工作,而某些素质低下的人却能通过非正常渠道找到一份好工作。对此,家长、学生只能无奈地慨叹。试想 “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谁还肯发愤读书?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中小学生的厌学问题,出路仍寄希望于改革。只有革除“人事制度 ”、 “用工制度 ”的弊端,任人为贤、量材使用,能者上、庸者下,才能激发农村中小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农村学生道德现状调研汇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五, “早恋 ”现象。据有关调查显示,随着农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 “性 ”意识觉醒提前。中小学生 “性 ”行为呈逐年上升趋势。青少年 “早恋 ”现象是社会产物。首先不健康影视、书刊、网吧等,对青少年的不良行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次,是 “性教育 ”的不力:社会缺少积极的、行之有效的 “性教育 ”措施;父母谈 “性 ”色变的传统观念;学校 “性教育 ”的形式主义等,都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对农村中小学的 “早恋 ”现象,必须持积极的疏导方针。一方面,对农村中小学生的 “早恋 ”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另一方面,要对中小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正确的性道德、性观念教育,进行积极向上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用于学习,从而健康地成长。 六、 “网恋 ”现象。随着农村电脑的增多、网 络的普及,一些中小学生开始迷恋 “网络 ”。有的因上网影响了健康,有的因上网而荒废了学业。对此,许多家长忧心忡忡,无可奈何。网络世界为青少年认识世界开启了一扇窗口,使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但是,因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正处在逐渐形成阶段,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经不起强刺激和低级趣味的诱惑,有的在网络世界迷失了自我。 农村学生道德现状调研汇报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一方面,家长必须切实加强对家庭电脑的管理,对子女进行正确的教育、监控和引导,干预孩子无节制的上网。学校应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教 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倡导 “文明上网 ”,拒绝色情诱惑,争当文明青少年。另一方面,软件开发商应多生产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软件,使他们从中学到知识,增长才干,陶冶情操,健康成长。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对网吧的监管,不断净化网络市场,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生存在的种种不良倾向;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在学校的反映。我们深信,只要不断深化改革,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系列指示,一定能使农村中小学沿着正确的办学方向前进,从而使农村中小学生健 康地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