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博物馆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XX博物馆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XX博物馆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XX博物馆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XX博物馆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XX博物馆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 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 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 写起止地点。 3. 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 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 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 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 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 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粤剧艺术博物馆项目 建设单位 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建设管理单位 广州市荔湾区建设项目管理中心 法人代表 严汉初 联系人 黄世勤 通讯地址 广州市荔湾区逢源路金升大厦七楼 联系电话 020-81805018 传 真 81597316 邮政编码 510150 建设地点 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 立项审批部门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批准文号 穗发改 2012223 号 穗发改 2012389 号 穗发改函 20131491 号 穗 发改 201413 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及 代码 文化艺术业 R9050 占地面积 17143.60m2 绿地率 主体建筑地块 25%、北岸附属地块 35% 总投资 (万元 ) 43400 其中:环保投资 (万元 ) 357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0.82% 评价经费 (万元 ) 8.00 预期投产日期 2015 年 8 月 一项目背景 广州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粤剧的起源地(粤剧起于广州府的佛山镇(今佛山市)。在粤剧 500年悠久历史中,粤剧对人们生活的渗秀在持续 发展,并为后世留下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存。为了更好传承传统精良文化,广州市政府拟建设粤剧艺术博物馆,选址于粤剧界重要地标的恩宁路八和会馆旁边。 粤剧艺术博物馆将是我市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是积极贯彻和实施广州市文化建设规划纲要 (2010 2020年 )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繁荣和发展文化艺术,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我国文化事业的前进方向;也符合广东省“文化大省”、广州市“文化强市”的文化事业建设和发展目标。 广州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期间,广州市老市长黎子流提出在恩宁路兴建粤剧博物馆,主要市领导万庆良、陈建华表示赞成。 2012年 2月 15日,陈建华市长视察荔湾时,对规划建设粤剧艺术博物馆提出了指示,提出 “综合考虑文化内涵和群众基础,可以将恩宁路改造地块列为建设粤剧艺术博物馆的首选地 ”,并对博物馆的建筑风格、与周边关系等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力争在 当年 11月份广东省第 12届艺术节开幕前举行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奠基仪式(穗市长会纪 2012 11号文件)。 2 2012年 10月,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委托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开展粤剧艺术博物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工作, “ 委托书 ” 见附件 1。广州市发改委对粤剧艺术博物馆可行性 研究报告(调整版)批复文件,见附件 2。本项目已按原建设规模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并 于 2013年 7月获取广州市环保局批复(穗环管影 201334号 ), 见附件 3。 广州市发改委对 原 粤剧艺术博物馆项目 的 立项批复 ( 穗发改 2012223号 )见附件 4,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穗发改 2012 389号 )见附件 5。 