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中国ICT产业综合分析报告.ppt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2020中国ICT产业综合分析报告.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9-2020中国ICT产业综合分析报告.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9-2020中国ICT产业综合分析报告.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9-2020中国ICT产业综合分析报告.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9-2020中国ICT产业综合分析报告.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中国ICT产业综合分析报告,ICT将IT(信息技术服务)和CT(电信技术服务)两者服务有机结合,覆盖电信服务、信息服务、IT服务及应用等信息产业。2018 年中国ICT产业营收规模突破24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ICT服务业达9.4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占ICT产业比重为38.7%,较2017年提高0.2个百分点。ICT服务业比重稳步增长,产业结构软化。在数字化经济快速增长背景下,网络空间安全与物理世界安 全相互交织,网络安全风险控制成为大众聚焦点。数字经济快速增长,带动ICT产业发展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为31.3亿元,同比增长15.1%,占GDP比重为34.8%,同比增长5.8%。ICT作为一种覆盖通信设备、应用软件及各 种互联网服务的信息通信技术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增长,有力拉动ICT产业发展。安全挑战增多,安全治理深入大规模的数字化转型导致网络空间安全与物理世界安全相互交织,网络安全风险控制成为政府、技术供应商、技术用户、个人消费者等 各界的关注点。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领域不断兴起并与实体产业结合,网络信息安全 重要性凸显。新技术在促进业务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风险。开源化构建新生态开源覆盖ICT产业大部分领域,包括指令集开源、芯片级开源、板级开源、操作系统开源、系统级开源、应用软件和工具开源等多个组成 部分,且辐射范围逐层扩大,支撑ICT产业的发展壮大。开源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大型互联网企业的首选技术,目前在世界排名前一万的 网站中有近80%的网站由运行开源软件的网络服务商提供支持,有78%的企业使用开源软件进行业务运营,开源已经逐步成为软件生态系 统的核心要素之一。企业推荐:第四范式、机智云、青云,概览摘要,目录(1/2),目录(2/2),数字经济: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 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信息消费: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经济活动。云计算:一种资源交付和使用模式,用户可通过互联网以自助服务的形式获取自身所需要的IT资源。5G: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一种具有高数据速率、低延迟、高吞吐量特征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研究使计算机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 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多源信息融合、深度交互的三维动态视景与实体行为,共同使用户完全沉浸于该模拟环境中的计算机仿真系统。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将真实世界与虚拟环境无缝连接的新技术,具有虚拟现实融合、实时交互、三维等特征。SDN:Software-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一种通过集中式的控制平面与分布式的数据平面,将网络设备的数据层与控制层相互解耦,实现软件可编程的新型网 络架构。产业结构软化:在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第三产业(软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的技术。,名词解释,中国ICT产业市场综述定义、分类及市场特点,ICT市场特点ICT将IT(信息技术服务)和CT(电信技术服务)两者服务有机结合,覆 盖电信服务、信息服务、IT服务及应用等信息产业。CT为资金密集型的信息产业,为用户提供功能型的产品及服务,包括 电话、宽带接入、组网等。IT为智力密集型的信息产业,通过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信 息化服务。CT与IT均属于信息产业,其市场特点相近:(1)部分IT厂商为CT企业的 设备供应商,如网络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设备商;(2)CT企业为IT服务企业的核心客户,在2018年中国IT服务市场产业应用结构中,电信 产业占比19.1%,位居第一。,ICT定义及分类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定义为以电子技术获取、传播和演示数据 信息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的集合,包括ICT制造业和ICT服务业。