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5G产业发展和应用创新三年行动计划.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上海5G产业发展和应用创新三年行动计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上海5G产业发展和应用创新三年行动计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上海5G产业发展和应用创新三年行动计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上海5G产业发展和应用创新三年行动计划.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上海5G产业发展和应用创新三年行动计划.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 海 5G 产 业 发 展 和 应 用 创 新 三 年 行 动 计 划( 2019-2021 年 )为促进上海5G网络、技术、产品和应用融合发展,充分发挥5G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赋能作用,助力上海培育新经济、挖掘新动能、形成重点行业领域竞争新优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5G网络建设先行区、创新应用示范区和产业链企业集聚区,制订本行动计划。一 、 总 体 要 求( 一 ) 指 导 思 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及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围绕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打响“四大品牌”战略部署,以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为引领,培育龙头企业为载体,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依托重点垂直领域和上海产业地图,条块结合开展5G垂直行业应用标杆项目和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构建上海5G产业与应用融合生态体系,充分发挥5G的行业赋能作用,为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注入新动能。( 二 ) 基 本 原 则创 新 驱 动 , 重 点 突 破 。充分发挥上海创新要素集聚的优势,坚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加快突破5G关键技术和核心元器件等瓶颈,补齐5G产业短板,进一步提升本市5G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应 用 牵 引 , 融 合 创 新 。加快5G技术与垂直行业融合创新发展,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典型应用场景为切入,创新业务模式,培育新市场、新业态、新服务,以行业示范应用带动5G产业链、业务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开 放 合 作 , 协 同 发 展 。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相关要求,加强长三角区域5G产业顶层设计,实现5G产业共赢发展。搭建多层次的5G合作交流平台,吸引国内外优秀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集聚,打造开放融合的5G产业生态。政 府 引 导 , 市 场 主 导 。遵循5G产业发展规律,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的分工,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规范标准制定、统筹协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坚持企业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三 ) 发 展 目 标发挥上海5G研发集聚、网络先行、场景丰富、人才汇聚等优势,做强强项、补齐短板,带动5G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建设和培育一批影响面广、带动效果显著的应用示范基地和重点应用项目,推动5G赋能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将上海打造成为全球知名的5G产业发展高地和应用创新策源地。产 业 规 模 大 幅 提 升 。到2021年,全市5G产业实现“三个千亿”的目标,即5G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应用产业规模均达到1000亿元。全市5G产业链企业数量超过300家,5G龙头企业进入全国电子百强5家以上,百亿元规模企业8家以上。重 点 环 节 加 快 突 破 。到2021年,在金桥、张江、漕河泾、华为园区、G60科创走廊形成5G产业集聚的“五极”。5G芯片达到世界领先的5nm工艺水平,中高频射频关键器件、光器件等产业瓶颈初步实现突破,5G测试设备、模块、终端、基站设备实现规模量产,室内数字系统(DIS)规模应用。创 新 应 用 广 泛 部 署 。到2021年,本市5G应用实现“十百千”的目标,即聚焦10大重点垂直行业领域,建设10个5G创新应用示范基地;打造100家5G创新应用企业,形成100项行业应用标杆;培育1000个5G创新应用项目,应用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二 、 主 要 任 务( 一 ) 突 破 5G 核 心 技 术 , 促 进 产 业 安 全 可 靠 发 展根据国家5G战略部署,重点发展5G关键芯片和5G智能终端“两强产业”,促进芯片与终端产业联动发展。