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医药生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报告 以史为鉴,注重行业长期逻辑 投资要点: WHO 宣布武汉肺炎构成 PHEIC,预计疫情影响有限。 此次武汉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 ( 2019-nCov) 是一种以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属的新型冠状病毒。截止 2020 年 1 月 31 日,全国 ( 不包括港澳台 ) 累计确诊病例 11791 人,共有疑似病例 17988 人,累计死亡病例 259 人,累计治愈出院病例 243 人。 1 月 31 日凌晨,世界卫生组织 ( WHO) 突发事件委员会作出决定,宣布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2019-nCoV) 已构成 “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 PHEIC) ,至此世卫组织共宣布了六次公共卫生应急事件, 相比前五次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传染性高,但死亡率低 。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积极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很多举措远超出国际卫生条例要求,同时科研人员积极致力于病毒的预防、诊断、治疗的研发,并取得一系列成果,世界卫生组织高度肯定中方的防控举措,我们预计未来疫情很快可以得到控制。 以史为鉴:复盘非典疫情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我们根据非典疫情发展截取了 2003 年 2 月 1 日至 6 月 15 日的数据,分阶段看: 疫情前期扩散阶段 ( 2003.2.1-2003.4.15) , 整个市场普涨,以汽车、金融涨幅居前,市场并 未对疫情做出足够反应,医药板块跑输大盘,涨幅处于中下游水平;直到 疫情进入最严峻时期 ( 2003.4.15-2003.4.25) ,市场被恐慌情绪放大,大盘 期间跌幅达 10%,各板块无一幸免全部下跌,仅有医药行业较为抗跌,跌 幅仅 0.45%差点翻红; 大盘触底后的反弹阶段 ( 2003.4.25-2003.6.15) , 采掘、 公用、钢铁涨幅居前,医药不涨反跌,排名倒数第二,至此非典疫情逐步进入尾声。分析在非典时期医药股的表现,在 前期扩散期,由于市场未对疫情做出足够反应,医药股并未展现出相对大盘的超额收益,仅仅是在疫情最恐慌的时期最为抗跌 ,在此期间受益于疫情的仅仅是部分公司,而这个阶段的投资窗口期较短,且个股波动剧烈,投资者参与难度较大,大多 数股票更多表现为防御属性。 新型肺炎疫情下医药行业的投资机会。 对比 03 年的非典行情,如今医药行业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03 年医药股不到 100 只,大多为传统化药中药企业,当时过百亿市值的仅哈药股份,如今医药股超 1000 亿市值的已有数家,过百亿的超过 100 家,同时以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为代表 的细分行业发展壮大,而且自 03 年非典结束后走出以恒瑞医药 ( 193 倍 ) 、 长春高新 ( 87 倍) 为代表的一系列大牛股。虽然市场风格发生巨大变化, 但 03 年的非典事件对当下武汉肺炎行情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不过我们还是要回到产业自身逻辑, 目前当下医药行业面临两个主要矛盾,一个是快速释放的医疗服务需求与增长乏力的医保基金之间的矛盾, 另一个是大量资金的医药股配置需求与稀缺优质医药股之间的矛盾,由此导致医药核心 资产估值居高不下,而低估值医药股则陷入 “ 价值悖论 ” ,这就是此前医药股面临的状况。我们认为医药板块的投资机会还是要围绕行业自身产业逻 辑,关于此次疫情给医药行业带来的投资机会,我们主要列出以下两条投资主线: 1. 关注高估值的医药核心资产杀跌后的投资机会,这类资产的特征是 经过 19 年的拔估值后目前仍处高位,而疫情的发展对于其高估值有一定压力,个别公司可能还会影响到业绩,从而导致戴维斯双杀。但是对于这类公司来说,其长期产业逻辑并不会因为短期事件性利空而改变,历史上看医药行业优秀的公司往往都能穿越牛熊,板块调整之际往往都是加仓良机。市场普遍担忧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医药由于其弱周期属性,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小,特别是在老龄化背景下,医药刚需始终存在且在快速增长, 建议投资者关注这类医药核心资产杀跌后的投资机会 。 2. 受益于此次疫情的行业及公司,典型的以口罩、抗病毒药、诊断试 剂等等涉及相关产品 的公司为代表,我们列出相关公司供投资者参考。但同时我们认为,由于此次疫情带来的业绩放量更多是短期影响,大多数公司业绩并不具备可持续性,因此作为短期行情投资者参与难度较大,建议谨慎参与。但是投资者仍可以积极 关注一些长短期逻辑兼具的行业及公司, 例如 IVD、药店、疫苗等。典型的以药店股为代表,长期受益于处方外流及集中度提升大趋势,短期受益于疫情发展大概率业绩放量,而估值目前仍具性价比 ,上市公司以益丰药房、一心堂为代表。 风险提示: 疫情发展超预期的风险;政策风险;企业业绩不达预期的风险;医疗事故风险。 目录 1. 新型冠状病毒防控进入关键时期 . 6 1.1 新型冠状病毒定义、特征及诊治 . 6 1.2 各层级积极应对,疫情防控工作快速推进 . 10 1.3 研究工作迅速推进,各领域成果显著 . 11 1.4 各类病例持续攀升,疫情 进展加速 . 13 1.5 WHO 确认 PHEIC,预计不会对中国造成重大影响 . 15 2.以史为鉴:复盘非典疫情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 18 3.新型肺炎疫情下医药 行 业的投资机会 . 23 4.风险提示 . 25 图表目录 图 1:冠状病毒分类 . 6 图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途径 . 7 图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表现 . 7 图 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治疗方式 . 9 图 5:国内获批新型冠状病毒试剂盒 . 12 图 6:累计及新增确诊病例情况(人) . 13 图 8:累计及新增死亡病例 情 况(人) . 14 图 10:全球其它国家确诊病例情况(人) . 15 图 11: 非典时期沪深 300 与医药行业指数表现 . 18 图 12:非典对医药行业工业数据的影响 . 