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XX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XX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XX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XX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XX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州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I 目 录 第1章 总 论.1 1.1前言.1 1.2编制依据.3 1.3评价对象.4 1.4工程建设特点及环境识别.4 1.5评价目的及评价原则.5 1.6评价标准.6 1.6.1 环境质量标准.6 1.7评价对象及范围.8 1.8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11 1.9评价工作等级.12 1.10评价专题设置.14 1.11评价技术路线.15 第2章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12 2.1地理位置.12 2.2拟建工程区域交通现状.12 2.3工程概况.12 2.4工程设计方案.15 2.5拆迁工程.23 2.6土石方平衡.23 2.7工程污染因素分析.23 第3章 区域环境概况.33 3.1自然环境条件.33 郑州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II 3.2社会环境概况.36 3.3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37 3.4 郑州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39 第4章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33 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33 4.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4 4.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35 4.4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6 4.5小结.36 第5章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38 5.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38 5.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46 第6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57 6.1施工期环保措施和建议.57 6.2营运期环保措施.61 6.2.5环境风险减缓措施及应急预案.63 6.3环保措施汇总.64 第7章 公众参与.68 7.1公众参与目的.68 7.2公众参与对象.68 7.3公众参与调查.69 7.4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及统计分析.72 7.5小结.73 第8章 环境管理与监控.75 8.1环境管理计划.75 郑州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III 8.2环境监测计划.78 8.3施工期环境监理.78 第9章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82 9.1工程社会效益分析.82 9.2环境损益分析.82 第10章 结论和建议.84 10.1工程概况.84 10.2环境现状评价结论.84 10.3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85 10.4公众参与结论.87 10.5评价建议和总结论.88 郑州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IV 附件 附件1:郑州市规划委员会关于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方案的批复 附件2:郑州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环评委托书 附件3:中原区环境保护局关于郑州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环境标准的意见 附件4:公众参与座谈会签名表、会议纪要 附件5:公众参与调查表 附件6:公众参与意见采纳说明 附件7:郑州市规划委员会第30次会议纪要 附件8:郑州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变更说明 附件9:拆迁承诺 附图 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附图2:项目周围概况图 附图3:常规空气监测点位图 附图4:郑州市规划污水系统分区图 附图5:网上公示图 附图6:郑州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昼间声级等值线图 附图7:郑州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夜间声级等值线图 附图8:公众参与图 附表 附表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附表2:主要生态破坏控制指标 郑州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1章 总论 1第1章 总 论 1.1前言 郑州交通、通讯发达,处于我国交通大十字架的中心位置,已经成为一个铁路、公路、航空、邮电通信兼具的综合性重要交通通讯枢纽。目前,郑州市已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经济稳步增长,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国家开发中西部的历史性决策,更为郑州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使郑州市成为了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 结合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郑州都市区是以主城区为核心,以发达的交通通道为依托,以一体化的规划为指导,以组团发展、产城互动、复合型、生态型为发展路径,辐射带动其他区域快速发展,促进各功能区间相互联系与协作,构筑功能布局合理、空间利用高效、承载力强劲、产业特色突出、社会和谐友好、人民富裕文明的现代都市区。形成“两轴一带,七片多中心”的格局。 而作为基础保障设施,目前郑州市交通拥堵严重,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中心城区居住人口最多,交通压力最大。黄河路、金水路、农业路、东风路等多条城市快速路、主干道路口交通量几近饱和,通行能力受限,严重制约郑州社会经济发展。伴随环城快速路全面施工、地铁施工及旧路升级改造、现状管线改迁施工,交通压力不断增大,对郑州交通形势提出来严峻的考验。 为此郑州市总体规划采取了多种有效解决方案:搬迁城区车站、环城道路升级、加大快速路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快速公交等,均对市区交通系统有积极影响。 为改变郑州交通拥堵现状、发挥黄河路东西主干道能力、有效的缓解区域交通压力,郑州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拟建设黄河路西延隧郑州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1章 总论 2道工程。