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608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公示.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140608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公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7页
140608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公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7页
140608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公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7页
140608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公示.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7页
140608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公示.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 年4 月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 -2014 年4 月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 -2014 年4 月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3 -2014 年4 月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4 -2014年 4月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5-2014年 4月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6-2014 年4 月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7 -前 言1. 规划概况肥西县人民政府肥政200687号文关于上派镇三河镇等乡镇9个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的批复明确同意桃花长安工业聚集区规划。长安工业聚集区位于合肥西南部,肥西县东北部,桃花镇境内,距合肥市中心区约16km,与柏堰科技园、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接壤,紧邻政务文化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沿合九铁路线分为三块区域,A区位于柏堰科技园东西区之间,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拓展区以北,合九铁路线以西,规划面积约6.7平方公里。B区位于合九铁路以东,绕城高速以南,翡翠大道以西,繁华大道以北,规划面积约1.77平方公里。C区位于合九铁路以东,汤口路高压走廊以南,合安公路以西,双湖路以北,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总面积11.47平方公里。根据总体规划聚集区A区为工业用地,入驻规模以上企业41家,已经形成了集汽车配件制造、家电制造及零部件生产为主体,以机械装备和新型材料行业为辅的产业结构;B区规划为居住用地,主要发展房地产项目;C区为科研教育用地,目前已入驻高校三所。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2014 年1 月9 日,合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受肥西县桃花镇人民政府委托,承担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2014 年1 月13 日,该项目环评第一次公示在肥西县桃花镇人民政府网站上发布。2014 年13 月,根据设计方案及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技术资料进行规划分析,确定评价思路、评价重点及各环境要素评价等级。2013 年1 月,委托安徽海峰分析测试科技有限公司对规划区域进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对规划区周边敏感点分布进行调查。2014 年3 月18 日,肥西县环境保护局对该规划环评下达了环评执行标准的确认函。2014 年3 月24 日,对规划所在区域进行公众参与问卷调查;4月 4日该项目环评第二次公示在肥西县桃花镇人民政府网站上发布。2014 年4 月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8 -2014 年4 月5 日,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入合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内审程序,经校核、审核、审定后,于 5月 5日出送审稿。3.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本次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关注的主要问题如下:规划方案合理性。规划区域周边资源环境承载力。工业聚集区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规划的跟踪监测与评价。规划区域及周边公众对规划的态度。4.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通过规划方案合理性综合分析、影响预测评价、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公众参与等方面分析,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满足上层次规划的要求,是肥西县桃花镇总体规划(20122030)的落实和细化,是桃花镇城镇总体规划关于本区域规划的有关精神的重要体现。其编制的依据、精神、原则和内容满足区域规划应服从和遵循城镇总体规划要求,两者基本一致。规划的实施对环境有一定的压力,但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加强管理,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可以达到相应的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控制指标的要求。规划方案应尽一步进行完善,应明确产业定位、工业用地类型、经济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居住用地地周边要求;补充能源规划、环境功能规划,完善水污染防治规划、固体废物处置规划等。2014 年4 月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9 -1 总 论1.1规划背景及概况1、桃花镇2010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根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皖江城市带成为首个获批复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而合肥则成为承接产业转移核心区域。在皖江城市带的背景下,合肥加快了城市经济圈建设,打造以合肥为中心的核心增长极,构筑合淮、合安、合巢芜、合桐安四条工业走廊,多元协作,错位发展,打造合肥经济圈产业集群。桃花镇镇域面积41平方公里,人口7.2万人(其中世居人口2.2万人),辖5个社区(柏堰社区、翡翠社区、染坊社区、繁华社区、顺和社区)。桃花镇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北倚风景秀丽的庐州第一山大蜀山,南距国家级森林公园紫蓬山风景区不足10km,融于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中,与合肥政务文化新区和已建成的合肥大学城相毗邻。