根据 2013年 7月主要市领导对关于粤剧艺术博物馆项目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的批示精神(文体 2013 41号),见附件 6,为保证博物馆车辆进出顺畅,将南侧入口西侧部分地块在恩宁路地块红线内单独划出,作为博 物馆配套停车用地统一建设;将北侧荔枝湾涌跨涌桥、荔枝湾涌北岸景观(北岸驳岸、栏杆、绿化等)及北入口景观部分配合博物馆主体建筑同步建设。 根据第二届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精神(穗规委员会 2013 10号 ), 见附件 7, 同意将 AL012619、 AL012631、 AL012637、 AL012620、AL012612等五个地块的部分用地性质修改为文化娱乐用地,并入 AL012615地块;可将荔枝湾涌东侧 10亩地(约 6670平方米)一并纳入粤剧艺术博物馆用地范围。 2013年 8月荔湾区人民政府以荔府函 2013 82号文 , 见附件 8,向市发改委提出“粤剧艺术博物馆项目总用地面积将调整为 1.72万平方米,总建设规模将增加至 2.17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估算需调整至 4.34亿元,比已立项总投资增加 1.71亿元。”随后,广州市发改委以穗发改函 2013 1491号文 , 见附件 9,对荔湾区人民政府提出的资金调整意见进行了回复,同意调整资金按原投资渠道解决。 2013年 12月,按照 调整后的 项目 规模, 编制完成了 粤剧艺术博物馆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调整版 ) (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以下简称“可研 调整 ”) ,并获取广州市发改委 批复,见附件 2。 根据可研 调整 , 粤剧艺术博物馆项目 新增北岸地块及配套停车场用地, 占地面积由 11545m2增加 至 17143.60m2; 总建筑面积 由 14970m2增加至 21531.16 m2,项目投资额由 26342.89万元 增至 43400万元 。 主体建筑区容积率为 1.14,绿地率 25%;北岸附属地块容积率 0.89,绿地率 35%。 估算环保投资 357万元,占总投资比例 0.8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 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二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 3 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者采用的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由于 本项目建设规模进行了调整,增加北岸地块及配套停车场地块建设内容,因此,需按调整后的 建设 规模重新进行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报送广州市环境保护局获取批复。 二编制依 据 1. 国家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10.2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12.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1.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8.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2.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4.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4.12.2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10.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12.2.29;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 第 2号 ,2008.10.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 1998第 253号令 , 1998.11.29;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本),国家发改委 2011第 9号令; 关于印发 的通知,环发 200627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 2008. 1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主席令 10届第 84号, 2007.12.29; 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 护的通知,国发 2005 42号; 博物馆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 3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6 91)及条文说明; 2. 