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培育管理学习材料.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民政局培育管理学习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民政局培育管理学习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政局培育管理学习材料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民政局培育管理学习材料 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力量。围绕创新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机制的目标任务。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目前,各级民政部门重点在社会组织主体培育、能力建设和服务平台构建等三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经各级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的社会组织近 13000个,已经基本形成门类齐全、层次不同、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成为主体性力量参与到社会管理和服务领域的方方面面,化解社会矛盾、改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积极培育社会管理和服务主体。面向基层重点发展公益服务性和融合性社会组织。 近几年来。从制度层面创新突破入手,针对社区社会组织大量破土生发以及社区建设实际需要。以备案制方式把社区社会组织纳入管理范畴,并与时俱进不断推出培育发展举措,逐步构建起了县两级上下贯通互补,涵盖登记备案、培育管理、示范创建和优秀表彰等方面的政策体系,优化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同时,加强分类指导,通过规划引导、政策鼓励、重点培育扶持等方式,大力发展社区公益服务性和农村 “和谐促进会 ”形式融合组织,社区社会组织逐步改变过去自上而下设置多、文体娱乐型组织多的格局,从而与社区和居民的内生性民政局培育管理学习材料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需求更加契合,呈现出从增量 走向提质的良性态势。目前,全有社区社会组织 7000 多个,平均每个社区有社会组织近 10 个,其中公益服务性组织和融合性组织占到 60%以上。社区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改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社区居委会的行为方式。北仑区小港街道红联社区自从培育产生了 50 个社会组织,整个社区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居民的参与热情大大提高,大量的事务性工作由社会组织分担,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负荷大大减轻。近 2019 个以农村 “和谐促进会 ”为代表的融合性组织成为服务管理外来务工人员的得力助手,依托融合性组织开展新老人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模式 获得全国首届社会创新奖,社会融合组织为基层化解社会流动带来的社会问题提供了途径选择。 二、着力提高社会组织能力与建设水平。抓规范重引导促提升。 抓规范。通过规范化指标和评估等级运用机制,重点是通过全面开展社会组织规范化评估工作。发挥评估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增强社会组织的自律管理和发展能力。此项工作已在本级试点开展,首次 78 个社会组织参加,有 42 个获得 “5A 或 “4A 等级,今年将在全范围各个类别社会组织中推开。 重引导。引导社区社会组织以 “十个好 ”标准为引领,重点是通过持续民政局培育管理学习材料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推进 “十好百佳 ”社区社会组织创 建活动。加强自我建设,促进作用发挥。经过两轮创建,全已有 74 个社区社会组织获得级 “十好百佳 ”称号。 促提升。使部分有公益性项目意向,重点是通过福彩公益金资助社区社会组织公益性项目。项目可行性高且预期社会效益明显的社会组织获得一定金额的补助,并通过后期的跟踪指导和项目绩效评估,使社会组织不仅有服务社会的积极性,还有服务社会的能力,且服务卓有成效。截止目前,本级和、江东、北仑、镇海四个先行区共投入资金630 万元,向社会组织购买社会服务项目 300 多个。 三、推动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合作。构建社会组织服务 平台。 区试点建立了全省首个区域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通过资金、场地、项目和技术支持等方式,采取 “政府扶持、民间运作、专业管理、三方受益 ”运作模式。为社会组织提供良好的服务,促进社会组织能力提升和成长壮大,发挥社会组织 “孵化器 ”作用。目前,中心已有 40多个社会组织参与和进驻, 20 多个服务项目开始组织实施,各项机制和平台功能初步显现,先后成功举办了百名高龄孤独老人新年圆梦 ”自闭症家庭社会支持与专业指导 ”等活动,为社会组织提供培训交流和专业支持 20 余次,受理居民有关社会服务的热线求助 100 余次,民政局培育管理学习材料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求助办结率 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