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中国汽车产业总结及2020展望分析报告,目 录CONTENTS,宏观综合分析,1,乘用车领域,2,商用车领域,3,新能源领域智能网联领域零部件领域,宏观综合 分析,0102,乘用车 领域,03,商用车 领域,新能源 领域,智能网联 领域,040506,零部件 领域,2020年是落后车企淘汰关键年在去产能、去库存及消费增速下滑背景下,2020年整体市场仍将波动探底2020年汽车销量降幅收窄为-1.2%,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开启新一轮繁荣2019年市场呈现三大特征:SUV表现好于其它车型;高端品牌份额上升提速 ;中国品牌份额跌幅居首2020年三大结构性机会:消费升级趋势不改,高级别车增势向好;二次购车群体进一步扩大,中高端SUV受青睐;政策鼓励共享出行,纯电动轿车是主流车型宏观经济因素有力,重卡需求稳定;公转铁结构调整,客车供大于求销量走势:2020年货车需求稳定、客车继续承压“三年计划”最后冲刺,治超效应持续释放新能源汽车三条技术路线并行发展,纯电动汽车仍居主流、插电混动汽车有望趋向成熟、燃料电池汽 车初显端倪并向好发展外资车企加大电动化投入,激发国内市场竞争活力2020年,政府将依托非财税政策引导产业发展;产业边界弱化,呈现多方融合智能网联汽车从测试向商业化迈进,6城已开放载人测试,载物测试首次开启L2级产品大批量投放,向中低端市场加速下沉,2020年导入规模更大本土配套企业快速成长,产业链向自主、可控发展,有利成本降低,增加本土车企竞争力主营业务收入呈下滑趋势,企业利润收窄,进出口额增速放缓企业聚焦“新四化”,加速产能布局,产品层面重点关注新能源及智能网联领域汽车后市场潜力巨大,整体向好趋势不变,2020年挑战、机遇并存,总体发展向好,核心技术是关键,主要观点导读,宏观综合分析,第一部分,2018年车市首次负增长,2019年继续下行,部分车企陷入困境,2020年是落后车企淘 汰关键年,2020年:十三五收官,稳定是主基调,GDP将力保6%,11.30,12.70,14.20,9.60,9.20,10.60,9.50,7.707.70,7.40,6.90,6.70,6.80,6.60,6.20,5.50,高速发展期平均增速10%以上 投资和外贸驱动,中高速发展期平均增速8%以上投资、外贸、消费驱动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中低速发展期(新常态),平均增速46%,消费驱动,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 2020F 2021F 2022F 2023F 2024F 2025F,落后产业出清基于科技创新,建立新动能GDP围绕5%波动,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2020年宏观经济将在多重政策的护 航下力保6%。未来5年是经济转型关键期,降速提质是主旋律,在新旧动能转换期,GDP将围绕5%波 动。我国GDP增速演变历程20052018年GDP增速,%,2020年:在去产能、去库存及消费增速下滑背景下,整体市场仍将波动探底,在我国消费增速下滑叠加汽车行业去产能、去库存的背景下,2020年我国整体汽车市场仍呈探底 波动的发展态势。2020年车市:消费增速下滑叠加去产能、去库存,去产能,去库存,2018年销量负增长, 行业开始去产能2020年将是汽车行业 淘汰落后产能的关键 时期,2.521.510.50,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11月12月2018年2019年,全社会消费增速下降,8.2,8.7,7.2,8.6,9.8,7.6,7.5,7.8,7.2,201902 201903 201904 201905 201906 201907 201908 201909 201910,通过低利率及一定程度上的货币贬值来拉动消费,通过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继续降低汽车制造企业各项 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贷款利率存款利率,2019202020212022,2025年,1.5%,4.35%,降低基准利率和进一步缩小息差,央行,政策 利率,市场 利率,存款 利率,贷款 利率,实体 经济,LPR,贷款 基准 利率取消,传导 不畅,引入LPR机制,进一步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2020年汽车市场展望:通过金融手段促销费,降成本,激活汽车制造业活力,时间,1955,1970,1985,1992,1998,纺织业贸易 摩擦,钢铁贸易战,家电,半导体,汽车,广场协议 