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中国无线充电行业综合分析报告.ppt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2020中国无线充电行业综合分析报告.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9-2020中国无线充电行业综合分析报告.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9-2020中国无线充电行业综合分析报告.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9-2020中国无线充电行业综合分析报告.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9-2020中国无线充电行业综合分析报告.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中国无线充电行业综合分析报告,无线充电,即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又称感应充电、非接触式感应充电,是利用近场感应,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 量传送至接收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无线充电仅需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电感耦 合的方式传送能量,两者之间无需使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装置均可实现无导电接点外露,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力 输送技术。2014-2018年,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市场规模(按销售额计)从8.2亿美元增长至45.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4%。在国 家政策大力支持和无线充电设备逐渐普及的背景下,无线充电设备在电动汽车、医疗设备等领域的渗透率逐渐上升,2023年中国 无线充电行业市场规模有望将达到153亿美元。得益于良好的技术、社会环境,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在技术层面,无线充电设备充电效率、功率、发热、厚度等技术问题逐渐被攻克,推动无线充电技术产业的发展。在社会层面,智能设 备的发展与智能移动终端采购率的提升驱动手机等消费电子无线充电场景的形成,此外,可穿戴设备、消费电子产品等设备的进步,推 动无线充电传输产业的发展。适配性和安全性是中国C端消费者最重视的必要属性适配性和安全性是中国C端消费者最重视的属性,60%的C端消费者认为无线充电设备应适用于任何移动设备,而非某个特定品牌。52%的 C端消费者认为安全性是无线充电设备的必要属性。此外,53%的C端消费者较关注无线充电设备的充电效率,49%的C端消费者认为电量 消耗率将影响其购买意愿。无线充电设备组件成本下滑,无线充电有望进驻中阶手机无线充电行业发展初期,苹果、三星等大型终端设备厂商仅在智能手机高阶产品中导入无线充电功能,伴随无线充电设备普及率逐渐升 高,入局厂商逐渐增多,无线充电相关组件生产技术日渐成熟,无线充电模组价格从几百元下降至几十元,无线充电单模装置成本已降 至2.2美元左右,组件成本有望降低,无线充电功能将不仅限于高阶电子产品。企业推荐:柏壹科技、微鹅科技、新页集团,概览摘要,目录,Qi标准:由全球首个推动无线充电技术的标准化组织无线充电联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简称WPC)推出的“无线充电”标准,具备便捷性和通用性两大特 征。Power Matters Alliance标准:由Duracell Powermat公司发起,专注于为符合IEEE协会标准的手机和电子设备,打造无线供电标准。A4WP标准:A4WP是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标准的简称,由美国高通公司、韩国三星公司及Powermat公司共同创建的无线充电联盟创建,联盟旨在为包括便携式电 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等在内的电子产品无线充电设备设立技术标准和行业对话机制。WPC:无线充电联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成立于2008年12月17日,是由多家独立公司组成的合作组织。联盟旨在创造和促进市场广泛采用与所有可再充电电子 设备兼容的国际无线充电标准Qi。无线供电:无线能量传输或称无线电力传输是一种不经由电导体将电力能量从发电装置或供电端转送到电力接收装置的技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特征在于其充电电池除了可由车辆上的内燃机所驱动的发电机充电外,也可以使用外部 电源充电。