ICT制造业:包括计算机、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通信设备、视听设备、广播电视设备、雷达及配套设备。ICT服务业:包括电信及其他信息传输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ICT产业分类(按产业划分),ICT产业,ICT制造业,ICT服务业,计算机,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通信设备,视听设备,雷达及配套设备,电信及其他信息传输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中国ICT产业市场综述产业图谱分析(1/5),ICT产业链可从硬件到软件分为四大层级:核心元器件、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及应用软件。在四大层级中,基础硬件与应用软件的发展较为成熟,竞 争实力较强,而核心元器件及基础软件的高端产品依赖于进口。中国ICT产业产业图谱核心元器件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CPU,GPU,存储 芯片,服务器,存储器,手机,通信基站,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软件,GIS,2018年AMD与Intel占据中国CPU90% 以上市场份额,Intel占领集成GPU市场, NVIDIA与,AMD分享独立GPU市场,2019年上半年,中国X86服务器市 场前三名厂商(按出货量)依次为 浪潮(占比28.1%)、戴尔(14.7%) 和华为(14.2%),2018年中国中间件市场前三名 企业为IBM 、Oracle、普元信 息,依次占比为30.7% 、20.4% 、 5.1%,2018年上半年泛微占据中国OA软 件市场份额23.4%2018年中国GIS市场的基础软件市场高度集中,前三名企业占据60% 以上市场份额,其中超图位居第 一名,占比超过30%,中国ICT产业市场综述产业链图谱分析(2/5),核心元器件:国产产品替代进口产品进程提速CPU:国产CPU在高性能、桌面、移动及嵌入式领域实现较快发展按照应用场景划分,CPU可分为大CPU(高性能计算、服务器级CPU)、中CPU(桌面级 CPU)和小CPU(移动及嵌入式CPU)。(1)在大CPU方面,天津飞腾、海光、申威等中国本土企业的CPU产品已在E级(每秒百 亿亿次)超算原型级应用,其中申威的CPU等产品均已实现完全的国产化。(2)在中CPU方面,中国本土企业的桌面级CPU性能显著提升。以飞腾产品为例,飞腾 传统的桌面级CPU为FT1500/4A产品,工作主频在1.5GHz-2.0GHz,最大功耗为15W,主 频相当于奔腾4的早期产品,但同主流酷睿处理器差距较大,民用市场竞争力较弱。2019 年9月, 飞腾推出FT2000+/4桌面CPU产品,工作主频为2.6GHz-3.0GHz,芯片工艺为16nm,最大功耗为10W,显著低于Intel同类产品35-45W的能耗水平,主频指标与Intel的 酷睿i5部分产品相当。(3)在小CPU方面,中国华为海思和台湾联发科在移动CPU设计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与国际移动CPU差距并不明显。2019年华为海思发布麒麟990和麒麟990 5G产品,其芯片 工艺为7nm,整体性能较前一代产品“麒麟980”提升了10%左右,其中麒麟990的多线程分 高于高通2018年推出的骁龙855与骁龙855+。,GPU:Intel占领集成GPU市场,NVIDIA与AMD分享独立GPU市场GPU是一种为处理多重任务而设计的芯片。GPU中超过80%核心组成为运算单 元,其并行运算能力突出。按是否呈独立板卡形式划分,GPU可分为独立GPU 与集成GPU两种类型。在全球桌面GPU市场中,2019年第二季度NVIDIA占据68%独立GPU市场份额,AMD占据32%市场份额;受益于借助CPU捆绑销售模式,Intel占据近70%的集成GPU市场份额,位列第一。伴随独立GPU市场份额不断扩大,NVIDIA与AMD在集成GPU逐渐发挥优势,Intel在集成GPU的市场份额将 呈下滑趋势。中国GPU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与Intel、AMD、NVIDIA等进口产品相比,具有 较大差距。现阶段,中国主流国产GPU产品分别为716所的JARI G12、709所的GP101和景嘉微的JM7200。从自主可控、产业化运作以及性能参数三个指标来看,景嘉微GPU产品均位于国产品牌的第一梯队,随着中国国产GPU替代进口 产品的进程开始提速,以景嘉微为代表的头部企业有望率先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三大主流国产GPU参数对比,2018年,飞腾FT2000+/4工作主频:2.6-3.0GHz 芯片工艺:16nm最大功耗:10W,VS,Intel酷睿i5-7400T 酷睿i5-6200U 酷睿i5-6260U 酷睿i5-5250U,飞腾FT2000+/4的主频指标与Intel 的酷睿i5部分产品 的相当,中国ICT产业市场综述产业图谱分析(3/5),存储器:中国存储器制造技术与海外企业具有差距现阶段,市场上主流的存储器为DRAM存储器和NAND闪存芯片。全球存储器市场 高度集中,三星、镁光、SK海力士、东芝和西部数据共5家企业占据95%市场份额。2018年,全球DRAM市场规模为1,000亿美元,其中三星、SK海力士、镁光三大巨 头市场占有率超过90%,呈现寡头垄断态势。2018年全球累计生产DRAM存储器 13,731千片,其中三星、SK海力士和镁光占三者产量之和占据全球份额76.5%。中 国DRAM处于技术研发阶段,DRAM规模化生产具有难度,如合肥长鑫从19nm(1X)制程切入市场,预计2020年可大规模生产产品,与三星DRAM技术相比, 落后三星2-3年;福建晋华专注于利基型DRAM制造,以25nmDRAM存储器为切入 点,制程上与三星相差3代产品距离。