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7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2017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2017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2017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2017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亲,该文档总共1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 (2017)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2017 年 10 月 编委会 主 任: 张志宏 王德禄 副 主 任: 安道昌 武文生 委 员: 程凌华 赵慕兰 李志远 陈文丰 李 享 马宇文 余志海 王志辉 周 力 谷潇磊 魏 颖 编写组长: 武文生 程凌华 李志远 编写组成员: (按姓氏拼音为序) 程凌华 曹善平 陈 卿 丁文慧 董家瑞 谷潇磊 孔伟强 李 享 李志远 刘 夏 陆 洋 罗 钰 马宇文 王胜男 王玉安 武文生 魏 颖 吴 炜 吴志鹏 杨 乾 余志海 张雅琴 周 力 周 雪 周 涛 1 前 言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创新创业成为推动 新动能发展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在创业企业中,有一群跨过死 亡谷进入高成长期的 “瞪羚企业” , 凭借其显著的活力和对区域经济增长 的突出贡献,成为创新创业的典型代表,引发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瞪羚企业”的概念于上世纪 90 时代在美国提出,之后几十年,瞪 羚企业的快速崛起和发展在发达国家引起了广泛关注: 硅谷指数 将 “瞪 羚企业数量”作为反映硅谷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经济合作与 发展组织(OECD)在企业创业一览 (Entrepreneurship at a Glance)中 持续跟踪瞪羚企业和高成长企业的发展。长城战略咨询将培育瞪羚企业 的理念引入中国,并与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关村管委会等合作在高新区 开展瞪羚企业调研和培育工作:2003 年,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率先实施 “瞪羚计划”,2010 年后多个高新区和地方政府出台并实施了支持瞪羚 企业的相关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为更好地发现和培育瞪羚企业,自 2014 年起,科技部火炬中心与长 城战略咨询联合成立“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研究”课题组,在研究 国内外瞪羚企业相关理论与政策的基础上,每年对国家高新区企业统计 2 数据库中的累积数据进行跟踪分析,研究编制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 展报告 。截止目前,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已经完成四期: 第一期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15) 以火炬中心高新区 企业统计数据库中 2010-2013 年统计数据为依据编制而成; 第二期 国家 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 (2016) 以高新区企业统计数据库中 2011-2014 年统计数据为依据编制,于 2016 年 7 月正式对外发布;第三期国家高 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 (2016 双创周特刊) 以高新区企业统计数据库中 2012-2015 年统计数据为依据编制,于 2016 年 10 月正式对外发布。 本期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17) 以科技部火炬中心高 新区企业统计数据库中的 2013 年-2016 年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成长性 指标、创新能力指标以及行业方向三方面的筛查,遴选出“国家高新区 瞪羚企业名单 (2017) ” , 进而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 结合实地调研, 最终 形成本报告。 通过“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与“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 告”的课题研究,科技部火炬中心与长城战略咨询共同推进瞪羚企业和 独角兽企业等爆发式成长企业的发现与研究工作,为高新区“发展新经 济,培育新动能”贡献力量。 1 目 录 前言 . 1 第一章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新趋势 . 1 一、 瞪羚企业是新经济的引领者 . 