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是民族自强的灵魂.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自主创新是民族自强的灵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主创新是民族自强的灵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主创新是民族自强的灵魂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自主创新是民族自强的灵魂 国务院近日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这是全国人民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21 世纪头 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何选择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 ,对科技发展作出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部署 ,将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 ,以及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的进程。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制定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对于这项事关全局的工作 ,党中央高度重视 ,从 2019 年 6 月起 ,国务院开始组织制定未来15 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这是新一届政府着力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科技界十分关注的一件大事。温家宝总理亲自担任规划领导小组组长 ,陈至立国务委员任副组长 ,组员由国家二十几个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制定直接参与人员达 2019 多人 ,创造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 ,层次最高的规划制定纪录。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 ,有一条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这便是自 主创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也有两个问题必须着力解决。一个是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源的高投入和高消耗。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产业技术水平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经自主创新是民族自强的灵魂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济运行成本大幅上升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二是我们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 ,有力地推动了产品技术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然而 ,由于一段时间以来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和创新 ,造成不断重复引进和对引进技术的持续依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 ,不 仅会使我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还会影响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使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 ,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重大战略决策 ,准确把握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现状 ,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和 国际竞争的态势 ,深刻反映当今世界和中国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 ,反映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内在需要。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 ,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不具有自主创新能力 ,就把握不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所以说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长期以来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始终强调坚持自主创新 ,并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从建国初期的自力更生、奋发自主创新是民族自强的灵魂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图强 ,到现在把自主创新明确作为国家战略 ,这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经验的积累 ,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中央提出着力自主创新的方针 ,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 ,也反映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新要求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目前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中央提出 ,“十一五 ”期间 ,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则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 ,也是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就是从战 略上落实自主创新 ,通过明确战略而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相信 ,通过实施新时期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必将进一步推进我国未来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