,17.2%,16.8%,9.0%,5.4%,4.9%,26.4%,20.7%,0%,10%,20%,30%,戴尔,其他,28.1%,14.7%,14.2%,12.1%,10.9%,7.7%,2.6%,2.3%,7.4%,0%,10%,20%,30%,浪潮,戴尔,华为新华三曙光,联想,宝德,ODM,其他,基础硬件:服务器发展较为成熟,竞争实力较强服务器:中国服务器市场由国产品牌主导从全球服务市场份额(按出货量)来看,2019年第三季度,戴尔、HPE和浪潮位 列前三,依次占比为17.2%、16.8%、9.0%。从中国服务器市场(按X86服务器出货量)来看,2019年上半年,中国服务器市场 由国产品牌主导,浪潮占比为28.1%,远高于戴尔占比14.7%,位列第一。华为、新 华三及曙光分别位列第三、第四、第五,占比分别为14.2%、12.1%10.9%。全球服务器企业市场份额(按出货量),2019年Q3,HPE浪潮联想CiscoODM中国X86服务器企业市场份额(按出货量),2019年Q3,全球DRAM存储器企业生产概况,2018年,3,920,3,706,2,884,1,074,724,343,8,1,0000,三星,SK海力士,镁光,华亚科,南亚,华邦,其他,千片5,0004,0003,0002,000,中国ICT产业市场综述产业图谱分析(4/5),中国本土操作系统主要企业概况,基础软件:微软占据全球80%以上桌面操作系统市场,海外企业占据中国中间件50%以上市场份额操作系统:微软占据全球桌面操作系统领先地位,全球物联网及云操作系统尚未形成垄断格局操作系统是承载各种信息设备和软件应用运行的基础平台,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按应用场景划分,操作系统分为六种类型:移动操作系统、物联网操作系 统、嵌入式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云操作系统。尽管在桌面、移动等操作系统领域,海外企业具有较强竞争实力,但随着中国不断加大操作系统研发 力度,其发展成效日渐显著,部分产品已完成自主可控研发与生产,产品性能大幅提升。在桌面操作系统领域,2018年微软占据全球超过80%市场份额,呈现寡头垄断态势。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由WindowsServer和Linux瓜分,Unix基本退出市场。在中国“核高 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中国桌面及服务器操作系统发展成效显著。中国国产桌面与服务器操作系统完成了自主可控的产品研发与技术升级,研发了中标麒麟、中 科方德、红旗等操作系统。在移动操作系统领域,谷歌和苹果两者总和占比全球移动操作系统市场份额,的的99.0%,其中谷歌占据全球85%以上的安卓市场。中国部分手机企业如小 米以及互联网企业阿里根据自身技术特长与产业布局,分别研发了MIUI和 YunOS移动操作系统。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中,受益于嵌入式Linux系统及组态软件快速发展,中国涌 现出一批优秀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包括紫金桥Realinfo、纵横科技Hmibuilder、 世纪星、三维力控、组态王KingView。在物联网操作系统领域,市场尚未形成垄断格局,全球各科技企业积极布局, 典型代表操作系统包括 ARMmbedOS 、谷歌的AndroidThings 、 微软的 Windows10IOTCore、华为的LiteOS。在云操作操作系统领域,为满足云计算带来的信息处理新架构需求,全球科 技企业包括IBM、亚马逊、百度、阿里巴巴均研发了自身的云计算操作系统, 其中谷歌、微软、阿里巴巴研发了基于云服务的终端型云操作系统。,中国ICT产业市场综述产业图谱分析(5/5),基础软件:微软占据全球80%以上桌面操作系统市场,海外企业占据中国中间件50%以上市场份额,中间件:IBM和Oracle占主导地位,本土企业发展提速中间件是一种应用于分布式系统的基础软件。2018年中国中间件市场核心需求主体为政府、金 融和电信,依次比重为23.5%,22.9%,22.6%。伴随各行业信息化建设日渐成熟,中间件将从传 统的金融、电信等领域向电子政务、能源、教育、交通、医疗等领域渗透,促进中间件市场规模 扩容。根据华为发布的鲲鹏计算产业白皮书,预计2023年中国中间件市场高达13.6亿美元。,从行业需求角度来看,政府对中间件软件的需求量大,但该领域具有部分多、范围广、分布散、 信息化水平提升快特点,参与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金融行业对IT系统具有 高度依赖特性,而电信企业拥有海量的数据,对中间件软件的标准亦较为严格,因此两者对于中 间件产品的功能、性能及稳定性要求较高。由于中国本土企业在中间件软件市场起步时间较晚, 且相关技术人员积累经验较少,专业人才较为缺乏,中国自主研发的中间件软件产品与IBM、Oracle等海外企业产品具有差距,金融与电信企业向IBM与Oracle等海外企业采购高端中间件软 件产品。2018年IBM与Oracle两者市场份额共计占比为51.1%,占据中国中间件市场主导地位。,20.4%,5.1%5.0%,33.8%,0%,10%,20%,30.7%30%,40%,IBM,Oracle,普元信息 东方通,1.9%1.7%1.4%宝兰德 中创股份 金蝶天燕其他,中国中间件企业市场份额占比,2018年,23.5%,22.9%,8.5%,6.1%,5.0%4.6%,3.0%,3.8%,30%20%10%0%,政府,金融,电信,制造,能源,交通,医疗,教育,其他,中国中间件应用行业比例,2018年22.6%,应用于服务器的中间件产品性能与稳定性对比,2018年,中国ICT产业发展环境分析利好政策实施,促进ICT快速发展(1/2),2015年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ICT产业发展,并从产业发展及核心细分领域(包括制造业、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层面相继出台政策,促进ICT产业创新 发展。