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地热能发展报告CHINA GEOTHERMAL ENERGYDEVELOPMENT REPORT2018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中国地热能发展报告(2018)编委会(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序)主 任:王一鸣 李凡荣 钟自然 相里斌副 主 任:王 昆 朱 明 高世楫 潘教峰执行委员:王贵玲 王惠民 孙耀唯 宋 岩 吴爱民李创军 李红英 庞忠和 周锦明 国殿斌郝爱兵 唐金荣 郭焦锋 梁海军 魏文魁委 员:孔 涛 孔彦龙 王晓毛 王 婕 王 璜刘幼农 张二勇 李宁波 李继峰 谷雪曦孟凡达 林常青 宫 昊 袁 静 凌 芸郭剑锋 龚宇烈 梁俊强 黄嘉超 蔺文静熊敏峰 顾 问: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暘 贾承造 金之钧 朱日祥 何满潮 邹才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永生 曹耀峰 多 吉李根生 陈 勇国 务 院 参 事:张洪涛总协调人:郭焦锋编写单位: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支持单位: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潜能恒信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洋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推广应用中心振威中财能源科技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出版和翻译单位:中国石化出版社前 言地热能是蕴藏在地球内部的热能,是一种清洁低碳、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安全优质的可再生能源,通常分为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能、干热岩型地热能。地热能开发利用具有供能持续稳定、高效循环利用、可再生的特点,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在未来清洁能源发展中占重要地位,有望成为能源结构转型的新方向。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国地热能年利用量折合7000万吨标准煤,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将达1.5%左右,比2015年提高1个百分点,“十三五”时期地热能利用增量将占非化石能源增量的三分之一。构建地热能全产业链,大力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不仅可加大清洁能源供应比例,同时也能促进康养、旅游、种养殖等行业的健康和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及“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的重要讲话精神,应切实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加快推动地热能资源高效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和利用水平的全面提升,促进能源转型,解决冬季取暖、防治雾霾等重大问题,实现人民“富裕起来以后”对清洁用能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抓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能源革命向纵深发展这一重要机遇,加速推进中国地热能大发展。发布中国地热能发展报告,旨在总结中国地热能发展现状,明确未来地热能发展思路,阐明地热能发展战略与政策取向,为中国地热能快速发展汇集多方力量,凝聚广泛共识。目 录一、世界地热能发展现状 . 1二、中国地热能发展现状 . 5三、中国地热能发展的对策建议 . 15结束语 .22c 1 c中国地热能发展报告(2018)一、世界地热能发展现状世界地热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不均衡,主要集中在4个高温地热带。地热能开发利用量逐年增加,效率不断提高,主要用于直接利用(供暖、制冷、工业干燥、康养、旅游、种养殖等)和发电。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不断创新,为规模化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提供了有力支撑。世界主要资源国促进地热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许多激励政策和具体做法,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世界地热能资源丰富世界地热能资源潜力大。国际能源署(IEA)、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等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世界地热能基础资源总量为1.251027焦耳(折合4.27108亿吨标准煤),其中埋深在5000米以浅的地热能基础资源量为1.451026焦耳(折合4.95107亿吨标准煤)。中低温(25150)地热能资源分布广泛,高温(150)地热能集中分布在大西洋中脊、红海东非裂谷、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大地构造背景的差异,四大高温地热带沿线国家的地热能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包括冰岛、肯尼亚、美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西兰、中国、土耳其等。如地处环太平洋地热带上的美国,埋深在1万米以浅的水热型、干热岩型地热能c 2 cChina Geothermal Energy Development Report( 2018)基础资源量分别为9.61021焦耳、1.41025焦耳;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上的土耳其,埋深在3000米以浅的地热能基础资源量为3.961023焦耳。目前,世界上已开发利用的地热田主要分布在高温地热带上,如位于大西洋中脊地热带的冰岛克拉夫拉(Krafla)地热田,红海东非裂谷地热带的肯尼亚奥卡利亚(Olkaria)地热田,环太平洋地热带的美国盖瑟尔斯(Geysers)地热田、墨西哥塞洛普力拓(Cerro Prieto)地热田、菲律宾通嘉兰(Tongonan)地热田、印度尼西亚卡莫江(Kamojiang)地热田、新西兰怀拉开(Wairakei)地热田,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的意大利拉德瑞罗(Larderello)地热田、中国羊八井地热田和羊易地热田等。(二)世界地热能开发利用水平逐年提高1地热能直接利用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国家逐年增加。从2000年的26个增至2015年的48个。截至2015年底,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地源热泵总装机容量约为5万兆瓦,占世界地热能直接利用总装机容量的71%左右;地源热泵安装台数与2010年相比增长51%。2015年,美国累计安装地源热泵机组约140万台,20102015年年均增长10万台。瑞典、德国、法国、瑞士四国引领欧洲浅层地热能产业发展,地源热泵装机容量占整个欧洲的64%。水热型地热能利用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2015年底,c 3 c中国地热能发展报告(2018)全世界水热型地热能供暖装机容量为7556兆瓦,占世界地热能直接利用总装机容量的10.7%,年利用量为8.821016焦耳,与2010年相比增长44%。利用水热型地热能供暖规模较大的国家有中国、土耳其、冰岛、法国、德国等。2地热能发电地热能发电是地热能利用的重要方式。2015年,世界水热型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为1.26万兆瓦,与2010年相比增加1700兆瓦,增长16%。其中,闪蒸发电系统装机占比61.7%、干蒸汽发电占比22.7%、双循环工质发电占比14.2%、其他占比1.4%。目前,干热岩型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正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开展试验的有美国、法国、德国等8个国家。截至2017年底,累计建设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示范工程31项,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为12.2兆瓦。(三)典型国家的地热能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借鉴立法先行,理顺地热能管理体制机制。为支持地热能产业发展,发达国家普遍通过立法来确立地热能法律属性,明确管理权责主体,理顺政府管理体制机制。例如美国的1967年加州地热法案1970年联邦地热蒸汽法案明确了地热能法律属性及其所有权问题;冰岛政府制定地下资源研究和利用法自然资源保护法和能源法等一系列法律,理顺了地热能开发利用管理体制机制,较好地保障了地热能产业发展。政策激励,推进地热能规模化开发利用。发达国家地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