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1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市场数据 (人民币) 市场优化平均市盈率 18.90 国金农林牧渔指数 4497 沪深 300 指数 3824 上证指数 2814 深证成指 10605 中小板综指 9889 相关报告 1.乘转基因之风,国内种业加速整合发展 -【国金农业化工】种业行业 ., 2020.3.30 2.非洲猪瘟疫情,在“危”中寻找确定性 -农业 2020 年策略报告, 2019.12.31 3.非瘟疫苗预期发酵下,后周期品种全梳理 -动物疫苗行业深度报告, 2019.8.20 4. 7 月存栏数据进一步下滑,如何看待非瘟疫苗研发? -7 月存栏数据 ., 2019.8.18 5.非瘟疫苗取得重要进展,商用化仍需时间 -行业点评 -非洲猪瘟疫苗 ., 2019.8.17 沈嘉妍 联系人 shenjiayan gjzq 袁维 分析师 SAC 执业编号: S1130518080002(8621)60230221 yuan_wei gjzq 民为帮本 , 食为政首 , 解析 农产品 行业 行业观点 农作物受疫情影响有限 , 我国粮食供需格局总体较稳定,玉米及白糖存在产需缺口; 我国稻谷、小麦、大豆供需 格局 平衡或较为宽松, 国内 玉米产需存在一定缺口, 2017-2019 年 已 连续三年呈现产需缺口,且经历 2016 年的去库存改革之后,目前库存消耗比 也 下降至 39.93% ;我国国内白糖2019/2020 榨季 小幅减产, 预计 产量 1030 万吨 , 全球白糖供给宽松形势有所松动 , 预计 19/20 年度全球白糖产量 为 1.68 亿吨 。 疫情对我国粮食安全 影响 有限, 但目前粮食安全风险边际在抬升 ; 1)储备粮政策有效削弱影响, 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确定 17-18%的库存消费比为最低粮食安全储备水平, 我国粮食库存消费比 常年在安全储备水平之上, 我国储备粮仓储能力、物流能力 充足, 根据中储粮社会责任报告, 2005-2018 年中储粮集团累计收购政策性粮油总量超过 9.3亿吨, 2017 年我国粮食物流总量达到 4.8 亿吨 。 2)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自给率均超过安全水平 95%, 稻谷 、小麦、玉米自给率 分别为 98.72%、 96.67%、 98.48%, 因此疫情全球化可能会加剧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波动,我国 主要粮食市场影响较小; 但国内大豆、白糖进口依存度偏高, 大豆短期或受疫情影响供货推迟 , 白糖需关注主要制糖国家市场 : 巴西 需 关注疫情下油价对制糖比的影响 ; 泰国受气候及疫情影响,预计下榨季产量持续下降 ; 古巴恢复糖业急于增加出口,预计新榨季产量及出口增加 。 关注玉米板块迎来行业拐点; 玉米行业受到政策 及虫害 影响, 同时下游养殖业存栏回暖, 供需格局不断变化。 从供给端看 : 1)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下滑 , 2017 年首次出产需缺口达 2344 万吨 ; 2) 我国对玉米进口实行配额制,短时间内难以通过进口来弥补国内的产需缺口 ; 3) 自 2016 年供给侧调结构改革, 玉米库存持续下降, 2019 年库存消耗比下降为 七年最低水平 39.93%; 4)2020 年 草地贪夜蛾 预计全国需要防治面积 0.8-1 亿亩次。 从需求端看: 玉米下游需求主要为饲料消费及工业消费; 1)从饲料消费看,饲料总产及猪饲料在 19 年 9 月份后环比均转正,畜禽养殖饲料需求随生猪存栏回暖而逐步加大; 2)玉米行业深加工能力和量逐步提高, 2019 年预计产能 10,995 万吨,深加工产量达到 7217 万吨。 转基因商业化促使行业变革: 若我国放开转基因玉米商业,一方面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或将重复巴西快速增长的道路,农作物种子价格及利润率将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拥有丰富技术储备的种业龙头公司具有相对优势,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 疫情对我国农产品影响较小,我国粮食作物供需格局总体稳定,玉米及白糖存在产需缺口,看好玉米行业迎来价格拐点 及行业集中度提升, 建议关注拥有转基因安全证书的隆平高科、大北农,关注玉米种子龙头企业登海种业。 风险提示 自然灾害风险;粮价 及 粮食安全风险;食品安全风险 ; 下游养殖行业不确定性风险;疫情影响农民耕种风险;政策风险;数据口径问题 。 3572379140104229444946684887190527190827191127200227国金行业 沪深 300 2020年 05月 25 日 农林牧渔 农林牧渔 行业研究 买入 ( 维持评级 ) ) 行业深度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深度研究 - 2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内容目录 1、全球疫情下农作物是否受影响? .5 1.1 看历史,疫情不是影响农产品主因 .5 1.2 看现在,疫情演变下农作物受影响有限 .6 2、我国粮食供需格局总体 较稳定,玉米及白糖存在产需缺口 .9 1.1 稻谷:国内供给阶段性过剩,全球供需平衡 .9 1.2 小麦:国内及全球供给均较为宽松 .9 1.3 玉米:国内产需存在缺口,全球供需平衡 .10 1.4 大豆:国内供需平 衡,全球供给较为宽松 . 