2 二、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新趋势 . 3 第二章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群体特征分析 . 5 一、 瞪羚企业是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 6 二、 瞪羚企业多分布于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 . 12 三、 企业性质多为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企业 . 18 四、 瞪羚企业整体经营状况良好 . 22 五、 与孵化器及资本市场关系更加密切 . 28 第三章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创新发展分析 . 33 一、 瞪羚企业科技活动投入逐年增加 . 34 二、 瞪羚企业创新活动成果丰富多元 . 40 三、 瞪羚企业呈现高效、国际化、轻资产化发展趋势 . 45 第四章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区域发展分析 . 51 一、 超半数瞪羚企业分布于排名前十的高新区 . 52 二、 国家高新区瞪羚率及分布情况 . 57 2 三、 各高新区瞪羚企业经济指标状况 . 59 第五章 国家高新区瞪羚政策案例分析 . 67 一、 瞪羚企业扶持政策在各地广泛开展 . 68 二、 区域瞪羚政策助推高成长企业效果明显 . 75 三、 区域瞪羚政策案例分析 . 80 第六章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榜单 . 89 一、 三年连续上榜瞪羚企业榜单 . 90 二、 瞪羚企业高成长 100 强榜单 . 105 三、 瞪羚企业创新投入 100 强榜单 . 111 附件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17)遴选标准 . 1187 一、 定量提取指标 . 118 二、 定性筛查指标 . 119 三、 创新门槛指标 . 119 1 第一章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新趋势 一、瞪羚企业是新经济的引领者 二、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新趋势 2 一、 瞪羚企业是新经济的引领者 “瞪羚企业”是指成功跨越创业死亡谷后, 商业模式得到市场认可, 进入爆发式 增长阶段的创新型企业。 瞪羚企业具有成长速度快、 创新能力强、 专业领域新、 发展 潜力大的特征,通过推出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应用新技术、拓展新市场、创建新模 式或构建新业态等方式,实现高速成长。 瞪羚企业是创业企业中的佼佼者。新经济时代的创业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一旦试错失败,企业就会跌入“死亡谷” 。创业企业跨越死亡谷之后发展轨迹出现分 化, 大部分企业能够实现常规发展, 长期保持中小规模, 能对经济发展产生有限的带 动作用; 也会有一小部分企业具备强劲的爆发力, 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实现企业 规模和市场影响力的快速提升,成为高成长的“瞪羚企业” ,引领行业快速发展。 瞪羚企业是创新发展的典型代表。瞪羚企业是天生的创新者,从创办之时起就 具备了创新的基因,不断创新释放的动能是瞪羚企业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 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纵观瞪羚企业发展历程, 一直与创新密不可分, 一方面技术创新 及商业模式创新是保障其跨越死亡谷进入快速成长阶段的基础,另一方面它们的迅 速壮大需要依靠其战略洞见, 探索并实施多维度的创新, 包括推出新产品、 提供新服 务、 打开新市场、 创新内部管理体制以及构建新业态等。 唯有如此, 它们才能代表新 经济的发展方向,成为区域经济中创新的先行者。 瞪羚企业是新经济的产业引领者。 一方面, 瞪羚企业是新兴产业的引领者。 当围 绕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或一条新的技术路线集中涌现出一大批由创业企业发展而来的 瞪羚企业时, 一个新兴产业就诞生了。 另一方面, 瞪羚企业是传统产业颠覆式变革的 引领者。 从创意、 想法孕育而生的瞪羚企业往往不会受到传统产业旧规则、 旧模式的 约束, 对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更具洞察力, 因此更容易建立起符合市场需求和创新规 3 律的新规则、 新模式, 不断抢占传统大企业的市场份额, 挑战传统产业原有的行业格 局,逐步改变行业规则和模式,最终引领整个行业发生颠覆式变革。 二、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新趋势 当前,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 在国家高 新区促进“双创”和“培育新动能”工作的推动下,瞪羚企业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表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瞪羚企业数量大幅增加, 体现出高新区“双创”工作的重要成果。 