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 司 -1- 前言 正大能源材料(大连)有限公司(简称“正大大连公司”)是由香港正大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投资的外商独资企业 。企业建设地点为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街道 营城子街道双台沟村 ,营城子工业园 区 西园内。 该公司主要产品为甲醇制取低碳烯烃工艺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以下简称“ DMTO 催化剂”),设计生产规模为 1000t/a,目前已满负荷运行。 正大能源材料(大连)有限公司 DMTO 催化剂工业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于 2008 年 7 月 通过了大连 市 环保局的审批,并 于 2008 年 12 月取得了大连市环境保护局的验收批复意见(环验 2009010035号)。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并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建设单位拟投资 1.5亿 元 建设 DMTO 催化剂生产装置技改扩建项目 ,拟新建 DMTO 催化剂生产车间一栋, 新增生产能力 6000t/a,技改扩建后企业 产品 总 产量 达 7000t/a。本次技改扩建项目利用现有厂区内空地进行建设,无需新征建设用地。本项目已取得了大连市甘井子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同意正大能源材料(大连)有限公司技改扩建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函(函 20143 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 253 号令)及中华人民共和 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有关规定,受 建设单位 的委托,由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承担 正大能源材料(大连)有限公司 DMTO 催化剂生产装置技改扩建项目 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 目前环评报告书初步结论已经形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向公众公开有关信息,并征求公众意见。 -2- 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1. 总则 1.1 评价原则及目的 按照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科学发展 观 的要求,遵循依法评价、早期介入、完整性、广泛参与的 原则,在对项目建设区域大气 、 声环境 、 地下水质量、 土壤 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明确项目 技 改扩建前 后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各类污染物排放情况 及其总量变化情况,预测 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论证项目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污染控制对策和建议,从环保角度对项目的可行性做出结论,以此为 环保管理部门对 项目的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 编制 依据 1.2.1 国家 法律法规 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1989.12.26 发布 并 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2002.10.28 通过, 2003.09.01 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2000.4.29 修订通过, 2000.09.01 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八十七号, 2008.2.28 修订通过, 2008.06.01 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 1996.10.29 通过, 1997.03.01 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一号 2004.12.29 修订通过, 2005.04.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12.02.29 修正, 2012.7.1 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0.12.25 修订通过, 2011.3.1 施行)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53 号,1998.11.19 发布、施行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环保部令第 5 号,2008.12.11 修订通过, 2009.3.1 施行)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国家环保总局令第 2 号, 2008.8.15修订通过, 2008.10.01 施行) 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 司 -3- 关 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发 201277 号, 2012.7.3) 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 评价管理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部文件,环发 201298 号, 2012.8.8) 关于印发 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部文件,环 函 2011184 号, 2011.7.5)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国家环保总局,环发 200628 号,2006.03.18 施行) 产业结构调整目录( 2011 年本)(修正)(国家发展改革委第 21 号令,2013.2.16 公布, 2013.5.1 施行)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1 号 ,自 2008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40 号 )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总局令 