11 1.5 白糖:国内 及 全球产需预计出现缺口 .12 3、疫情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14 1.1 储备粮政策有效削弱疫情影响 .14 1.2 我国农产品自给率高,国外疫情影响较小 .15 4、关注玉米板块迎来行业拐点 .20 1.1 2020 年玉米供给端持续收紧 .20 1.2 畜禽养殖 + 精深加工需求端持续加大 .21 1.3 玉米转基因商业化 进程有望超预期 .23 5、投资建议 .25 隆平高科:杂交水稻龙头,平台型公司技术实力雄厚 .25 大北农:获转基因先发优势,生猪业务增厚业绩 .25 登海种业:玉米种子龙头,新品种不断迭代稳定业绩 .25 6、风险提示 .26 行业深度研究 - 3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目录 图表 1:建国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及结构 .5 图表 2:建国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经历三次较大的下滑 .6 图表 3:三种粮食成本收益(元) .6 图表 4:各省份当日新增确诊病例 -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剔除湖北、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例) .7 图表 5:湖北疫情演变情况(例) .7 图表 6: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 .8 图表 7:我国主要粮食主产区(分别按播种面积及产量排序) .8 图表 8:稻谷 供需平衡表(万吨) .9 图表 9:全球大米供需平衡表(万吨) .9 图表 10:国内小麦供需平衡表(百万吨) .10 图表 11:全球小麦供需平衡表(百万吨) .10 图表 12:国内玉米供需平衡表(百万吨) .10 图表 13:全球玉米供需平衡表(百万吨) . 11 图表 14:国内大豆供需平衡表(百万吨) . 11 图表 15:国内白糖供需平衡表 .12 图表 16:全球白糖供需平衡表 .12 图表 17:我国粮食库存消费比 .14 图表 18:政策性粮食收购(万吨) .15 图表 19:跨省调运数量(万吨) .15 图表 20:我国稻谷进口量及占比(万吨) .15 图表 21:我国小麦进口量及占比(万吨) .15 图表 22:我国玉米进口量及占比(万吨) .16 图表 23:我国大豆进口量及占比(万吨) .16 图表 24:我国大豆主要进口国 .17 图表 25: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国占比 .17 图表 26:我国白糖进口量(万吨)及占比 .17 图表 27:我国白糖进口来源 .17 图表 28:巴西白糖供需平衡表(万吨) .18 图表 29:泰国白糖供需平衡表(万吨) .18 图表 30:古巴白糖供需平衡表(万吨) .19 图表 31:玉米价格(元 /吨) .20 图表 32:玉米播种面积及产量 .20 图表 33:玉米期末库存(百万吨)及库 存消耗比 .20 图表 34:草地贪夜蛾发生态势 .21 图表 35:玉米下游需求占比 .22 图表 36:饲料总产及猪饲料环比增速 .22 行业深度研究 - 4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37:仔猪饲料及母猪饲料环比增速 .22 图表 38:母猪价格(元 /kg) .22 图表 39:仔猪价格(元 /kg) .22 图表 40:玉米产量及深加工量 .23 图表 41: 2018 年 -2019 年吨乙醇理论平均利润 .23 图表 42: 2018 年 -2019 年淀粉理论平均利润 .23 图表 43:转基因 产品上市流程 .24 图表 44:我国转基因作物管理体制 .24 行业深度研究 - 5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全球疫情下农作物是否受影响? 1.1 看 历史,疫情不是影响农产品主因 粮食安全之于我国意义重大,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产量总体趋势不断提高,但也发生过三次明显下滑,形成了我国粮食产量增长过程中的三次波动: 第一次 波动 ( 1959-1961 年 ): 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农业生产进行一系列改革,促进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了粮食产量的稳步提高, 1984年我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赋予农民自主的生产支配权力,粮食产量 实现高增长 。 第二次波动 ( 1985-1988 年 ): 粮食产量从 40000 万吨水平下降到 37000 万吨 ; 1984 年的粮食丰收导致粮食市场上供大于求,出现了难卖粮现象, 1985 年我国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取消了部分鼓励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最终导致 产量 大幅度回落。 