合宁高速、合九铁路、宁西铁路、沪汉蓉铁路、规划中的江淮运河穿境而过,312、206国道挂角而去,森林大道贯穿南北,飞虎路、宁西路、长安大道畅连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玉兰大道直通高新技术开发区。离沪蓉高速仅2km,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和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都不足10km。依托优越的区位,便捷的交通优势,近年来,桃花镇坚持以“发展是第一要务”为主题,以“工业强镇”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体,大力构筑镇域经济发展平台。如今农业产业化加工、电气电子、建材加工、汽车零部件加工配套、房地产开发等五大类产业项目雏形已基本形成。桃花正迈着稳健的步伐跨入快速发展新时期。2、长安工业聚集区长安工业聚集区位于合肥西南部,肥西县东北部,桃花镇境内,距合肥市中心区约16km,与柏堰科技园、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接壤,紧邻政务文化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沿合九铁路线分为三块区域,A区位于柏堰科技园东西区之间,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拓展区以北,合九铁路线以西,规划面积约 6.7平方公里。B区位于合九铁路以东,绕城高速以南,翡翠大道以西,繁华大道以北,规划面积约1.77平方公里。C区位于合九铁路以东,汤口路高压走廊以南,合安公路以西,双湖路以北,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总面积11.47平方公里。2014 年4 月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0-到目前为止,聚集区A区范围内已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家,均已投产,以家电及汽车配套项目为主,其中家电配套企业20家,汽车配套企业7家,机械类企业4家,其它类企业10家。第三产业52个,包含房地产项目13个,限上服务业8个,教育类5个,其它项目26个。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A区,房地产项目主要分布与B区,教育类项目主要位于C区。根据肥西县人民政府肥政200687号文关于上派镇三河镇等乡镇9个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的批复明确同意桃花长安工业聚集区规划,目前,长安工业聚集区已经形成了集汽车配件制造、家电制造及零部件生产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以机械装备和新型材料行业为辅。为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并形成区域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2174号文关于加强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安徽省环境保护局环监20039号文转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办(2006)109号文关于进一步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和要求,肥西县桃花镇人民政府于2013年12月委托合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开展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接受委托后,我单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肥西县桃花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安徽海峰分析测试科技有限公司、桃花镇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配合,对长安工业聚集区进行了现场踏勘,收集有关资料,并对聚集区规划和区域建设的环境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于2014年4月编制出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现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1.2 评价工作程序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见图1.2-2。2014 年4 月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1-图1.2-1 聚集区地理位置图2014 年4 月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2-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分析环境发展趋势生态与资源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水、气、声、渣)环境质量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计算环境容量,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提出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实施监测与跟踪评价评价结论修改规划目标或规划方 放弃规划采纳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产污分析规划分析宏观政策分析微观项目分析资源能源需求分析全程公众参与社会环境影响分析评价资源承载 环境制约 社会影响图1.2-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2014 年4 月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3-1.3 评价目的与评价原则1.3.1评价目的本次评价的目的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考虑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预防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合理安排规划项目布局和项目建设规模,使聚集区的建设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合理的范围内有序、和谐的发展,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1.3.2 评价原则(1)坚持环境影响评价为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服务的原则。认真贯彻国家与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规定;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注重区域环评工作的科学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坚持清洁生产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2)与城市发展相关规划相结合的原则。规划环评的目的决定了它与区域规划的同一性,规划环评作为具体实施区域开发规划的重要依据,应对完善区域发展规划做出贡献。为城市的总体规划提供环境保护的技术支持。(3)战略性原则。规划环评不仅要评价区域开发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还应从战略高度评价区域开发活动与其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的一致性,区域开发活动内部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并从总量控制的思想提出入区项目的原则、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削减方案。(4)综合性原则。