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研 究机构支持单位报告主编1赵慧利写作团队2孙梦晨 李景龙 李薇 任万盛数据支持3赵金龙1报告主编简介: 赵慧利(零壹财经合伙人、智库总监、研究总监) 2写作团队简介: 孙梦晨 李景龙 李薇 任万盛(零壹财经分析师) 3数据支持简介: 赵金龙(零壹财经合伙人、数据总监)2019科技赋能力消 费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19marketing01caijing13261990570-独立的新金融知识服务机构 -01caijing零壹智库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从2009年原中国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至今,消费金融行业已经发展了十周年。 2019年1-10月,我国金融机构短期消费信贷规模升至9.60万亿元,即将突破10万亿大关。现阶段,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技术不断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消费金融领域,主要解决了风险识别与定价、提升效率、提升体验等三个方面的问题,使行业逐步走向智能化发展。目前,消费金融行业已形成多元化的生态图谱,主要参与主体有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电商平台、互联网公司及金融科技公司。持牌金融机构中,截至2019年9月底,商业银行信用卡信贷余额达到7.42万亿元,占比高达77.93%。依托强大的资金实力及风控体系,商业银行以信用卡为发力点,占据大部分市场规模。消费金融公司作为专业领域持牌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形成补充。截至2019年9月底,资产规模4938亿元,占比仅为5.19%,但资产规模呈持续增长态势。同样作为持牌金融机构的汽车金融公司也主要覆盖中部客群,以汽车产品为抓手,市场份额也较小。但作为专业持牌金融机构,牌照优势进一步凸显,未来增长潜力巨大。非持牌机构中,电商平台在流量、消费场景和技术优势下,凭借完善的生态布局逐步形成消费金融闭环,是银行零售领域的重要竞争对手。近几年,一部分互联网公司在流量和技术的支持下,不断探索消费金融业务,但真实有效的消费场景较为匮乏。新兴主体中以金融科技公司为代表,依托技术优势和垂直化消费场景,与金融机构合作提供助贷业务服务。Abstract摘要2019年是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第十年,从无到有,从试点到发展,已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有24家,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积极的作用。本报告将重点分析消费金融公司的5大方面1 2根据股东类型和持股比例,消费金融公司分为6大派系,以“银行+产业系”为主导:13家“银行+产业系”、7家银行控股系、1家产业系、家外商独资系、1家AMC系和1家信托系。截至2019年11月底,13家消费金融公司股东发生变更,7家科技公司入场。资产规模方面,2018年,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为3773.56亿元,同比增长38%。2016-2018年,21家消费金融公司中20家资产规模呈持续增长态势,仅有2018年中银消费金融资产规模出现了同比下降。头部公司实现全渠道获取资金。截至2019年11月底,共有14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银行间同业拆借,9家获批信贷资产证券化,4家获批发行金融债券,5家进行了银团贷款。模式方面,在渠道模式上,消费金融公司逐步形成了趋于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模式;在经营模式上,可分为自营和助贷业务,助贷业务成为消费金融公司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比重逐渐提升。用户方面,主要覆盖了年轻稳定的中低收入的下沉群体。头部公司的用户群体更加广泛,用户结构更加丰富;整体上看,24家消费金融公司用户结构同质化现象严重。科技赋能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科技手段及专利成果广泛落地于消费信贷的各个流程,极大地拓展了消费金融的业务发展空间。基于大数据、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云计算及语音识别等科技,金融科技具体赋能在消费金融三大环节:1、风控环节, 已建立智能风控体系涵盖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智能风控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通过在大数据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算法、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模型等AI技术的运用,有效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同时降低运用成本。2、营销环节, 已打造“千人千面”智能营销体系。智能营销,是指依托新兴技术,对海量客户数据进行分析利用,从中挖掘营销价值,并构建用户画像,进行用户分层,实现线上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精准营销。其流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五大方面:数据收集与处理、标签生成与补充、客户洞察、精准营销和营销数据反馈。股东方 面 资金来源方面13家“银行+产业系”1家产业系1家外商独资系1家信托系7家银行控股系1家AMC系消费金融公司分为6大派系3、服务环节, 提升用户体验和提高复借率。为提升用户体验感,借助金融科技技术,推出智能面签系统、智能交互系统、智能催收系统及智能客服系统,从最初产品申请到最后的贷款催收,进行全流程的服务升级,主要体现在申请便捷、操作便捷、催还方式人性化和客服方便易得。总体上,各类行业主体也在不断完善金融科技投入与布局,达到内外兼修。资金投入方面,商业银行体量庞大、资金雄厚,从而有实力从内部孵化金融科技,其研发资金支持大多在10亿元以上。消费金融公司与其他互联网机构也不断增加资金投入,规模不抵银行,但每年投入也超亿元。消费金融公司合作方式不断丰富,包括战略合作和建立联合实验室。截至2019年11月底,已经有21家消费金融公司与金融科技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有7家消费金融公司与中科院、高校、科技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并成立实验室。