地方法律法规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广东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 , 1994.9.1; 4 广东省实施 办法 , 1997.12.1; 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 2004.12.; 广东省采石取土管理规定,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8.11.; 关于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粤府 199974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粤府 200271号; 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 2004.5.1;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2004.7.29; 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 2005.1.1; 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 2007.7.1;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公众参与实施意见粤环 200799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公众参与实施意见的通知,粤环 200799号, 2007.12.29; 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7年本), 2008.1.14;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规定, 2009.9.21; 广州市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 ,穗建质 2008937号 ; 关于柴油发电机排气执行标准的复函 环函 2005350号 。 3. 相关规划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府函 201129号文; 广州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 ( 穗府 199558号 ) ; 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 2006年 4月由广东省政府正式印发实施;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 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 2010-2020); 广州市文化建设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4. 技术规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2.1-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2.3-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19-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610-2011;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 HJ/T 169-200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范, GB/T 16453.1 16453.6-19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 GB/T15190 94; 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 HJ/T90 2004;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JGJ 146-2004; 5. 相关资料 粤剧艺术博物馆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广州城市建设咨询服务公司, 2012.8. 粤剧艺术博物馆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调整版 ) ,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广州城市建设咨询服 务公司, 2013.12. 关于粤剧艺术博物馆项目立项的批复(穗发改 2012223号), 2012.7.17. 市领导关于粤剧艺术博物馆项目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批示文件 (文体 201341号), 2013.3.27. 关于粤剧艺术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穗发改 2012 389号) , 2012.11.2. 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关于调增粤剧艺术博物馆项目建设资金的请示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呈批表( 文体 2013147号 ), 2013.9.4. 第二届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纪要 ( 穗规委会 201310号) ,2013.7.8. 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关于征求调增粤剧艺术博物馆项目建设资金意见的函 (荔府函 201382号) , 2013.8.8. 