日元升值,不良债务 堆积房市、股 市泡沫,日本加息,主 动刺破泡沫,VS,美、日贸易战40年的历程回顾,美、日贸易战启示,贸易战长期存在,由贸易战演变成 金融战、汇率战美、日贸易战对日本相关产业的打 压反而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升级贸易战后期,美国动用金融手段, 主导“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 利用汇率金融战和“超级301条款” 打击日本出口竞争力,导致日本制 造企业大量转移,失业率大增,乃 至经济崩盘,贸易战,金融战 汇率战,2020年汽车市场展望:美日贸易战启示,内外部环境均指向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纵观美日长达40年的贸易战,对汽车等相关产业的打压反而加快了其转型升级的步伐。,2019年,VS,美对中国汽车及零 部件产品加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出口受阻 外贸下滑,对策:人民币贬值工厂外迁,经济托 底:稳 消费,海外市 场:一 带一路,刺激汽 车消费,汽车海 外出口,2025年,2030年,产业升级,落后企 业出清,智能化 电动化,头部企 业机会,产品升 级机会,金融、汇率战,短期,中期,长期,2020年汽车市场展望:中美贸易战下的汽车企业发展机会,为应对贸易战,政府会刺激内需、扩大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同时,落后企业淘汰和技术升级也为头部 企业提供发展机遇。中美贸易战推演及汽车行业机会,我国汽车制造业亏损企业数量,单位,个,2020年汽车市场展望:汽车制造业关键指标转好,4589,4197,4024,3905,3929,39013905,201902 201903 201904 201905 201906 201907 201908,2018年以来,我国汽车制造业亏损企业个数最高曾接近5000家,2019年以来,亏损企业数量在 减少,8月份降到3905家。我国汽车制造业存货由年初的7500亿元下降到8月份的7294亿元,汽车制 造企业库存在改善。,我国汽车制造业存货,单位,亿元,7527.8,7365.8,7535.5,7651.3,7215.3,7279.2,7294,201902 201903 201904 201905 201906 201907 201908,迎接2024年的繁荣-预测逻辑:报废量扰动因子+三层神经网络预测模型,N年汽 车销量 预测值,=,神经 网络 预测 值,+,第N年报 废量扰 动因子 影响值,平均报废 年限按15 年,第N年报废量扰动 因子=N-15年销量/N-15 年汽车保有量,基于三层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报废量扰动因子影响值,对汽车销量预测值进行修正。,17.95%,15.00%10.00%5.00%,20.00%,25.00%,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2026年,2027年,2028年,2029年,2030年,2031年,2032年,2033年,未来汽车销量年份的扰动因子影响值,扰动因子均值,迎接2024年的繁荣-预测逻辑:报废量扰动因子影响均值为15.1%,大于该值时对汽车 预测量赋正值,经过对历史数据进行测算,近15年报废量扰动因子均值为15.1%,当扰动因子影响值大于均值时, 对预测结果赋正值,反之,则赋负值。从2024年开始,扰动因子明显高于均值,对预测结果赋正值。,2020年汽车销量降幅收窄为-1.2%,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开启新一轮繁荣,2018-2024年汽车市场销量预测,2808,2550,2510,2550,2580,2780,-4.10%,2580-8.10%,-1.20%,-1.60%,1.60%,1.20%,7.70%,-10%,-5%,0%,5%,10%,15%,28502800275027002650260025502500245024002350,2018,2019F,2020F,2021F,2022F,2023F,2024F,销量(万辆),同比增长,小结,十三五收官,GDP约6%,宏观环境以稳为主2020年是去产能、去库存叠加消费增速下滑的关键时期,落后车企面临淘汰减税降费、促销费发挥积极作用,2020年降幅收窄,启示一:,创新的引入报废量扰动因子预测汽车销量,2020年降幅收窄,2020-2023年仍处 弱市波动,2024年开启新一轮增长,启示二:,乘用车领域,第二部分,乘用车市场调整加剧 