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5矿退役治理I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745矿退役治理I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745矿退役治理I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745矿退役治理I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745矿退役治理I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745矿退役治理I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45 矿退役治理期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核韶关锦原铀业有限公司 二一四年四月密 级 工程编号 版 次 B 本册编号 745 矿退役治理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i目 录 前 言 .I 1 总论 . 1 1.1 项目基本情况 . 1 1.2 退役原因 . 1 1.3 退役治理目的 . 2 1.4 退役治理深度 . 2 1.5 编制依据 . 3 1.6 评价标准及管理限值 . 4 1.7 评价范围及编制内容、重点 . 8 2 区域环境概况 . 9 2.1 自然环境 . 9 2.2 社会环境概况 . 18 3 环境质量现状 . 23 3.1 生产运行前辐射环境本底 . 23 3.2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23 4 退役治理工程分析 . 26 4.1 退役治理项目的确定 . 26 4.2 治理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 36 4.3 实施进度 . 58 5 退役治理前辐射环境影响分析 . 60 5.1 退役治理前源项分析 . 60 5.2 退役治理前辐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64 6 退役治理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分析 . 66 6.1 施工过程中的辐射环境影响分析 . 66 6.2 退役治理过程中公众辐射影响分析 . 67 6.3 退役治理过程中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剂量分析 . 67 6.4 退役治理过程中的防护措施 . 69 6.5 退役治理过程中的废物最小化 . 70 745 矿退役治理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ii7 退役治理后辐射环境影响评价 . 72 7.1 退役治理后环境状态描述 . 72 7.2 退役治理后源项分析 . 73 7.3 退役治理后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76 7.4 退役治理前后环境影响比较 . 77 8 退役治理工程稳定性分析 . 79 8.1 露天采场废墟治理工程稳定性分析 . 79 8.2 废石场治理工程稳定性分析 . 79 9 公众参与调查 . 84 9.1 公众参与的目的和作用 . 84 9.2 调查原则和方法 . 84 9.3 发布环评信息 . 84 9.4 公众参与调查表 . 89 10 质量保证 . 95 10.1 质量保证工作原则 . 95 10.2 环境影响评价质量保证 . 95 10.3 设计、施工、竣工验收质量保证要求 . 96 10.4 退役治理质量保证组织机构 . 97 11 退役治理后的监督、监护及监测计划 . 101 11.1 退役治理施工过程中的监测 . 101 11.2 退役治理后竣工验收监测 . 102 11.3 退役治理后的监督 . 103 11.4 退役治理后的长期监护 . 104 12 评价结论与承诺 . 106 12.1 评价结论 . 106 12.2 承诺 . 108 745 矿退役治理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I前 言 745 矿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长江镇境内, 为我国生产较早的大型铀矿采冶联合企业之一,是我国主要的铀产品粤北生产基地。 745 矿始建于 1969年 3 月, 2002 年国家对企业资产进行重组, 745 矿破产重组成立了中核韶关锦原铀业有限公司。改制后的中核锦原铀业有 限公司(以下简称“锦原铀业公司” )承担了原 745 矿遗留的军品生产任务和退役治理工作。 745 矿自 1969 年起,相继建成了棉花坑矿井( 501 工区) 、斜州矿井( 503工区) 、蕉坪矿井( 504 工区)等矿井和 508 水冶厂。 1985 年 1993 年期间斜州矿井和蕉坪矿井因资源枯竭而相继关停,目 前只有棉花坑矿井和水冶厂正在进行生产,因此本次退役治理范围为因资源 枯竭而停产的斜州矿井和蕉坪矿井。另外纳入本次退役治理范围的小桃园矿 点为原地质队探矿遗留的小矿点,后期 745 矿进行了开采,之后由于资源枯竭而 关闭停产,因此本次退役治理也将其纳入退役治理范围之内。 由于锦原铀业公司目前还有正在生产和恢复建设生产的铀矿冶项目,因此本次退役治理为 745 矿退役治理期工程。其退役治理范围包括了斜州矿井、蕉坪矿井和小桃园矿点停产待退役的区域 。同时本项目已经列入中核集团“十二五”铀矿冶退役治理专项规划之中。 在此基础上,锦原铀业公司委托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了 745 矿退役治理期工程项目建议书 。 