中国ICT产业相关政策,中国ICT产业发展环境分析利好政策实施,促进ICT快速发展(2/2),产业发展,明确ICT产业战略目标,明确提出网络强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至2020年核心关键技术部分领域达到先进水平,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信息化成为驱动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力量; 至2025年,实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战略目标,涌现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网信企业;到本世纪中叶,信息化全 面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网络强国地位日益巩固。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的颁布与落实,为ICT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促 进ICT企业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制造产业,提升智能制造支撑能力,中国制造2025与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等政策的颁布,明确表示通过数字化制造的普及,智能化制造的试点示范,推动传统制造业重点 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同时集中力量带动作用强的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成套装备,提升智能制造支撑能力。伴随制造业政策的大力实施,中国ICT制造业 核心技术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市场规模有望扩容。,物联网产业,促进物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2017年1月工信部出台物联网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加快物联网产业生态布局,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物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应用,提升物联网产业的核心 竞争力。物联网十三五发展规划持续推进,落实,传感器、体系架构共性等物联网核心技术将进一步突破,物联网有望与智能、农业、家居、交通等领域深 度融合发展,推动物联网规模化应用。,云计算产业,积极发展云计算应用服务,2017年3月工信部颁发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至2019年中云计算产业规模达4,300亿元,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积极发展云计算在制造、政务 领域的应用服务。该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带动信息产业发展,强化信息产业支撑能力。,人工智能产业,深化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出台,明确一系列人工智能标志 性产品取得重要突破,在若干重点领域形成国际竞争优势,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进一步深化,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利好政策的推出与实施,有效推动 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等人工智能重点产品的规模化发展,进而促进ICT产业繁荣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强化工业互联网产业应用,2018年6月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着力建设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突破工业互联网核心技术,促进工业互联网产 业应用。该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将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鼓励云化软件工具应用,推动ICT服务业快速发展。,中国ICT产业发展环境分析数字经济快速增长,带动ICT产业发展,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 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ICT作为一种覆盖通信设备、应用软件及各种互联网服务的信息通信技术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支 柱产业。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增长,有力拉动ICT产业发展。2014-2018年期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占GDP比重持续上升。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为31.3亿元,同比增长15.1%,占GDP比重为34.8%,同比增长5.8%。从 产业结构来看,产业数字化规模为24.9万亿元,占比为79.6%,数字产业化规模为6.4万亿元,占比为20.4%。(1)在产业数字化中,服务业、工业、农业的数字经济占数字经 济产业比重分别为35.9%、18.3%和7.3%。其中服务业数字经济比重增幅最高,比2017年增加了3.3个百分点;(2)在数字产业化中,互联网产业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速较快,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20.3%和14.2%。