根据本期 国 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的遴选结果,2016 年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大幅增加, 瞪羚企业数量达到 2576 家, 比上一年增长 491 家; 高新区整体瞪羚率达到 2.75%, 比上一年提高 0.3 个百分点。国家高新区涌现出更多高成长的创新创业企业,作为 “双创”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瞪羚培育工作获得显著成效。 瞪羚企业对高新区经济增长作出突出贡献。2016 年,2576 家瞪羚企业以占高 新区入统企业 2.75%的数量, 为高新区贡献了 6.3%的营业收入; 瞪羚企业群体营业 收入增加额占高新区企业整体营业收入增加额的 28%;瞪羚企业群体营业收入增长 率是高新区企业整体营业收入增长率的 8 倍。以上数据表明,瞪羚企业为高新区经 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是带动高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世界一流园区成为瞪羚企业的集聚区。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共分布在 132 个高 新区, 超过半数的瞪羚企业分布在前十名高新区内。 其中, 6 家世界一流园区均在国 家高新区瞪羚企业数排名前十名之内:其中中关村 650 家,上海张江 271 家,深圳 117 家,武汉东湖 73 家,西安 56 家,成都 55 家。世界一流园区已经成为打造创新 生态的典范, 集聚了众多的创新创业资源, 为企业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形 4 成了创业繁荣、瞪羚企业群体不断壮大的健康的创新创业生态。 瞪羚企业较多分布于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按照国家行业门类标准, 瞪羚企业产业分布以制造业和信息产业为主, 超过半数的瞪羚企业分布在制造业, 三 成分布在信息服务业。 瞪羚企业趋向高技术产业聚集与发展, 并在国家高新区高技术 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领军作用。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中六成以上分布于高技术制造业 或高技术服务业, 在高技术产业中经济表现优于高新区整体企业平均水平, 并保持数 量与占比逐年增长的趋势。 瞪羚企业以高水平的科技活动投入与产出,引领高新区创新发展。2016 年,瞪 羚企业科技活动投入强度为 6.2%,内部研发投入强度为 3.9%,科技活动人员占比 29.5%, 均高于高新区企业平均水平。 同时, 瞪羚企业积极推出新产品, 新技术开发 与应用活跃:高新区瞪羚企业新产品产值占工业产值的 42%,新产品销售收入在整 体销售收入中占 35%, 技术收入和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分别占营业收入的 29%和 45%, 新产品和技术收入是瞪羚企业营收的重要部分。 瞪羚企业积极布局境外知识产权,开拓技术服务出口。瞪羚企业技术服务出口 大幅增加,2016 年技术服务出口总额达到 12.4 亿美元,同比增长 74.8%。同时, 瞪羚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品牌与知识产权:瞪羚企业 2016 年境外注册商标 5557 件, 同比增长率高达 337.9%,三年复合增长率为 189.9%;瞪羚企业 2016 年申请欧美 日专利 1283 件, 同比增长 86.8%, 三年复合增长率达 75.1%; 授权欧美日专利 351 件,增长率高达 183.1%;拥有欧美日专利 893 件,增长率高达 197.7%,均呈快速 增长态势。 5 第二章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群体特征分析 一、瞪羚企业是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二、瞪羚企业多分布于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 三、企业性质多为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企业 四、瞪羚企业整体经营状况良好 五、与孵化器培育及资本市场关系更加密切 6 一、 瞪羚企业是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根据本期报告遴选结果,国家高新区共 2576 家企业符合瞪羚企业标准 1 ,高新 区整体瞪羚率达到 2.75%;瞪羚企业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其经济贡献大幅优于高新 区入统企业平均水平,成为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一)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占比 2.75%,经济指标良好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数量为 2576 家,瞪羚率为 2.75%。根据国家高新区企业 统计数据库中 2013-2016 年企业统计数据,本报告共遴选出符合标准的瞪羚企业 2576 家,占国家高新区入统企业总数量的 2.75%。 瞪羚企业经济指标表现良好。