项目起点位于西站路与西站北街交叉口,与黄河路下穿北编组站隧道工程衔接,止于黄河路上到场里程K0+203.67处(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 1),是升级黄河路为东西向城市准快速路的重要节点之一。该项目已由郑州市规划委员会以郑规函201383号文予以批复(见附件 1),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总投资 47265.16 万元,全长1035.537米,主体工程包括隧道工程、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给排水及水消防、供电照明等。根据郑州市规划委员会第30次会议纪要(见附件7),鉴于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与轨道交通5号线沙口路区间平面重叠,拟采取共建方案,即西延隧道工程项目进行征地拆迁后,由轨道交通5号线工程实施围护结构、轨道交通5号线工程,并回填土方至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基底高程处,本工程在回填地基上方进行施工建设。 项目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建设对于落实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实现郑州市跨越式发展目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 年 10 月 1日起实施)的要求,该项目属于城市交通设施中桥梁、隧道类的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受郑州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委托,郑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见附件2)。在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设计方案和相关基础资料的基础上,我所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拟建工程建设现场进行了实地勘察,根据工程污染特征和工程周围的环境状况,编制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郑州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1章 总论 31.2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 1.2.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1.2.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 1.2.1.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国务院令第253号); 1.2.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 1.2.1.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 1.2.1.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 1.2.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 年 4月1日); 1.2.1.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 1.2.1.9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 1.2.1.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日); 1.2.1.11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 1.2.1.1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国家发改委第9号); 1.2.1.13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目录(2014年本); 1.2.1.14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1.2.1.15郑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 1.2.1.16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监督管理办法; 1.2.1.17关于印发的通知; 郑州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1章 总论 41.2.1.18河南省环保局关于贯彻实施的通知; 1.2.1.19郑州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11); 1.2.1.20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控制扬尘污染工作方案的通知。 1.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1.2.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1); 1.2.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 1.2.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 1.2.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 1.2.3.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 19-2011); 1.2.3.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 1.2.3项目文件 1.2.3.1环评委托书; 1.2.3.2郑州市规划委员会关于黄河路西延隧道规划方案的批复; 1.2.3.3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1.2.3.4中原区环境保护局关于郑州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环境标准的意见(附件3)。 1.3评价对象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对象为郑州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工程内容包括隧道工程、道路工程、给排水及水消防、供电照明等。 1.4工程建设特点及环境识别 1.4.1工程特点 本工程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具有以下工程特点: 本项目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郑州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1章 总论 5目录(2011年本)中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隧道工程、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给排水及水消防、供电照明等。 项目尚未开工建设,区域现状道路为西站路。 项目施工期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扬尘、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建筑垃圾、渣土、施工时产生的机械设备噪声等;运营期主要污染物为交通噪声。