2013 年 9 月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该工程的项目建议书( B 版) ,并上报科工局, 2014 年国防科工局以科工二司 2014 268 号文件对本工程项目建议书进行了批复。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锦原铀业公司委托中核第四研 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评价小 组对现场进行了踏勘,同时收集了相关的工程和环境资料。根据现场踏勘情况、 745 矿退役治理期工程项目建议书 、锦原铀业公司提供的基础资料,评价小组于 2012 年 7 月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A 版) 。 2012 年 10 月 10 日,中核集团安全环保部会同中核集团地矿事业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 745 矿退役治理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预审会议,评价小组根 据与会专家的意见对本报告书745 矿退役治理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II进行了认真的修改, 现修改完成了 745 矿退役治理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B 版) ,现上报环境保护部审查。 在报告书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环境保护部、中核集团地矿事业部、广东省环境保护厅、韶关市环境保护局等单位的 大力支持与协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本环评报告书中的环境质量现状监 测报告由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和核工业二九研究所共同完成,在此一并表示感谢。745 矿退役治理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11 总论 1.1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745 矿退役治理期工程 承担单位:中核韶关锦原铀业有限公司 项目性质:属于永久终止性善后治理与废物处置工程 退役治理内容:本期退役治理内容包括斜州工区、蕉坪工区以及小桃园矿点关闭停产后遗留地表的全部设施以及被污染的地表水体和被污染的农田。另外各退役治理工区正常生产时期使用的 设备仪器均已经送至七一厂进行回收处置,属于已发生的退役设施,不包 括在本次退役治理范围之内。本期拟进行退役治理的内容见表 1.1-1。 表 1.1-1 本期拟退役治理项目一览表 序号 源项 斜州工区 蕉坪矿井 小桃园矿点 合计 1 坑(井)口(个) 14 8 12 34 2 钻孔(个) 15 15 3 露天采场废墟(个) 1 1 4 堆浸场(个) 1 1 5 塌陷区(个) 3 3 6 废石场(个) 7 1 11 7 岩芯库(个) 2 2 8 工业场地(个) 2 4 6 9 被污染建(构)筑物( m2) 1535.9 1535.910 运矿公路( m) 1910 2069 1450 5429 11 被污染溪流( m) 1000 2860 3860 12 被污染农田( m2) 2535 1923 4458 1.2 退役原因 纳入本期退役治理的矿点均属于资源枯竭而自然终产退役。 斜州工区资源于 1991 年基本采尽,全部储量分别于 1986 年、 1991 年和1992 年注销,并得到批准。该矿井属于资源采 尽,自然终产而退役。 蕉坪工区资源于 1993 年基本采尽, 1994 年注销,属于资源采尽,自然终产而退役。 小桃园矿点属于原地质队探矿遗留的小矿点,后期由 745 矿进行矿山开采,属于资源枯竭而关闭退役的矿点。 745 矿退役治理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2各设施退役原因见下表。 表 1.2-1 设施退役治理原因 序号 源项 退役原因 1 坑(井)口 有222Rn 气逸出,存在误入或坠入的安全隐患 2 钻孔 有222Rn 气逸出 3 露天采场废墟 222Rn 析出率超出管理限值,贯穿辐射水平明显高于本底值4 堆浸场 222Rn 析出率超出管理限值,贯穿辐射水平明显高于本底值5 塌陷区 存在222Rn 气逸出、外照射及人畜坠落等不安全因素 6 废石场 222Rn 析出率超出管理限值,贯穿辐射水平明显高于本底值7 岩芯库 裸露在地表,周围环境受到一定污染 8 工业场地 土壤中226Ra 含量超标,贯穿辐射水平明显高于本底值 9 被污染建(构)筑物 无利用价值 10 运矿公路 贯穿辐射水平明显高于本底值 11 被污染溪流 底泥226Ra 含量超标 12 被污染农田 土壤中226Ra 含量超标 1.3 退役治理目的 1)消除或大幅度减少放射性对环境的污染, 对于永久终止运行的设施、各类废物和危害环境与人类生存条件的各类污 染源进行妥善处理或处置,使其长期处于相对无害、安全稳定状态 ,对生态环境不造成危害。 2)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公众的辐射照 射剂量,保护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3)尽可能恢复由于铀矿开采被破坏的地形地貌,保护生态环境,尽可能恢复自然景观。 4)为中核韶关锦原铀业有限公司后 续矿点建设提供辐射环境容量。 1.4 退役治理深度 本次退役治理工程设计方案对于有条件能够进行清挖治理的设施尽量采用清挖集中处置方案,以达到原址无限制开放 使用的深度;而对于一些废物堆存量较大且很难进行清挖集中处置的设施, 采取减少其辐射影响并保证稳定安全的处置措施,达到有限制开放使用的深度。 