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增加粤剧艺术博物馆项目建设资金的意见 (穗发改函 2013 1491号) , 2013.8.23. 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粤剧艺术博物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穗环管影 201334号), 2013.7.22. 广州市排水设施设计条件咨询意见 (穗水排设咨字 2013490号), 2013.6.24. 广州市排水设 施设计条件咨询意见 (穗水排设咨字 2013943号), 2013.11.25. 三、项目概况 6 1建设地点 及项目占地调整情况 粤剧艺术博物馆选址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骑楼街保护区、历史文化街区及建设控制地带 ,项目所在地理位置见图 1. 调整前,项目 东临荔枝湾涌三期、南临恩宁路、西至恩宁路住宅群、北至荔枝湾涌 ,占地总面积为 11545m2,规划建设一座粤剧艺术博物馆主馆 。 该地块选址意见书见附件10,该 地块 用地性质为 文化娱乐用地, 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征询意见公示 见附件 11。 根据调整方案,原项目建设地块作为主体建 筑地块,建设内容基本不变。另外新增配套停车场地块,位于主体建筑西南侧,结合主馆地下停车场建设入库通行车道;以及新增北岸附属地块,位于恩宁路以北、多宝路以南的荔湾涌东侧,宝庆新中约与多宝坊之间,用于配套建设办公楼和 展销区。 新增北岸地块用地预审意见见附件 12,选址意见书见附件 13。 调整后,整体工程以荔湾涌为分界,将主体建筑区和新增北岸附属建筑区分为南北两 岸 地块。调整后总用地面积为 17143.60m2,其中主体建筑地块用地面积 11559.459 m2,新增 北岸附属地块用地面积为 4602.77 m2,新增 配套停车 场用地面积为 981.37 m2。 本项目调整前后用地面积变更见表 1。 规划用地情况如图 2所示 。 靠近项目主体建筑选址附近的恩宁路旧有住宅已被划入荔湾区 恩宁路 连片危房拆迁改造项目,现拆迁工作正在进行中,拆迁危房无人居住 。恩宁路连片危改拆迁项目 用地规划许可证及 拆迁公告详见附件 14、附件 15。 粤剧艺术博物馆规划红线及与周边环境敏感点关系四置图, 见附图 1 表 1 用地面积变更对比表 原用地面积 现用地面积 新增用地面积 主体建筑部分 11545 m2 11559.459 14.459 北岸附属地块 0 4602.77 4602.77 配套停车场 0 981.37 981.37 合计 11545 m2 17143.60 5598.60 7 图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图 2 本 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图 8 2. 建设内容及规模 调整后, 粤剧艺术博物馆项目 包括 主体地块、北岸地块及配套停车场用地 , 总 占地面积由 11545m2增加 至 17143.60m2; 总建筑面积 由 14970m2增加至 21531.16 m2。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 21531.16 m2,其中 主体建筑建筑面积为 17435.8 m2,地上建筑面积 6405.9 m2,地下建筑面积 11003.4 m2,地下 2层,地上 2层,部分为 1层、 3层。北岸地块建筑面积为 4095.36 m2,地上建筑面积 2112.8m2,地下建筑面积 1982.56m2,地下 1层,地上 3层。 主体建筑建筑面积由调整前的 14970 m2调增为 17435.8 m2,所增加的 2465.8 m2为扩大了主馆地下二层建筑面积,增设了社会服务用房、其他用房等。 建设工程 内容 主要包括主体建筑部分,跨涌桥、北岸景观及北入口整治,北岸附属地块三个部分组成 。 ( 一 ) 主体建筑部分 主体建筑部分包括了主馆建设和配套停 车场地块入库行车道建设。本项目停车场全部设置于主馆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新增配套停车场地块主要结合主体工程地下车库建设入库通行车道。 主馆 由展陈区、演出区、培训区、办公区、仓库区、 设备及地下停车库区、社会服务用房、其他用房 等部分组成。 主馆建设内容与调整前基本一致,仅在各分区名称及建设面积上进行了部分调整。 主体建筑部分各主要功能区建设情况如下 : 1、展陈区 1)基本陈列展区:粤剧艺术博物馆的收藏、研究、展示、宣传、教育等基本功能应紧紧地围绕 “粤剧 ”做文章,凸显粤剧历史文化。未来的粤剧艺术博物馆将建成一座集历 史和艺术为一体,反映广州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专业性博物馆,成为弘扬粤剧文化、提升省会城市形象的文化建筑。陈列展览将根据粤剧的前世今生铺展开来。基本陈列展区使用面积约为 1929.93 m2。 2)临时陈列展区:是粤剧馆为适应不同社会需求而经常变换的一种陈列方式,也是进行国内外粤剧文化交流,不断丰富粤剧馆展陈内容、推陈出新的展出空间,是对粤剧馆基本陈列的重要补充。临时展厅是粤剧馆展厅构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借鉴国内外博物馆的成功经验,粤剧艺术博物馆内将设立两个临时展厅,一个国际交流展厅和一个面积较小的一般展厅。 临时陈列展区使用面积约为 664.41 m2。 综上所述,展陈区的建筑面积为 2594.34 m2。 9 2、演出区(剧场) 演出区(剧场)包括中型剧场一个和报告厅一个,其中中型剧场为 250 座,报告厅为 100 座。结合方案设计,该区域建筑面积为 980.61 m2。 3、培训区 培训区包括学术研究室、教育培训室等。 学术研究室主要用于本土粤剧专业人士的学术研究以及与其他区域粤剧相关人士的学术交流。 