2019前11月累计销量跌幅超10%,245.6,147.6,216.9,191.4,188.9187.4,159.0,179.0,206.0,204.7,217.3,223.3,202.1,201.9,157.5,156.1,172.8,152.8,165.3,193.1,192.8,205.7,2018年,2019年,2019,乘用车月度销量走势(万辆 ),2019月度销量前低后高,但均低于2018年同期,消费信心仍不足,1447.24,1549.52,1792.89,1970.06,2114.63,2437.69,2471.83,1923.11,20%15%10%5%0%-5%-10%-15%,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1-11月数据来源:中汽协(下同),销量,同比增长,近年乘用车年度销量走势(万辆 ),中低速发展阶段,年均增速约9%,调整期,两年负增长2370.98,121.9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当前车市步入成熟期、调整期,行业增速放缓。2019年1-11月,乘用车累计销售1923.1万辆,同比下降10.5%,跌势较2018年进一步扩大,乘用车市场特征 :2019年四大车型均呈负增长 SUV表现好于其它车型,0%,2019年前11月,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9年前11月,乘用车四大车型销量均为负增长,其中仅SUV跌幅小于乘用车整体,其它三大车型均呈两位数下跌。 从市场份额来看,轿车与SUV连续第二年合计销量占比超九成。近年乘用车各车型市场份额变化,轿车SUVMPV交叉型,SUV与轿车份额差距缩小至4.8个百分点轿车份额逐年下滑,已由近70%降至不足50%SUV份额则快速提升,由11%涨至43.5%,01,MPV前景不乐观,交叉型乘用车销量已降至冰点2019年MPV跌幅超两成,且没有回暖迹象;交叉型乘用车销量已由2011年近226万辆降至不足40万辆,02,从车企推新车的偏向来看,SUV份额仍有增长趋势,2020年经济形势不乐观,将 进一步抑制微客型MPV消费,乘用车市场特征:消费升级下的高光版块高端品牌份额上升提速,据乘联会数据分析,2019年前11月高端品牌累计销售139.52万辆,较上年同期逆势增长8.4%,这与狭义乘用车整体 8.0%的跌幅形成鲜明对比。同期,豪华品牌销量更是实现11.5%的同比增长。,消费升级趋势向好 高端品牌销售比例加速增长,3.5%,3.7%,4.7%,5.8%,7.5%,0%,2%,4%,6%,8%,2017年,2018年,2019年1-11月,2015年2016年高端品牌指起售价30万元,6.1%,6.2%,7.4%,8.8%,10.8%,56.0%,52.6%,50.8%,50.1%,51.5%,37.9%,41.2%,41.7%,41.0%,37.8%,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1-11月,豪华,2321.32372.1,2238.3,1855.3,豪华品牌近年市场份额今年首破10%红线(万辆),狭义乘用车总 1941.4,体,万辆,3年份额提升2.7%,提升2%,豪华品牌2019前11月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同比增长11.5%, 在狭义乘用车市场份额首次突破10%。,豪华品牌市场份额持续走高 今年首破10%自主主流合资,今年经济环境不理想,但高端人群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弱,豪华品牌通过推入门车及终端优惠抢占合资/自主高端品牌份额,乘用车市场特征:前11月德、日系份额提升,中国品牌份额跌幅居首,20191-11月,中国品牌乘用累计销量为747.8万辆,同比下降16.9%,市场份额为38.9%,较上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 同时,美系、韩系、法系份额也在收缩,而德系、日系则趁势扩大在华市场占有率。,41.9%,21.6%,18.8%,4.8% 1.4%10.6%,中国, 38.9%,德系, 24.3%,日系, 21.6%,美系, 9.1%,韩系, 4.5%,法系, 0.6%,外环:2019年1-11月份额内环:2018年1-11月份额,乘用车各系别市场份额比较,德系(+2.7%),大众SUV新品是德系销量、份额双增 长的主要带动力量,4月以来,中国品牌份额连续8个月在40%以下, 前11月轿车、SUV和MPV累计份额均低于同期,中国品牌(-3.0%),日系(+2.8%),日系在轿车和SUV两大主要版块均实 现逆势增长,“双田”最抢眼,美系(-1.5%),美系的低迷很大程度受福特拖累,同 时,通用也陷入销售困境,韩系今年基本稳住跌势,法系则全线 溃败,PSA、雷诺已被边缘化,韩系法系(-0.3%)(-0.8%),市场主体:乘用车头部车企市场集中度高于同期 