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上海银行业创新分析报告.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上海银行业创新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2018-2019年上海银行业创新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2018-2019年上海银行业创新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2018-2019年上海银行业创新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2018-2019年上海银行业创新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亲,该文档总共9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上海银行业创新 分析 报告 2019年 10月目 录 第一部分 综述 . 1 一、 2018 年上海银行业创新成果概况 . 3 二、银行创新能力评估结果 . 7 第二部分 上海银行业创新实践 . 10 第一章 支持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 . 10 一、支持上海自由贸易港区建设 . 10 二、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 13 三、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 . 18 四、支持中国进口博览会 . 24 第二章 支持国家重点发展领域的创新 . 27 一、支持 “ 一带一路 ” 倡议实施 . 27 二、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 29 三、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 30 四、支持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 . 32 第三章 服务民生的创新 . 42 一、支持城镇化建设 . 42 二、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 42 三、支付业务和银行卡 . 48 四、优化消费金融服务模式 . 55 五、支持三农金融服务 . 59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创新 . 63 一、开放银行的探索和尝试 . 63 二、拓展业务应用渠道 . 65 三、丰富营销服务手段 . 70 四、探索互联网产品创新 . 76 五、提升银行内部管理能力 . 79 第三部分 总结与展望 . 83 一、国际银行业经验借鉴 . 84 二、 上海银行业金融创新未来的方向 . 85 1 第一部分 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总书记要求上海继续做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增强服务我国经济发展、配置全球金融资源能力。 2018 年,上海银行业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势头,不断适应经济金融发展 新常态,主动对接上海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新特点、新动向,全 力开创上海银行业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上海银保监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在中国银保监会和上海市政府的领导下,以服务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 “ 六稳 ” 工作目标,全力打好防范 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一方面,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 加强重点领域信用风险防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的底线。另一方面,聚焦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实体经济服务。 一是引导资金支持重大战略和项目落地,紧密贴合习近平总书记 对上海提出的三大任务要求,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支持上海打响 “ 四个品牌 ” ,助力新时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升金融行 业竞争力和国际金融中心影响力。二是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建立科技专家库使用机制,完善 “ 4465” 2 科技金融体系 1。三是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稳步打造 “ 大都市型普惠金融的上海模式 ” 。四是牢固树立 “ 以人民为中心 ” 的发展思想,深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建设。 2018 年,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评自报的 金融创新成果共 565 项,呈现出 “ 金融科技引领、服务上海区位、输血实体经济、夯实系统架构 ” 的特点。在 “ 强监管、防风险 ” 监管态势下,金融创新回归银行主业,更加注重内功的修炼。 2018 年,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创新成果最多,面对头部科技企业的竞争压力, 银行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已逐步清晰,开放银行发展如火如荼 方兴未艾。此外,银行业立足上海,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支持自 贸区和科创中心建设;为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输血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大力提高改善信息系统,夯实系统构架。 1 2017 年 9 月,上海银监局与上海市科委联合发布上海银行业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行动方案 ( 2017-2020 年 ) ( 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 ,指导辖内商业银行坚持经营理念的 “ 四可原则 ” ,实现经营模式的 “ 四个转变 ” ,提出 “ 六项主要任务 ” 及 “ 五项保障措施 ” 。简称 “ 4465” 科技金融体系。 3 一、 2018 年上海银行业创新成果概况 2018 年,在推动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金融风险的监管和市场环境下,辖内 103 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完成 565 项创新成果 2。创新成果细分为应用领域、业务场景、创新类型三大维度。其中,应用领域包括 4 部分 ( 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支持国家重点发展领域、服务民生、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 ) ,下设 13 个子领域;业务场景包括存款类、贷款类、结算类等 16 项业务 3;创新类型有 5 种,包括产品、服务、机制、工具渠道、信息系统。 从应用领域看, 565 项创新成果在 4 大领域的分布呈现 “ 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 ” 一枝独秀,其他三个领域 “ 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 、 “ 支持国家重点发展领域 ” 和 “ 服务民生 ” 均衡发展的态势。