,16.2,18.6,22.6,27.2,31.3,26.2%,27.5%,30.3%,32.9%,34.8%,0.0%,10.0%,20.0%,30.0%,40.0%,0,5,10,15,20,25,30,35,2014,万亿元,20152016总体规模(万亿元),20172018占GDP比重(%),中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及占GDP比重,2014-2018年,2018年产业数字化比重,2018年数字产业化比重,7.3%,18.3%,201620172018,农业数字经济比重提升0.7个百分点,工业数字经济比重提升1.1个百分点,服务业数字经济比重提升3.3个百分点,2018年较2017年,20165.2,20186.47.1%20176.27.4%,7.0%同比增长,2016-2018年,数字产业化规模呈 现平稳增长态势,农业工业服务业2016-2018年数字产业化规模(亿元),中国数字经济细分领域规模概况2016-2018年产业数字化细分产业比重35.9%,中国ICT产业发展环境分析信息消费需求释放,激励ICT产业规模增长,信息消费包括信息产品消费和信息服务消费:(1)信息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各类联网产品;(2)信息服务包括通信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和软件 应用服务。根据OECD在Internet Economy Outlook 2012中提到ICT支出包括企业和消费者在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服务和通信等多方面的支出,ICT支出包括 信息消费。受益于宽带提速降费及信息产品优化升级,用户信息消费需求持续释放,进而大幅度激励ICT产业规模增长。,宽带提速降费,刺激用户信息服务需求释放截至2018年底,中国光纤端口达7.8亿个,占固定宽带接入端口总数88%,光纤用户 渗透率达90.4%,百兆宽带用户占比70.3%。中国网络基础设施日渐完善,为中国宽 带提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8年中国宽带提速降费成效显著。根据工信部数据,2018年固定和移动宽带平 均下载速率提速了6倍以上,固定网络和手机上网流量资费水平降幅均超过90%。 其中固定网络月均资费为0.3元/M,较2014年下降95%,移动流量平均为8.5元/GB, 较2014年下降94%。,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再降低15%,移动网络流 量平均资费再下降20%以上,推动内地与港澳地区间流量“漫游”费降低30%。中国宽 带提速降费政策持续落实,一方面全面提升网络应用品质,另一方面降低用户网络 使用成本,扩大信息服务覆盖面,刺激用户信息服务消费需求释放,包括通信服务、 互联网信息服务等。中国宽带提速降费成效,2018年,移动流量资费较2014年:94%,固定网络资费较2014年:95%,平均下载速率较2014年:60%,用户信息产品消费体验日渐优化,信息消费需求持续释放5G、物联网等技术加速革新,推动智能音箱、智能可穿戴设备、无人机和智能家 居产品等智能产品不断迭代更新,产品创新水平和供给质量日益提升,大幅优化用 户信息产品消费体验。,以智能家居产品为例,愈来愈多的追求舒适且个性的大众对智能家居产品的消费能 力与意愿强烈,在选购家电时,“智能化”(占比72.6%)和“与其他家电联网”(占比68.5%)的要素占比位列前三名。这意味着在装修或改造房屋时,用户更愿意选择 智能门锁、智慧客厅、智慧卧室、安心厨房等智能家居产品。智能家居成为大众家 电消费主流产品。,此外,网络资费进一步降价,一方面促进下沉市场的用户选用智能家居产品;另一 方面推动全屋智能的落地与普及,提高用户信息产品消费体验。,75.5%,72.6%,68.5%,61.7%,60.4%,安全性,智能化,与其他家电联网,低能耗,健康环保,用户选购家电时关注的要素TOP5,2018年,中国ICT产业发展现状ICT服务业比重稳步增长,产业结构软化,云计算、SDN、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革新发展,持续推动ICT产业创新发展。同时受益于信息消费规模持续增长,2018年中国ICT产业营收规模突破24万亿元,同 比增长14.1%。其中ICT服务业达9.4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占ICT产业比重为38.7%。ICT制造业营收规模达14.9万亿元,同比增长13.7%,占ICT产业比重为61.3%。2017年中国ICT产业出口营收规模为540.5亿美元,同比增长4.1%。其中ICT服务业达269.8亿美元,同比增长6.1%,占ICT产业比重为49.9%,较2016年提高1.0%。ICT制造业营收 规模达270.7亿美元,同比增长2.2%,占ICT产业比重为50.1%。纵观ICT服务业营收规模,ICT服务业营收规模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2017年ICT服务业出口规模较2016年提升1.0个百分点 ,2018年ICT营收规模较2017年提高0.2个百分点。ICT 服务业比重稳步增长,ICT产业结构软化。,10.3,11.1,12.1,13.1,14.9,5.4,6.2,7.0,8.2,9.4,15.7,17.3,19.1,21.3,24.3,0,5,10,15,20,25,2014,2015,2016,2017,2018,万亿元,ICT服务业,ICT制造业,中国ICT产业(ICT制造业与ICT服务业)市场规模(按营收额计),2014-2018年,259.4,265.6,265.0,270.7,201.7,245.5,254.3,269.8,461.1,511.1,519.3,540.5,0,100,200,300,400,500,600,2014,2015,2016,2017,亿美元,ICT服务业,ICT制造业,中国ICT产业出口规模(按营收额计),2014-2017年,中国ICT产业发展现状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稳步增长,国家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激励政策,大幅,度优化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发展环境。