消费电子产品:Consumer Electronics,供日常消费者生活使用之电子产品。铁氧体:一种陶瓷材料,以氧化铁为其主要成分。大部分的铁氧体是磁性材料,用来制作永久磁铁、变压器的铁芯及其他相关的应用。磁性材料:能对磁场作出某种方式反应的材料称为磁性材料。纳米晶:纳米级晶体,利用高能聚合球体,把水中钙、镁离子、碳酸氢根等打包产生不溶于水的效果,从而使水不生垢达到软化的目的。,名词解释,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市场综述定义及分类,安全性,灵活性,通用性,无线充电设备采用无通电接点设计,可有效避免 触电风险,电力传送元件无外露,不会被空气中 的水份、氧气等侵蚀,不会有在连接与分离时的 机械磨损及跳火等造成的损耗,无需插拔数据线,无需占用多个电源插座,可实 现一对多充电,无线充电兼容统一标准设备进行充电,无需担心 因手机品牌不同导致的充电接口差异,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安全、 灵活、便易的充电方式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定义无线充电,即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又称作感应充电、非接触式感应充电,是利用近场感应,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接收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无线充电仅需充电 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电感耦合传送能量,两者之间无需使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均可实现无导电接点 外露,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无线充电方式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大功率无线充电常 采用谐振式,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 身运作之用。目前全球主流的无线充电标准有三种:Power Matters Alliance(PMA)标准、Qi标准、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A4WP)标准。无线充电相比有线充电的三重优势,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市场综述无线充电方式对比,按照技术原理,无线充电技术可分为电磁感应式、磁场共振式、无线电波式和电厂耦 合式四种充电方式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无需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实现无导电接点外露。按照 无线充电原理分类,无线充电技术可分为电磁感应式、磁场共振、无线电波式和电场耦合式。各类型无线充电方式对比,电磁感应式充电方式设备通常在充电底座 以及手机终端分别内置充电线圈,当两者 靠近,发射线圈基于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 过电磁感应在手机接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 流,从而将能量从发射端转移到接收端, 即从充电座向手机进行供电,磁共振式充电方式主要利用磁振器,磁 振器是由小电容并联或串联的电感线圈 组成,同样的共振频率是能量转移的必 要条件。,相较于电磁感应,基于磁共振的方式, 无线充电实现了长距离、高效的供电, 并且是一对多的供电方式,无线电波式充电方式的原理是将环境电 磁波转换为电流,并通过电路传输电流,无线电波式无线充电方式传输距离大于10米,适用于远距离小功率充电,并且 可以实现自动随时随地充电,但该充电 方式转换效率较低,充电时间较长,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不使用线圈进行电 磁感应,可直接通过充电座和电器之间形 成高频电场,即利用通过沿垂直方向耦合 两组非对称偶极子而产生的感应电场来传 输电力,该充电方式具有成本低,对准要求低的优 点,但实际产品较少,受电线圈,磁场,送电线圈,电源,磁场,电源,送电线圈,受电线圈,电波共振 电路,整流 电路,S,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市场综述四种无线充电方式技术原理解析,按照技术原理,无线充电技术可分为电磁感应式、磁场共振式、无线电波式和电场耦 合式四种充电方式电磁感应式磁共振式无线电波式电场耦合式,技术环境,社会环境,政策环境,自2018年起,德州仪器、IDT、松下等海外企业推出无线充电大功率解决方案,充电电流可达800mA,高通、英特尔、联发科等海外处理器厂商,德州 仪器、博通、IDT等独立厂商开始推广兼容磁感应与磁共振接收器的多模无线充电系统单晶片(SoC)。