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科大与声谷共舞,技术与应用齐飞长三角大数据产业合作联席会议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能制造、智能家居逐步应用,并开始形成新的业态。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主要国家都纷纷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级战略,积极抢占人工智能竞争的制高点。对我国而言,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个历史性的战略机遇,对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促进经济结构升级至关重要。政府从2015年开始先后发布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多则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国家战略规划,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发展规划、激励政策,通过资金补贴、人才奖励、税收优惠等手段吸引人工智能巨头入驻,同时培育本地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近年来,不断提升的算力、不断优化的算法和不断扩展的应用场景,助推着人工智能产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对人才、资本、技术需求大、要求高,在出台的众多人工智能落地政策中,地方政府通过建立人工智能产业园发挥各类资源的集聚效应,从而为园区内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优质的整合资源。人工智能园区作为城市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增长极和产业集群的浓缩体,其信息化、智慧化建设与智慧城市有着一脉相承的内生逻辑和发展诉求,因此,通过园区视角更能很好的看出一座城市的发展潜力。据此,算力智库研究院编写国内首份城市人工智能产业研究科大与声谷共舞,技术与应用齐飞报告中国人工智能20城,报告旨在通过国内20个城市的人工智能产业园区视角,观察传统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力求为公众尽可能呈现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真实面貌,并为投资者涉足人工智能领域和监管层出台监管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相比已有的一些同类报告,本系列报告呈现以下3个突出特征:产业园区视角:报告从产业园区维度,对城市人工智能产业进行画像,并分析产业园区的优势和劣势;地方产业图谱:报告首次提出对城市人工智能项目进行盘点和评价,绘制城市AI图谱;园区评价体系:系列报告从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集群竞争力、区域支撑能力对国内主流人工智能产业进行评价。目前,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以产业角度,人工智能依然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但这个新行业发展迭代速度极快,故基于当下行业特性,我们作出的判断和认识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未来,算力智库研究院将持续保持对人工智能行业的高度关注,紧跟行业的发展步伐,即时提高行业认知,诚盼社会各界对我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中国人工智能事业的健康发展。科大与声谷共舞,技术与应用齐飞内容摘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合肥自身五大新变化,将为合肥人工智能产业带来发展的“戴维斯双击”,也为合肥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人工智能产业的培育发展离不开产业本身的政策刺激,产业园区提供落地土壤和平台,发挥集聚效应,而人才要素则是基础支撑,合肥也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产业、园区、要素的“铁三角”全方位扶持。合肥已形成科大讯飞为核心,中国声谷为基地,众多初创型企业与人工智能平台集聚,智能语音、芯片、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及应用引领为主的多元化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合肥目前形成了以中科大和科大讯飞为核心引领、产学研用、全链条孵化的科创生态体系,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强的科研基础。合肥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已处于第一梯队,综合实力居前,已经初步形成政策全方位呵护、龙头引领产业链集聚、科研支撑强劲的产业生态体系,但目前仍然存在三方面的不足:在产业应用上并未形成一定规模,企业数量相对不足且体量不大,人才获取上竞争力偏弱。科大与声谷共舞,技术与应用齐飞目录一、合肥画像:一体化与新变化赋予的AI城市名片.1(一)特色差异,各引所需. 1(二)大湖名城,创新高地. 2二、合肥人工智能政策:产业、园区与要素“铁三角”.3(一)产业政策密集,聚焦人工智能+传统产业领域.3(二)园区政策扶持,注重龙头引领及项目研发. 4(三)项目经费数十亿,重金构建人才政策. 4三、合肥人工智能产业:讯飞、声谷带动的AI集群.5(一)六大主导产业占比64.4%,支撑AI应用场景.5(二)中国声谷产业基地加持,产业生态初步构建.7(三)科大讯飞引领技术核心,应用领域齐头并进.81.AI图谱:技术驱动,应用引领. 82.AI分类:智造为主,全面开花. 10四、合肥AI科研力量:科大、讯飞双核支撑的科创生态.16(一)以中科大为旗帜,产学研用相融合. 16(二)国家双创基地超8个,AI全链条孵化. 17五、合肥AI评价:总体居前,产业应用、企业数量及规模、人才获取上稍显不足.18参考文献.21附一:中国人工智能20城系列报告评价体系.22附二:合肥人工智能代表企业名单. 23附三:算力智库研究院. 26版权声明.27科大与声谷共舞,技术与应用齐飞1一、合肥画像:一体化与新变化赋予的AI城市名片人工智能作为下一阶段科技变革浪潮的新引擎,助力传统行业实现跨越式升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良好的市场机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合肥自身五大新变化,将为合肥人工智能产业带来发展的“戴维斯双击”,也为合肥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一)特色差异,各引所需资料来源:算力智库研究院科大与声谷共舞,技术与应用齐飞2从一体化态势来看,“一超多点”的新格局逐渐成型,功能节点城市间差异化发展态势明显。在此格局下,算力智库研究院认为合肥与各节点城市将从以往的产业转移、资源竞争转向全面协同发展,逐渐形成基于区域协同的功能和产业分工。