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上半年社会稳定工作总结6篇.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司法局上半年社会稳定工作总结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司法局上半年社会稳定工作总结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司法局上半年社会稳定工作总结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司法局上半年社会稳定工作总结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司法局上半年社会稳定工作 总结 6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司法局上半年社会稳定工作总结 6 篇 第一篇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做好社会稳定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我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推动社会稳定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今年我局被省司法厅记集体二等功一次,被市司法局评为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 ”,被县委、县政府授予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单位 ”、 “文明单位 ”、 “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 “包村联户活动先进单位 ”等荣誉称号。 一、构建 “一八三四一 ”工作模式,着力提升社会矛盾化解水平,为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 积极落实县委、县府制定下发的关于健全完善 “大调解 ”工作机制进一步做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意见,全面建立起了 “三调联动、多调对接 ”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和 “一八三四一 ”工作模式,切实提高了社会矛盾化解效能,促进了基层社会稳定。 “一 ”是实现 “一个目标 ”:发挥 “三调联动 ”及 “多调对接 ”的整体效能,构建纵向覆盖县、镇、村、横向覆盖各部门、各行业的调解组织网络,司法局上半年社会稳定工作 总结 6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实现定纷止争。 “八 ”是建立 “八个对接联动机制 ”:根据当前实际,县级重点先行建立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刑事和解、治安调解、交通事故调解、法律援助调解、信访调 解、医患纠纷调解、劳资纠纷调解八个对接联动机制,分别设立专门机构和办事窗口,成立调委会和工作队伍。在多发易发矛盾纠纷的住建、卫生、教育、交通、国土、民政、人社等成立了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加强与人民调解的对接联动,确保逐步实现行业调解组织全覆盖。 “三 ”是落实 “三项基本任务 ”:一是实现 “三调联动 ”,实现非诉调解与司法活动的无缝对接;二是诉调、检调、公调、援调、信调、医调、交调、劳调等 “多调对接 ”,实现规范化的专业调解组织全覆盖;三是县、镇两级分别成立人民调解中心和 “大调解 ”受理调处(指挥)中心,搭建起调 解对接的中心枢纽和专业的调解平台。 “四 ”是坚持 “四个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调解优先 ”原则。对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引导当事人通过调解途径将其化解,实现息诉罢访。二是坚持统一领导,协调一致的原则。充分发挥党政主导作用,协调整合各方调解力量,搭建调解平台,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合力。三是坚持引导调解与当事人自愿调解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依法公正原则。 “一 ”是建立起一支党政主导、扎根群众、覆盖基层和各行各业的调解队伍。 “三调联动、多调对接 ”大调解工作机制和 “一八三四一 ”工作模式的构建充分整合了各类调解资源优势,畅 通了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极大地司法局上半年社会稳定工作 总结 6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提高了社会矛盾化解效能。今年以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 1656 件,矛盾纠纷调处率 100%,调解成功1652 件,调处成功率达 99.8%。 在排查化解的 1656 起矛盾纠纷中,其中邻里纠纷 435 件,约占总数的 26.3;婚姻家庭纠纷 430 件,约占总数的 26.0;山林土地纠纷116件,约占总数的 7.0;房屋宅基地纠纷 151件,约占总数的 9.1;合同纠纷 168 件,约占总数的 10.1;其它纠纷 356件,约占总数的21.5%。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传统型矛盾纠 纷仍占主导地位;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山林土地纠纷共 981 件,占矛盾纠纷总数的 59.2%;这些传统型纠纷具有常见性、多发性等特点,其成因复杂、分布广泛、容易激化。 二、以规范教育学习管理形式为突破点,创新工作模式,认真做 “两类 ”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努力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发生。 坚持管理和帮扶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创新工作模式,扎实做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切实提高社区矫正规范化水平。制定下发了 2019 年社区矫正工作意见,并积极抓好落实,规范社区矫正人员社会调查、居住地司法局上半年社会稳定工作 总结 6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审查、法律 文书及人员交接等工作,确保了与社区服刑人员无缝衔接。健全完善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人身危险性等级评定,落实好分级处遇规定,促进了社区矫正工作水平的提高。