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乡镇林业资源调查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乡镇林业资源调查报告 镇林业用地面积 17.2 万亩,其中竹山 5.7 万亩,生态公益林 7.52万亩,森林覆盖率 88.6%,森林蓄积量 83.7 万立方米,立竹 859 万根。近 3 年来每年木材采伐量在 2 万立方米以上,毛竹 32 万根。如果 25年一个经营周期(别个县的一般在 20 年)能够实现资源永续利用,能够确保生态安全。 一、森林资源好,木材指标较少,矛盾突出。 虽然我镇现在每年的采伐量 2 万立方米以上。因 88 年至 90 年造的人工杉木较多,还剩 1万亩左右,蓄积量在 10 万立方米。今年仍在砍伐 87 年,少量 88 年的人工杉木林,也就是林龄在 27 年的杉木林(我们现在安排木材指标都按抽签的方法,序号前的优先安排)如按现有的采伐量, 88 年至 90 年的杉木林还要 5 年才能采伐完,也就是有的杉木林要将近 30年才能安排主伐,林农对此意见很大。 建议:增加木材指标,镇近几年安排 3 万立方米,缓解木材指标矛盾,缩短林业采伐周期,增加林农收入。 二、毛竹销售价低,成本上涨,采伐量减少。 乡镇林业资源调查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镇竹山面 积 5.7 万亩,立竹量 859 万根。 2019 年雪灾前每年立竹采伐量在 120 万根以上,去年的采伐量只有 32 万根,采伐面积 1.9 万多亩,还有近 3.8万亩未砍伐,其原因是毛竹销售价格低,镇毛竹加工厂现在每吨收购价是 560 元,每吨折合毛竹 45 根左右,平均每根毛竹销价在 12.4元左右。毛竹成本: 砍伐工资 225 元每吨,折合每根毛竹 5 元; 运费每根 1.5 元; 育林费每根 1元; 竹山租金每年每亩 80 元,以每亩每年产竹 25 根计算,每根毛竹年租金 3.2 元;斩山抚育 2年一次每次 70元,折毛竹 1.4 元每根。五项合计成本12.1 元, 还不包括道路维修、新开道路和管理成本。 建议:县里加大毛竹林的投入,对立地条件好,生产条件好的毛竹林培育笋竹两用丰产林,对边远山区的毛竹林新开公路实行财政补贴。 三、林改后,税费降低,林木、林地价格上涨,导致林权纠纷增多。 林改后,林木每立方米销价在 1300 左右,每亩林木销价在 7000元以上,的林地一次性付租每亩在 1800元以上,高的 2300 元,而且主伐时还要交 3立方米的木材给林权单位,按年付租的最低每亩 220 元,最高的 399元。如按 25 年一个周期,最低的每亩林地在 5000 元,高的上万元。价格上涨,矛 盾凸现,主要纠纷有:林木权属纠纷、林地乡镇林业资源调查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权属纠纷、林木流转合同纠纷。镇经过近几年对纠纷的调处,调处率在 96%,还剩 8起纠纷,其中 4 起林农与林农纠纷, 2起组与组纠纷,2 起镇与镇纠纷,涉及面积 1300 亩。山林纠纷都涉及到集体、个人的切身利益。特别是组与组、林农与林农的纠纷难以处理,影响社会稳定,更有个别林农不讲法律、不讲政策,同一宗纠纷我们答复和处理了多次,但还是到处告状,反复上访。 建议:因山林纠纷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镇、村应组织专人负责调处。对不讲法律、不讲政策的此类人采取一定的措施。 四、木材价格上涨,林 政管理难度增大,加大打击力度,确保林区秩序稳定。 随着木材价格上涨,盗伐 1 立方米木材能获利 1000 多元,时常有盗伐木材现象,但盗伐的数量都不大,主要是用小车装运,一次也就 1至 2 立方米左右,估计每年镇盗伐木材在 200多立方米左右。而且我站每年办理林业行政处罚的案件在 15 宗以上。去年移交森林公安立案 2 起,严厉打击了盗伐木材的行为,确保了林区秩序的稳定。 建议:镇、村干部多参与林政管理工作。 乡镇林业资源调查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五、林业工作站任务重,职工少,对工作难以监管到位。 近年来,每年采伐量在 2万立方米以上,木材伐区都在 100 多个以上 ,林地管理、山林纠纷、资源保护、资源培育、林业技术推广等工作。工作任务重,涉及到千家万户。而我站现有职工 7 人(我站编制是10 人)其中 2 位女职工,只有 5 位男职工,其中 1 位男职工今年 60周岁,还有一位 57 周岁,全站平均年龄 46 岁。而且林站林业工作多半时间在野外作业,连续几年分来的大学生因为吃不了苦,待遇低都没留下来。导致人少,工作任务重,对有的工作难以监管到位。 建议:增加林站工作人员,特别是能否到环境工程学校招对口的林业专业技术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