长三角一体化这张国家级名片,将推动合肥依托自身禀赋和产业基因获取高端资源要素,形成人工智能特色产业。(二)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合肥拥有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不断增强的创新能力、日益巩固的枢纽地位,作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中心城市、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五大发展变化有望助推合肥依托位居全国前列的科研能力抢占一个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五绝”名额。资料来源:算力智库研究院科大与声谷共舞,技术与应用齐飞3二、合肥人工智能政策:产业、园区与要素“铁三角”算力智库经研究发现,人工智能产业的培育发展离不开产业本身的政策刺激,产业园区提供落地土壤和平台发挥集聚效应,而人才要素则是基础支撑,所以政策需全方位方可助力产业发展。合肥也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产业、园区、要素的“铁三角”全方位扶持。(一)产业政策密集,聚焦人工智能+传统产业领域作为最早一批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政策的省份,安徽省详细制定了三个“五年”的战略计划,制定产业政策,具体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旅游,在相关项目的资金上给予扶持,通过省“三重一创”、制造强省、科技创新等相关政策,加大对人工智能基础前沿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成果转移转化、支撑平台建设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为AI护航。政策文件出台时间政策摘要安徽省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20170422在补助方面大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20170831力争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8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300亿元。蜀山区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政策措施(试行)20170906设立5000万元大数据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培育、发展、壮大大数据企业。支持中国声谷建设若干政策实施细则20171101成立50亿元“中国声谷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合肥市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通知20180309加快推进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20180511规划提出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建设合肥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等8项重点任务。安徽省政府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20180720围绕机器人产业提出十大政策,最高补助500w合肥高新区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20180801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合肥市加快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印发20190418重点支持领域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等国家、省人工智能产业领域要求资料来源:算力智库研究院科大与声谷共舞,技术与应用齐飞4(二)园区政策扶持,注重龙头引领及项目研发据算力智库研究院实地调研统计,合肥市人工智能核心企业大都分布在以中国声谷为载体的高新区内,因此,对其园区政策的分析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中国声谷位于合肥高新区内,是合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基地,自成立以来人工智能开放服务及产业支撑平台开发发团队总数超过92万,孵化团队超过3800家,共孵化培育了130多款人工智能软硬件产品,五年共引进企业数超过400家。中国声谷与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均出台了相关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人工智能企业聚集形成集群效应,发挥人工智能载体作用,为合肥人工智能企业发展提供肥沃土壤。合肥高新区/中国声谷园区政策对引进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在“中国声谷”建立研发中心或成立子公司,一次性给予企业最高200万元落户奖励支持企业产品研发,对取得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类软件产品著作权,单个企业年度累计补助最高10万元获得国家级奖项的最高奖励200万元对获得国家工程的实验室最高奖励300万元支持人工智能行业龙头企业实施础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核心项目最高奖励3000万元符合条件的创业型企业。每个企业给予3050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助资料来源:算力智库研究院(三)项目经费数十亿,重金构建人才政策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扩张导致人才缺口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基础研究的高端人才,为保障合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合肥从政府到园区均出台了相关人才政策,以引进并留住人才,支撑AI启航。部门内容高新区2+2政策:1)高层次人才在高新区创办企业,最高可获得一百万元的奖励。2)对符合条件的优质人才项目,高新区可提供创业资助、人才基金、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借转补”、贷款贴息、政府奖励等最高三千万元的现金支票。3)新设立人才基金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给予股权融资支持,为高层次人才户籍、子女入学提供“一站式”服务。科大与声谷共舞,技术与应用齐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