实施社区矫正人员统一学习制度,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要求和社区矫正人员思想实际,编写了社区矫正人员教育学习教案,统一学习内容、统一学习形式、统一授课时间,目前,已编写教案 12 份,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活动 50 场次,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教育效果。 二是积极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完善监所与基层帮教组织间的信息沟通机制,规范刑释解教人员移送衔接 。做好服刑在教人员信息核查和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扶工作。加强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妥善安置重点对象特别是 “三无 ”人员。协调民政、人社等部门,落实社会保障、临时救济、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措施,促进刑释解教人员顺利融入社会。 目前,我县现有刑释解教人员 1082 人,其中刑满释放人员为 1040人,解除劳教人员为 42 人。今年上半年,新接收刑释解教人员 168人。我县自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共接受社区矫正人员 1199 人,解除社区矫正 677人,现有社区矫正人员 522 人。其中管制 1 人、缓刑 469 人、假释 49 人、被 暂予监外执行 3人。 司法局上半年社会稳定工作 总结 6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三、以 “六五 ”普法中期督查为契机,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奠定法治基础。 注重探索普法工作新思路、新理念,健全机制,创新形式,精心打造法治文化品牌,扎实推进 “普、治、创 ”工作,为社会稳定工作打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是创新普法内容和形式。利用消费者权益日、 “防灾减灾日 ”、助残日等各种宣传日,依托县电视台普法栏目,重点宣传了宪法及与社会和谐稳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了生态环境保护、征地拆迁、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法律法规。县电视台民生在线、百姓茶馆 栏目,说法明理,协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涉法问题,方言栏目百姓剧由普通百姓表演现实生活中的涉法小故事,现已播出近 30期;结合群众工作日,全县组织开展送法下乡活动 110 多次,围绕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依法治理活动近 200次,扩大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群众基础。充分发挥我县地域文化优势,打造特色法治文化品牌,今年已编演法治文艺节目近100 场次,全县中小学设置法制长廊 70 多处,法制图书 40 多万册。我县依托文化优势,推进法治建设的先进做法被省普法办法治通讯刊登推广。 司法局上半年社会稳定工作 总结 6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二是稳步推进 “六五 ”普法依法治理中期检查督导工作。召开了法治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制定下发了 2019 年法治建设工作要点、 2019年法治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六五 ”普法中期检查督导通知,组织开展全县 “六五 ”普法依法治理中期检查督导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制定完善工作措施,圆满完成了全市 “六五 ”普法检查督导工作。 四、围绕提升服务中心能力,有效发挥法律服务的职能作用,为促进基层社会稳定保驾护航。 一是努力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围绕招商引资和 “转调创 ”等中心工作,组织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依托政府和企业法律顾问, 为政府部门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企业依法经营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深入推进 “基层法律服务农村全覆盖 ”和 “一村一法律顾问 ”工程,积极开展法律服务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方面的法律问题;组织引导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参与化解信访案件,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利益诉求。今年以来,全县法律服务人员办理诉讼和非诉讼法律事务 1200 多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 2019 多万元,参与处理重大群体性纠纷 10 多起,办理公证事项725 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212 件;司法鉴定机构共办理各类司法鉴定案件 240 件,鉴 定文书采信率达到 96%以上。 司法局上半年社会稳定工作 总结 6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7 页 二是建立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对接机制。制定下发了县司法局关于做好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对接工作方案,实现了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有效对接,相互配合、优势互补,节约了成本,方便了群众,提高了纠纷化解效能,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目前,已受理人民调解援助案件 11件。 