对于采取原地覆盖治理的废石场、露天采场废墟、塌陷区等设施,其退役治理后达到有限制开放使用深度,这些设施 做为放射性废物的最终处置场所永久存在,严禁进行可能破坏挡墙、排水沟、覆土层等相应设施的活动(如土建施工) ;严禁进行与食物链有关的操作(如耕种、放牧等活动) ;严禁长745 矿退役治理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3期在该类设施上长期居留(如建房居住等) 。各设施退役治理深度见表 1.4-1。 表 1.4-1 各退役治理设施治理深度一览表 工区 序号 源项 退役治理深度 备注 1 坑(井)口 严禁随意打开 2 塌陷区 有限制开放使用 治理方案采用废石回填、覆土植被方案,治理后需进行长期监护。 斜州工区 3 废石场 1废、 2废有限制开放使用; 3废无限制开放使用4 工业场地 无限制开放使用 清挖治理 5 运矿公路 无限制开放使用 清挖治理 6 被污染溪流 无限制开放使用 清挖底泥治理 斜州工区 7 被污染农田 无限制开放使用 清挖换土治理 1 坑(井)口 严禁随意打开 2 露天采场废墟 有限制开放使用 原地覆盖治理,需进行长期监护 3 堆浸场 有限制开放使用 原地覆盖治理,需进行长期监护 4 废石场 1废、 5废无限制开放使用; 2废、 3废、 4废、 6废、7废有限制开放使用 5 工业场地 无限制开放使用 清挖治理 6 被污染建(构)筑物 无限制开放使用 全部拆除 7 运矿公路 无限制开放使用 清挖治理 8 被污染溪流 无限制开放使用 清挖底泥治理 蕉坪工区 9 被污染农田 无限制开放使用 清挖换土治理 1 坑(井)口 严禁随意打开 2 钻孔 严禁随意打开3 废石场 有限制开放使用 原地覆盖治理 4 岩芯库 无限制开放使用 清挖治理 小桃园矿点 5 运矿公路 无限制开放使用 清挖治理 1.5 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1989 年 12 月 26 日全国七界人大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并实施; 2) 中环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 2003 年 6 月 28 日全国十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 2003 年 10 月 1 日实施;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2002 年 2 月 28 日全国九届人大745 矿退役治理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4第三十次会议通过,自 2003 年 9 月 1 日实施; 4) 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 , 2011 年 11 月 30 日国务院第 183 次常务会议通过,自 2012 年 3 月 1 日实施;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 HJ2.1-2011) ; 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 HJ2.2-2008) ; 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 HJ/T2.3-1993) ; 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 HJ19 2011) ; 9) 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 10) 745 矿退役治理期工程项目建议书 ( B 版) ,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2013 年 9 月; 11) 745 矿退役治理期工程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 ,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 2011 年 4 月;核工业二九研究所, 2011 年 3 月; 12) 745 矿退役治理期工程源项补充监测报告 , 核工业二九研究所,2012 年 11 月。 1.6 评价标准及管理限值 1.6.1 评价采用标准 1.6.1.1 主要辐射标准、规范 ( 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 GB18871-2002) ; ( 2) 铀矿冶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 ( GB23727-2009) ; ( 3) 铀矿冶辐射防护规定 ( EJ993-2008) ; ( 4) 铀钍矿冶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技术规定 ( GB14585-1993) ; ( 5) 铀矿冶设施退役环境管理技术规定 ( GB14586-1993) ; ( 6) 铀矿冶辐射环境影响评价规定 ( GB/T23728-2009) ; ( 7) 铀矿冶辐射环境监测规定 ( GB23726-2009) ; ( 8) 铀矿地质勘查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 ( GB15848-2009) 。 