有10家消费金融公司在近2年招聘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人员,7家消费金融公司自主研发“智能信贷”产品。3外部合作方面有8家消费金融公司申请的专利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公示,公示专利数量累计达到139项,有38项专利涉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占专利总数的27.34%。4专利技术方面5人才招聘方面马上消费金融经过4年发展,已跻身消费金融公司头部行列,形成以科技为驱动,具有科技、场景、人才三大基因的消费金融公司。目前,马上消费金融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8亿元,自主研发了700余套技术系统,并将这些研发成果转化为应用,内容包括风控、营销获客、客服等多个领域。专利方面,马上消费金融累计提交专利申请220余项,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43项 。捷信消费金融为我国首家且唯一一家外商独资的消费金融公司,提出布局消费金融3.0智能金融为目标,早在2017年就率先布局智能金融服务,并在此基础上,于2019年6月正式提出全方位“敏捷转型”战略。按照“敏捷转型”的思路,捷信消费金融以服务客户为中心,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中原消费金融将“合规经营、风控先行、科技驱动”作为经营理念。科技成果方面,中原消费金融的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已超过20项,包括“达布牛系统”、“歌者系统”、“离线数据仓库”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中原消费金融拥有的自主研发系统包括反欺诈知识图谱、审批与额度管理系统,应用于识别欺诈风险、开展IVR提醒和智能语音催收。中邮消费金融背靠邮储银行采取“科技引领业务创新”的战略愿景,在提升大数据应用能力方面,已形成自主研发的知识图谱风险检测平台,并成立山西“数据实验室”。另一方面,中邮消费金融以技术驱动前中后台的业务协同,为业界展现出一个以技术推进消费金融产业链商业模式重构的优秀范例。报告介绍了消费金融公司科技赋能的具体案例。马上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中原消费 金融中邮消费金融未来,科技赋能消费金融是不可逆的大趋势。首先,消费金融公司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将不断加大。技术层面,消费金融公司结合业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技术创新,能直接带来效益。人才投入,金融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未来技术型复合人才需求将十分旺盛。消费金融公司将加大对此类人才的培养。其次,金融科技赋能正逐步渗透到消费金融诸多细分领域。不同“精细化”的消费场景内,消费金融公司面对竞争对手不同,客户特点也不同,这需要借助技术更好地实现金融与产品的结合,为长尾群体提供层次明晰、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推动消费者的群体需求向个性化需求转变。三是,消费金融公司不断重视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在行业竞争加剧,新的竞争格局显现中,消费金融公司牢牢掌握核心技术,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创新是在金融科技浪潮中获取长远竞争优势的关键。同时,消费金融公司不断重视人才团队和底层基础设施建设,在清晰的战略定位和开放式合作共同作用下,完全有能力实现核心系统升级、技术自主独立。四是,打造开放平台、实现多方共赢。为了满足用户多种、多变的信贷需求,消费金融行业的各类平台,要保持可持续化的发展方式,一定是走向开放,在每一个流程环节与最擅长的企业进行合作,整合最优资源。这样不仅能分散风险,也能提升信贷服务能力。五是,发展与安全并重。金融科技的运用,使消费金融行业在业务、技术、数据等方面,正面临着一些风险和安全挑战。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多重风险叠加,对金融安全和稳定产生更大的冲击。目前,在监管层面,不断加强对风险的预研、预判、预警。消费金融公司层面,各公司也持续提升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将风险管理安排与产品服务创新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使金融科技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始终处于可管、可控、可承受范围内。 2010年至2019年10月,我国金融机构短期消费信贷规模由0.96万亿元攀升至9.60万亿元,增长10倍,到2020年短期消费信贷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以上。近几年,在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和居民需求双重驱动下,消费金融市场迎来前所未有增长。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机构,以信用卡为发力点进行零售转型。截至2019年9月底,信用卡应偿贷款余额7.42万亿元,累计发卡量7.34亿张。从原银监会颁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至今,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发展了10年,数量至24家。金融牌照向来稀缺,谁能发起或参股消费金融公司,从办法酝酿期就引起高度关注。2019年互联网公司掀起了争夺消费金融牌照的又一轮高潮。上半年,百度通过度小满、阿里通过微博曲线布局;下半年,小米、平安相继获批成立消费金融公司。无论是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产品服务,还是消费金融公司和电商平台推出的消费信贷产品都具有额度小、审批快、无抵押、较分散、期限灵活五大特点。这样的产品特点决定技术能力在消费金融领域的重要性。在行业上,科技赋能最大的贡献是开辟了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风控模型,使优质用户审批达到秒级以上,并在应用中不断迭代更新,进而为服务下沉用户提供了技术支持,填补了央行征信系统外的客群,从3亿征信人群扩充至9亿互联网用户,极大地拓展了消费金融的业务发展空间。除此之外,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科技已经赋能到精准营销、智能贷前、贷中、贷后、反欺诈模型、及智能客服全流程信贷服务。