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发展观学习的材料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小学科学发展观学习的材料 五、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1、应对经济全球化下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下,各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能不受到全球经济发展的明显影响(目前正在世界范围内蔓延的金融危机就是例证)。这里面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如果我们不更新发展思路、提高发展水平,在国际竞争中会落后于人;如果发挥比较优势,把握有利条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就能够取得发展的主动权。 2、借鉴世界发展的经验教训。 世界发展的经验: 增长 发展 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发展的目的是改善所有人的生活 3、科学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 我国基本国情要求 * 经济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差距,不同市、县发展的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我国新的发展阶段要求 新阶段是 “重大战略机遇期 ”。我国已处于工业化中期,制造业成为我国扩张最快的产业领域,居世界第四。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势头强劲,由中国参与构建的东亚共同体正在形成,对加快我国发展是极好小学科学发展观学习的材料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的机遇。 新阶段是 “社会矛盾的凸显期 ”。我国社会阶层呈不 稳定 “哑铃型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困难群体比重增大。 我国发展实践经验要求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济发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大力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国民经济要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物质、精神、政治、生态四个文明协调发展。 六、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世界观 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 第一要义是发展。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的基础,任何社会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 核心是以人为本。即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任何阶级和个人,只有融入人民群众小学科学发展观学习的材料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并代表他们的利益,才能成为历史发展的动力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即, “全面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协调 ”就是坚持 “五个统筹 ”; “可持续 ”人与自 然的和谐发展。 人类社会结构分为三大部分,即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社会发展不仅包括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包括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三大部分确一不可。社会发展必须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协调、相适应。人类依存于自然界,人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界,自然界也制约着人和社会的发展。恩格斯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 2、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承 ”就 “承 ”在牢牢把握住了发展这一马克思 主义的重大主题。列宁指出 “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 ”。 “进 ”就 “进 ”在它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 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人物 对发展的部分论述 毛泽东 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指出: “我们的方针就是统筹兼顾,各得其小学科学发展观学习的材料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所。 ”体现了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思想。 1957 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这里所说的统筹兼顾,是指对于六亿人口的统筹兼顾。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 记这一点 ” 邓小平 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发展是硬道理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 ” 江泽民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走出去 ”战略。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生产力,既要见物有要见人,既要重视物质生产水平的提高又要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 ”“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 题 ”“破坏资源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资源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