1.6.1.2 非放标准规范 根据韶关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本项目环 评执行标准的批复,本项目环境质量执行如下标准: 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类水域标准; 745 矿退役治理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52) 地下水质量标准 ( GB/T14848-93)类标准; 3) 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 ,乡村居住点执行 1 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工业活动较多的村庄执行 2 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工业生产执行 3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本项目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1)工业废水排放执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 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含第一类污染物的工业废水执行第 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标准; 2)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 GB12523-90) ,营运期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 GB12348-2008) ,乡村居住执行 1 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工业活动较多的村庄执行 2 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工业生产执行 3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因本项目启动时间较早, 本项目环评标准批复的时间为 2011 年 4 月, 2012年 7 月 1 日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GB12523-2011)实施,同时替代了 GB12523-90,因此本次评价施工期噪声参照新颁布的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GB12523-2011)执行。 非放评价采用的标准值如下: 表 1.6-1 非放评价采用的标准值 标准类别 污染物名称 标 准 值 标 准 来 源 Pb 0.05mg/L Zn 1.0mg/L Cu 1.0mg/L Cd 0.005 mg/L Cr 0.05 mg/L Hg 0.0001mg/L 地 表 水 体 As 0.05 mg/L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中类标准 Pb 0.05mg/L Zn 1.0mg/L Cu 1.0mg/L Cd 0.01mg/L Cr 0.05mg/L Hg 0.001mg/L 质 量 标 准 地下水 Ni 0.05 mg/L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93)中类标准 745 矿退役治理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6标准类别 污染物名称 标 准 值 标 准 来 源 As 0.05 mg/L 昼 间 60 dB( A) 噪 声 夜 间 50 dB( A)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2 类 Pb 1.0 mg/L Zn 2.0 mg/L Cu 0.5 mg/L Cd 0.1 mg/L Cr 1.5 mg/L Hg 0.05 mg/L Ni 1.0 mg/L 废 水 As 0.5 mg/L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含第一类污染物的工业废水执行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标准 昼 间 60dB( A) 营运噪声 夜 间 50dB( A)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中 2 类 昼间 70dB( A) 排 放 标 准 施工噪声 夜间 55dB( A) 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1.6.2 退役治理的管理限值 1)个人剂量约束值 根据铀矿冶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 ( GB23727-2009) ,铀矿冶企业生产期间,公众成员的剂量约束值不超过 0.5mSv/a;退役治理后最终状态下公众受照终生年均有效剂量约束值不超过 0.3mSv。 因本项目退役治理范围较小,经过治 理后的辐射环境影响将会大大降低,同时为其它退役设施留有足够的份额,本次评价以 0.05mSv/a 作为斜州工区、蕉坪工区和小桃园矿点退役治理后的公众有效剂量约束值。 根据铀矿冶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 ( GB23727-2009)和铀矿冶辐射防护规定 ( EJ993-2008) ,并根据项目退役治理过程的特殊性,本次退役施工过程中职业照射剂量约束值为 10mSv/a。 2)地表222Rn 析出率的管理限值 根据铀矿冶设施退役环境管理技术规定 ( GB14586-1993)和铀矿冶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 ( GB23727-2009)中规定废石场、露天采场废墟等设施经退役治理与环境整治后,所有场址表面222Rn 析出率不大于0.74Bq/m2s。 3)放射性表面污染控制水平 745 矿退役治理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7根据 铀矿冶设施退役环境管理技术规定 ( GB14586-1993) 中相应规定,建筑物等的非固定放射性表面污染在食品工 业以外的一般工业使用的控制水平为 0.08Bq/cm2。 