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读中国大趋势后有感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读中国大趋势后有感 作者认为支撑起中国新社会形态的八根支柱是: 解放思想;“自上而下 ”与 “自下而上 ”的结合; 规划 “森林 ”,让 “树木 ”自由生长; 摸着石头过河; 艺术与学术的萌动; 融入世界; 自由与公平; 从奥运金牌到诺贝尔奖。 其中作者最为推崇的是前两根支柱,认为解放思想是中国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前提; “自上而下 ”与 “自下而上 ”的结合,是中国有别于西方既定的民主模式而进行的即作者谓之为 “纵向民主 ”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创举。作者认为这一 “纵向民主 ”模式既避免了西方 “横向民主 ”的弊端,又契合了中国千百年的文化传统,同样具有汲取民智、汇聚民力,从而获得源源不断发展动力的民主功能。作者有如下一段西方与中国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大概就是他看好中国发展趋势的重要原因。即西方国家正在保持着现状,而中国正在实现着新的目标;西方国家在很多方面进行思 想禁锢,而中国正在解放思想;西方国家不断增加间接管制,而中国正在减少经济管制和监管;西方国家要想告诉别人他们是问题的解决者,而中国是更多机会的寻求者;问题的解决者侧重于过去,问题的寻求者则着眼于未来。西方国家对中国时而恐惧,时而妒忌,时而排斥,所以他们经常心态复杂地攻击中国。 过去的 27 年,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基本都是亲历者,对中国的巨变有目共睹,不是溢美或诋毁所能够改变的。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们读中国大趋势后有感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仍有机会担当未来二三十年的见证者。我们都相信,事实胜于雄辩。为此,该书值得一读。不仅出于对其预言能否成为现实的好奇 ,或是为了猜谜而一定要读懂谜面,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会获得阅读其他书籍所难以获得的有益启示,在此罗列几点与大家共享。 首先,当今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与以往有了本质的不同。马可 波罗时代的西方关注中国是被其游记所误导,以为遥远的东方有一个遍地黄金的中央之国,希望能到中国车拉船载,不劳而获。近现代西方对中国的关注,其善良者会流露一丝的同情与怜悯,更多的则是蔑视和厌恶。中国大趋势告诉人们,今天的中国引人关注则完全是由于 “中国现象 ”和 “中国奇迹 ”。从漠视、斜视到正视是一篇评论文章的标题,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世界对中 国态度的微妙变化。 其次,是否可以采用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的60 年是 “上穷碧落下黄泉 ”,孜孜探索的 60年,是组织带领十几亿中华儿女在进行一场前无古人、极为复杂庞大、无与伦比的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实验。不必忌讳我们曾走过弯路,有过挫折甚至是重大失误,但是中国人并没有气馁、没有退缩。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利益,我们唯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走自己的路,寻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才能获得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实基础。 第三,与上述观点相关,面对未来的发展进程我们必须要有极大的耐心和坚忍,切不 可心浮气躁、浅尝辄止、急功近利;要善于倾听国际社会的不同声音。 读中国大趋势后有感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第四,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是正比关系。没有国家的强盛,难有文化的强势,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奈斯比特 27 年前大趋势的主角是美国,彼时的美利坚如日中天;十几年前他推出亚洲大趋势,崛起的亚洲开始粉墨登场;如今他将目光聚焦在中国,恐怕不是什么偶然,也无需感到意外。 第五,中国目前展现给世界及世界对中国的认可还仅仅是 “趋势 ”,从“趋 ”到 “势 ”,也就是从 “趋向 ”到 “成势 ”还有相当的距离,切不可盲目乐观。 第六,一个成熟的民族与国家既要 经得起人家的 “打压 ”,又要经得起人家的 “追捧 ”,始终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十分经典的训诫: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