马太效应将愈加明显,1-11月,乘用车销量TOP20车企合计售出1662.93万辆,同比下滑6.1%,优于乘用车整体表现;从市场占有率来看,TOP20车企合计占乘用车市场86.5%,较上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185.67,176.77,147.56,123.15,114.38,107.42,82.1,72.95,71.83,70.78,66.46,62.42,59.58,59.16,53.26,51.82,49.53,41.25,34.5,32.34,0.0%,3.3%,14.0%,5.3%,16.0%,10.3%,18.2%,16.6%,一汽-大众 上汽大众 上汽通用 吉利控股东风有限(本部) 上汽通用五菱长城汽车 东风本田重庆长安广汽本田 一汽丰田销售广汽丰田 上汽股份 北京现代奇瑞汽车 北京奔驰华晨宝马比亚迪股份 广汽乘用车东 风集团公司,04,03,比亚迪、上汽股份的新能源产品表现不佳,影响业绩;而广汽乘用车则相反,新能,源产品表现出色,传统车却极不给力,部分车企受新能源版块拖累,日系占3家,中国品牌包括长城和奇瑞,BBA企业全线增长,有8家车企实现正增长,日产和一汽丰田微降,基本与上年持平;广汽乘用车、上通五降幅居前,12家车企不同程度下滑,02,南北大众已具绝对优势,一汽-大众的突出表,现得益于SUV新品和捷达品牌的贡献,TOP5占有率达38.9%,01,市场主体: TOP20以外过半走在淘汰边缘 长安福特等车企已给出应对策略,头部企业虽然也涨跌不一,但有一定的规模效应及相对健康的体系能力抵御“寒冬”。而在TOP20以外的70家车企中, 过半走在淘汰边缘,亟需进行自身革新或是抱团取暖走出困境。,2019年前11月累计跌幅超50%,前11月销量未达8000辆,在TOP20榜单之外有销量数据的56家车企中,要“活下去”都得拼尽全力,不乏长安福特、神龙等二线车企,10.81万辆,54.8%,9月发布“元”计划,分三个阶段实 现复兴,其中2020-2021年的目标是 销量提升至25万辆,恢复体系能力神龙汽车股东双方12月达成一致,将 延长合资期限,并有望引入欧宝品牌,16.61万辆,53.9%,9月发布“加速计划”,强调加速产 品投放、研发设计本土化等变革“加速计划”首款落地车型锐际于12月上市,被视为福特SUV矩阵的 棋眼及重振经销商信息的关键,59.16万辆15.8%向技术路径转型、加强品牌塑造,是 企业“二次崛起”的标签。11月发布全新技术品牌“SMART+战 略”;2020年将推5款车型,未来还 将引入高性能N系列。,市场主体:长丰猎豹/力帆汽车等获政府出手帮扶 前景不被看好,包括长安福特、东风神龙在内,尽管深陷困境,但有背后的股东支撑,还有回转余地。而对于长丰猎豹、力帆等车企, 虽然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启动自救,但在行业洗牌期,缺乏核心竞争力及体系羸弱,前景不被看好。,2020年乘用车市场展望降幅收窄 行业分化会更明显,2019年乘用车市场连续第二年下滑已是定局,对于2020年,降幅大幅收窄是行业共识,同时,强者恒强格局将凸显。,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居民收入和消费预期下降,汽车作为可 选消费品将受冲击P2P爆雷影响了部分底层人群的储蓄和存款中美经贸摩擦的持续发酵,影响中小企业和从业者收入,经济因素,低线市场受波及,首购 车需求受抑制高端人群受影响较弱, 有利高级别汽车消费,产业政策因素,国家层面有意稳住汽车等消费大头,2020年汽车领域的消费 刺激政策将进一步落地,将释放部分购车需求去产能、排放法规加严及双积分政策退出,车企承压加剧,2020,年车市影响因素,新四化趋势,“新四化”正在重塑产业格局,随着技术进步,以及大数据 和人工智能对产业的快速渗透,汽车产业迎来第三次造车浪 潮,限购放宽等促消费政策 将释放部分购车需求,优胜劣汰加剧,行业集中 度进一步提升,跨界融合将成主流,兼并 重组、抱团合作常态化,2020年乘用车市场发展建议,用户正从功能型消费转向情感消费,车企营销需从以交 易为导向转向以关系为导向,构筑粉丝经济2020将是体育大年,除了东京奥运会,还有欧洲杯、 斯诺克等世界级赛事,打造体育营销是难得契机,结构性机会犹存,购车群体变化 新需求有待发掘,1. 消费升级趋势不改,高级别车增势向好,2. 二次购车群体进一步扩大,中高端SUV受青睐,3. 政策鼓励共享出行,纯电动轿车是主流车型,1. 中产阶层购车比例提升,更关注情感、品质,2. 人口老龄化,中老年人群的出行需求增加,3. 女性群体用户的购车比例在逐步提高,据全国工商联调查,2019年上半年 盈利的汽车经销商不足三成,亏损扩大,仅2019年9月就有约1000家经销商退网,营销领域建议,2020年恢复经销商信 心也是车企的重要工作,稳定经销体系,营销注重“用户+”思维,小结,商用车领域,第三部分,433833282318,48,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18年2019年,销量走势:2019年我国商用车市场维持景气,p宏观经济保持稳步增长,政策持续利好驱动供给,与乘用车市场持续的低迷相比,2019年中国商用车行业发展平稳, 1-11 月商用车累计销量同比仅下降1.6%。