培育壮大射频器件及测试设备、5G通信模块、光通信器件和模块、5G通信设备等“四个增长极”,推动5G通信全产业链发展。1、 重 点 发 展 5G 核 心 芯 片依托本市集成电路产业综合优势,聚焦5G通信核心芯片,加大关键技术、关键产品、关键企业的支持力度,着力突破产业瓶颈,解决“卡脖子”问题。加大对5G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及SOC芯片的研发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布局化合物半导体。基带芯片工艺节点进入5nm,提高射频前端系统解决能力,推出满足5G规模商用的芯片产品,总体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2、 支 持 终 端 产 业 做 强 做 大结合国家5G商用部署,发挥本市终端方案企业集聚优势,加快部署终端业务,加强5G终端技术研发,带动上游产业同步发展。积极引导智能硬件、虚拟现实企业加快布局,实施基于5G通信技术的产品研发与产业化。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终端制造企业扩大规模,为上海实体经济发展发挥更大支撑作用。3、 培 育 射 频 核 心 器 件 和 测 试 设 备 产 业积极发展中高频核心器件,重点推动功率放大器、滤波器、开关、大规模天线阵列等产品突破,填补国家在射频前端领域的空白。支持5G通信测试仪器、测试解决方案研发,提升单个器件及整体系统测试能力,培育5G通信测试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支持5G核心元器件技术突破。4、 培 育 5G 通 信 模 块 产 业推动符合3GPP相关5G规范的通信模块研发和产业化,支持5G独立组网(SA)和非独立组网(NSA)两种运行模式。重点结合V2X技术,实现5G车规级模块产品量产,支撑5G技术在车联网中的应用。积极支持开发5G芯片IP及相关解决方案,实现5G物联网模块大规模量产,进一步降低物联网应用成本。5、 培 育 光 通 信 产 业抓住5G时代光通信爆发式增长的机遇,加快光器件、光电芯片和核心光模块发展。重点支持激光芯片、硅光芯片、高端光收发模块等产品,加强与本市光通信设备企业联动。无源器件实现部分国产化替代,有源器件实现产业化突破,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6、 培 育 5G 通 信 设 备 产 业推动5G设备向多天线、宽频、大功率、多频合一等技术方向演进。针对5G覆盖基站密度需求高的特点,支持发展多阵列天线、全双工、波束赋形、AI优化等特性的5G小型、微型基站设备,推动室内数字系统(DIS)产品先行先试。支持5G通信设备企业参与国际5G标准制定、国家5G技术研发试验和规模试验,加强龙头企业的一体化整合能力。( 二 ) 聚 焦 十 大 重 点 垂 直 领 域 , 推 动 5G 应 用 创 新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高效率运行、市民高品质生活,重点推动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枢纽、智慧医疗、金融服务、智慧教育、文创体育、智慧旅游、城市管理、智慧民生等十个垂直领域的5G创新应用示范。1、 5G +智 能 制 造开展基于5G的AR辅助装配与远程协调、远程机器控制、生产设备实时监控、云化实时检测等应用,借助5G技术打通企业生产流程,实现设计、生产、销售各环节的互联互通,推进产业链制造资源整合,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到2021年,实现5G赋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与汽车等本市重点产业领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2019年,依托中国商飞、外高桥造船厂、中微半导体等行业龙头企业打造5G+大飞机、造船、半导体装备等智能制造标杆项目。2、 5G +智 慧 交 通加快开展5G+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推动5G技术在自动驾驶、AR辅助导航、智能交通规划、智能停车等场景的示范应用,在特定区域构建基于5G的“人车路云”高度协同的互连环境,推动自动驾驶、自动控制、车辆编排行驶等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到2021年,基本构建基于5G的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服务体系。2019年,依托临港陆、海、空无人系统综合示范区和嘉定汽车城等建设5G+智能网联汽车试验与检测基地。3、 5G +智 慧 枢 纽推动基于5G网络+MEC口岸监管作业智能化,在岸桥远程控制、集装箱堆场管理、港口设备故障诊断预测等场景实施应用,助力打造全自动集装箱码头。以港航数据融合化为核心,搭建国际航运中心云数据服务平台,推动多种运输方式及物流资源的信息协同和自动化运作,提高口岸运行效率,降低管理和运行成本。到2021年,实现上海重点交通、空港和航运枢纽5G应用全覆盖。2019年,依托虹桥枢纽、洋山深水港等打造5G火车站、5G智慧空港、5G无人码头等示范项目。4、 5G +智 慧 医 疗支持5G医疗专网建设,推动5G结合超高清视频、VR/AR、远程机器控制等技术在远程手术、医学影像识别、远程医疗诊断、无线监护等方面的应用,探索推广泛健康智能终端、云端智能助老服务机器人等,构建大规模医疗物联网,提供智能虚拟助理、精准保健计划、智能健康监测等服务。到2021年,实现5G+智慧医疗在全市三甲医院的全面推广应用。2019年,依托第一人民医院、第十人民医院、华山医院等开展5G+医疗服务应用示范。5、 5G +金 融 服 务基于5G创新现有金融服务模式及体验,推动智能银行网点建设、无感快捷支付、风控管理优化、沉浸式财商等业务,探索开展维度更广、可信度更高的金融信用评级,以及全面的实体资产管理、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等创新应用。到2021年,实现5G在全市银行网点、金融风控管理、资产管理等领域的规模应用。