社会教育工作处于粤剧馆工作的第一线,分三种模式进行:( 1)直接培训社会上的粤剧爱好者( 2)与本级的教育部门联合进行传统文化 的培训教育( 3)跟国外的粤剧爱好的培训交流,可以搞英语粤剧。 培训区建筑面积为 785.67 m2。 4、办公区(含各协会、文艺单位办公场所) 办公区包括两大部分:粤剧博管理的行政区(内主设党、政、工、团、后勤等各行政部门的办公用房)和其他相关文艺单位如南国红豆编辑部的办公编研场所。 结合方案设计,该区域建筑面积为 313.02 m2。 5、仓库区 仓库区是博物馆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区域将根据各类文物的特点,设定适宜的保存条件,通过多种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加以实现,使之成为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环境适宜的文物 收藏场所。仓库区包括文物库房和库房管理中心(保管部)两部分。 结合方案设计,该区域建筑面积为 641.75 m2。 6、设备及地下停车库区 为保护藏品区文物及展区文物安全,地下停车场主要用于运输文物等内部停车需求,项目规划时应配套相应的公共停车区域。同时人防工程建设与停车场区统筹考虑,建议在方案设计时征求广州市人防办公室对人防的具体要求,按要求进行设计。 粤博馆各类设备用房设置在地下室,诸如:安防设备室、消防设备室、空调机房、变配电室、水泵房,各类存储库房等。 结合方案设计,地下停车库区建筑面积为 4346.11 m2,设备区建筑面积为 1666.79 m2。 7、社会服务用房 社会服务区主要包括宣传教育服务区和社会服务区两部分,宣传教育服务区主要用 10 于辅导、教学、临摹、观众参与互动、演示。社会服务区主要用于咨询、接待、寄存、急救、休息、卫生、销售等服务,以满足观众需求,为观众提供优质服务。 结合方案设计,社会服务用房建筑面积为 526.23 m2。 8、其他用房 其他用房主要包括建筑公共空间,包括走道、连廊以及公共休息厅等。结合建筑方案设计,其他用房建筑面积为 5645.48 m2。 主体建筑地块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3。 表 2 主体建筑各功能区分区建筑面积 功能名称 面积(平方米) 演出区 980.61 基本陈列展区 1929.93 临时陈列展区 664.41 培训区 785.67 办公区 313.02 仓库区 641.75 设备区 1666.79 地下停车库区 4346.11 社会服务用房 526.23 其他 5581.28 合计 17435.8 注:主体建筑与调整前对比,各分区建筑面积进行了调整 表 3 主体建筑地块主要 技术经济指标表 项 目 单 位 数 值 备 注 居住人数 人 0 用 地面积 平方米 11559.459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17435.8 计算容积率面积 平方米 11287 公建 平方米 11282 规划 平方米 11282 保留 平方米 0 其它 平方米 5 规划 平方米 5 保留 平方米 0 人口净密度 人 /公顷 0.0 住宅面积毛密度 0.0 容积率 1.14 建筑密度 0.43 绿地率 25 公共绿地面积 平方米 0 其他 绿地面积 平方米 0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平方米 0 11 机动车场 (库 )面积 平方米 4346.11 机动车泊位数 平方米 86 其中 2 个无障碍车位 非机动车场 (库 )面积 平方米 384 (停车数 256) ( 二 ) 跨涌桥、北岸景观及北入口整治 本项目跨涌桥景观整治不属于新增用地, 结合荔枝湾涌综合整治工程及周边地区规划布局 ,对荔枝湾涌 三期整治工程已建有的 三座跨涌桥进行美化, 主要工程为护栏美化、油漆刷新等。本项目邻近荔湾涌两岸堤岸标高相差不大,南岸一侧堤岸标高约为 7.80m,北岸一侧堤岸标高约为 7.05m。项目进行跨涌桥整治不需改变原有旧桥的高程设计,仅在原有桥身基础上进行美化处理。 北岸景观及北入口整治均属于北岸附属地块用地面积内,主要是北岸绿化景观带建设和入口场地平整、道路建设等。 (三 )北岸附属地块 北岸附属地块为附属用房,主要为办公室、会议室和展示销售区。 北岸附属地块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4。 表 4 北岸附属 地块主要 技术经济指标表 经济技术指标 单 位 数 值 用地面积 平方米 4602.77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4095.36 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 平方米 2112.8 地下建筑面积 平方米 1982.56 建筑基地面积 平方米 1344.48 容积率 0.89 建筑密度 29% 绿地率 35% 3 投资规模 经估算,可研 调整 的项目总投资估算 为 4.34 亿 元 。 环保投资总额估算 为 357 万元,占总投资比例 0.82%。 其中,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 51 万元,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11 万元,施工机械噪声防治措施 15 万元,固废治理措施 5万元, 施工期环境管理 35万元, 环境 监测 30万元;运营期水污染治理防治措施 40万元,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2 万元,噪声污染治理里措施 96 万元,固废处置 3 万元,火灾风险 防范 3 万元, 环境管理 20万元,环境监测 30万元,环境影响评价及竣工验收报告编制费用 16万元。 项目的资金来源全部为财政划拨:粤剧艺术博物馆按市区共建的原则进行,由市、 12 区按 4:6 投入 。 