第 5 号, 1999.10.1 施行)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591 号,2011.2.16 修订通过, 2011.12.1 施行)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 201010 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 试 行)(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4.4.4)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006.01.24 施行 ) 关于印发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的通知(安监管危化字 200443 号) 国务院关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 “十二五”规划的批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函 2012146 号, 2012.09.27 发布) 关于印发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发 2012130 号, 2012.10.29 发布) 关于加强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境保护部,环发 201254号, 2012.5.17 发布) 关于印发 的 通知(环境保护部,环发 201320 号, 2013.2.7 发布) 关于印发 的通知(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部文件,环发 2012123 号, 2012.10.8 发布) -4- 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1.2.2 地方法律法规等 关于严格控制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强化污染减排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辽宁省环保局,辽环发 200734 号文, 2007 年 5 月 31 日发布) 辽宁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办法(辽宁省环境保护局,辽环发201122 号, 2011.5 施行) 辽宁省环境保 护条例( 1993.09.27 通过, 2004.6.30 第一次修正,2006.1.13 第二次修正, 2010.7.30 第三次修正) 辽宁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 2002.3.1 施行) 辽宁省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试行)( 2006.10.30 发布) 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辽宁省环境保护厅文件,辽环发( 2012) 9 号) 大连市环境保护条例( 2011.03.01 实施) 大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大政办函 20061 号) 大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编制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 通知(大环发200631 号) 大连市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办理程序规定(大环发 2006147, 2006.11.1施行) 辽宁省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 283 号, 2013.7.1实施) 辽宁省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辽宁省环境保护厅 2013.07.19 印发、施行)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蓝天工程的实施意见 (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发201236 号) 大连市蓝天工程实施方案 (大连市人民政府,大政发 201332号) 1.2.3 技术导则 环境影响评 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2.1-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2.3-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 HJ610-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石油化工建设项目 ( HJ/T89-2003)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 司 -5- 1.2.4 相关规范 石油化工企业防渗设计通则( Q/SY 1303-2010) 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GB 50483-2009)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SH 3024-1995)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4-200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2004)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HJ589-2010) 化工类企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 1.2.5 相关文件 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 ( 20092020) 纲要 大 连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20082020) 关于对 的 批复 (大连市环境保护局 甘井子分局文件 ,大环 甘发 2001第 17 号) 大连营城子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意见(大连市环境保护局) 营城子工业园区供热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意见及验收意见 正大能源材料(大连)有限公司 DMTO 催化剂工业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大连市环境保护局的审批意见 正大能源材料(大连)有限公司 DMTO 催化剂工业生产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及大 连市环境保护局的验收意见(环验 2009010035 