我国商用车月销量走势(万辆),8,0207,0206,0205,0204,0203,0202,0201,02020,0%,1000%,2000%,3000%,4000%,500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2019年货车月度销量走势及公路货物周转量货车公路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6543210,90085080075070065060055050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 11月,2019年客车月度销量走势及公路旅客周转量客车(万辆)公路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政策驱动:2019年多项政策并举,刺激汽车行业结构调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国三淘汰:各省市制定国三淘汰时间及补贴标准,加速国 三及以下车型淘汰速度。新能源: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 策的通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各省市发布新能源汽 车相关补贴及鼓励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国六排放标准实施:北京、河南、陕西等7 省市宣布于2019 年7 月1 日提前实施公交、邮政、环卫等城市用途重型 柴油车的国六排放标准。路权限制: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各省 市发布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柴油货车污染治理 攻坚战实施方案以及限行通告等。,降低汽车尾气污染,汽车能源结构调整,超载治理&安全法规,取消“双证”&解禁皮卡,轻型货车“大吨小标”专项治理大范围开展治超限行动应用不停车计重系统1号修改单对客车驾驶区的防护要求,明 确平板车自卸“禁止上路”新版GB7258国标实施,增加强制性安全配置,超载超限治理,提升道路安全,4.5吨及以下车辆的不必进行每年一次的资格 审验,个别省份可以不用继续缴纳挂靠费用, 降低物流成本。解禁之后,皮卡属于乘用车。,降低物流成本,推进皮卡乘用化,行业发展:市场集中度提升,主机厂纷纷加速转型,p市场对商用车的产品、技术、模式、服务都在提出更高的要求。,0.44,0.45,0.46,0.47,0.48,0.49,0.50,0.51,0.52,1,2,3,4,商用车CR5逐步提升,商用车CR5,产品,电动化 绿色化,纯电动、燃料电池车型激 增,车企加速布局新能源,货车L2已经实现量产, 车内配置也趋于高效智能,智能化 网联化,技术,发动机国六技术门槛增高,小企业零部件退出市场,马太效应明显,大数据大数据时代来临,企业利用智能制造 一切到手信息加速转型,远程服务、云平台、APP,服务,主机厂布局全寿命转型,关注后 市场,提升服务效率,提高全过 程服务水平。,集中调度&共享卡车全面降本增效,模式,物流利润透明,商业模式正在逐 步转变,更科学的提升装载率的 方法改变原始物流运营模式。,销量走势:2020年货车需求稳定、客车继续承压,p宏观经济因素有力,重卡需求稳定;公转铁结构调整,客车供大于求。,国,20082010 2011,2013,国,国三重卡的运行时间:611年,重卡更新需求稳定,2019,2021,国,国六排放标准实施,工程车方面,专项债提前下发2020年额度1 万亿元。基建有望对冲房地产下滑压力。,物流车方面,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实施不停车称重,治超力度加强。天然气重卡:价稳定,天然气重卡性价比提升,目前与柴油车相 比,半年找回差价不成问题,天然气重卡需求有保障。环保方面,蓝天保卫战最后期限,国III 加速淘汰,预计2020年 新增需求维持平稳。,政策驱动:“三年计划”最后冲刺,治超效应持续释放,2018,2020,2030,2016,治理超载,安全法规,合资股比放开,按轴收费&不停车计重系统普及,商用车双积分政策,零排放,路权限制尾气排放,油耗限值,蓝天保卫战,行业发展:能源结构持续调整,智能化落地不可忽视,p汽车行业向低碳、智能方向深度发展。,01,行业全面电动化、低碳化城市客车、城配物流短途车辆纯电 动汽车占比提升配套基础设施反推新能源汽车发展LNG、燃料电池汽车市占率提升,02,市场格局进一步分化1.