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 2016 年平均营业收入 6.82 亿元,平均净利润 6551.7 万元,群体平均利润率 9.6%;平均员工数量 469 人;科 技投入活跃,平均科技活动投入为 4224.4 万元,平均科技活动投入强度为 6.2%。1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分析数据,静态分析以遴选出的 2576家全部企业为样本进行分析,动态分析以四年数据 齐全的 1688家企业为数据样本进行分析 7 表 2-1 四期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经济指标情况 对比指标 2016 年瞪羚企业 2015 年瞪羚企业 2014 年瞪羚企业 2013 年瞪羚企业 成长性 营业收入三年复 合增长率 34.3% 营业收入三年复 合增长率 35.8% 营业收入三年复 合增长率 51.1% 营业收入三年复 合增长率 45.1% 平均规模 平均收入 6.82 亿,平均雇员数 量4 69人 平均收入 9.06 亿,平均雇员数 量5 27人 平均收入 5.36 亿,平均雇员数 量3 09人 平均收入 2.97 亿,平均雇员数 量2 78人 盈利性 平均利润 6551.7 万元,群体平均 利润率 9.6% 平均利润 6684 万元,群体平均 利润率 7.4% 平均利润 3978 万元,群体平均 利润率 7.4% 平均利润 3234 万元,群体平均 利润率 11.1% 科技投入 平均科技活动投 入强度达到 6.2% 平均科技活动投 入强度达到 4.7% 平均科技活动投 入强度达到 3.9% 平均科技活动投 入强度达到 5.9%(二)瞪羚企业群体三年复合增长率达 34.3%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表现出较高的成长性。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群体营业收入 2013-2016 年三年复合增长率达 34.3%。其中,营业收入三年复合增速达到 100% 以上的瞪羚企业有 126 家,占 9.7%;三年复合增速在 20%-40%之间的瞪羚企业 数量最多,有 856 家,占总数的 50.7%。 8 表 2-2 瞪羚企业收入三年复合增长率分布情况 收入三年复合增长 企业数量 占比 100%以上 126 7.5% 80%-100% 81 4.8% 60%-80% 168 10.0% 40%-60% 383 22.7% 20%-40% 856 50.7% 20%以下 74 4.4% 瞪羚企业呈现出爆发式成长的趋势,近 17%的瞪羚企业实现爆发式增长。爆发 式成长的瞪羚企业是指成立五年营业收入突破五亿或者成立十年营业收入突破十亿 的企业。 爆发式成长的瞪羚企业的增长不再是传统线性模式, 而呈现出指数级的爆发 式增长。2576 家瞪羚企业中,爆发式成长的瞪羚企业共有 435 家,占瞪羚总数的 16.9%。瞪羚企业群体中爆发式成长的企业数量占比已连续三期稳定在 10%以上。 爆发式成长瞪羚企业是双创工作的重要成果。瞪羚企业的爆发式成长,表明瞪 羚企业通过颠覆式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不断创造出新产品、 新技术、 新服务和新 市场,实现指数级成长。连续三期爆发式成长瞪羚企业数量占比维持在 10%以上, 表明国家高新区双创工作获得了持续成效, 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企业, 以爆 炸式的成长速度引领着高新区新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进入了群体 性爆发式成长的阶段。 9 表 2-3 四期报告中爆发式成长瞪羚企业数量及占比情况 爆发式成长 瞪羚 2016 年瞪羚企业 2015 年瞪羚企业 2014 年瞪羚企业 2013 年瞪羚企业 爆发式 成长企 业数量 在瞪羚 企业中 占比 爆发式 成长企 业数量 在瞪羚 企业中 占比 爆发式 成长企 业数量 在瞪羚 企业中 占比 爆发式 成长企 业数量 在瞪羚 企业中 占比 成立 5 年以 内收入突破 5亿 212 8.23% 205 9.83% 113 6.00% 25 1.60% 成立 10 年 以内收入突 破1 0亿 329 12.77% 328 15.73% 157 8.30% 49 3.20% 爆发式成长 瞪羚总计 435 16.89% 435 20.86% 225 11.90% 69 4.50% 图 2-1 四期报告中爆发式成长瞪羚企业数量 10 (三)瞪羚企业业绩表现全面高于高新区平均水平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业绩表现全面大幅高于高新区平均水平,是国家高新区企 业的优秀代表。 2576 家瞪羚企业占全国高新区入统企业总数的 2.75%, 在工业总产 值、 收入、 利润、 出口、 纳税和员工数量上分别占高新区企业总额的 5.75%、 6.25%、 8.94%、7.52%、4.85%、6.59%,均大幅高于其数量占比。瞪羚企业仅以 2.75%的 数量,占高新区企业技术收入总额的 13.7%和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 10.3%,表现了 瞪羚企业在引领高新区经济发展方面的突出作用。 同时, 瞪羚企业在工业总产值、 收 入、利润、出口、纳税和员工数量方面,均大幅高于国家高新区的平均水平,达到高 新区平均水平的 2.09 倍、2.27 倍、3.25 倍、2.74 倍、1.76 倍、2.39 倍,是高新区 企业中经营表现优异的企业群体。 