4公用与辅助工程 给水系统 1、水源 采用市政自来水,拟从 恩宁路 市政给水管驳接两条 DN150 引入管供本项目 主馆 使用, 从多宝路多宝路 市政给水管驳接 一 条 DN300 引入管供本项目 北岸附属办公楼使用,满足室内外消防及生活用水的要求。 2、生活给水系统 主要供给演出区、基本陈列展区、临时陈列展区、培训区、办公区、仓库区、设备区、地下停 车库区和社会服务用房等使用。给水系统分为两个区,地下部分至首层为低区,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二层以上采用变频恒压供水方式,由设在地下水泵房内的生活变频设备供给。 3、用水量 根据本项目 调整版可研 ,粤剧艺术博物馆生活日用水量 78.02m3/d,用水时间按 10h计,小时变化系数取 1.2,最大时用水量为 10.27m3/h。消防用水 540 m3/次。 根据广东省用水定额(试行), 艺术表演场馆综合用水定额为 10 升 /m2日(以营业面积为基数),无食堂的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场所综合用水定额为 50 升 /人 日(以职工人数为 基数),综合考虑本项目演出场馆、展销厅、会议厅的建筑面积以及计划职工人数,本项目生活用水量按 78.02m3/d 设 计较为合理。 4、管材选用:馆区室内给水管采用 PPR塑料给水管,室外埋地给水管采用 PE复合塑料管。 排水系统 本项目室内粪便污水由专用管道引入室外化粪池,经化粪池处理后接入污水管网;室外地面层( 0.000m)以上的生活污水重力流排出;地面层( 0.000m)以下的污水采用管道汇集至集水坑内,用潜水排污泵提升后、排入室外污水管道。项目产生的雨污水不排入荔湾涌。 根据本项目排水设施设计条件咨询意见, 项目污水排水体制采用雨水和污水分流的体制。 主体建筑部分 生活 污水 、降雨前 15min 初期 雨水 排向 恩宁路 现状管径为 DN500的 污水管, 中后期雨污水部分进入雨水收集池 ,经过滤、消毒 处理后回用于 路面 清洁 、 13 绿化 用水 , 设于地下一层东北侧的雨水收集池蓄满后, 其余雨污水排入恩宁路 DN800市政雨水管网 。 北侧附属地块生活污水和降雨前 15min 初期雨水排向西侧现状管井为5.2*2.1 的污水管,中后期雨水直接进入市政雨水管。 供电系统 主要用电设备有中央空调系统;消防喷淋及消防排烟系统;照明系统;智能网络系统、广播音响系统、电梯、 水泵等。 供电电源拟由市电引来双路 10kV 电源同时供电,互为备用。低压配电系统选用 2台 800KVA 的干式变压器。在 主馆 地下 一 层 南侧 设应急柴油发电机 房,发电机组功率为220kw, 排风口位于首层南侧外墙,烟囱由主管内天井上至屋顶并高于屋顶设置排烟口 。北岸不设应急发电机。 对计算机系统、通信系统、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和公共广播、信息中心等重要弱电机房配置 UPS(不间断电源 )作应急电源。展厅照明、剧场照明、应急照明选用 EPS(三相应急电源 )作应急电源。陈列展览馆的灯具采用照明集中智能控制系统。剧场照明设置集中控制系统。 公共场所、各设备设施用房、疏散楼梯、疏散走道设应急照明灯。粤剧 艺术博物馆 的外立面设置建筑外观泛光照明系统。 防雷系统 为防止侧击雷,每层圈梁外侧用两根水平钢筋连成闭合环路作均压环,外墙金属栏杆、金属门窗等与均压环连接。所有防雷钢筋应焊接连通,防雷接地与电气、弱电系统共用接地装置,每类接地设专用接地干线。在总配电房设总等电位连接。消防中心、弱电系统主机房预留专用接地端子箱。卫生间等地设局部等电位端子箱。 弱电系统 本项目采用实时监控、集中管理、分布控制的系统,监控中心设置在 首层西南侧的消防 安保 中心,并要求能在 大楼内其它需要对本系统进行监控的场所进行监控和显示。 安防系统 监控、防盗、报警、门禁 (出入口 )、巡更管理系统是安防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闭路电视监视系统、防盗按钮和探头监测系统、门禁子系统和巡更系统等子系统。此外还包括辅助照明系统,声音复核系统,安防通讯、供电、传输系统,存储 (取证记录 )系统等。 空调及通风系统 ( 1)空调系统 14 展陈区、演出区采用中央空调系统,总制冷量约为 800RT,制冷机组安装在 主体建筑 地下 二 层 南侧的制冷机房 ,集中控制。 中央空调冷却塔设置两台,设于主馆西侧屋顶上。 互动交流研讨区、交流研讨 教育区、行政管理区、配套设施区 及北岸附属办公楼 等拟采用智能变频多联机系统,总配置约为 363 匹,变频多联机组采用冷暖空调。 ( 2)通风系统 对于厕所、化妆室 、藏品库 等一些需要机械通风的房间,直接在墙壁或窗户处设置排气扇向外排气。对于发热量大的电气用房,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地下车库通风量按 6次 /小时换气次数计算,设置独立机械排风系统。 ( 3)防烟排烟系统 主馆 地下室设置有设备管理用房和车库,采用机械通风和机械排烟方式 。 消防排烟时,通风系统兼作排烟系统,排烟量按不小于 6 次 /小时计算,排烟风口距最不利排烟点小于 30m,送风系统兼消防补风系统,补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 50%, 进 风、排风机设在地下室一层、二层,发电机房烟气排放口设在室外。地下 变压器房 、配电房等设备用房附近 设置一套独立排风系统 ,排风机房与高压配电房相邻 。 消防系统 水源采用市政自来水,拟从本建筑物附近市政给水管道上驳接两条 DN100 引入管,在建筑物周边形成环状供水。室外消防由市政消火栓提供。本建筑室内消火栓用水量30L/s,室外消火栓用水量 30L/s,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 30L/s。建筑设置室内外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地下室设 300m3消防水池和 消防水泵房,各消防给水系统分别设置消防泵。 