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科学发展观座谈会讲话.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区人大科学发展观座谈会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区人大科学发展观座谈会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人大科学发展观座谈会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区人大科学发展观座谈会讲话 从领会科学发展观内涵探寻我区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和举措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对于欠发达地区的意义尤为重大。我们要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的意义,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系统发展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 这些年来,我在区人大一直分管财政经济工作,同时受区委的指派也全面参与了全区的项目推进工作,跟区里财政经济部门和园区联系较多,对全区的国民经济运转态势是还比较清楚的。在这里就我区未来发展的走势和举措谈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粗浅的想法。 目前 ,我区面临着不少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 ,过去的很多优势正在缩小或失去。从南昌市的整体格局来看,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行政区划等原因,发展仍旧局限在各自行政区域内,尚未形成有机统一的发展整体,区域内部发展不均衡,发展战略和规划各自为政,由此造成区域间产业结构低层次重复 ,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区域资源浪费和发展成本上升,抵御经济波动的能力减弱,发展的协调性和流畅性受到制约。 科学发展观要求区域经济发展一定要考虑一体化的问题。区域的优势在整体而非局部,在联动而非分割。 区的发展不能脱离南昌的整体区人大科学发展观座谈会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发展。这就意味着城市发展规划须与区域总体规划相结合,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生态区划相结合,区域分工、专业分工应更明确,区域内产业链布局应更加合理,生产要素应实现有机整合与优化配置,区域内部利益应协调均衡,生态环境治理能协同高效。这就要求构建一个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的公共 平台。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格局中,探寻我区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和举措,我认为: 一是要坚持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三产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开放与创新能力之间,近期与长远之间等各方面的统筹协调,在发展 区经济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既要提高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增长质量,又要提高文化力和社会文明程度;既要使国民经济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又要保证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运行质的提升;既要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 活水平,增强经济活力;又要妥善处理发展动力与资源压力,发展需要与环境保护,发展效率与社会公平等矛盾,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推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是要坚持全面繁荣。要特别注重和加强园区建设,罗家新区规划建设和扬子洲开发建设。这是提升我区综合竞争力的重头戏。而竞争力的强弱,不仅取决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率,而且取决于经济、文化、城市建设能否齐头并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能否区人大科学发展观座谈会讲话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互动共荣,改革、发展、稳定能否协调统一。从南昌市的整体着眼来说, 区要特别注意清醒地找准 自已的位置,那就是在南昌整体发展构架中发挥优势和作用,与兄弟县区要互补互融,联动发展,要确保“率先发展 ”,要抢占先机,努力做好自已的事,做好能做的事。 三是要立足自身优势。尽管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和矛盾,但 区还是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一定要整合好这些优势。这些年的经济发展为 区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一定要巩固和发展现有的产业优势,要用心地去把纺织、食品、医药做强做优,要充分利用 区所处的城市插花及城乡结合区的广大领域做好文章,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推动全民创业,要立足南昌城东,大力发展繁荣商贸服务业和 楼宇经济,要把辖区内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资源全部发挥出来,把辖区内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技力量充分利用起来,把近百个村级经济实体组织发展壮大起来。这就是未来 区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所在。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要望洋兴叹,更不要好高骛远 ,一定要紧密结合 区的实际,勇于实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要站在 区这块美好的土地上,发挥 区人民的聪明才智,就一定能够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