第三次波动 ( 1999-2003 年 ): 粮食产量从 50000 万吨水平下降到 43000 万吨 ; 导致这次严重减产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干旱气候引起粮食单产降低;二是 经济快速发展之后 耕地被工业发展、城镇化建设蚕食,种粮面积迅速降低;三是经济作物大面积种植,降低了粮食种植比例。 2004 年以来,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提高,粮食单产 能力快速上升,粮食总产量有增无减 。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的 变化,可以得出我国粮食产量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政策(价格政策、补贴政策、土地政策等)、生产力(农户种粮收益等)、生产条件(生产资料、耕地资源、水资源等)、技术发展(灌溉系统、地膜覆盖等)。 疫情不是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主要原因,回顾 03 年非典期间,主要 农作物产品 略有涨价,但在非典时期,我国刚经历了 连续 5 年的粮食产量下降,并且当时的农产品销售供应链体系并不十分健全,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价格水平;在 20 年的今天,我国粮食连 年丰产,供应链体系成熟,疫情对于农产品的影响较小。 图表 1: 建国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及结构 ( 万吨 ) 来源: 农村农业部、 wind、 国金证券研究所 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1949 1953 1957 1961 1965 1969 1973 1977 1981 1985 1989 1993 1997 2001 2005 2009 2013 2017产量 :稻谷 产量 :小麦 产量 :玉米 其他粮食 行业深度研究 - 6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2:建国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经历三次较大的下滑 来源: 农村农业部、 wind、 国金证券研究所 图表 3:三种粮食成本收益(元) 来源:农村农业部、 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1.2 看现在, 疫情演变下农作物受影响有限 疫情主要影响的是粮食流通和春耕生产; 一方面,这个时节临近春播及 以冬小麦为主的 大田粮食的农事管理,另一方面, 疫情禁运影响了生产资料及粮食的流通运输 。 我国共有十三个粮食主产省区,分别是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河北、山东、江西、江苏、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78%以上,其中包含 6 个稻谷主产区、 4 个玉米主产区、 3 个小麦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共有 7 各,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主销区粮食产量和需求量缺口较大。 我们统计了各农作物播种时间,春播在 4 月份以后进行, 冬小麦的收获时间也在次年的 4、 5 月份,而从 全国各省份(除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20%-15%-10%-5%0%5%10%15%20%1950 1954 1958 1962 1966 1970 1974 1978 1982 1986 1990 1994 1998 2002 2006 2010 2014 2018-200.00-100.00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三种粮食每亩现金收益 三种粮食每亩净利润 行业深度研究 - 7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澳门外)的疫情演变情况 看 , 疫情基本在 3、 4 月份处于稳定状态 , 而随着疫情稳定 控制各个地方也开始了解运,并且 国家粮食储备局、扶贫办等均组织示范企业对小麦进行田间管理,开展线上直播培训等,帮助农户解决春耕生产技术难题, 故农作物受疫情影响有限 。 