19 图 13:非典时期 A 股行业表现(左图疫情全阶段 2003.2.1-2003.6.15;右图前期扩散期 2003.2.1-2003.4.15) 20 图 14:非典分阶段 A 股各行业表现( 左图恐慌时期 2003.4.15-2003.4.25;右图反弹阶段 2003.4.25-2003 6.15) 20 图 15:非典期间东北制药行情走势 . 22 图 16:非典期间天坛生物行情 走 势 . 22 图 17:爱尔眼科历史 PE-BAND .24 表 1: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与普通感冒症状的区别 . 8 表 2: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进展过程梳理 . 10 表 3:多个研究团队积极开展疫苗研发 .11 表 4:多个研究团队积极开展治疗药物研发 . 12 表 5:各省份疫情进展 情 况(数据截止 2020 年 1 月 31 日) . 14 表 6:六次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相关情况比较 . 17 表 7:疫情最恐慌时期医药行业涨幅靠前个股( 2003.4.15-2003.4.25) . 21 表 8:整个非典期间医药行业涨幅靠前个股( 2003.2.1-2003.6.15) . 21 表 9:过去十年牛股医药居四席 . 23 表 10:新型肺炎相关标的梳理 . 25 属冠状病毒 哺乳动物冠状病毒 属冠状病毒 动物冠状病毒 属冠状病毒 禽冠状病毒 属冠状病毒 1. 新型冠状病毒防控进入关键时期 1.1 新型冠状病毒定义、特征及诊治 冠状病毒 属于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是一类具有囊膜、基因组为线性单股正链的 RNA 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 动物冠状病毒 包括哺乳动物冠状病毒和禽冠状病毒。 哺乳动物冠状病毒 主要为 和 属冠状病毒,可感染蝙蝠、猪、犬、猫、鼠、牛、马等多种动物; 禽冠状病毒 主要来 源于 、 属属冠状病毒,可感染如鸡、麻雀、鸭、鹅、鸽子等多种禽鸟类。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已 知会引起疾病,患者表现为从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等不同临床症状,;例如中东呼吸综合征 ( MERS) 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图 1:冠状病毒分类 此次武汉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是一种以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属的新型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 60-140nm: 基因特征: 与 SARSr-CoV 和 MERSr-CoV 有明显区别,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 SARS 样冠状病毒 ( bat-SL-CoVZC45)同源性达 85%以上。 理化特性: 对紫外线和热敏感, 56 30 分钟、乙醚、 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不典型症状 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性呕吐、腹泻等。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 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 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仅有轻度四肢和腰背部肌肉酸痛。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即该病毒可以持续人 传人,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打鼻涕、咳嗽 ) ,亦可通过接触传播( 用接触过病毒的手挖鼻孔、 揉眼睛等 ) 。 图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 潜伏期: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一般为 3-7 天,最长不超过 14 天。 临床表现: 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的症状尚缺乏足够临床资料,根据现有病例资料以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与普通感冒症状有差异。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图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表现 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 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甚至可无明显发热,无肺炎症状; 多在 1周后恢复 主要表现 部分症状轻微 患者 重症患者 多在 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 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 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表 1: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与普通感冒症状的区别 症状 病毒性肺炎 普通感冒 呼吸 频率加快,甚至困难 没有呼吸困难或急促 咳嗽 症状严重,干咳为主;伴有痰音, 喘息,影响睡眠 出现时间较晚 发热 一般高热持续 72h 以上 一般 48-72h 后可正常,退烧药物效果好 全身 精神差,食欲差 精神食欲睡眠差别不大 潜伏期 2-14 天,平均 7 天 -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对确诊病例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式: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 ( 1) 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 RT-PCR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 2) 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目前无特效药,只能对症支持治疗。