2019年,依托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打造5G金融联合创新实验室与标杆数字银行。6、 5G +智 慧 教 育融合5G、VR/AR、4K/8K超高清视频等技术,汇集各类教学资源,建立面向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云服务平台。面向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教育机构,推进涵盖校区管理、教务安排、后勤保障等的智慧校园建设。到2021年,利用5G创新教学手段和模式,形成丰富的互联网教育产品。2019年,依托浦东干部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同济大学、徐汇中学等教育机构,试点建设5个智慧校园,培育2个基于5G的智慧学习平台。7、 5G +文 创 体 育推动5G技术结合VR/AR、4K/8K超高清视频技术在体育赛事、大型演出等领域的应用,鼓励企业开发基于5G技术的文化娱乐数字内容产品和服务,实现新型赛事、演出的现场互动体验和远程交互,助力上海打造5G新文化、新内容、新体验。到2021年,培育3家5G+互联网文体娱乐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打造5G网络视听产业新生态。2019年,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一个区域总部和地方总站落户上海,以及分众传媒梯媒渠道升级为契机,打造自主可控、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国家级新媒体平台。8、 5G +智 慧 旅 游推动5G、物联网、VR/AR技术在旅游领域提供自助导览、自助讲解等服务,探索景区内特定线路的游客接驳车辆无人驾驶,实现旅游公共服务便捷化、旅游管理精细化、旅游营销联动化、旅游设施智能化、旅游体验人性化,以沉浸式的感受上海红色文化与精神。到2021年,实现在上海红色旅游、生态旅游、都市旅游、工业旅游等领域5G+文旅的深度融合发展。2019年,在一大会址、四大会址等开展5G应用试点。9、 5G +城 市 管 理应用5G开展环境卫生、道路交通、社区治安等城市管理数据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决策服务,让城市监测、应急处置、管理执法和科学决策更加高效,构建立体化、全天候的监控预警系统,普及开展5G网联无人机在河道巡检、防汛应急、林区防火等场景的应用,提升区域巡检能力和灾害防治水平。到2021年,建成覆盖全市的5G超低时延超可靠的新型灾害预警预防系统。2019年,依托浦东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虹口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平台等,开展5G+城市管理示范应用。10、 5G +智 慧 民 生推动5G技术在智慧安防、智能停车、智慧零售、购物导航等智慧商圈服务中的广泛应用,提升商圈管理、运营和服务水平。推进基于5G的智慧楼宇在智能家居、能源管理、虚拟化办公、远程办公、远程会议、室内导航等应用创新。到2021年,本市实现基于5G的商业能力提升和零售模式创新。2019年,在虹口、徐汇、黄浦等区打造3至5个5G示范商圈、10至15个智能安防监控应用试点。( 三 ) 推 动 5G 与 信 息 产 业 融 合 发 展 , 提 升 产 业 能 级充分利用5G技术的平台型特征,推动信息产业硬件、软件、应用三方融合发展,加强5G技术与虚拟现实、物联网、车联网、超高清视频、边缘计算、安全技术等信息产业的深度融合及对本市5G应用创新的支撑作用。1、 推 动 5G 与 虚 拟 现 实 融 合以应用为引领推进网络重构,逐步将虚拟现实产业打造成为5G时代的基础应用,鼓励本市企业参与国家关于虚拟现实产业对5G网络要求的标准制定工作。促进运营商与行业企业联动,加快探索5G+虚拟现实商业模式,验证虚拟现实产业云化的可行性,推动虚拟现实产业导入和产业升级。2、 推 动 5G 与 物 联 网 融 合依托本市物联网芯片、模组产业链的良好基础,利用物联专网资源,加速落地5G物联网应用项目。推动基于NB-IoT网络技术的物联网行业应用发展,探索在智能硬件、智慧金融等领域形成一批5G典型行业应用示范项目。3、 推 动 5G 与 车 联 网 融 合按照车联网对网络高可靠、低时延的要求,加快5G通信技术研发,支持车联网相关芯片、基础硬件、车载应用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鼓励基于V2X的车联网产业加快发展,推动相关测试验证工作,支持本市企业合作开展5G-V2X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工作,推进多接入边缘计算与LTE-V2X技术的融合创新和标准研究。面向自动驾驶应用需求,推进开展5G-V2X系统的规模化示范部署和应用验证。4、 推 动 5G 与 超 高 清 视 频 融 合依托本市5G网络先行优势,率先开展5G手机视频直播试验。推动5G在超高清视频领域的先试先行及深度应用,支持开展基于5G的超高清视频传输关键技术研发。鼓励运营商将5G规模组网建设应用示范与超高清视频技术融合,加快5G+4K/8K+AI联动。5、 推 动 5G 与 边 缘 计 算 融 合根据5G时代多样化的算力需求,发展边缘计算技术和推进融合应用。开展5G时代物联网架构技术和智能感知技术、边缘-云多层次互操作与通信机制、异构节点分配机制等研究。支持构建更加通用、灵活、安全、支持多生态业务的分布式边缘计算网络,在边缘侧部署核心网处理能力。推动相关行业的应用智能、数据安全、实时决策等技术研发,拓展边缘计算服务,推进5G+边缘计算关键技术的标准化工作。6、 推 动 5G 与 安 全 技 术 融 合加强5G应用场景的安全规划和创新供给,推动相关厂商和机构制定工业互联、智能物联、云端智能等安全建设导则规范,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家级的5G安全标准制订。加强下一代通信安全技术的研发转化,打造5G安全联合创新中心、转化平台、安全检测实验室、应急响应中心等功能性平台和基础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