商用车从量产向定制化转型2.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集中度更加 集中3.国外车企或将强势入驻,03,智能化改变商业模式1.商用车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升,自 动驾驶落地特定区域2.交通配套设备网联化、大数据化势 不可挡,小结,宏观经济因素有力,重卡需求稳定;公转铁结构调整,客车供大于求,启示一:,“三年计划”最后冲刺,治超效应持续释放,启示二:,行业向低碳、智能方向深度发展:城市客车、城配物流短途车辆纯电动汽车占比继续提升市场格局进一步分化,从量产向定制化转型,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集中度更高智能化改变商业模式,自动驾驶落地特定区域,交通配套设备网联化、大数据化 势不可挡,启示三:,新能源领域,第四部分,市场表现:地补退出,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探,80.95%,-4.76%,-15.84%,-33.88%,-45.65%,-43.79%,100.00%50.00%0.00%-50.00%-100.00%,200.00%,0,5,10,15,20,25,1月,2月,3月,4月,5月,6月,9月,10月,11月,12月,2018年,7月2019年,同比,8月环比,受地补退坡政策影响,7月后,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减缓,呈下滑趋势1。50.00%,p 2019年,国家调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补贴金额大幅退坡,取消地方补贴,提升技术标准要求,提高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降低新能源汽车整车能耗,提高电动汽车续驶里程,2019年6月25日,X地方补贴,转向支持,地方补贴侧重点改变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驱动,市场驱动,开始转向,政策变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表现产生冲击,引发产销下滑20182019年各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情况对比(辆;%),技术路线:三条技术路线并行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崭露头角,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占比情况(万辆),全年,111月,p 2019年中国新能源市场中,纯电 动汽车仍居主流、插电混动汽车虽 有所跌落,但有望趋向成熟;燃料 电池汽车初显端倪,并向好发展; 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主要应用于商 用车领域,技术瓶颈有待突破,成 本需要进一步降低,才有望实现大 规模商业落地。,BEV路线,PHEV路线,FCEV路线,未来展望,未来依旧是主流地位,电池能量密度进一步提 升,安全问题得到解决,2020年,锂离子动力电池300Wh/kg,改善安全,研发固态电解 质电池,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向常规混合动力全面覆盖,发动机,38%41%,效率提升至,2025年2030年,新一代氢能技术出现,2020年,5千1万辆,2025年,5万10万辆,国内车企:自主品牌目标难达成,新势力声势渐弱,2019年自主新能源车企销量目标完成情况(万辆),p 2019年自主车企新能源业务受到政策调整、成本增多的影响,整体难以达成 年初定下的销量目标;p 头部企业如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也难掩业务下滑的事实,市场终将回归理性,p 新势力车企声势渐弱,难以实现盈利,以蔚来为例亏损不断,资金断层,截至2019年 第二季度,亏损400亿元,2019年前三季度,净亏损86.39亿元,竞争激烈,新势力车企难显优势造车基础薄弱,产业链不完整,资质基地欠缺, 无法掌握整车核心技术;大多数车型尚未交付,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力不 足;传统车企加速布局新四化领域,新势力车企难以 招架市场考验。