同时,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向其他领域渗透融合,汽车 电子等应用电子领域快速增长,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等产业稳步增长。2018年中国规模以上 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9%。从细分领域来看,2018 年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电子器件制造业、计算机制造业增速 分别为13.8%、13.2%、14.5%、9.5%。,2018年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相对2017年下降,但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 产投资额为15,507亿元,同比增长16.6%,高于中国制造业投资增速7.1%。电子信息业投资快 速增长领域集中于新兴产业,包括人工智能,VR与AR、工业互联网和自动驾驶产业。,12.2%,10.5%,10.0%,13.8%,13.1%,16%14%12%10%8%6%4%2%0%,2018,7,952,9,035,10,464,12,914,15,057,0,5,000,10,000,15,000,2014,2015,2016,2017,2018,亿元20,000,2014201520162017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2014-2018年,13.8%,13.2%,14.5%,9.5%,通信设备,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电子器件制造业,计算机,电子元件产量 同比增长12.0%,集成电路产量 同比增长9.7%,微型计算机设备产 量同比下降1.0%,核心产手机产量同品概况比下降4.1%,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细分领域增加值增速,2018年,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2014-2018年,37,026,42,848,48,232,55,103,63,061,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2014,2015,2016,2017,2018,中国ICT产业发展现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收益进一步提升,受益于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扩大 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实施 方案等政策颁布与实施,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加速渗透于各产 业中,软件产业平台化、融合化程度逐步加深,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益持 续增长。2018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3.78万家,累计营业收 入为63,061亿元,同比增长14.4%;利润总额为8,079亿元,同比增长9.7%,盈利规 模进一步提高。2014-2018年期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规模年均复合 增长率为14.2%。未来,伴随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日渐完善与成熟,其在各领域的 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规模有望增长。,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市场规模(按营收额计),2014-2018年亿元,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细分领域占比(按营收额计),2018年,云计算相关的运营服务同比 增长21.4%;电子商务平台 技术服务同比增长21.9%,核心 产品 概况,信息技术服务,软件产品,嵌入式系统产品,55.1%,30.7%,14.2%,信息安全软件产品同比 增长14.8%;工业软件 产品同比增长14.2%,从细分领域来看,信息技术服务占据着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重要地位。2018年信息服务技术收入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比重为55.1%,软件产品占比30.7%,嵌入式系统软件占比为14.2%。(1)2018年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为34,756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云计算相关的运营服务(包括在线软件运营服务、平台 运营服务、基础设施运营服务等在内的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为10,419亿元,同比 增长21.4%。(2)2018年软件产品收入为19,353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信息 安全和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1,698和1,477亿元,分别增长14.8%和14.2%。