表 2-4 瞪羚企业各经济项指标占高新区入统企业比例情况 指标 瞪羚企业总数 高新区企业总数 占比 企业数(个) 2576 93504 2.75% 高新技术企业数(个) 2186 39658 5.51% 工业总产值(亿元) 11536.1 200603.48 5.75% 年末资产(亿元) 22826.2 403634.02 5.66% 营业收入(亿元) 17573.6 281165.26 6.25% 技术收入(亿元) 3727.5 27162.76 13.72% 净利润(亿元) 1687.7 18882.29 8.94% 出口创汇(亿元) 2331.3 30998.21 7.52% 上缴税额(亿元) 771.3 15905.16 4.85% 年末从业人员(人) 1207846 18335922 6.59% 科技活动人员(人) 356520 3457289 10.31% 11 表 2-5 瞪羚企业与高新区入统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平均值对比 经济指标 瞪羚企业平均值 高新区企业平均值 瞪羚企业平均值/ 高新区企业平均值 工业总产值平均值(万元) 44783.0 21454.0 2.09 倍 年末资产平均值(万元) 88611.1 43167.6 2.05 倍 营业收入平均值(万元) 68220.6 30069.9 2.27 倍 技术收入平均值(万元) 14470.2 2905.0 4.99 倍 净利润平均值(万元) 6551.7 2019.4 3.25 倍 出口创汇平均值(万元) 9049.9 3315.2 2.74 倍 上缴税额平均值(万元) 2994.0 1701.0 1.76 倍 年末从业人员平均值(人) 469 196 2.39 倍 科技活动人员平均值(人) 138 37 3.75 倍 12 二、 瞪羚企业多分布于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 瞪羚企业产业分布以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为主,六成以上的瞪羚企业分布于高 技术产业。 瞪羚企业趋向高技术产业聚集与发展, 并在国家高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中 发挥着领军作用。 (一)瞪羚企业主要分布于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 瞪羚企业主要分布于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高新 区瞪羚企业共分布在 16 个行业门类:其中制造业的瞪羚企业数量最多,达到 1346 家,占总数的 52.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瞪羚企业数量为 788 家, 占总数的 30.6%;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瞪羚企业数量为 221 家, 占总数的 8.6%。 表 2-6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行业门类分布 行业门类 瞪羚企业数量 占比 C 制造业 1346 52.25% I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788 30.59% M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21 8.58% F 批发和零售业 82 3.18% 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9 1.13% E 建筑业 21 0.82% 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8 0.70% J 金融业 17 0.66% D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5 0.58% P 教育 11 0.43% 13 行业门类 瞪羚企业数量 占比 Q 卫生和社会工作 10 0.39% 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0 0.39% 其他行业门类 8 0.31% 瞪羚企业共分布于 56 个行业大类, 行业覆盖率达到 58.3%。 在有瞪羚企业分布 的 56 个行业大类中, 瞪羚企业数量位居前三名的行业大类分别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 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共有 13 个行业大类 的瞪羚企业数量在 50 家及以上, 拥有 20 家及以上瞪羚企业的行业大类共 21 个, 有 10 家及以上瞪羚企业的行业大类有 30 个。 表 2-7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行业大类分布 行业大类 瞪羚企业数量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677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396 专用设备制造业 18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59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106 通用设备制造业 99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87 仪器仪表制造业 85 医药制造业 