因此,工程分析,施工阶段大气、水、声环境及固废影响评价预测分析、污染防治措施经济技术可行性、运营阶段的声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是本次环评工作的重点。 1.4.2项目所在地环境特点 郑州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起点为西站路与西站北街叉口处,与黄河路下穿北编组站隧道工程衔接,止于黄河路上到场里程K0+203.67处,全长1035.537米。根据现场勘察,项目沿线现状敏感点主要有郑州西站家属院、郑州铁路局线路段家属院、市政二公司家属院、西站小区、市园林科研所家属院、金海怡翠苑、远东置业、铁道丽景苑。项目周围环境概况详见附图2。 1.5评价目的及评价原则 1.5.1 评价目的 通过对项目沿线评价范围内的自然、生态、社会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及分析评价,对项目开发建设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作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分析,以期达到以下目的: 完善本项目的决策,确保本项目在环境方面的合理性和消除重大环境隐患; 确保任何环境后果在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得到确认,使其在项目的选线、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予以考虑和重视; 郑州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1章 总论 6 对新建隧道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针对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优化环境和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和对策,反馈于工程设计和施工,最大限度减缓工程建设造成的负面环境影响,达到隧道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的; 对项目施工期、运营期环境管理提出实施计划,为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及该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1.5.2 评价原则 根据本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按照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有关规定,分析工程排放的污染物是否达标,对设计中的环保治理措施进行可行性分析,最终提出合理、可靠、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 工程建设要符合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要求; 报告书内容力求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数据可靠,结论明确,实用性强,符合当地实情。 1.6评价标准 1.6.1 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郑州市中原区环境保护局出具的关于郑州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环境标准的意见,本次评价执行标准如下: 1.6.1.1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见表1-1。 表1-1 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浓度限值 单位:mg/m3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TSP PM10SO2NO2CO 小时平均1 0.50 0.20 10 小时平均24 0.30 0.15 0.15 0.08 4 年平均 0.20 0.07 0.06 0.04 郑州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1章 总论 71.6.1.2 地表水 项目区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V类标准,具体见表1-2。 表1-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 ) 单位:mg/L(pH值除外) 序号 项 目 名 称 标 准 值 类 1 pH 69 2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6 3 化学需氧量(CODCr) 30 4 氨氮(NH3-N) 1.5 5 高锰酸盐指数 10 1.6.1.3 地下水 项目区地下水环境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类标准,具体见表1-3。 表1-3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类) 单位:mg/L,pH值除外 序号 项 目 名 称 标 准 值 1 pH 6.58.5 2 总硬度(以CaCO3计)(mg/L) 450 3 溶解性总固体(mg/L) 1000 4 高锰酸盐指数(mg/L) 3.0 5 氨氮(mg/L) 0.2 6 总大肠菌群(个/ L) 3 1.6.1.4 声环境 项目声环境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2类、4a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4所示。 表1-4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dB(A) 类别 适用区域 昼间 夜间 1类 西站路以北和嵩山路以西;临街第二排楼房及以后区域 55 45 2类 西站路以南,嵩山路以东;临街第二排楼房及以后区域 60 50 4a类 临街第一排建筑物 70 55 郑州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1章 总论 81.6.2排放标准 1.6.2.1 大气污染物 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见表1-5。 表1-5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 污染物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 颗粒物 1.0 氮氧化物 1.2 1.6.2.2 废水 项目施工期废水经处理后全部综合利用,运营期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见表1-6。 表1-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 ) 单位:mg/L(pH值除外) 污染物 NH3-H CODBOD SS pH 三级 - 500 300 400 69 1.6.2.3 噪声 建筑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相关标准,见表1-7。 表1-7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dB(A) 昼间 夜间 70 55 营运期项目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2类标准(其中交通干线两侧执行4a类标准)。 1.6.2.4 固体废物 项目固体废物排放标准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1.7评价对象及范围 1.7.1评价对象 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项目全长1035.537m,其中隧道暗埋段长596.567m;西侧敞口段181m,东侧敞口段长123.67m;隧道东西两侧郑州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1章 总论 9分别设置30m、39.3m光过渡段;西站北街至西站东街段地面道路设计全长331.431米。 