(3) 2018年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为8,952亿元,同比增长6.8%。,中国ICT产业发展现状电信产业市场盈利规模较快增长,28.7%,33.9%,76.7%,137.9%,15.5%-1.6%,-2.0%,5.4%,6.6%,3.0%,160%140%120%100%80%60%40%20%0%-20%,2014,2018,2015电信业务总量增速,20162017电信业务收入增速,2015年5月国务院公布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提升服务水平。同时2016-2019年,工信部及国资委连续四年开展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专项行动,从增强网络供给能力、降低宽带资费水平、普及高速宽带应用、优化电信市场环境等多个方面 提出明确要求。得益于“网络覆盖工程”加速实施,网络普及率逐步提升。截至2018年底,中国移动宽带(3G和4G)用户数累计达13.1亿户(不包含移动通信转售用户),移 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93.6%,同比增长12.2%。网络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入网门槛进一步降低,促使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增长。2018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711亿 GB,同比增长189.1%。受网络提速降费、虚拟运营商商用等政策影响以及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中国电信用户下沉,中国电信业务盈利较快增长。2018年中国电信产业业务总量为65,556亿 元,同比增长137.9%,营业收入为13,010亿元,同比3.0%。,20.6,41.9,93.8,246.0,711.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14,2015,2016,2017,2018,亿GB,中国移动互联网流量规模,2014-2018年,中国电信业务总量与电信业务收入增长情况,2014-2018年,中国ICT产业主流技术分析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指通过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感应器等信息传感 设备及技术,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 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进一 步拓展而成,可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通信、数据传输,形成物与物、人与物相连的 互联网。物联网可分为四层组成架构,分别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物联网 具有感知技术应用广泛、信息数据互联、智能化处理、应用领域广泛等特点。,物联网组成结构,感知层,应用层,传输层,平台层,传感器,RFID,定位系统,二维码,有线传输,无线传输,连接管理平台,设备管理平台,应用开发平台,广域网,局域网,授权频谱,非授权频谱,安防,工业,物流,农业,医疗,其他,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层,通过传感器、RFID、全球定位系统、二维码 等技术采集和识别物理信息。,传输层主要发挥信息传输作用,将感知层采集和识别的信息进一步传 输到平台层。传输层可分为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无线传输可进一步 分为广域网和局域网,而广域网还可分为授权频谱和非授权频谱。平台层负责汇总、处理和分析来自感知层的数据。按功能不同,物联 网平台可分为设备管理平台、接入网络平台、应用开发平台。应用层是物联网的顶层,将处理分析后的数据信息应用到具体领域, 目前,物联网已实际应用到安防、物流、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 应用领域还在进一步扩展。,物联网技术特点,感知技术应用广泛多种感知技术广泛应用, 实现数据采集多维化,信息互联性通过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技术传 输物理环境信息,形成数据网络,智能化处理通过云计算、边缘计算等 技术,对庞大数据进行智 能化处理和分析,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安防、家居、物流、交通、 工业制造、能源、医疗、农业等 领域,中国ICT产业主流技术分析云计算技术,根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 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 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 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云计算可分为三种服务模式,即基础设施即服务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平台即服务 (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和软件即服务 (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云计算是以数据为中心的一种数据密集型的超级计算模式。在数据存储、数据管理、编程模式、 并发控制、系统管理等五个方面具有自身个性化的技术,分别为海量分布式存储技术、并行编 程模式、数据管理技术、分布式资源管理技术、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