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开办园区建设经验交流.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农开办园区建设经验交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开办园区建设经验交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开办园区建设经验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农开办园区建设经验交流 今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创新思路,用现代园区农业建设理念统领农业综合开发,立足 “合作共赢 ”,按照 “项目跟着主导产业走,产业依托项目来提升 ”和 “既赚钱又好看 ”的总体要求,积极培育壮大合作社、龙头企业,依托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提升项目建设水平和档次,做到开发一个项目,建成一个园区,形成一个亮点,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向纵深发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县乡合作,协调推进抓开发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作为农业 “转方式、调结构 ”的重要举措纳入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要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做到超前谋划高点定位、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统筹安排精细化管理。为搞好项目实施,县里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指挥部,形成了政府领导、开发办牵头、有关部门协同、项目乡镇具体靠上、村级组织积极参与、社会力量大力支持的工作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工作开展。县里主要领导多次到项目区调研视察,指导工作,并以现场农开办园区建设经验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会的形式及时帮助解决开发中遇到 的困难和问题。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贯彻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和项目公示制等制度。完善评价机制,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项目建设成效的标准。为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我们积极创新社会监督机制,成立了以项目区群众代表、合作社社员为主的工程质量社会监督小组,监督小组与工程建设同步跟进,全程监督,做到了群众满意、合作社满意、领导满意。今年圆满完成了 2019 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任务,并顺利通过了省评估中心的检查验收。同时, 2019 年度开发项目已全面启动。诸葛镇小流域治理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 70%以上; 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 4 个产业化经营项目中已有 2 个贷款贴息项目实施完毕, 124 万只肉鸡养殖新建项目和 142 吨高山绿茶加工改建项目已完成任务量的 90%。 二、组织合作,辐射带动抓开发 为引导和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高效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我们积极转变思路,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以培植壮大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抓手,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开发水平。 2019 年诸葛镇小流域治理项目依托县兴农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发展优质矮砧密植苹果基地 3000 亩;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依托县永强蔬菜专业合农开办园区建设经验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作社拟建设优质生姜基地 5000 亩。通过引导培育,使合作社有了自属基地,扩大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壮大了合作社的整体实力。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效益为纽带,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把项目区单个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一步增强了项目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主体地位,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合作社积极为农民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农资供应、资金互助、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大大提高了项目内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从而带动农业综合项目区基地发展,增强了项目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三、企业合作,培育主体抓开发 我们积极践行 “农业生产企业化 ”理念,按照 “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 ”的思路,通过农业综合开发这一平台打造了农业招商的 “梧桐树 ”,大力吸引、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园区产业化水平提高。例如 2019年镇庄项目区,吸引了万德大地公司、深圳客商等 5家客商投资 700 万元,发展有机果蔬基地 1200亩、高标准建设优质苹果基地 2019亩,发展大棚樱桃 38 亩,建成目 前全省最大的连体樱桃大棚。目前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初步建成,展现了良好的项目区建设形象。各级领导多次到项目区检查指导,并多次接待了外市地的参观农开办园区建设经验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考察。 四、群众合作,促进增收抓开发 农业综合开发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实施水源工程、灌排沟渠整治改造、桥涵闸站渠系建筑物配套等工程建设,改善了项目区生产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大提高了农民参与项目区建设的积极性,树立起了项目区农民主人翁意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区农民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的监督 ,进一步保障了工程建设质量。同时,项目区农民积极参与龙头企业基地建设,例如,金果果品专业合作社积极创新基地建设模式,以 5亩土地为一个单元,由一个专业户负责生产,由合作社牵头与企业签订产品购销合同, 50 亩成立一片区小组,设小组长由其负责技术指导和安全生产监督,这种模式实现了多方共赢。对农民来说,实现了旱涝保收,市场低迷时,企业按保护价收购,价格高时,随行就市并上浮 5-15%的价格收购,亩均增收 2019余元。流转土地的农民既能稳定获得土地租赁收入,还增加了打工收入。基地吸纳农村劳动力在基地内务工,年工作时间长达 7 个月,日均工资 50 元,加上土地租赁收入,每年可增加收入近 1.2万元。 五、部门合作,资源整合抓开发 农开办园区建设经验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建设水平和质量,投入是关键,而单纯的农业综合开发中的财政投资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需要。为此我们按照 “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合力建设、荣誉共享、各记其功 ”的原则,进一步整合有关涉农资金,在符合园区建设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坚持谁争取的项目谁负责实施。如诸葛镇古村项目区和镇庄项目除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外又整合了县农办实施的现代园区农业项目、县果茶中心实施的现代农业苹果产业化 项目、县农村能源办实施的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项目,吸纳资金达 1230万元,大大提高了项目区资金投入水平,提高了项目区建设质量和档次。目前,两个项目区发展高标准矮砧密植苹果示范园 5000 亩,实现了 “三个亮点 ”、 “三个特色 ”。 “三个亮点 ”即优良的品种(优质富士苹果、优质生姜)、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护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工程管护); “三个特色 ”即有机果蔬、自属品牌和休闲观光农业,打造成农业的一张名片。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这一开发模式对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开发责任 ,有利于提高各级工作积极性;二是进一步优化配置农业资源,有利于推进现代园区农业发展;三是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主体、受益主体,有利于项目管护和效益持续发挥;四是进一步创新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管护机制,有利于增强农开办园区建设经验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农业综合开发活力。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学习兄弟县区先进经验,再接再厉,按照上级要求,扎扎实实的搞好新一轮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