规划环评范围广,涉及的环境要素复杂,加之开发活动多种多样,因此评价的分析工作必须采用综合的方法,从整体上评价区域开发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5)公众参与原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和主张。(6)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区域开发活动往往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因此,在规划环评中,不仅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评价区域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应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帮助建立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管理机制,以保障区域开发的可持续发展。1.4 编制依据1.4.1 任务依据(1)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桃花镇人民政府,2013年4月;(2) 肥西县桃花镇人民政府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013年12月);2014 年4 月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4-1.4.2 法律依据(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989.12.26;(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1;(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09.10.1;(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05.04;(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2.6;(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年修订;(9)国务院令第559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2009.10.1;(10)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 2010年11月;(11)安徽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 2001年7月;(12)国务院国发200540号文: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2005年12月;(1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年6月;(14)国发200539号文: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1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2174号文:关于加强聚集区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2.12.9;(1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5152号文: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2005.12.15;(1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28号文: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2.14;(1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办2006109号文:关于进一步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2006.9.25;2014 年4 月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5-(1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7】201号文:关于加强河流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2007.12.29;(20)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7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2012年7月3日;(21)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98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2012年8月8日;(22)安徽省环境保护局,环评201036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2010.2.27;(23)安徽省环境保护局,环函20039号文:转发关于加强聚集区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3.1.16;1.4.3 规划依据(1)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秘2003104号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实施安徽省水功能区划的批复”(2003年10月);(2)安徽省水功能区划(安徽省水利厅、安徽省环境保护局,2004年3月);(3)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2004年1月);(4)安徽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安徽省建设厅);(5)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3月);(6)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7)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8)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02015);(9)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0)合肥市污水专项规划;(20072020);(11)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规划(2010-2015年);(12)肥西桃花镇总体规划 (20102030年);(13)肥西县桃花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4)肥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4.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1)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国家环境保护部;2014 年4 月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6-(2)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国家环境保护部;(3)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4)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国家环境保护部;(5)HJ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国家环境保护部;(6)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国家环境保护部;(7)H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8)GB/T15190-9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9)HJ/T130-200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10)HJ/T131-2003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11)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12)GB/T132019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1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2006.02.14。