从机构上看,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平台及金融科技公司都在积极地进行探索和应用,并且头部公司在技术专利成果及系统应用上已经达到了领先水平。本报告基于专业研究并调研了行业领先的消费金融公司,包括捷信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及中原消费金融。向读者展现多元化消费金融行业生态图谱、现阶段金融科技是如何赋能消费金融三大环节、行业面临的三大问题以及在科技赋能下对消费金融趋势五个方面的展望。Introduction导语6科技赋能力: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19目 录第一章 消费金融行业综述 81.1 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变迁 91.1.1 消费金融十周年:试点 -扩展 -规范发展 1.1.2 消费总量十年增幅超 200% 消费信贷十年增幅超 670% 111.1.3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消费金融仍有五年以上的高速成长期 121.1.4 消费金融监管日趋完善 131.2 无科技 不金融 171.2.1 金融科技助力解决金融领域五大问题 171.2.2 消费金融成为金融科技的重要应用场景 181.2.3 金融科技市场规模已达 1486亿元 201.2.4 各部门相继出台政策支持金融科技发展 21第二章 消费金融行业生态图谱 242.1 市场主体:持牌金融机构主导,电商平台竞争力强 252.2 消费金融公司十周年 272.2.1 背后的人:六大派系角力 “ 银行 +产业系 ” 占主导 292.2.2 资产规模保持较快增速 头部公司增速放缓 322.2.3 资金 “ 装备 ” 竞赛进行中:头部公司实现全渠道获取资金 332.2.4 线上 +线下相结合 助贷业务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352.2.5 客群下沉:着眼 “ 小镇青年 ” 3 72.3 其他市场主体:各具禀赋 402.3.1 商业银行以信用卡为发力点,占据优势地位 402.3.2 汽车金融公司:背靠厂商,汽车消费金融主要提供者 422.3.3 电商平台 +互联网公司:电商平台是银行在消费金融市场中重要的竞争者 442.3.4 新兴平台:处于劣势地位,主要提供助贷业务 452.4 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趋势 持牌化、科技化、竞争加剧 47第三章 金融科技赋能消费金融 503.1金融科技赋能消费金融各环节 513.1.1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的主要应用领域 513.1.2 风控环节:建立智能风控体系 涵盖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 513.1.3 营销环节:打造 “ 千人千面 ” 智能营销体系 543.1.4 服务环节:提升用户体验 提高复借率 587科技赋能力: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193.2 多角度看消费金融的金融科技投入与布局 593.2.1 2018年金融机构的消费金融业务技术资金投入达 157.5亿元 59 3.2.2 头部机构金融科技研发投入超亿元 613.2.3 21家消费金融公司布局金融科技 623.2.4 8家消费金融公司申请专利 数量达 139项 633.2.5 10家消费金融公司招聘金融科技人才 7家自建 “ 智能信贷 ” 6 4第四章 金融科技赋能消费金融创新案例 684.1 马上金融:科技驱动的消费金融公司 科技、场景、人才三大基因 694.1.1 “ 无科技不消费金融 ” 6 94.1.2 提出开放平台战略 724.1.3 千人技术团队 提供坚实后盾 734.2 捷信消费金融:科技 +模式 +人才 造就新兴消费金融市场领先者 744.2.1 以科技为先 践行普惠金融 744.2.2 双轮驱动 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 754.2.3 系统培养 +科学管理 打造全方位人才 764.3 中邮消费金融:合规前提下创新构建 “ 三大平台 ” 7 84.3.1 “ 强科技 ” 重构前中后台作业模式 784.3.2 构建三大平台 “ 自营 +代理 +合作 ” 特色模式 794.3.3 “ 强监管 ” 氛围下倡导行业自律,坚守合规底线 794.4 中原消费金融:科技升级,智能风控,构建消费金融生态圈 804.4.1 风险和科技人员占比超过 50%,拥 有 20余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804.4.2 合作共建金融科技实验室,加速技术输出 814.4.3 科技实力吸引外资入股,增资至 20亿元 81第五章 科技赋能消费金融趋势展望 825.1 消费金融行业问题 835.1.1客户群体下沉,信用风险上升 835.1.2同质化问题突出 835.1.3法律合规问题严重 845.2 科技赋能消费金融趋势展望 855.2.1 消费金融公司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将不断加大 855.2.2 金融科技赋能正逐步渗透到消费金融诸多细分领域 855.2.3 消费金融公司不断重视对核心技术的掌握 855.2.4 打造开放平台 实现多方共赢 865.2.5 发展与安全并重 868科技赋能力: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191消费金融行业综述PART 019科技赋能力: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19消费金融是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的美国,当时美国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农具分期服务。经过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国际消费金融市场不断成熟,且各国根据不同情况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特点。美国成为世界上消费金融最发达的国家,形成了以信用卡产品为主导的多元化产品体系,以及银行与第三方独立消费金融公司平分秋色的市场竞争格局。英国、日本的消费金融市场也十分成熟,从二战之后开始起步,如今英国已经形成以商业银行为主导,信用卡业务占绝对优势的发展体系;日本经过消费分期起步,现金贷兴起与衰落后,进入了以消费金融公司为主导,消费金融业务全面复苏的发展阶段。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变迁1.1.1 消费金融十周年:试点-扩展-规范发展1.1图 1美、英、日三国消费金融业务特点资料来源:零壹智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