图表 4:各省份当日新增确诊病例 -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剔除湖北、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 (例) 来源: wind、 国金证券研究所 图表 5: 湖北疫情演变情况(例) 来源:农村农业部、 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50050100150200250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确诊病例当日新增 疑似病例当日新增 确诊病例剔除境外输入性 行业深度研究 - 8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6: 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 农作物品种 播种时间 收获时间 冬小麦(主要在长城以南) 9、 10 月 次年 4、 5 月份 春小麦(主要在长城以北) 4、 5 月 8、 9 月份 棉花 4 月 9 月 油菜 12 月 次年 5 月 花生 4 月 10 月 甜菜 5 月 9 月 大豆春播 4 月 20 日前后 8、 9 月份 大豆 夏播 6 月 15 日前后 10 月 玉米 东北(单季) 4、 5 月 10 月 南方(双季) 4 月 7 月 7 月 10 月 水稻 东北(单季) 5、 6 月 10 月 南方(双季) 4 月 7 月 7 月 10、 11 月 来源:农村农业部、 CNKI、国金证券研究所 图表 7: 我国主要粮食主产区(分别按播种面积及产量排序) 按播种面积排序 (千公顷) 排名 省份 稻谷 占比 省份 小麦 占比 省份 玉米 占比 省份 大豆 占比 1 湖南 4009 13.28% 河南 5740 23.65% 黑龙江 6318 15.00% 黑龙江 3568 42.34% 2 黑龙江 3783 12.53% 山东 4059 16.73% 吉林 4232 10.04% 内蒙古 1094 12.99% 3 江西 3436 11.38% 安徽 2876 11.85% 山东 3935 9.34% 安徽 650 7.71% 4 安徽 2545 8.43% 江苏 2404 9.91% 河南 3919 9.30% 河南 386 4.58% 5 湖北 2391 7.92% 河北 2357 9.71% 内蒙古 3742 8.88% 四川 377 4.47% 6 江苏 2215 7.34% 湖北 1105 4.55% 河北 3438 8.16% 吉林 279 3.31% 7 四川 1874 6.21% 新疆 1032 4.25% 辽宁 2713 6.44% 湖北 220 2.61% 8 广东 1787 5.92% 陕西 967 3.99% 四川 1856 4.41% 贵州 199 2.36% 9 广西 1753 5.81% 甘肃 776 3.20% 云南 1785 4.24% 江苏 194 2.30% 10 云南 850 2.81% 四川 635 2.62% 山西 1748 4.15% 云南 176 2.09% 按产量排序 (万吨) 排名 省份 稻谷 占比 省份 小麦 占比 省份 玉米 占比 省份 大豆 占比 1 黑龙江 2686 12.62% 河南 3603 27.41% 黑龙江 3982 15.47% 黑龙江 658 41.12% 2 湖南 2674 12.56% 山东 2472 18.80% 吉林 2800 10.87% 内蒙古 179 11.22% 3 江西 2092 9.83% 安徽 1608 12.23% 内蒙古 2700 10.49% 安徽 97 6.09% 4 湖北 1966 9.24% 河北 1451 11.04% 山东 2607 10.13% 河南 96 5.97% 5 江苏 1958 9.20% 江苏 1289 9.81% 河南 2351 9.13% 四川 89 5.55% 6 安徽 1681 7.90% 新疆 572 4.35% 河北 1941 7.54% 吉林 55 3.45% 7 四川 1479 6.95% 湖北 410 3.12% 辽宁 1663 6.46% 江苏 49 3.07% 8 广东 1032 4.85% 陕西 401 3.05% 四川 1066 4.14% 云南 44 2.72% 9 广西 1016 4.77% 甘肃 281 2.13% 山西 982 3.81% 山东 43 2.71% 10 吉林 646 3.04% 四川 247 1.88% 云南 926 3.60% 湖北 34 2.14% 来源: 农村农业部、 wind、 国金证券研究所 行业深度研究 - 9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2、我国粮食供需格局总体较稳定,玉米及白糖存在产需缺口 1.1 稻谷:国内 供给 阶段性过剩 , 全球供需平衡 我国一直坚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每年 稻谷 产量基本稳定 ,产需平衡,同时 库存保持较高水平, 2019 年我国稻谷库存消耗比在 86.24%,处于近 10 年高位。因此我国稻谷供给形势总体保持宽松,受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影响较小。 全球供需 较为 平衡 , 2019 年全球大米产量为 496.08 万吨,总供给为 670.83 万吨,总消费量为 532.36 万吨,库存消费比稳步提升, 2019 年达到 34.11%。 