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乡构建优秀劳务输出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乡构建优秀劳务输出交流 我镇辖 21 个行政村,其中绝对贫困村 15 个,占全镇行政村的71%, 47 个合作社, 4383 户(其中农村 2229 户,城镇 2154 户),16202 人,其中农村 11608 人(绝对贫困户 687 户, 3507 人。城镇4594 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 71.6。耕地面积 19150 亩,其中浅脑山地 12259 亩,水浇地 6890 亩,辖区总面积 374平方公里。 2019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378元。人多地少,贫困面广程度深,群众就业技能缺乏,增收门路狭窄是长期制约我镇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道瓶颈。近年来 ,我镇把发展劳务产业作为助推农村 经济科学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致富重要举措来抓,坚持 “眼光向外让农民到外地赚钱、眼光向内让农民在就地务工、眼光向前让农民靠技能增收 ”的思路,推行培训、引导、就业 “三位一体 ”的工作模式 ,架起了劳务输出桥梁,敲开了农民致富大门,开辟了一条劳务经济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眼光向前让农民靠技能增收 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二、三产业转移步伐,为了增强全镇青壮年劳动力的劳动技能。促进农村脱贫致富进程,逐步实现劳务输出业从自发盲目性向组织有序转变,从体力性向技能性转变,从间歇式向长期性转变,进一步提高劳务输出业的效益和质量, 镇抓紧做实了以下乡构建优秀劳务输出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了 18-40 周岁农村劳动力台账。做到四清 ”即: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清、文化层次清、需求技能清、家庭经济条件状况清,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菜单式 ”培训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二是对劳动力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劳动者自身特点,以餐饮、建筑、电气焊、机电、计算机、缝纫、家电维修等分门别类建立档案,做到家底 ”清。三是按照市场需求确定培训的主攻方向。通过调查摸底,弄清农村劳动力的实用科技需求、求职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确定培训重点,做到培训目的清楚。四是整合资源强化素质培训。依托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阳光 ”工程、团员青年创业、妇联工作、三培双带 ”党员致富工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培训平台,培育技能型劳动力、技能型团员、技能型当代妇女,技能型党员。五是立足培植产业抓培训。瞄准 ”乡村旅游这一资源 “富矿 ”一手抓 “农家乐 ”旅游服务提标升级,一手抓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工作,让农民转型,成为新型农民。累计组织烹饪、拉面、建筑工、汽车驾驶员、电工、刺绣、歌舞表演等工种 56期,受训人员 2620人(次) 眼光向外让农民到外地赚钱 着力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政策贯彻到底,镇坚持 “把农民增收问题在外解决 ”工作理念。对离土创业的劳动力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予以保护,使之进有增收之路,退有保本之乡构建优秀劳务输出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田,可随时返乡落户继续承包土地从事农业生产。二是积极发挥致富能手、致富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从亲缘关系、人际交往等层面入手,挖掘各村内部潜力。特别是党员队伍内部具有致富本领的党员与发展后劲不足的党员联姻结对,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帮助党员理清发展思路和扶持发展经济上下功夫,为党员解决生产中遇到实际困难,引导党员走上致富路,着力提高全村党员的致富能力,拓展培养党员致富能手的外延。三是通过多种有效形式,第一时 间掌握用工信息,外出务工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务工条件,避免了外出务工人员的盲目性和回流率。四是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及时总结全镇劳务输转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组织务工能人召开座谈会和巡回报告会,现身说法,交流外出务工的经验、做法,用身边的事引导身边的人。五是充分发挥各村劳务信息员的作用,实行分片负责,进村入户等形式,把务工信息及时带入村社。六是利用镇机关干部轮岗创业平台,由机关干部带领一批村民到深圳、天津等地学习掌握更多的技术技能,并利用在天津建立的劳务输出站,定期或不定期地了解用工信息,提供必要的服务、解决 务工期间的实际问题。通过以上措施,不仅使外出务工人员走出了农门,跨入了城市,融入了都市生活,而且从非农产业中实现了致富梦。 2019年全镇在外务工人员达 4750人(次)占全镇农村剩余劳动力总数的 34%实现收入 1191万元。 眼光向内让农民在就地务工 乡构建优秀劳务输出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我镇上下树立 “不丢失一切务工机会 ”的思想,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中心要务,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本辖区内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中全部使用本镇劳动力,非政府投资项目中,由政府部门通过协调,动员建设、施工单位尽量使用本镇农村劳动力。二是扶持农村经济能人发展劳动密集型 项目的生产经营规模,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三是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带头创业,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如:直岗拉卡村红旗社两名村民返乡后,积极筹措资金,分别开办了养殖规模分别 3 万只肉鸡和蛋鸡养殖场,不仅获利润在 24 万元,而且示范和带动下,推动了本村及附近村子的村民参与养殖项目的积极性,促进了养殖产业向规模经营发展。四是镇转变职能,健全劳务机构。建立了由镇政府统一领导,各村、社区紧密配合,各办事处分别建立劳务信息小组,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为劳务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通过以上三项举措 ,我镇劳务输出已成为富民兴业的增长极,农民致富的 “摇钱树 ”。近年来,劳务输出人数累计达人 14117(次 ),其中组织输出人 2510(次 ),自谋输出 9625人 (次 ),就地转移 1982 人 (次 ),劳务收入累计达 2884.7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