1.4.5其它资料(1)总量控制技术手册;(2)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3)关于确认评价执行标准的函,肥西县环境保护局,2014年3月18日;(4)肥西县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已入区企业环评报告。1.5 环境影响界定1.5.1 环境影响识别根据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规划的规模和产业结构,结合桃花镇的自然环境特点、环境质量现状,在充分分析桃花镇及聚集区内现有环境问题的基础上,识别规划方案实施可能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各种影响与规划决策因素(选址、定位、规模、布局、基础设施等)的关系,具体见表1.5-1。表1.5-1 桃花长安工业聚集区规划环境影响识别表项目 主要的影响环境行为/或主要影响 正/负效应 影响程度 影响时段 与规划决策的相关性A占用土地(a)永久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农业用地转化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教育用地,减少农业种植面积 N L 用地规模(b)大幅度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值 P LB 生态环境2014 年4 月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7-项目 主要的影响环境行为/或主要影响 正/负效应 影响程度 影响时段 与规划决策的相关性珍稀物种 区内及邻近无珍稀物种 选址生态敏感区 区内及邻近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选址重要水体 聚集区规划纳污水体派河(IV 类水功能区) 选址C 地下水供水 供水水源为合肥市五水厂提供,合肥市五水厂水源来自董铺水库,备用水源为巢湖,聚集区不采取地下水 地下水(a)硬化地面,减少地表径流下渗 P L 功能区布局(b)浅层地下水埋深 810米,包气带防护性能较好 N L 选址/功能区布局D水资源与水环境质量取水(a) 供水水源为合肥市五水厂提供,合肥市五水厂水源来自董铺水库,其备用水源为巢湖,聚集区不采取地下水,水源水量、水压、水质均可以满足本片区未来发展的需要,聚集区内不再新建水厂。N L 规模/产业类型/供水规划(b)聚集区内不新建地下水取水设施 供水规划降雨与排水(a)地表初期雨水径流含各种有害污染物 N 产业定位(b)聚集区直接纳污水体为派河,现有污水来源为现有企业废水、居住区生活污水、教育科研区办公生活污水选址/排水规划废水处理/排放(a)企业产生的废水需预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站处理 P L 污水处理方案(b)桃花长安工业聚集区污水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做到达标排放,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N L污水综合利用方案废水综合利用(a)减轻水资源压力 P L 供水规划(b)若处理工艺不当,将影响用水设施寿命、产品品质等 N Sh废水处理方案E 能源利用与空气环境质量能源消费 增加 SO2、烟尘、NOX等污染物的排放 N L 规模工业供热 (a)规划由位于区外西面的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热电厂供热 N L 规模废气排放(a)聚集区内有组织大气污染物排放,对大气环境质量构成压力 N L 规模(b)聚集区内无组织大气污染物排放,导致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明显下降 N L 规模/布局(c)聚集区内有关项目污染控制力度不够将导致有害废气排放,降低当地空气质量,或引起健康问题 N Sh 环保规划F 声环境交通噪声 对外交通噪声防护距离不足导致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不达标 N L 功能区布局工业噪声 聚集区内 A 区主要为工业区,仍有部分居住区,区内企业噪声治理措施不当对居住区声环境产生影响。 N L 功能区布局G 固体废物管理生活垃圾 收集后送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 P L 规划一般工业废物 收集后送工业废物处理中心集中处理 P L 产业类型2014 年4 月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8-项目 主要的影响环境行为/或主要影响 正/负效应 影响程度 影响时段 与规划决策的相关性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暂存后送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集中处理 P L 规划/产业类型H 风险管理大气环境 有害气体的泄漏对周边大气环境和人员健康影响; N Sh 选址/项目水环境 液体原料泄漏对水环境的影响 N Sh 选址/项目安全 爆炸风险,对聚集区内企业及周边居民区、城市安全影响。 N Sh 选址/项目I 历史文化遗产与压煤历史文化遗产 没有在历史、文化古迹方面的损失 选址矿产资源 占地范围内没有矿产资源分布 选址J防洪排涝与防震防洪 规划区域内河流防洪标准为 100年一遇,适当增加雨水管网密度,提高瞬间排放能力,防止内涝 P L 选址地震 按标准设计建筑物和进行基础处理 选址K 社会经济与生活移民安置(a)原居民失去土地,由农民转变为乡镇居民,解决居住问题 P/N L 选址/规模(b)形成一定的就业需求。 N Sh 规划方案投资与就业 大规模的区域开发为各公司和层次人群增加各种投资、创业和就业机会 P L 规划方案交通(与区外连接)聚集区被合九铁路和宁西铁路分割,翡翠大道、玉兰大道和繁华大道贯穿其中,对外交通条件较好 P L 选址聚集区内拟建纵横交错的主次路网 P L 规划方案公建与服务设施 按城市建设标准配套公建和服务设施 P 规划方案L 施工期环境问题占地 临时占用土地 N Sh交通 交通堵塞/事故/增加出行时间 N Sh水土流失 土方开挖过程产生水土流失 N Sh噪声与振动 对施工工人或邻近居民产生一定影响 N Sh施工废水 施工废水排放可能增加水体污染负荷 N Sh扬尘与废气 扬尘和施工机械尾气排放 N Sh固体废物 弃土、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处置/影响 N Sh注:P有利影响,N不利影响,空白与具体的管理有关较小,中等,显著,L长期影响,Sh短期影响1.5.2 选址涉及的相关环境问题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选址需要考虑的相关环境问题见表1.5-2。2014 年4 月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9-表1.5-2 聚集区选址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序号 环境影响因素/行为 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1) 占用土地 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对区域生态和农业生产能力产生影响。(2) 噪声环境污染 本聚集区的主导行业为家电配套和汽车配套,其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噪声和粉尘,对周围居民居住声环境和空气环境产生影响。(3) 工业废气排放 聚集区工业废气的排放可能对大气环境敏感区产生影响。(4) 液体化学品泄露泄露的液体化学品可能进入地下水含水层,对地下水水质产生不利影响;事故状态下大量泄漏的化学品可能对周边水体水质产生影响。(5) 气体化学品泄露 当有毒、有害气体发生泄漏,爆炸等,对周围居民的安全和健康产生影响。