目前已有多例患者治愈出院,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一般治疗: ( 1) 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氧饱和度等。 ( 2) 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尿常规、 CRP、生化指标 ( 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 ) 、凝血功能,必要时行动脉血气分析,复查胸部影像学。 ( 3) 根据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时给予有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必要时经鼻高流量氧疗 、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等。 ( 4) 抗病毒治疗:可试用 -干扰素雾化吸入 (成人每次 500 万 U,加入灭菌注射用水 2ml,每日 2 次 ) ;洛匹那韦 /利托那韦 ( 200 mg/50 mg,每粒 ) 每次 2 粒,每日二次。 ( 5) 抗菌药物治疗: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加强细菌学监 测,有继发细菌感染证据时及时应用抗菌药物。 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 ( 1) 治疗原则: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 官功能支持。 ( 2) 呼吸支持:无创机械通气 2 小时,病情无改善,或患者不能耐受无创通气、气道分泌物增多、剧烈咳嗽,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及时过渡到有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采取小潮气量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 ,降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必要时采取俯卧位通气、肺复张或体外膜肺氧合 ( ECMO) 等。 ( 3) 循环支持: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改善微循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 4) 其他治疗措施:可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酌情短期内( 3 5 天) 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剂量不超过相当于甲泼尼龙 1 2mg/kgd ;可静脉给予血必净 100mL/日,每日 2 次治疗;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有条件情况下可考虑恢复期血浆治疗;患者常存在焦虑恐惧情绪,应加强心理疏导。 ( 5) 中医治疗: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 不同体质等情况,按照不同方案行辨证论治。 图 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治疗方式 注:中药处方详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第四版 ) 1.2 各层级积极应对,疫情防控工作快速推进 自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持续督导防控工作,并在 1 月 25 日 成立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推动有关地方全面加强防控一线工作。 2019 年 底武汉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立即派出国家工作组和专家组赶赴武汉, 与湖北省、武汉市共同研究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持续推动疫情防控落实工作,实时监控疫情发生情况,快速发布一系列防治技术指南。医保局、财政部先和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 保障的通知、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保障的通知,明确对确诊及疑似患者发生的医 疗费用实施综合保障,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或适当补助。 1 月 27 日,各省市政府积极响应,全面部署防控工作,启动疫情通报机制和发热门诊专属通道。各层级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全国范围内短时间内建立了完善的疾病防控体系,疫情防控工作快速推进。 表 2: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进展过程梳理 日期 事件 2019.12.08 武汉发现一例不明肺炎患者 2019.12.29 湖北省和武汉市卫生部门接到当地一家医院报告聚集性不明原因病例 2019.12.30 湖北省和武汉市卫生部门启动调查和病例搜索工作 2019.12.31 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国疾控中心介入调查应对工作,同日武汉市官方第一次公开通报疾病爆发信息,武汉发现病毒性肺炎病例 27 例,多例病例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联,初步 分析认为是病毒性肺炎,未发现人传人现象 2020.01.01 基于初步调查结果,关闭整顿华南海鲜市场 2020.01.03 武汉市官方第二次通报,第一次提到病因溯源工作开始,并排除流感、禽流感、腺病毒 感染等常见呼吸道疾病 2020.01.09 确认新型冠状病毒为此次暴发的病原 2020.01.10 中国疾控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分享了病毒的全基因序列 2020.01.13 泰国出现海外第一例患者 2020.01.20 国务院同意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传染病法和卫生检疫法管理,并启动全国范围应急 防控工作 2020.01.21 钟南山院士接受央视直播采访,提到确认病毒有人传人现象 2020.01.22 国家卫健委承认已出现人传人及医务人员感染,病毒存在变异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