,外资车企:加大电动化投入,激发国内市场竞争活力,外资车企的电动化战略规划,外资车企电动化战略,奔驰,2019年底,推出20款电动化车型;2030年,电动车型销量占比达到50%以上,奥迪,2019年底,推出12款电动化车型;2025增长到30款,并计划销售100万辆电动汽车,大众,2023年前投入300亿欧元用于汽车电动化;2028年前推出70款纯电动汽车,生产电动汽车2,200万辆,通用,2023年前推出至少20款新车,2026年前电动汽销量升至100万辆,丰田,2025年,BEV+FCEV销量达到100万辆,HEV+PHEV销量450万辆,本田,2025年在中国投放20款以上电动化车型;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占比达到65%,现代,2025年之前,计划发布44款新能源汽车;2026年销量达67万辆,外资品牌PHEV领域表现抢眼,2917,1292,1026,1026,554,526,513,434,409,364,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宝马5系,吉利帝豪GL,比亚迪宋Pro,比亚迪唐,途观L卡罗拉双擎E+ 雷凌双擎E+,宝马X1,帕萨特比亚迪秦Pro,11月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排行(辆),11月PHEV销量前十中,60%是外资品牌 车型,中国市场将呈现多元竞争的场面,其 他 表 现,加大合作投入实现技术共享车型本土化生产,后市场:动力电池回收形势严峻,回收体系有待搭建,回收利用形势严峻,11,25,39,42,48,50454035302520151050,2019年,2020年E,2021年E,2022年E,2023年E,退役动力电池回收量预测(万吨),推广新能源汽车1.7万辆,新能源汽车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61万辆,动力电池 累计配套量超过140GWh,约98万吨,新能源汽车生产约91.6万辆,动力电池装机量约46.38GWh,20092012年,2013年,2018年,2019年110月,动力电池将大批退役2020年我国将产生约26万吨的退役锂离子电池;针对现状,国家及地方给予动力电池回收相关政策支持;动力电池产业呈现规模化效应,未来回收和梯次利用市场大有可为。,国内相关企业筹备规模回收动力电池回收主要分为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两个循环过程;中国铁塔等电池企业布局基站建设,车企寻求抱团合作;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具备经济环保双重效益。,商业模式:国家给予政策支持,车企探索全新商业模式,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2019年6月6日,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 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提出“推广新能源汽车电池租赁等车电分离消费方式,借鉴公共服 务领域换电模式和应用经验,鼓励企业研制充换电结合、电池配置 灵活、续驶里程长短兼顾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换电模式,北汽新能源(擎天柱计划),EU300,EU260,EU220,EU5,2020目标,投入100亿元,推广100座城市,换电站3000个,服务50万辆车,换 电 车 型,蔚来(自主研发换电模式),ES6,ES8,享受 终生 免费 换电 服务,2020目标换电站1100个投放1200辆车面临资金紧张、内部裁员等问题, 蔚来发展压力倍增,其他 商业 模式,广汽新能源:“APP+25hours体验中心”的营销服务新生态,比亚迪:推行充电技术+服务全面升级,北汽新能源:APP打造数字化、智能化服务体系,威马:多领域服务,探索二手车残值管理抱团合作:推出车电服务包,安全事故引关注:高密度、长续航亟需回归理性,2019年58月,共发生79起车辆起火事故,涉及96辆电动汽车,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车辆类型占比情况,乘用 车 65%,专用 车 28%,7%,电池类型占比情况,三元锂离子 86%,磷酸铁锂 7%,7%,行驶状态,静止状态,充电状态,车辆 状态 占比 情况,为获取补贴, 车企过度提高 能量密度是主 因,某车企新款NEV车型动力技术参数,电池类型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180Wh/kg,NEDC工况续航500km,快充支持30min可充至80%,事故基本信息,12h内上报;造成重大伤亡,6h内上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