表 5 消防用水量 消火栓系统 室 外 火灾延续时间 每小时用水量 一次火灾用水量 30L/s 2.0h 108m3 216m3 室 内 火灾延续时间 每小时用水量 一次火灾用水量 30L/s 2.0h 144m3 216m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用水量标准 火灾延续时间 每小时用水量 一次火灾用水量 30L/s 1.0h 108m3 108m3 一次火灾用水量总计 540m3 5. 产污主要设备 15 本项目运营期主要设备情况见表 6。 表 6 主要设备情况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数量 相关参数 产污类型 1 冷却塔 康明冷却塔方形横流式不锈钢型MB-125L 2 流量 NF: 125 m3/h; 外形尺寸 : 3900mm 2200mm 3500mm 电机功率 : 4Kw 重量:净重 820kg,运行重 2100kg 噪声、循环冷却水 2 备用柴油发 电机 上柴 G128ZLD1 1 发电功率为 220kW, 400V/230V, 50Hz, 0.8滞后,三相四线;转速 1500r/min; 100%负载燃油耗量 212.5g/kwh 噪声、大气 3 制冷 机组 格力智能变频多 联空调机组 2 总制冷量约为 800RT 噪声 4 电梯电机 日立电梯 2 电机额定功率 0 0075.00 ; 电机 额定转速 1006000 ; 电机 额定电流 1.0200.0; 电机 额定频率 20100 ; 电机额定电压 1650 ; 电机 功率因数 0.011 0.86 噪声 5 风机 天花嵌入式风机 盘管机组 11 标准产品处理风量: 1802,380 立方 /小时; 标准产品处理冷量: 1.56112.6 kW; 标准产品处理热量: 1.45618.9 kW 噪声 6 音响 宽水平角度线性音柱全频音箱AL-50 2 灵敏度 /最大声压: 92dB/108dB; AES 持续功率: 80 W/8; 频率响应 (-10dB): 140 Hz -20 kHz 外观尺寸: 11cm 59cm 14.2cm 重量: 5 kg 140 Hz - 20 kHz 140 Hz - 20 kHz : 噪声 7 生活水泵 立式不锈 钢多级泵 3 ALDF32-9 Q=8.88L/S; H=124m; N=18.5KW 噪声 8 变频多联机 室外机 格力 GJ系列智能多联空调机组GMV( L)-J85W2/D 2 制冷量: 8.5kW;制热量: 9.5kW; 噪声 :62dB(A);电源: 220V50Hz 噪声 6. 劳动定员 根据本项目可研修编,项目建设规模增调后,设定员工数量不变。 项目建成运营后,拟设定 员工人数 约 为 40 人 , 其中编制内人数为 15 人,编制外人数为 25 人。 16 7. 建设条件 ( 1)施工条件 本工程的混凝土全部采用当地砼搅拌厂的产品, 由专用设备运送,不允许现场拌制,其它建筑材料在珠三角地区十分齐全,方便采购及运输。广东省及本工程地区有很多建筑施工经验丰富、施工机械设备先进的施工企业,具备有承接大、中型建筑工程的资质,通过招投标,可选择能够承担本工程施工的企业。 ( 2)弃方去向 本工程 不设取土场,土石料均为外购, 施工期挖方量约为 6.6 万 m3,除少部分用于基坑 回填外 其余弃方均外运处置。预计总弃方量约为 5 万 m3,均委托广州市灏安运输有限公司进行外运。 ( 3)公用基础设施 条件 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周围市政设施已较为完善;项目内部场地绿化率高。 ( 4)交通 项目施工营地出入口仅设一处,设置在恩宁路一侧,施工运输车辆可通过恩宁路出入施工现场。项目周边 有恩宁路、多宝路、 蓬莱路 等多条主要市政干道,交通便利 ,可满足建设需求。 ( 5)市政基础设施 供水管线 项目现状恩宁路已敷设 DN150 给水管,多宝路已敷设 DN300 给水管,项目内已敷设 DN100 给水干管,可满足项目建设的供水要求。 排水管线 项目现状恩宁路已敷设 DN500 污水管和 DN800 雨水管 , 北岸地块西侧 已敷设5.2*2.1 的污水管 ,项目 中间有荔湾涌通过。周边完善的雨污市政管网可满足本项目建设的需求。 供电线路 项目现状恩宁路已敷设电缆管网 600*400,多宝路已敷设电缆管网 1000*800。项目建设初步估算需安装用电负荷为 1073.77KW,周边供电管网布设情况可满足本项目建设需求。 电信 项目恩宁路已敷设电信管网 400*200,多宝路已敷设电信管网 300*200,周边有多 17 个电信接驳点,周边电信信号较强,可满足本项目建设需求。 综上所述,项目区域内的基础设施良好,具备建设粤剧 艺术博物馆的条件。 8. 建设进度计划 本项目主体建筑地块已于 2013 年 4 月 开工建设,目前正处于基坑开挖阶段,由于项目建设规模进行了调增,计划于 2013 年底完成北岸地块的设计工作,北岸地块计划于 2014 年开工,总体工程计划于 2015 年 8 月 建成 。 设备安装、调试、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等工作 预计 在 2015 年 8 月完成。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 选址位于荔湾区 恩宁路 。 由于广州市区内交通拥挤,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现状 空气质量不佳;此外, 项目紧邻荔湾涌 , 河涌 水质较差 。 18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 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 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荔湾区位于 广州 繁华市区西部,地处 珠江 东、北岸, 交通枢纽 纵横交错;北接火车站、 白云机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