号) 正大能源材料(大连)有限公司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大连市甘井子区规划局,编号:甘规 2006-014) 正大能源材料(大连)有限公司污染物排放许可证( 大连市环境保护局,许可证编号: 210211001804) 正大能源材料(大连)有限公司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统计表( 2013 年度) 关于 同意 正大能源材料(大连)有限公司技改扩建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函 ( 大连市 甘井子区发展和改革局 , 函 20143 号) 甲醇制烯烃( DMTO)催化剂二期扩建项目 协议书(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政府、正大能源材料(大连)有限公司, 2014-3-31) 正大能源材料(大连)有限公司 DMTO 催化剂生产装置技改扩建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 寰球工程公司辽宁分公司 ) -6- 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正大能源材料(大连)有限公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 详勘 阶段)( 大连金州辽南地矿工程勘测院、大连民建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建设单位 与 大连永丰 农药厂 签订的 DMTO 催化剂母液综合利用项目合作协议 建设单位与大连东泰产业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签订的 废弃物委托处理合同 书 建设单位 与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签订的环评 合同 建设单位提 供的其它相关技术资料 1.3 评价因子 1.3.1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结合本项目工程建设内容,分析本项目在不同时段的环境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按环境要素筛选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工作重点和深度。 本项目的环境影响分为施工期、营运期正常工况下的环境影响以及营运期事故情况下的环境风险影响。 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 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噪声、施工废水等。 营运期环境影响因素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为正常工况、非正常工况和事故状态三种情况。 正常工况 废气: 按废气排放形式分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源。其中,有组织排放源主要为冷凝尾气、喷雾 干燥废气、焙烧废气等;无组织排放源包括储罐区物料储存及装卸过程中排放的有机废气; 废水: 包括设备及地面清洗废水 、初期雨水 及生活污水等; 固废: 本项目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 碱吸收罐产生的废盐以及水膜 除尘器收集的尘泥等危险废物,以及人员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 噪声: 引风机、除尘器、各类泵等生产设备运行噪声。 非正常工况 非正常工况主要 指 开 ( 停 ) 车操作、设备检修、非计划停电、环保设施或生产装置不能满足设计指标下运行 不正常 导致污染物排放不正常。 事故状态 在事故状态下,生产装置区或储罐区发生泄漏、火灾爆 炸等事故,对环境空气产生严重污染,同时对周围设施和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1.3.2 评价因子筛选 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 司 -7- 根据建设项目工程特征, 经筛选 确定本项目的评价因子列于表 1.1。 表 1.1 建设项目 评价因子 环境要素 现状评价因子 影响 分析 因子 总量控制因子 大气 PM10、 SO2、 NO2、 氯化氢、原料 D2、 原料 D1 粉尘、 NO2、氯化氢、 原料 D2、 原料 D1 NOx 水 氨氮、硝酸盐氮 等 COD、氨氮 、总氮 、总磷 、 SS 等 COD、氨氮 土壤 石油类 - - 噪声 厂界噪声( LeqA 声级) 厂界噪声( LeqA 声级) - 风险 - 原料 D2、 原料 D1 - 1.4 评价标准 1.4.1 环境质量标准 ( 1)大气 根据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大政办发 2005第 42 号)“关于调整大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的通知”, 建设项目 所在区域 为 二 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大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见 图 1.1。 PM10、 SO2、 NO2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规定的二级标准 , 氯化氢 执行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 非甲烷总烃 参考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详解中关于环境质量标准取值 的规定, 原料 D2、 原料 D1 参照 前苏联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CH245-71)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 具体标准限值见表1.2。 表 1.2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单位: mg/m3 序号 污染因子 标准限值( mg/m3) 标准 来源 年平均 24 小时平均 1 小时平均 一次值 1 PM10 0.07 0.15 - - GB3095-2012 2 SO2 0.06 0.15 0.50 - 3 NO2 0.04 0.08 0.20 - 4 氯化氢 - 0.015 - 0.05 TJ36-79 5 非甲烷总烃 - - 2.0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 6 原料 D2 - 0.05 - 0.05 CH245-71 7 原料 D1 - 0.14 - 0.14 -8- 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图 1.1 大连市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图 ( 2)噪声 根据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中心城区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的通知(大政办发 2006190 号)规定, 项目所在区域 部分位于 3 类标准适用区 , 见图 1.2。 