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占比最高,达到 38.1 ,较 2017 年提升 4.3 个百分点。服务民生领域紧随其后, 合计 139 个,占比 24.6 ;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127 个,占比 21.9 ;支持重点发展领域 87 个,占比 15.4 。 2 本报告所列之银行创新,取自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向上海银保监局上报的自评报告,不代表监管部门的准入许可和合规审查意见。 3 存款类、贷款类、理财类、代销类、信用卡类、票据类、电子银行类、金融衍生品类、结算类、投行业务(并购、承销、财务顾问等 ) 、同业类、担保类、资产证券化类、资产托管业务、其他表外业务、多类业务(一般为内控机制流程优化,服务支持了多项业务) 创新应用领域 合计 占比 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124 21.9% 支持国家重点发展领域 87 15.4% 服务民生 139 24.6% 4 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 215 38.1% 总计 565 100.0% 从业务场景来看,贷款类创新占比最高,反映新常态下银行注重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在信贷类产品中谋求创新。其中, 贷款类有 142 个 , 占比 25.1 ; 其次为中间业务 类 (以结算 、 理 财和代销为主 ) , 有 140 个 , 占比为 24.8 ; 再次是内部管理 类 ,有 106 个,占 比 18.8 ;投行 类 57 个,占 比 10.1 ;信用 卡 类 56 个 , 占比 9.9 ; 电子银行类 51 个 , 占比 9.0 ; 存款类 13 个, 占比 2.3 。 从创新类型来看,产品创新占据主流地位,共计 263 个,占比 46.5 ; 服务类型的创新 104 个 , 占比 18.4 ; 工具渠道 85 个, 占比 15.0 ; 信息系统 69 个 , 占比 12.2 ; 机制 44 个 , 占比 7.8 。 2018 年上海银行业创新呈现四大特点: 业务创新场景 合计 占比 存款类 13 2.3% 贷款类 142 25.1% 信用卡类 56 9.9% 电子银行类 51 9.0% 中间业务类 140 24.8% 投行类 57 10.1% 内部管理类 106 18.8% 合计 565 100.0% 创新类型 合计 占比 产品 263 46.5% 机制 44 7.8% 服务 104 18.4% 工具渠道 85 15.0% 信息系统 69 12.2% 总计 565 100.0% 5 一是“金融科技引领” 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是银行业 创新的主要领域。 数据显示,支持互联网及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创新成果最多 , 达到 215 个 , 占比 38.1 。 随着互联网金融高速发 展,金融服务领域竞争加剧,各银行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以 场景金融为核心,构建金融新业态,打造丰富便捷的服务生态圈。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生物识别等一系列前沿技 术在银行广泛运用,推动业务创新转型发展,而且也催生出开放银行等新业态,开放银行反映出金融科技融合的深化和升级,银 行作为科技与金融融合的主角之一,通过开放银行模式可以将互联网技术融入金融领域,将金融服务提供给互联网生态中客户。金融科技既为业务赋能,融合便捷性和安全性,提升服务体验, 同时要求发展配套的科技技术,为合规管理、流程优化、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是“服务上海区位” 响应政策 性导向的创新成果显著。上海银行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自身发展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围绕推进上海 “ 五个中心 ” 建设、打响 “ 四大 品牌 ” 、落实总书记交给上海的新的国家战略 “ 三大任务 ” ,尤其 是在上海自贸区建设、科创中心建设、支持中国进口博览会等领 域取得不少创新成果,助力上海经济从 “ 高速增长 ” 转向 “ 高质量 ” 发展,有力提升了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三是“输血实体经济” 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类项目为主要创新业务场景。 201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解决好民 6 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引导资金多投向小微企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上海银行业紧跟 国家政策导向,通过不断丰富贷款类产品线,优化审批、抵质押、 还贷等环节的创新措施,不断加大信贷投放、扩大服务覆盖面, 切实提高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金融可得性。数据显示, 2018 年银行上报创新成果中贷款类项目 142 个 , 占比 25.1 。 一方面反 映了银行在经济新常态下主动应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挑战,回归本 源,发挥银行信贷传统优势,服务实体经济,另一方面 “ 严监管 ” 政策为银行未来发展重点指明方向,对银行 业服务实体经济提出 了高要求,也有利于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 2018 年上海银保监 局通过颁布一系列监管政策,促进银行业从大局出发,为民营企 业、小微企业不断输血,在信贷供给增加的基础上保持融资成本处于合理水平。 四是“夯实系统架构” 信息系统提升和优化为银行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 2018 年上海银行业在信息系统方面 的 创新 为 69 个, 占 比 12.2 。各 银 行通过硬件 升 级改造 和软件研发,不仅在业务前端营销获客、提升服务体验上起到助推 器的作用,更是在中后台业务审批处理、流程控制、风险管控、 业务运营方面提高了运作效率和质量。 7 二、银行创新能力评估结果 (一)创新能力评估体系 2018 年,上海银保监局充分听取辖内各机构意见,对创新能力评估体系和范围进一步优化,一是调整评估体系范围,将评估范围限定为在沪银行总行和分行,去除了往年参与评估的专营机构和非银类机构,主要考虑现有评估体系基于银行全业务设计,而非银类机构和专营机构的适用性不高,而且专营机构因机构的独特性和同类机构相似度较高,往年体系对于专营机构的评估结果不够显著;二是调整了部分评估指标的口径,如用年 度研发计划完成情况指标替代了原有的创新项目转化率等,同时根据监管报表最新修改情况对去年新增重点创新领域的报表标准化数据及口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评估体系由量化指标和机构互评两部分组成。量化指标部分,借鉴欧洲创新记分牌( 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 EIS) 评估体系、我国政府部门对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估体系、第三方中介机构对金融机构创新评估体系等三个方法,依据客观性、独立性、系统性、功能性、连续性和可行性等六个原则,设 计银行创新能力评估量化指标体系。评估共分为法人机构和分支 机 构两个层次。其中,法人机构按照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率和创新管理等五大类指标,设立 16 个二级指标、 41 个三级指标。分支机构按照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创新推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