(6) 移民安置 规划区域拆迁共涉及8个村民组,9097户,17579人的拆迁1.5.3 规模涉及的相关环境问题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规模需要考虑的相关环境问题见表1.5-3。表1.5-3 聚集区的规模可能涉及的环境影响序号 环境影响因素/行为 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1 资源承载力 原料对发展聚集区内项目制约影响2 水资源承载力 聚集区由合肥市五水厂供水,无备用水源,水资源对聚集区内项目无制约影响3 水环境容量区域纳污水体为派河,污水来源是区域内生活污水和现有企业工业废水,水体无水环境容量;派河水质目前不能满足 IV类水体功能4 大气环境容量聚集区选址区域现状大气环境为二类功能区,大气环境质量较好,若聚集区废气排放量大,可能存在大气环境容量是否充足的问题1.5.4 功能布局涉及的相关环境问题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功能布局需要考虑的相关环境问题见表1.5-4。表1.5-4 聚集区功能区布局可能涉及的环境影响序号 环境影响因素/行为 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1 地下水防护性能聚集区内地下水包气带防护能力存在差异,液体原料储罐如果布局在防护能力较差的位置,一旦发生泄露,可能对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因此包气带防护能力可能对功能区布局存在限制条件2 大气环境敏感区的分布柏堰科技园西区内规划居住区位于聚集区西北部,桃花工业园拓展区内安置点紧邻聚集区,敏感区分布集中,可能制约功能区的布局2014 年4 月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0-1.5.5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见表1.5-5。表 1.5-5 环境质量评价因子评价要素评价因子现状评价 预测评价地表水环境 pH、CODCr、BOD5、NH3-N、石油类、总磷 COD、NH3-N环境空气 SO2、NO2、PM10、二甲苯 SO2、PM10、二甲苯环境噪声 LeqdB(A) LeqdB(A)固废 分类收集率、清运率、处理率 分类收集率、清运率、处理率地下水 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铅(Pb)、铬(Cr)、汞(Hg)、镍(Ni)、砷(As)、镉(Cd) 土壤 pH、镉、铅、铬、砷、汞、铜、锌和镍 生态环境 生物量、异质性、物种多样性、绿化率、土地利用 绿化率环境景观 协调性、多样性、生动性 协调性、多样性、生动性社会环境 生活质量、区域发展等 生活质量、区域发展1.6 评价范围与主要环境敏感区1.6.1 评价范围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包括聚集区及周边可能影响到的地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有关评价工作范围的规定,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见表1.6-1。1.6.2 环境敏感点与保护目标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周边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6-2,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内现有居民敏感点介绍见表1.6-3。表1.6-1 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览表评价要素 评价范围陆地生态 聚集区覆盖区域及周边1公里区域内2014 年4 月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1-大气 聚集区覆盖区域及周边1公里范围内的敏感点地表水 聚集区所涉及的水域及聚集区纳污水体地下水 聚集区内地下水土壤 聚集区已开发区及未开发土地声环境 聚集区与相邻区域噪声适用区划、交通主干道两侧固体废物 聚集区所涉及固体废物产生、收集、中转场所,处置场所周围社会区域 桃花镇、肥西县资源承载力 供水资源、电力资源环境承载力 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2014年 4月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2-大气评价范围图1.6-1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2014年 4月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3-翡翠二期图1.6-2 环境保护目标图柏堰雅苑桃花镇政府繁华新园东冠地产禹洲地产九溪江南染坊二期染坊一期一里洋房尺、顺和家园翡翠一期合肥工业大学香樟花园翠庭园实验小学五十中堰湖山庄合肥财经职业学院 合肥三联学院合肥财贸职业学院规划居住区2014 年4 月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4-表1.6-2 聚集区内及周边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 敏感点(区) 保护目标自然环境环境空气 聚集区内外的居民小区(具体见表1.6-3) 区域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类区要求地表水环境 派河 水体水环境质量不得恶化,维持现有功能地下水环境 区域地下水 地下水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类区固体废物 周围人群及环境 固体废物的生成量达到最小化,减量化及资源化声环境区内居住小区 聚集区敏感点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区内行政教育区 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标准生态与资源环境生态环境区内生态环境区内水体区内保持良好的生态功能区内水体生态环境不恶化资源与能源 由合肥市五水厂供水水资源能够满足聚集区发展规模与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社会环境 社会经济 区域社会环境 聚集区与区域社会持续协调发展。表1.6-3 聚集区内及周边空气环境敏感点规模一览表序号 敏感点名称 方位 距离规 模备注户数 人口1 柏堰雅苑二期 A区内 380 670 安置小区2 堰湖山庄 A区内 1560 5145 安置小区3 桃花镇政府 A区内 100人办公 4 东冠地产 A区内 未建5 繁华新园 A区内 2200 3290 安置小区6 禹洲地产 B区内 1000 3500 7 九溪江南 B区内 600 2100 8 染坊二期 B区内 5481454安置小区9 染坊一期 B区内 477 安置小区10 一里洋房 B区内 1500 5250 11 合肥信息技术学院 C区内 在校生 10000 余人 2014 年4 月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5-序号 敏感点名称 方位 距离规 模备注户数 人口12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 C区内 在校师学生 8000多人 13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C区内 在校师学生 4730多人 14 翡翠一期 C区内 224 590 安置小区15 翡翠二期 C区内 570 1200 未建,安置小区16 香樟花园 N 1000m 400 1400 17 规划居住区 NW 1500m 18 翠庭园实验小学 NE 800m 在校师学生 1000多人 19 五十中 NE 955m 在校师学生 1300多人 20 合肥工业大学新区 E 2000m 在校师学生14000 多人 21 顺和家园 S 500m 3138 5230 安置小区表1.6-4 聚集区内及周边地表水、声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 环境保护目标及规模 位置 保护级别 备注地表水 派河 C 区外西南侧 500米 GB3838-2002类 /声环境柏堰雅苑二期 A区内 GB3096-2008 中2 类 /堰湖山庄 A区内 GB3096-2008 中2 类 /桃花镇政府 A区内 GB3096-2008 中2 类 /东冠地产 A区内 GB3096-2008 中2 类 未建繁华新园 A区内 GB3096-2008 中2 类 /禹洲地产 B区内 GB3096-2008 中2 类 /九溪江南 B区内 GB3096-2008 中2 类 /染坊二期 B区内 GB3096-2008 中2 类 /染坊一期 B区内 GB3096-2008 中2 类 /一里洋房 B区内 GB3096-2008 中2 类 /合肥信息技术学院 C区内 GB3096-2008 中2 类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 C区内 GB3096-2008 中2 类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C区内 GB3096-2008 中2 类 /2014 年4 月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6-翡翠一期 C区内 GB3096-2008 中2 类 /翡翠二期 C区内 GB3096-2008 中2 类 未建1.7 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1.7.1 评价内容(1) 规划方案分析在对肥西县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规划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拟定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分析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2) 环境现状调查及分析包括环境、社会、经济调查及问题分析,生态敏感点调查分析、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分析;规划目标及规划方案实施的环境限制因素分析;环境发展趋势分析。(3) 资源及环境承载力分析统筹考虑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规划中的项目,分析桃花镇及周边地区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的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论证规划实施的可行性。(4) 规划合理性综合分析分析桃花镇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结合桃花镇环境条件,分析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规划选址、总体布局、功能布局的合理性。(5) 产业结构和循环经济分析分析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规划的产业结构及循环经济的措施,针对存在问题,从规划层次提出循环经济的总体要求和建议。(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在污染源估算的基础上,统筹考虑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规划中的项目,预测并评价聚集区规划开发对地表水环境、环境空气、生态环境的累积效应及其影响程度。(7) 规划方案调整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对规划中存在的不合理性,综合考虑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影响、投入产出、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因素的前提下,提出规划修订建议;拟定规划方案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8) 跟踪监测与跟踪评价2014 年4 月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7-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建立动态的环境管理体系方案,包括环境管理机构、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清洁生产审计制度、环境监控体系建立与环境监测方案拟订等;提出规划的项目实施中开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深度等方面的具体要求。(9) 公众参与采取发放调查表、公众座谈等方式,调查有关社会人士及受影响群体对桃花镇聚集区规划的意见、建议等,并将各方面利益和主张反馈到规划方案制定中。1.7.2 评价重点本次评价重点确定为规划方案的相符性和协调性分析、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规划方案的调整与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8 评价时段包括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规划的全部时段,聚集区将统一规划,分布实施,滚动发展。1.9执行的环境标准根据肥西县环境保护局环评函关于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控制性详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标准确认的函(2014年03月18日),本次评价执行以下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1.9.1 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环境派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V类标准。(2)空气环境:SO2、NO2、PM10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二甲苯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97)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标准;(3)声环境:居住、文教、商业混杂区、工业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交通干道两侧区域(305m)执行4a类标准;(4)土壤环境:土壤环境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标准;(5)地下水环境: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要求。1.9.2 污染物排放及污染控制标准(1)聚集区污水进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聚集区内生活污水和企业生产废水排放执行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接管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2014 年4 月 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8-(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废水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2)聚集区内工业企业锅炉废气排放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二类区时段标准;(3)工业企业工艺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4)厂界噪声:科研教育 C区域内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 2类限值;居住、工业混杂区域内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 类限值,工业区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 3类限值,交通干线两侧区域执行4a 类限值;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有关规定。(5)固体废弃物:各工业项目固废处理及处置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996)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