本项目 所在区域 声环境 执行 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中的 3 类 声环境功能区 标准, 即 昼间 65dB(A)、夜间 55dB(A)。 图 1.2 大连市中心城区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 图 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 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 司 -9- ( 3) 地下水 本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无功能区划, 所在区域地下水主要适用于 工业 用水 及农业用水, 故本次 评价标准采用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1993) 中 类标准, 见表 1.3。 表 1.3 地下水质 量标准 单位: mg/L 序号 项目 类 类 类 类 类 1 色(度) 5 5 15 25 >25 2 嗅与味 无 无 无 无 有 3 氨氮 0.02 0.02 0.2 0.5 >0.5 4 硝酸盐 2.0 5.0 20 30 >30 5 亚硝酸盐 0.001 0.01 0.02 0.1 >0.1 6 挥发酚 0.001 0.001 0.002 0.01 >0.01 7 氰化物 0.001 0.01 0.05 0.1 >0.1 8 砷 0.005 0.01 0.05 0.05 >0.05 9 汞 0.00005 0.0005 0.001 0.001 >0.001 10 六价铬 0.005 0.01 0.05 0.1 >0.1 11 总硬度 150 300 450 550 >550 12 铅 0.005 0.01 0.05 0.1 >0.1 13 锌 0.05 0.5 1.0 5.0 >5.0 14 氟化物 1.0 1.0 1.0 2.0 >2.0 15 镉 0.0001 0.001 0.01 0.01 >0.01 16 铁 0.1 0.2 0.3 1.5 >1.5 17 锰 0.05 0.05 0.1 1.0 >1.0 18 铜 0.01 0.05 1.0 1.5 >1.5 19 镍 0.005 0.05 0.05 0.1 >0.1 20 钴 0.005 0.05 0.05 1.0 >1.0 21 溶解性总固体 300 500 1000 2000 >2000 22 高锰酸盐指数 1.0 2.0 3.0 10 >10 23 硫酸盐 50 150 250 350 >350 ( 4) 土壤 本项目所在区域土壤质量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中三级标准,石油 类参照“六五”国家土壤环境容量研究中提出的 总 石油 烃 建议值( 300mg/kg) ,具体标准见表 1.4。 -10- 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表 1.4 土壤环境质量 标准 单位: mg/kg 项目 汞 砷 镉 镍 铅 锌 铜 铬 总石油烃 标准值 1.5 30 1.0 200 500 500 400 300 300 1.4.2 污染物 排放标准 ( 1)废气 工艺废气 种各污染物的排放速率及排放浓度 执行 中华 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 , 具体见表 1.5。 表 1.5 生产废气排放执行标准 污染物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排气筒(m)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监控点 浓度 颗粒物 120 35 31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1.0mg/m3 45 49.5 氮氧化物 240 35 5.95 0.12mg/m3 45 9.75 二氧化硫 550 35 20 0.4mg/m3 45 32 氯化氢 100 35 2.0 0.20mg/m3 45 3.2 非甲烷总烃 120 35 76.5 4.0mg/m3 45 126.5 注: 原料 D2、 原料 D1 无排放标准 。 本项目现有 1#生产车间排气筒高度均为 35m,新建 2#生产车间排气筒高度均为 45m,各排气筒 中各污染物排放速率标准是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中附录 B 的内插法 及外推法 计算得到。 现有厂区焙烧工段柴油燃烧废气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9078-1996)中二级标准 ,具体见表 1.6、表 1.7。 表 1.6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炉窑类别 标准级别 排放限值 烟(粉)尘浓度( mg/m3) 烟气黑度(林格曼级) 非金属焙(煅)烧炉窑 二 200 1 表 1.7 燃油工业炉窑的有害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有害污染物名称 二氧化硫 排放浓度( mg/m3) 850 ( 2)废水 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 司 -11- 该项目建成投产后,产生的废水主要 为 生产设备清洗废水、 车间地面清洗废水 、冷却循环排污水、 精制水 制备废水、 职工生活污水 以及厂区初期雨水 , 各类废水 均排入 厂区 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后,排入 营城子工业园区 污水 处理厂集中进行处理。 本项目废水排放标准执行辽宁省地方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B21/1627-2008)中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水污染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 该标准未列出的本项目相关污染物 pH、动植物油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中第二类污染物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三级标准 , 具体限值见 表 1.8。 表 1.8 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单位: mg/L 污染因子 排放执行标准 污染因子 排放执行标准 CODcr 300 总氮 50 SS 300 原料 B 盐(以 P 计) 5.0 氨氮 30 氯化物(以氯离子计) 1000 pH 69 动植物油 100 ( 3)噪声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标准 ( GB12523-2011), 即昼间70dB(A)、夜间 55dB(A)。 