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开辟农村扶贫工作新途径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开辟农村扶贫工作新途径 近年来,我局按照省厅要求,把加大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扶持农村贫困户作为拓宽农村救济扶贫工作新途径、作为民政部门服务经济建设的一个切入点,积极努力引导和组织农经协依托自身优势,为农户会员在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上提供服务,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全市已登记农经协 242 家,吸纳农户会员 2.1 万户,辐射农户 14.6万户。 *年,农经协协议扶持农村贫困户 2126 户,辐射农户 1.8 万户,户均增收 3000 元,最高 2.3 万元,协议扶持户中有 98%的户当年实现脱贫, 25.4%当年致富,并具有了稳定的家庭收入项目,有的还成为了当地产业 大户。 一、组织推动,把农经协扶贫工作作为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大事来抓 采取滚动扶贫方式,积极依托农经协优势,扶持农村贫困群众实现户有稳定收入项目,一直是我局近年来培育发展农经协的一项重点工作。相继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出台文件明确农经协的发展目标、布局规划、主要措施。 *年我局按照省民政厅 “关于开展农经协扶持农村贫困户 ”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鼓励农经协依托优势产业,选择见效快、易操作、农民认可、市场前景好的项目,积极吸纳有经营能力但缺乏经营发展资本金的农村贫困户入会,开展滚动式开发扶贫,实现 了农经协发展和农村扶贫工作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民政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机对接。 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开辟农村扶贫工作新途径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二、沟通协调,实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扶贫工作上下联动 在工作中,我们始终把协会扶持农村贫困户工作贯穿于整个农经协的培育发展的全过程,农经协扶贫是一项新生事物,单靠市一级民政部门抓是不够的,工作中我们注重积极争取各级领导,主动协调各有关部门,并注意调动农经协的积极性,使农经协扶贫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 “遍地开花 ”的局面。市政府将农经协扶持贫困户工作列入目标考核项目,各地高度重视,普遍将农经协扶贫工作当成大事 来抓,培育发展农经协、协会扶持贫困户的高潮。凌源市不仅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 “四四五 ”工程活动方案,将其作为一项政治工作列入重要工作层面,民政部门还采取以补代奖的方式拿出 16 万元用于对协会扶贫的补助;北票市、双塔区将培育发展农经协以及开展协会扶持贫困户工作列入乡镇民政工作考核内容;建平县提出了 “建百家协会,帮扶千户 ”的目标。 三、积极运作,鼓励和引导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广泛参与农村扶贫 农经协扶贫突出的特点是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不返贫,是实现户有稳定收入项目,迅速脱贫致富的一种有效载体。为全面推开此 项工作, *年 3 月份,我局在建平县召开全市农经协扶持贫困户现场动员会议,鼓励和扶持农经协积极吸纳有经营能力且又缺乏经营发展资本金的农村困难户入会,协会协议提供其种植或养殖项目的启动资金,实行统一购种,统一种植、养殖管理,统一定担保收购销售,义务负责农产品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市县乡三级民政部门为 7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开辟农村扶贫工作新途径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家试点协会筹集滚动资金 35 万元,化肥 21 吨,年底协会收回全部资金, 2019 年再投入滚动。为更好、更大范围地铺开农经协扶贫的新方式,还着力构建了 “党政领导,民政牵头,部门联动 ”的工作运行机制,实施了 “民政主导、部门合 力、舆论宣传 ”三个推进,制定了示范农经协标准与评选办法,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形成了整体合力。同时通过在报刊开辟专题专栏、粘贴墙体标语、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大造协会扶贫的舆论和声势。在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 *年全市有 55 家农经协参与了扶持贫困户工作,投入的资金和物资合计达 740 多万元。如:朝阳县食用菌协会筹集 40 万元,扶持贫困户养猪 90 户;龙城区草蓄产业协会筹集 18 万元,扶持贫困户养猪 27 户;建平县马铃薯协会筹集 16 万元,扶持贫困户种植马铃薯 100 户。此举使得长期压在贫困户心中缺乏致富项 目启动资金、缺乏信息技术及买难、卖难和贱卖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不仅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自身 “造血 ”功能,提高了他们依靠协会增收、依靠自身致富的本领,而且也相应地带动了当地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崛起与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农村产业化建设。 四、形式多样,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扶贫成效显著 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了协会扶贫的多种模式。农经协以其项目人才、技术、资金于一体的独特优势,成了我市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 “航母 ”,农村产业发展的 “助力器 ”,显出了勃勃生机和活力,作用凸显。如:凌源市小城子镇养牛协会在 *年帮助本村残疾人特困户李井录筹 集资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开辟农村扶贫工作新途径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金 10000 元发展养牛,在协会的指导下,当年不但还清借款,还收入了 3000 多元, *年纯收入达到了 10000 元,一举脱贫;建平县马铃薯协会扶持一贫如洗的困难户董显贵种植马铃薯,使他成为了当地种植大户, *年纯收入达到了 3万元;北票市西官兔业协会 *年扶持特困户纪成海养兔,当年就增收 1.5万元,扶持特困户汤志臣养兔,当年纯收入 1 万多元,走上了致富路。协会扶贫不仅使一家一户摆脱了贫困,更重要的是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如:我市建平县在马铃薯协会的推动下,全县种植马铃薯已近 30 万亩,年生产马铃 薯 55 万吨,会员户均较之种植其他大田作物年增收 5000多元,同时协会还以会员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 40 万元上了一套年生产 20 吨的精白马铃薯淀粉生产线,从根本上解决了马铃薯的销售难问题;不同的协会不同的扶贫方法,都会有一批农村贫困户受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