4)土壤中226Ra 残留量控制值 根据铀矿冶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 ( GB23727-2009)和铀矿冶设施退役环境管理技术规定 ( GB14586-93) ,本期退役治理土地去污后,移走废石、尾渣后土地中226Ra 含量,按照平均值不超过 0.56Bq/g 控制,其它土地去污后,土壤中226Ra 含量平均值按照不超过 0.18Bq/g 控制。 对于受污染水体经清挖后, 底泥中226Ra 残留量按照不超过 0.18Bq/g 进行控制。 5)贯穿辐射剂量率控制值 铀矿冶退役相关标准中未明确要求对 退役治理后的贯穿辐射剂量率值进行控制。参照中国核工业三十年辐射环境质量评价文集 ( 1989.11)中国营七四五矿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七四五矿建矿前 对区域辐射本底水平进行了调查,矿区附近辐射天然本底值为 17.644 10-8Gy/h,本项目退役治理后贯穿辐射剂量率控制值控制在本底范围之内,即 17.644 10-8Gy/h。 6)废水排放浓度限值 参照铀矿冶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 ( GB23727-2009) ,退役治理后在坑(井)口流出水和下游最近取水点中的 U天然、226Ra、230Th、210Po 和210Pb浓度管理限值详见表 1.6-2。 表 1.6-2 废水排放中各核素浓度管理限值 排放核素 废水排放口限值 第一取水点限值 U mg/L 0.3 0.05 226Ra Bq/L 1.1 1.1 230Th Bq/L 1.85 1 210Po Bq/L 0.5 0.1 210Pb Bq/L 0.5 0.1 745 矿退役治理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81.7 评价范围及编制内容、重点 1.7.1 评价范围 根据铀矿冶辐射环境影评价规定 ( GB23728-2009) ,并考虑到本项目中蕉坪工区需要退役治理的源项最多、氡释放 量最大的特点,本次评价范围特选取蕉坪工区的 6废为评价中心,半径 20km 的区域范围。为进行剂量估算,将评价范围分别以 1、 2、 3、 5、 10、 20km 为半径画 6 个同心圆,与圆心角为22.5的 16 个方位相交划分扇形区域,共 96 个评价子区。 液态评价范围分别以小桃园矿点坑(井)口流出水下游受纳水体为主评价河段,距离蕉坪工区 6废20km 范围内的河流进行评价。 1.7.2 评价内容及重点 本报告书的编制内容包括:区域环境 概况、退役工程概述、环境质量现状、退役治理工程分析及治理方案可行性分析 、退役治理前辐射环境影响评价、退役治理实施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退役 治理后辐射环境影响评价、退役治理工程安全稳定性分析、退役治 理后的监督、监护及监测计划等。 本次环评报告书编制和评价的重点为 退役治理工程分析及治理方案可行性分析、退役治理前辐射环境影响评 价、退役治理后环境影响评价。 重点描述本期退役治理的源项内容及 其特点,在源项分析的基础上,预测和评价本期退役治理工程前后居民附加有效 剂量的变化情况,给出环境影响评价的最终结论。745 矿退役治理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92 区域环境概况 2.1 自然环境 2.1.1 地理位置及交通 锦原铀业公司位于仁化县长江镇境内的马古丘。本次退役治理工程其中斜州工区和蕉坪工区位于扶溪镇,小桃园矿点 位于长江镇。扶溪镇和长江镇均处粤、湘、赣三省五县十一乡镇交界处。 扶溪镇和长江镇位于仁化县东北部,对外交通主要为公路。斜州工区距离扶溪镇 7km,蕉坪工区距离扶溪镇 4km,小桃园矿点距离长江镇 5km,各矿床(点)至湖南省汝城县、江西省崇义县均 有公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交通地理位置见图 2.1-1。 图 2.1-1 交通及地理位置示意图 745 矿退役治理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102.1.2 地形地貌 745 矿矿区地处南岭山脉大庚岭南麓,区内山峦起伏,水系发育,地形切割强烈,多呈“ V”行沟谷,坡陡沟深,主要由低山地、丘陵、盆地和山前平地构成。区域内总的地势为北东高,南西低 ,最高峰为范水山(又称万时山) ,地形标高 1559m,最低为锦江,地形标高 195m。 退役矿区均处于中低山丘陵区,以低山为主,地貌形态表现为浑园状山峰,猪背形山脊,凸形山坡, “ V”形谷和小型山间盆地。地表植被发育,森林茂密,杂草丛生。图 2.1-2 为 745 矿矿区典型地形地貌。 图 2.1-2 745 矿矿区典型地形地貌 2.1.3 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 2.1.3.1 地质概况 矿区地处南岭的中段,为南岭纬向构造与新华夏构造的复合部位,在多次构造活动和岩浆频繁活动中,使本区构造复 杂化和沉积环境多变。区域出露的地层有寒武系、泥盆系、白垩系及第三系 ,以海相沉积的碳酸盐类和硅酸盐类为主,其次是浅海或滨海沉积的砂泥质 岩和砂砾岩等。岩桨岩主要以诸广山花岗岩体为主,还有少量海西 期二长花岗岩和加里东期的花岗闪长岩,出露面积占全区的一半以上。诸矿山岩体以中 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为主,还有斑状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细粒黑云母花岗岩 等。区域构造主要有三组:东西向的纬向构造;近南北向的经向构 造;北北东向的新华夏构造。 745 矿退役治理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112.1.3.2 水文地质概况 受区域构造、岩性的影响,矿床的主要含水层均为花岗岩风化壳潜水含水层,及构造脉状断裂含水层,只有局部地段 有少量第四系孔隙潜水呈零星分布。 矿区地下水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