营运期噪声执行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GB12348-2008)中 3类 声环境功能区 标准 ,即昼间 65dB(A)、夜间 55dB(A)。 ( 4)固体废弃物 根据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1 号,2008-08-01 施行)对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识别,本项目产生的 危险废物在厂内储存执行 危险 废物 贮存 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 ,一般固废 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 GB18599-2001) 。 1.5 评价 等级与评价 范围 1.5.1 大气环境 按照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导则 大气环境 ( HJ2.2-2008) 中关于大气污染物评价等级采取 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 及其对应的 D10%来定量划分, Pi 定义为: Pi= %100CoiCi式中: Pi第 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 %; -12- 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 i 个污染 物的最大地面浓度 , mg/m3; C0i第 i 个污染物的 环境 空气 质量标准, mg/m3。 本项目实施后,厂区排放的废气主要为生产废气, 采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 HJ2.2-2008)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计算出 各污染物的 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具体见 表 1.9。 表 1.9 各大气污染物等标排放量统计结果 序号 污染源 生产废气 1 污染因子 颗粒物 氯化氢 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 非甲烷总烃 2 Ci( mg/m3) 6.68 10-4 1.34 10-3 3.43 10-3 3.63 10-3 2.79 10-2 3 C0i( mg/m3) 0.45 0.05 0.20 0.50 2.0 4 Pi( %) 0.15 2.67 1.72 0.73 1.4 5 D10% - - - - - 由表 1.9 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氯化氢 的 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最大,为 2.67%。根据导则规定 Pmax 10%,评价等级 为三级 。因此本项目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三级。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以 厂区几何中心 为中心 , 边长 5km、 面积 25km2的 矩形 范围内 ,具体的 评价范围见图 1.3。 图 1.3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 图 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 司 -13- 1.5.2 水环境评价等级 ( 1)地面水 本项目营运后, 地面清洗废水 、 循环冷却排污水 、职工生活污水等 经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 集中 排入 营城子 污水 处理厂 进行达标处理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2.3-93)中的相关规定,确定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 2)地下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本项目运营期产生 的废水 ,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均不抽排地下水,也不向地下注水,不会引起地下水流场或水位变化,因此 本项目属于类项目, 不 属于类建设项目。 根据类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判定标准,确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具体确定依据见表 1.10。 表 1.10 地下水评价等级划分 分类 项目 本项目计算结果 各项目分级 工作等级 类 建设项目场地 包气带防污性能 建设项目场地地下基础之下第一岩(土)层为 含砾粉质粘土 ,厚度大于 1m;渗透系数 2.510-3 6.710-3 cm/s 分布连续、稳定 弱 三级 建设项目场地的 含水层易污染特征 区内无潜水含水层 不易 建设项目场地的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非饮用水源地、 非特殊水资源保护区 不敏感 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 m3/d) 75.525 2 嗅与味 无 无 无 无 有 3 氨氮 0.02 0.02 0.2 0.5 >0.5 4 硝酸盐 2.0 5.0 20 30 >30 5 亚硝酸盐 0.001 0.01 0.02 0.1 >0.1 6 挥发酚 0.001 0.001 0.002 0.01 >0.01 7 氰化物 0.001 0.01 0.05 0.1 >0.1 8 砷 0.005 0.01 0.05 0.05 >0.05 9 汞 0.00005 0.0005 0.001 0.001 >0.001 10 六价铬 0.005 0.01 0.05 0.1 >0.1 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65- 续表 4.7 序号 项目 类 类 类 类 类 11 总硬度 150 300 450 550 >550 12 铅 0.005 0.01 0.05 0.1 >0.1 13 锌 0.05 0.5 1.0 5.0 >5.0 14 氟化物 1.0 1.0 1.0 2.0 >2.0 15 镉 0.0001 0.001 0.01 0.01 >0.01 16 铁 0.1 0.2 0.3 1.5 >1.5 17 锰 0.05 0.05 0.1 1.0 >1.0 18 铜 0.01 0.05 1.0 1.5 >1.5 19 镍 0.005 0.05 0.05 0.1 >0.1 20 钴 0.005 0.05 0.05 1.0 >1.0 21 溶解性总固体 300 500 1000 2000 >2000 22 高锰酸盐指数 1.0 2.0 3.0 10 >10 23 硫酸盐 50 150 250 350 >350 从区域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背景的角度出发,地下水水质按 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考虑。 ( 3) 监测结果与评价 根据导则要求,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应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标准指数 >1,表明该水质因子已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指数值越大,超标越严重。标准指数计算公式: siiiP CC式中: P i第 i 个水质因子的标准指数,无量纲; Ci第 i 个水质因子的监测浓度值, mg/L; C si第 i 个水质因子的标准浓度值, mg/L。 监测结果见表 4.8。 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66- 表 4.8 地下水 水质 监测结果 单位: mg/L 序号 项目 标准值 1# 2# 3# 监测值 标准 指数 监测值 标准 指数 监测值 标准 指数 1 色(度) 15 R50 三级 50>R10 四级 R<10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本项目各物质最大储量均低于临界量标准,不属于重大危险源, 具体 情况见表 6.7。 表 6.7 重大危险源识别表 类别 危险物 临界量标准 (t) 最大储量 (t) q/Q 易燃液体 原料 D2 1000 165 1 1.5 0.25 原料 D1 1000 393 1 0.59 合计 0.84 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85- 6.1.4 生产系统及储运系统风险识别 判断生产装置及贮运系统是否具有风险性,首要的条件就是确 定生产装置内反应物质(或贮运系统中贮存物质)是否具有危险性。因此 以 本项目物质识别为基础,将所筛选出的物质风险因子作为总纲,对其涉及到的生产设施及储存系统进一步识别,以确定生产设施及储存系统中的风险因子。 该公司 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见表 6.8,原料储存危险性识别见表 6.9。 表 6.8 该公司 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 名称 数量 规格型号 反应温度 反应压力 涉及的物料 配 料 罐 4 台 8.7m3 常温 常压 原料 D2、 原料 D1 反应釜 22 台 10m3 220 33.5MPa 4 台 5.5m3 离心过 滤机 18 台 - 50 常压 表 6.9 贮存系统风险识别 储存位置 名称 状态 储罐规格 压力 单罐 最大储量 事故类型 1#罐区 原料 D1 液 100m32 罐 常压 65.5t 泄露及火灾伴生 2#罐区 原料D1 液 200m32 罐 常压 131t 从各化学品的毒理性质及储存量上筛选,我们选择 2#罐区 为本项目主要风险评价单元。 6.1.5 运输系统风险识别 该公司化学品全部由供货单位运至厂区内,不由建设单位自行运输,因此,本次报告仅对危险品运输系统的风险进行简要分析。 6.1.6 事故处理 过程伴生 /次生污染识别 原料 D1 储存过程,由于操作不当或贮存设施破损等,引起 原料 D1 储罐泄漏, 遇明火可能引发火灾、爆炸,此类事故处理过程的伴生污染主要涉及火灾事故发生后产生的氮氧化物及事故消防废水等。 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86- 6.2 源项分析 正大能源材料(大连)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5 年,并于 2008 年正式投产,该企业营运至今未发生任何环境风险事故。 6.2.1 最大可信事故 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各种潜在事故危险。风险评价不可能对每一个事故均去作环境影响风险计算和评价,尤其对于庞大复杂的系统,其既不经济,也无必要性。为了评估系统风 险的可接受程度,在风险评价中筛选出系统中具有一定发生概率,其后果又是灾难性的事故,且其风险值为最大的事故 即最大可信事故,作为评价对象。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 HJ/T 2004) ,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而重大事故是指导致火灾、爆炸和有毒有害物泄漏事故,给公众带来严重危害,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罐区内物料储量较大,事故发生时对环境的危害程度、范围相应较大,因此选择贮存系统的事故作为最大可信事故。根据本项目现有的风险防控措施及风 险管理水平,参考事故案例类型,确定 本项目 最大可信事故 为单个硝酸储罐由于 操作不当等原因发生 破裂, 硝酸 发生泄漏 , 挥发出来的硝酸以及伴生的氮氧化物 污染环境。 预测方案一: 原料 D1 储罐泄漏后,挥发出来的 原料 D1 扩散到大气中,污染大气环境。 预测方案二: 原料 D1 储罐 由于静电、明火或高热等引发火灾事故, 原料 D1 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 以 及 氮氧化物污染大气环境。 6.2.2 最大可信事故概率 确定项目的最大可信事故概率,以便对 项目 存在的风险值进行计算和评价,确定 项目 风险的可接受性。 事故概率可以通过事故树分析,确定顶上事件后用 概率计算法求得,也可以通过同类装置事故调查给出概率统计值。本项目事故风险概率的确定采用类比法,根据国内外储 存 事故概率分析,确定 原料 D1 储罐 发生泄漏事故的概率为 1.010 5次 /( 罐 a ) ,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概率为 8.710 5次 /(罐 a ) 。 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87- 6.3 事故风险预测 6.3.1 事故模型 ( 1) 事故一 事故状态下的 液体的 挥发 量受污染介质本身的物化性质、外界环境温度及现场风速等诸多 因素 影响。 原料 D1 储罐 泄漏后 原料 D1 的 蒸发以质量蒸发为主,其蒸发速度 按下式计算: )2/()4()2/()2(0 )/( nnnns ruTRMpaQ 式中: QS 质量蒸发量 , kg/s a、 n大气稳定度系数,见表 6.10 p 液体 表面蒸气压, 8800Pa R气体常数, 8.314J/molK T0环境温度, 293K u风速 , m r液池半径, 2#罐区 内 原料 D1 储罐隔堤 面积约为 326m2,则 液池半径为 10.2m 表 6.10 液池蒸发模式参数 稳定度条件 n a 不稳定( A、 B) 0.2 3.846 10 3 中性( D) 0.25 4.685 10 3 稳定( E、 F) 0.3 5.285 10 3 ( 2) 事故二 原料 D1 不完全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转化 率按 100%计,即 原料 D1 中的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氧化物。 6.3.2 事故源强 根据 6.3.1 节计算模型,事故源强见表 6.11。 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