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和群众监督经验交流.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舆论和群众监督经验交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舆论和群众监督经验交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舆论和群众监督经验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舆论和群众监督经验交流 在今年干部选拨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集中教育活动中,认真系统地阅读了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编印的学习材料,其中选编的干部选拨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达 17 件之多。这么多的条例、意见、规定、办法等,对加强和规范干部选拨使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还是没有全面实现 “两个提高 ”和 “两个满意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与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被重视程度有关。 一、在加强 “体内循环 ”的同时提高外部参与程度 在工程建设领域中,规划设计、施工、监督与验收的四位一体的传统模式,容易产生腐败,逐渐被认识,被打破,经过不断完善,形成了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相互制约与监督的机制,分散了权力,规避了猜忌与质疑,增强了公信力,减轻了党和政府组织的压力。而我们干部选拨任用的一套程序和办法,仍旧是类似于过去工程建设领域的四位一体传统模式,仍旧是体内循环,这也可能是对党管干部理解的偏颇。任免权、管理权高度集中在党组织手里,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社会结构、法制文化意识等均发 生了极大变化,人们关心关注政权建设和干部任用及反腐倡廉的程度越来越高,数量也越来越多,方舆论和群众监督经验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法也越来越新,这就给党管干部的原则与方法提出了挑战。用干部是党的事,也是群众的事,因为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为群众办事的,也是领导群众干事的,何况在用干部的条件里还有群众公认这一条,因此提高群众知情权,扩大群众参与度,让干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尽量抽去 “油水 ”,融洽建立 “鱼水 ”,这不正是我们希望拥有的干群关系与和衷共济的人际环境吗? 二、在打破 “暗箱操作 ”的同时加大公开力度 在干部选拨使用提高透明度方面做了很多努 力,也下了不少功夫,但还是常常被人质疑,不时被网络曝光,如:更改年龄的,学历造假的,家庭背景有 “黑幕 ”的,台上反腐台下腐败的 舆论哗然,如若被证实曝光无误时,各级组织被动异常,威信大受影响,被拟任的干部可能终身难受,说严重一点,可能动摇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地位的信任,影响某个地区乃至全国大局的稳定。选拨干部只要出于 “公心 ”, “公心 ”是不需要掩盖的,遮遮掩掩,羞羞答答,迟早会露出真面目; “真金不怕火炼 ”,要相信,真正德才兼备品能优秀干部是经得起考验的,经得起 “晒 ”;提拨使用某个干部,向社会公开,尤其要向拟任职 务的地区、单位、部门公开:去担任什么职务,有哪些阅历,以往品行如何,优特点有哪些,也有哪些不足,为什么提拨任用他等等,明明白白地公示与众,通过媒体接受监督。这种监督,不仅是对这个干部的舆论和群众监督经验交流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监督,是对写出公示意见考察人和考察部门的监督,也是对提名推荐人的监督。公示的结果还应该公示,让大家知道社会和舆论的监督能否发挥作用。社会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发挥了,与此同时他们的责任也就相应增大了。毛泽东同志说得对:相信群众,相信党,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只有真心实意地接受人民对自己的监督,才能够把选拨任用干部工作置于舆论 和群众监督之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