图表 8:稻谷供需平衡表 (万吨)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期初库存 30440 38618 52717 106589 128865 148207 169129 产量 178096 177889 209608 212142 211092 212675 206650 进口量 3500 3560 3420 5300 5643 4990 3606 总供给量 212036 220067 301745 324031 345600 365872 379385 国内消费量 172840 166870 194526 194741 195907 194359 199491 出口量 578 480 630 425 1486 2384 4093 总消费量 173418 167350 195156 195166 197393 196743 203584 期末库存 38618 52717 106589 128865 148207 169129 175801 年末库存 /消费量 22.30% 31.50% 54.60% 66.00% 75.10% 85.96% 86.35% 来源: 农村农业部、 wind、 国金证券研究所 图表 9: 全球大米 供需平衡表 (万吨)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期初库存 106.68 110.22 107.37 114.93 132.74 149.89 162.53 175.71 产量 471.94 478.42 478.55 472.94 490.95 494.92 499.07 496.08 进口量 36.54 38.40 41.12 38.33 41.08 46.98 43.57 41.21 总供给量 575.83 584.81 583.46 585.86 617.52 644.54 661.48 670.83 国内消费总计 468.52 481.61 477.49 468.09 483.69 482.28 485.89 490.19 出口量 39.33 42.23 43.58 40.34 47.25 47.25 43.69 42.17 总消费量 507.85 523.84 521.07 508.43 530.94 529.53 529.58 532.36 期末库存 110.22 107.37 114.93 132.74 149.89 162.53 175.71 181.60 年末库存 /消费量 21.70% 20.50% 22.06% 26.11% 28.23% 30.69% 33.18% 34.11% 来源: 农村农业部、 wind、 国金证券研究所 1.2 小麦:国内 及 全球供给 均 较为宽松 我国国内小麦供需较为宽松, 从供给看, 2019 年我国小麦产量 1.34 亿吨,为历史第二高水平, 并且已经 连续 5 年保持在 1.3 亿吨以上 ; 而 国内消费总体平稳, 2019 年国内小麦消费 量为 1.12 亿吨;但库存量大幅上升,2019 年期末库存达 1.01 亿吨, 2019 年 库存消费比大幅 上升至 91.14%,国内 供给 宽松。 全球 小麦 供给较为宽松 , 从供给看 , 2019 年小麦 产量 为 7.64 亿吨,小幅上涨;总消费量维持稳定 2019 年 为 7.55 亿吨,库存及库存消费比也都维持稳定, 2019 年分别为 2.87 亿吨 、 38.04%, 全球小麦预期库存消费比维持较高水平,若剔除中国数据则小幅下降,整体供给仍偏宽松。 行业深度研究 - 10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10: 国内小麦供需平衡表 (百万吨)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期初库存 59.87 53.21 37.35 24.50 26.33 30.67 45.09 48.40 68.49 77.45 产量 100.30 102.29 97.58 105.10 116.51 124.47 119.54 128.37 121.66 131.40 进口量 0.89 2.89 2.90 6.67 1.81 3.35 4.23 3.49 2.68 3.70 总供给量 161.06 158.39 137.82 136.26 144.65 158.49 168.85 180.26 192.83 212.55 出口量 0.00 0.04 0.00 0.00 0.00 0.01 0.01 0.02 0.01 0.01 总消费量 107.85 121.04 113.32 109.93 113.98 113.40 120.46 111.77 115.38 111.20 期末库存 53.21 37.35 24.50 26.33 30.67 45.09 48.40 68.49 77.45 101.35 年末库存 /消费量 49.34% 30.85% 21.62% 23.95% 26.90% 39.76% 40.18% 61.28% 67.13% 91.14% 来源: 农村农业部、 wind、 国金证券研究所 图表 11: 全球小麦供需平衡表 (百万吨)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期初库存 202.5 198.9 198.89 175.59 193.92 217.58 242.74 262.31 283.53 277.57 产量 647.18 697.04 658.72 714.92 728.07 735.21 756.4 762.88 731.46 764.49 进口 131.94 149.32 145.29 158.35 159.07 170.19 179.17 180.86 170.42 180.81 总供给 980.59 1045.29 1000.85 1050.15 1082.03 1124.09 1180.57 1206.44 1185.41 1222.87 饲料消费 116.06 146.87 136.98 126.54 131.6 136.55 147.04 146.52 139.86 147.91 国内消费总计 654.74 697.08 679.96 697.89 705.38 711.16 739.09 742.05 737.42 754.93 出口 132.88 157.78 137.36 165.9 164.45 172.84 18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