1.7.2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参照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005-1996)要求,结合本项目的环境特征,本次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见表1-8。 表1-8 评价范围 评价项目 评价范围 社会环境 工程范围直接影响区域 生态环境 隧道中心线两侧200m、施工区500m 环境空气 隧道中心线两侧200m以内范围及施工区 声环境 隧道中心线两侧200m以内范围 地表水环境 隧道内路面冲洗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的可行性 地下水环境 隧道所在区域 1.7.3 评价时段 根据工程建设年限和交通预测情况,本次评价时段为:施工期和运营期。 1.7.4 评价重点 (1)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重点调查工程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2)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重点分析工程施工期机械噪声影响和营运交通噪声影响。 (3)污染及风险防治措施。重点分析施工期噪声、施工扬尘应采取的环保对策和措施,以及营运期交通噪声、环境风险防范应采取的环保对策和措施。 1.7.5 评价范围内环境特征及保护目标 工程位于郑州市中原区,根据现场勘查,本次工程不穿越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项目评价范围内现状环境敏感点主要有郑州西站家属院、郑州铁路局线路段家属郑州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1章 总论 10 院、市政二公司家属院、西站小区、市园林科研所家属院、金海怡翠苑、远东置业、铁道丽景苑,详见下表1-9。由于与工程涉及拆迁,因此拆迁后本工程敏感点及相应变化情况见表1-10。 表1-9 项目现状沿线声环境敏感点一览表 序号 敏感点名称 标段 位置说明 层数 备注 1 郑州西站家属院 西标0+150+50 西站路南,距道路中心线约44米 5 2 郑州铁路局线路段家属院 西标0+2200+250 西站路南,距道路中心线约42米 5 敞开段 3 市政二公司家属院 西标0+2600+340 西站路南,距道路中心线约42米 6 光过渡段 4 西站小区 西标0+4100+510 西站路北 2-7 5 市园林科研所家属院 西标0+5200+590 西站路北 7 6 金海怡翠苑 西标0+6500+800 西站路北 6 暗埋段,部分构筑物位于工程占地范围内,拟由工程所在地政府实施拆迁 7 远东置业 西标0+7600+800 嵩山路西 11 暗埋段,位于工程占地范围内,拟由工程所在地政府实施拆迁 8 铁道丽景苑 东标0+500+170 嵩山路东 25 光过渡段和敞开段 表1-10 项目实施后沿线声环境敏感点一览表 序号 敏感点名称 标段 位置说明 层数 备注 1 郑州西站家属院 西标0+150+50 线路南,距工程中心线约44米 5 2 郑州铁路局线路段家属院 西标0+2200+250 线路南,距工程中心线约42米 5 敞开段 3 市政二公司家属院 西标0+2600+340 线路南,距工程中心线约42米 6 光过渡段 4 西站小区 西标0+4100+510 线路西北,距工程中心线约15米 2-7 5 市园林科研所家属院 西标0+5200+590 线路东南,距工程中心线约15米 7 6 金海怡翠苑 西标0+6500+800 线路东南,距工程中心线约15米 6 暗埋段 7 铁道丽景苑 东标0+500+170 线路北,距道路中心线约50米 25 光过渡段和敞开段 郑州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1章 总论 11 1.8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1.8.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根据工程特点和区域环境特征,进行环境影响因子识别,以确定工程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生态环境等的影响情况。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要求,结合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特点确定项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矩阵表见表1-11。 表1-11 环境影响因素的矩阵筛选 施工期 运营期 环境资源施工 行为 前期 占地 取弃土 路基 路面 桥梁 材料 机械 运输 绿化 桥涵 就业、 劳务 经济 水利 社会发展 土地利用 土质 物质资源 水土保持 陆地植被 生态资源 陆栖动物 声学环境 空气质量 居住 生活质量 景观美学 注:/:长期/短期影响;涂黑/白:不利/有利影响;空白:无相互作用。 由表1-11可知,本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是施工造成原有地形、地貌和地表植被的破坏、生物栖息环境的改变;被破坏的植被不好恢复,影响生态环境和道路景观;筑路材料运输及拌合过程可能产生大量的扬尘和粉尘等,造成环境空气污染;机械噪声将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环境;施工车辆会打破原来道路的交通秩序,使交通不便。营运期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汽车尾气中的多种污染物以及路面扬尘会污染环境空气质量;各种车辆引起的声环境污染等。 1.8.2评价因子筛选 由环境影响识别确定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的评价因子如表 1-12所示。 郑州市黄河路西延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1章 总论 12 表 1-12 项目评价因子筛选结果一览表 预测评价因子 环境 要素 现状评价因子 施工期 营运期 交通路网、交通条件、国民经济发展 交通路网、交通条件、国民经济发展 社会 环境 / 土地利用、通行交往、就业 土地利用、通行交往、就业 生态 环境 土壤、水土流失、动植物资源 水土流失、植被、生物多样性 土地利用、植被恢复、生物量 水环境 pH、BOD5、氨氮 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路面雨水径流 声环境 等效连续A声级 施工噪声:LAeq交通噪声:LAeq环境 空气 PM10、SO2、NO2TSP、沥青烟气 汽车尾气:NOx(主要为NO2), 固体 废物 / 施工弃土、建筑垃圾、 生活垃圾 / 1.9评价工作等级 1.9.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项目占地总面积约4万m2,占在范围内主要为人工植被和建筑,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级情况见表1-13。 表1-1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序号 项目 指标 1 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 一般区域 2 工程影响范围 面积2km23 评价等级 三级 1.9.2 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分级情况见表1-14。 表1-14 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序号 项目 内容 1 项目性质 新建 2 声环境功能区 1、2类、4a类 3 评价级别 二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