79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74 14 行业大类 瞪羚企业数量 汽车制造业 71 专业技术服务业 66 批发业 62 研究和试验发展 49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3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9 金属制品业 27 商务服务业 27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5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24 零售业 20 其他金融业 17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17 食品制造业 14 建筑安装业 13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2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2 教育 11 卫生 10 其他制造业 10 其他行业 80 15 (二)瞪羚企业代表和引领高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 瞪羚企业多分布于高技术产业, 且引领高技术产业发展, 经济表现优于高新区中 高技术产业领域企业的平均水平,成为高新区高技术产业领域创新发展的代表。 据统计,六成以上瞪羚企业分布于高技术产业。2576 家瞪羚企业中有 1697 家 从事高技术产业,占瞪羚企业总数的 65.9%;高技术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有 679 家, 高技术服务业有 1018 家, 分别占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总数的 26.4%和 39.5%。 其中信息服务业瞪羚企业最多,共 772 家,占瞪羚企业总数的 30.0%。 表 2-8 瞪羚企业在高技术产业的分布情况 高技术产业 瞪羚企业数量 在瞪羚企业中占比 高技术制造业合计 679 26.36% 医药制造业 79 3.07%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 12 0.47%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397 15.41%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35 1.36% 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 148 5.75% 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8 0.31% 高技术服务业合计 1018 39.52% 信息服务 772 29.97% 电子商务服务 32 1.24% 检验检测服务 15 0.58% 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 13 0.50% 16 高技术产业 瞪羚企业数量 在瞪羚企业中占比 研发与设计服务 58 2.25%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106 4.11% 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 1 0.04% 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 21 0.82% 高技术产业总计 1697 65.88% 瞪羚企业中高技术产业企业占比增多。 相较上期报告中 2015 年高新区瞪羚企业 在高技术产业中的分布情况, 2016 年瞪羚企业中高技术产业占比增加 4.1 个百分点。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 0.5 个百分点, 高技术服务业增加 3.6 个百分点。 连续三期报 告结果显示,瞪羚企业中高技术产业占比逐年增加。 表 2-9 连续三期报告瞪羚企业中高技术产业企业占比变化情况 高技术产业 2016 年瞪羚企业 2015 年瞪羚企业 2014 年瞪羚企业 高技术产业总计 65.88% 61.77% 51.11% 高技术制造业 26.36% 25.90% 22.00% 高技术服务业 39.52% 35.90% 29.56% 瞪羚企业引领高技术产业发展。 高技术制造业中, 679 家瞪羚企业在营业收入、 净利润率和员工数上分别是同产业高新区企业平均水平的 2.1 倍、1.4 倍和 1.9 倍; 高技术服务业中,1018 家瞪羚企业在营业收入、净利润率和员工数上分别是同产业 高新区企业平均水平的 5.0 倍、1.5 倍和 4.1 倍。瞪羚企业在高技术产业中经济表现 优于高新区整体企业平均水平,表明瞪羚企业引领高新区高技术产业领域创新发展。 