我局积极发挥法律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的职能作用,在促进了基层社会稳定,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 “一八三四一 ”大调解工作模式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调解工作效能需要进一步强化;二是由于特殊人群数量不断增多、管 理难度加大、部门合力发挥欠充分、经费不足等因素制约,导致特殊人群管理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制约了工作效能的进一步提高;三是普法宣传方式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个别法律服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与基层群众法律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下步工作中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依托 “一八三四一 ”的大调解工作模式,组织广大人民调解员深入扎实的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在继续做好常规性排查化解基础上,结合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矛盾纠纷专项排查调处、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专项排查活动,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以及重点人、重点事、重点上访对象进行集中排查化解。 司法局上半年社会稳定工作 总结 6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8 页 (二)加强部门间协调联系,做好 “两类 ”人员衔接管理工作。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调联系,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特别是外出务工及有重新犯罪倾向的 “两类 ”人员实施重点帮教、重点管控。加强对出狱(所)后直接流散于社会、不落户或人户分离以及 “三假 ”(假姓名、假身份、假地址)人员的查寻力度。对 “两类 ”人员定期排查、走访,杜绝出现脱管、漏管现象。 (三)深入开展 “深化法律六进、推进依法治国 ”活动,实现 “法律六进 ”活动制度化、常态化,不断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开 展法治创建活动,全面提高社会各项事业法治化管理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对法律服务业的管理,深入推进法律顾问全覆盖工作,继续推动法律服务工作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延伸,向社区延伸,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第二篇 今年以来,根据省、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全县政法维稳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以工作创新为抓手,围绕全市 “一七四一 ”目标任务和县委、司法局上半年社会稳定工作 总结 6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9 页 县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发挥法律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的职能作用,全县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以构建 “一八三四一 ”工作模式为切入点,健全完善 “大调 解 ”工作机制,着力提升社会矛盾化解水平 积极落实省厅、市局关于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及构建 “大调解 ”工作体系要求,县委、县府制定下发的关于健全完善 “大调解 ”工作机制进一步做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意见,依托县、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成立了县、镇两级人民调解中心和县、镇两级社会矛盾受理调处(指挥)中心,全面建立起了 “三调联动、多调对接 ”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和 “一八三四一 ”工作模式。 “一 ”是实现 “一个目标 ”:发挥 “三调联动 ”及 “多调对接 ”的整体效能,构建纵向覆盖县、镇、村、横向覆盖各部门、各行业的调解组织网络,实现定纷止争。 “八 ”是建立 “八个对接联动机制 ”:根据当前实际,县级重点先行建立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刑事和解、治安调解、交通事故调解、法律援助调解、信访调解、医患纠纷调解、劳资纠纷调解八个对接联动机制。分别设立 “诉调对接 ”专门机构,成立调委会和工作队伍,在县中心设立办事窗口。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平安建设的意见精神,在多发易发矛盾纠纷的住建、卫生、教育、司法局上半年社会稳定工作 总结 6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0 页 交通、国土、民政、人社等成立了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加强与人民调解的对接联动,确保逐步实现行业调解组织全覆盖。 “三 ”是落实 “三项基本任务 ”: 一是实现 “三调联动 ”,实现非诉调解与司法活动的无缝对接;二是诉调、检调、公调、援调、信调、医调、交调、劳调等 “多调对接 ”,实现规范化的专业调解组织全覆盖;三是县、镇两级分别成立人民调解中心和 “大调解 ”受理调处(指挥)中心,搭建起调解对接的中心枢纽和专业的调解平台。 “四 ”是坚持 “四个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 “调解优先 ”原则。对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引导当事人通过调解途径将其化解,实现息诉罢访。二是坚持统一领导,协调一致的原则。充分发挥党政主导作用,协调整合各方调解力量,搭建调解平台,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合力。三是坚 持引导调解与当事人自愿调解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依法公正原则。 “一 ”是建立一支 “第三方调解队伍 ”:分专职和兼职两类配齐配强中心调解人员,专职人员由有关行业和部门派驻中心的窗口办事人员组成;兼职人员从优秀人民调解员、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退休干部、威望较高的在职干部、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法官、检察官、律师及其他法律服务工作者中选聘,组建 “调解专家人才库 ”,建立起一支党政主导、扎根群众、覆盖基层和各行各业的调解队伍。 “三调联动、多调对接 ”大调解工作机制和 “一八三四一 ”工作模式的构建充分整合了各类调解资源优势,畅 通了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极大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