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分析报告 目录 一、对 2020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 4 (一) 从产业链建设看,人工智能数据、算法、算力生态条件日益 成熟。 . 4 (二)从政策推动来看,全国各级地方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申报和落地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 6 (三)从投融资情况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市场将关注易落地的底层技术公司。 . 7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 9 (一) 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 . 9 (二)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算力算法核心基础相对薄弱。 . 10 三、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 13 (一) 以算力为核心加强人工智能基础能力建设。 . 13 (二)体系化梳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供应链现状。 . 13 (三) 推动国内人工智能企业加快开拓国内外应用市场并提升出海 抗风险能力。. 14 (四) 在国际社会上提出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 . 14 【内容提要】 2019年以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猛,在产业链建设、政策推动、投融资发展上取得新进展,但也面临各种内外部压力和挑战。展望 2020年,全国各级地方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申报和落地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投融资将更关注落地前景好的底层技术公司,但产业整体面临的外部形势将更为严峻。需关注的问题有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算力算法基础相对薄弱,以算法战、深度伪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滥用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潜在负面影响等。基于上述分析,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提出,以算力为 核心加强人工智能基础能力建设、体系化梳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供应链现状、加快开拓国内外应用市场并提升出海抗风险能力、发展 “ 负责任的人工智能 ” 等措施建议。 2019年人工智能数据、算法、算力生态条件日益成熟,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将迎来新一轮战略机遇,智能芯片、智能无人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细分产业,以及医疗健康、金融、供应链、交通、制造、家居、轨道交通等重点应用领域发展势头良好。展望 2020年,全国各级地方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申报和落地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国内人工智能产业投融资将更关注易落地的底层技 术公司,但同时产业发展的外部形势将更为严峻,美国对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压制可能从上游元器件转向下游行业应用。 一、对 2020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 从产业链建设看,人工智能数据、算法、算力生态条件日益成熟。 算法、数据和计算力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 “ 三驾马车 ” 。一是在算法方面, 2019年基于视觉、触觉传感的迁移学习、变分自动编码器 (VAE)和生成对抗网络 (GAN)是无监督学习中新涌现的算法类型; 预计 2020年上述新兴学习算法将在主流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库中得到更高效的实现 , Caffe框架、 CNTK框架等分别针对不同新兴人工智能算法模型进行收集整合,可以大幅度提高算法开发的场景适用性。二是在数据 方面, 2019年我国 5G、物联网、汽车电子等多种新兴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数据总量呈现海量聚集爆发式增长;预计 2020年,我国 5G通信网络部署加速,接入物联网的设备将增加至 500亿台,数据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公司大数据量将达到上千 PB,传统行业龙头型企业数据量将达到 PB级,个人产生数据达 到 TB级。三是在算力方面, 2019 年以来我国人工智能的算力仍以 GPU芯片为主要硬件承载,但随着技术的 不断迭代,预计 2020年, ASIC、 FPGA等计算单元类别将成为支撑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底层硬件能力。 (二)从政策推动来看,全国各级地方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申报和落地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2019年我国 31省市中已有 19个省市发布了人工智能规划,其中有 16 个制定了具体的产业规模发展目标,其中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城市积极地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政策,对人工智能产业的落地和发展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重要实践者和领头羊。尤其是 2019 年下半年以来,上海市、深圳市、济南 -青岛获批成为我国首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发展带来新契机。预计 2020 年,国内更多城市(群)将聚焦智能芯片、智能无人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优势产业,面向医疗健康、金融、供应链、交通、制造、家居、轨道交通等重点应用领 域,积极申报和搭建符合自身优势和发展特点的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以 “ 先导区 ” 工作为抓手,促进人工智能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三)从投融资情况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市场将关注易落地的底层技术公司。 在过去 5年间,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资曾出现快速增长。 2015年人工智能产业投融资规模达到 450亿元并,到 2019年仅上半年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就获得投融资超过 478亿元,近四年来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集中在企业服务、机器人、医疗健康、行业解决方案、基础组件、金融等落地前景较好领域。预计 2020年,新零售、无人驾驶、医疗和教育等易落地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将更加受到资本关注。同时,由于中国在人工智能底层技术方面仍落后于美国,随着人工智能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底层技术的投资的热度将持续增长,那些拥有顶级科学家团队、雄厚科技基因 的底层技术创业公司将获得资本市场的持续资金注入。 (四)从外部形势看,美国对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压制从上游元器件转向下游行业应用。 中美贸易博弈演进影响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2018-2019年,美国已经先后以中兴事件、晋华事件、华为事件等为由头,对我国的核心元器件、高端装备等上游领域和知识产权授权进行限 制。 2019年 10月,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以 “ 参与或有能力与美国政府的海外政策利益相左 ” 为由,把大华科技、海康威视、科大讯飞、旷视科技、商汤科技、依图科技等中国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列入 “ 实体清单 ” 。这是新增企业实体中首次聚焦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重点限制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安防、智慧交通、医疗检测、金融分析、政府服务的 产业应用。以本次事件为起点,预计 2020年美国对我国人工智能企业的打压重心将逐步转移到应用层面,并向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扩展,可能影响大部分国内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企业的基础研究、算法模型训练和软硬件产品部署,对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出海拓 展市场、赴美上市融资、进行跨国产权重组等产生负面影响。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 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 从企业研发创 新看,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创新研发支出仍远远落后于美国、欧洲和日 本。 2018-2019年,美国人工智能领域企业投入的科技研发费用占据了全 球科技支出的 61 ,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企业研发支出虽然快速增加,增速 达到 34 ,但实际占据的全球科技支出份额明显小于美国。 从人工智能知 识产权保有量看,我国各类实体拥有的人工智能专利总量超过 3万件,位 居世界第一,但中国相关企业拥有的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多为门槛较低的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仅占专利申请总量的 23 ,同时,根据世界知识 产权组织的数据,我国企业拥有的 95的人工智能设计专利和 61的人 工智能实用新型专利将会在 5年后失效,相比之下,美国 85.6的人工智能专利技术在 5年后仍在支付维护费用。 2020年,我国需要在人工智能基 础研究与创新,打造核心关键技术长板、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加大投 入力度。 (二)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算力算法核心基础相对薄弱。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在数 据规模和算法集成应用上都走在世界前列,但在人工智能基础算力方面,能提供国产化算力支持的企业还不多。在人工智能的算力 支持方面, IBM、 HPE、戴尔等国际巨头稳居全球服务器市场前三位,浪潮、联想、新华三、华为等国内企业市场份额有限;国内人工智能芯片厂商需要大量依靠高通、英伟达、 AMD、赛灵思、美满电子、 EMC、安华高、联发科等国际巨头供货,中科寒武纪等国内企业发展刚刚起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