17 表 2-10 高技术产业中的瞪羚企业与高新区企业经济指标平均值对比 瞪羚 企业 高新区 企业 占比 瞪羚 企业 高新 区企 对比 瞪羚企 业 高新区 企业 对比 瞪羚 企业 高新区 企业 对比 高技术制造业 合计 679 13586 5.0% 8.92 4.27 2.1 8.5% 6.3% 1.4 589 313 1.9 其中:电子及通 信设备制造业 397 5863 6.8% 12.15 5.94 2.0 4.1% 4.6% 0.9 759 415 1.8医疗仪器 设备及仪器仪表 制造 148 4221 3.5% 1.66 1.04 1.6 13.7% 10.1% 1.4 221 110 2.0 高技术服务业 合计 1018 29664 3.4% 5.19 1.04 5.0 15.8% 10.8% 1.5 443 108 4.1 其中:信息服务 772 19236 4.0% 5.76 1.07 5.4 19.2% 12.9% 1.5 464 119 3.9研发与设 计服务 58 2018 2.9% 1.98 1.34 1.5 17.0% 7.1% 2.4 307 110 2.8 高技术行业 企业数 营业收入平均值 (亿元) 平均净利润率 员工数平均值(人) 18 三、 企业性质多为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企业 从企业性质和注册时间来看, 瞪羚企业群体呈现以下性质特征: 大部分瞪羚企业 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 同时大部分企业成为瞪 羚需要五年以上的成长期。 八成以上高新区瞪羚企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576 家瞪羚企业中被认定为国 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有 2186 家, 占瞪羚企业总数的 84.9%。 瞪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 的占比远高于高新区整体水平:在全国高新区 2016 年纳入统计范围的 93504 家企 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 42.4%,低于瞪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 42.5 个百分点。 图 2-2 瞪羚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情况 19 民营企业是高新区瞪羚企业的主体。从企业控股情况和登记注册来看,2576 家 瞪羚企业中,63.4%为私人控股,国有控股仅占 10.6%;私人控股及私营企业仍是 瞪羚企业的主力,说明民营企业发展状态良好。 图 2-3 瞪羚企业控股情况 八成以上瞪羚企业持续经营时间达到五年及以上。瞪羚企业平均持续经营时间 为 8 年,大多数瞪羚企业成立时间达到 5 年及以上(2312 家,占 89.75%) ,2012 年及以后成立的瞪羚企业仅占瞪羚总数的 10.25%(264 家) ,说明企业从开始创业 到实现高速成长,一般需要至少 5 年的积累。 20 表 2-11 瞪羚企业持续经营时间分布 注册时间 持续经营时间 瞪羚企业数量 在瞪羚企业中占比 2003 13 241 9.36% 2004 12 240 9.32% 2005 11 265 10.29% 2006 10 268 10.40% 2007 9 281 10.91% 2008 8 258 10.02% 2009 7 287 11.14% 2010 6 263 10.21% 2011 5 209 8.11% 2012 4 105 4.08% 2013 3 60 2.33% 2014 2 61 2.37% 2015 年及以后 两年以内 38 1.48% 总计 2576 100% 21 图 2-4 瞪羚企业持续经营时间分布情况 22 四、 瞪羚企业整体经营状况良好 高新区瞪羚企业群体营业收入规模主要集中在 2 亿元以下与 10 亿元以上两个 区间,多数企业员工数量分布于 50-300 人之间。 平均营业收入规模为 6.82 亿元,高于高新区平均水平。2576 家瞪羚企业 2016 年总收入约 17573.6 亿元,其中最高收入为 296.5 亿元,最低为 633.0 万元,平均 每家瞪羚企业的总收入规模为 6.82 亿元。瞪羚企业营业收入分布不均衡,其中,收 入在 1 亿元以下的企业数量 989 家,占总数量的 38.4%,收入大于 10 亿的瞪羚企 业 414 家,占总数的 16.1%。 表 2-12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营业收入分布 收入区间 瞪羚企业数量 数量占比 累计占比 0-1 亿 989 38.39% 38.39% 1-2 亿 495 19.22% 57.61% 2-3 亿 219 8.50% 66.11% 3-4 亿 126 4.89% 71.00% 4-5 亿 81 3.14% 74.15% 5-6 亿 90 3.49% 77.64% 6-7 亿 69 2.68% 80.32% 7-8 亿 34 1.32% 81.64% 8-9 亿 33 1.28% 82.92% 9-10 亿 26 1.01% 83.93% 10 亿以上 414 16.07% 100.00% 23 图 2-5 瞪羚企业收入分布情况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 2016 年期末从业人数为 120.8 万人, 平均每家瞪羚企业拥 有员工 469 人,高于高新区平均水平的 196 人。瞪羚企业中,员工数量在 51-150 人之间的企业数量占比多, 共 933 家, 占比高达 36.2%; 员工数在 151-300 人之间 的有 596 家,占比达 23.1%;从业人员超过 1000 人规模的瞪羚企业有 235 家,占 瞪羚企业总数的 9.12%。 表 2-13 瞪羚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分布 员工数量 瞪羚企业数量 占比 0-50 人 267 10.36% 51-150 人 933 36.22% 151-300 人 596 23.14% 301-500 人 275 10.68% 501-1000 人 270 10.48% 1000 人以上 235 9.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