无线充电设备大功率化可减少消费者的充电时间,提高用户体验。现有多模化芯片可支持最大输出功率超过7W,同时Qi标准已实现了从5W至9W至 15W 的不断突破。,智能设备的发展与智能移动终端采购率的提升驱动手机等消费电子无线充电场景的形成智能设备、可穿戴设备、消费性电子产品等设备的进步推动无线充电传输产业的发展。,目前,无线充电设备应用较广泛的场景为消费电子无线充电场景,如宜家的台灯底座、星巴克的吧台、部分品牌店铺可为手机无线充电, 此外,在车载场景中,部分汽车品牌提供可兼容部分手机品牌的无线充电器,如奥迪、宝马、福特、本田、奔驰等品牌汽车内提供可兼容iPhone8的无线充电器。此外,蔚来汽车最新发布的ES8搭载无线充电器功能,可为苹果、三星等旗舰机型进行充电。,政府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引领、支撑无线充电行业发展自2016年起,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的通知。通知的总体目标为提 升中国能源自主创新能力,其中无线充电技术作为现代电网关键技术被列为发展重点。无线充电行业相关政策,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市场综述发展环境解析,政府在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力度持续加大,为行业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无线充电技 术的持续突破拓展无线充电产品应用场景无线充电设备在充电效率、功率、发热、厚度等技术问题逐渐被攻克,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市场综述产业链分析(1/6),无线充电设备资源供应商,无线充电服务供应商,消费主体,无线充电产品供应商,无线充电解决方案服务商,需求主体,需求主体,C端用户,To B,To C,60%的C端消费者认为无线充电设备 的通用性较重要52%的C端消费者认为安全性是无线 充电设备的必要属性。,近90%的大中型无线充电设备厂商推出的无线充电产品覆盖消费级、工业级、 电动汽车级,医疗设备厂商,品牌店铺,车企,消费电子厂商,中国无线充电技术的持续突破吸引中游较多厂商入局,产品普及度的上升推动下游需 求主体购买意愿的增强,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市场综述产业链上游各环节利润占比(2/6),无线充电行业上游利润集中在芯片研制和方案设计环节,磁性材料生产、模组制造等 环节面临利润空间较小无线充电上游主要包括方案设计、芯片制造、磁性材料生产、模组制造等环节,据行业专家介绍,在无线充电行业发展初期,芯片研制和方案设计环节利润占比较高,其中 方案设计行业利润占据上游整体利润的40%,芯片厂商利润占比近30%,自2010年起,无线充电联盟(WPC)颁布Qi(无线充电标准)协议,Qi协议中公布了短距离(40mm,1.6英寸)低功率无线感应式电力传输互连标准,标准的统一为方案设计行业降低了技术门槛,同时降低了行业利润率,方案设计行业利润占比逐渐降低。相较于其他核心环 节,模组制造环节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与其他电子零部件的制造工艺差距较小,中国本土厂商在模组制造环节具有竞争优势,可快速切入该市场,但利润空间有限。中国无线充电行业产业链上游各环节利润占比,状态机,5V,整流 桥,LDO,第一代接收端芯片电路框图 单模:Qi,5V12V,全同步 整流桥(低频),LDO,MCU IO,存储器12C,第二代接收端芯片电路框图 双模:Qi、,PMA,5V12V,全同步 整流桥(高频),BUCK,MCU存储器 IO12CUART,第三代接收端芯片电路框图 多模:Qi、PMA、A4WP,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市场综述产业链上游分析(3/6),高通、德州仪器、英特尔、IDT等海外巨头占据无线充电行业上游方案设计、电源芯片 环节主要市场份额方案设计:方案设计环节通常由终端厂商提出需求,方案厂提供设计方案,难度和附加值较高,但行业利润率高达32%。在无线充电方案设计环节,苹果、高通、特斯拉等 海外厂商占据70%的市场份额,中国竞争力较强的本土企业包括中兴、信维、万安科技等通信电子企业,中兴与万安科技布局汽车无线充电领域,信维为三星NFC无线充电 设备供货商。电源芯片:无线充电设备中的芯片包括发射端(无线充电发送器)芯片和接收端(无线充电接收器)芯片,发射端芯片负责将输入电源按照特定频段的无线电信号(Qi、 PMA、A4WP均规定了不同的频段)发送给对方,接收端端芯片负责将无线电信号转换为电能,从而完成充电过程。电源芯片行业技术门槛较高,因此中国无线充电行业 芯片(覆盖接收端与发射端)市场多以高通、德州仪器、英特尔、IDT等海外巨头为主,未来电源芯片行业将持续向高集成度、高充电效率、低功耗发展。无线充电接收端芯片演化,线圈模组:线圈模组由防磁片和铜制线圈组成,该原料的制造成本占据无线充电模组 制造成本的40%,防磁片的功能为防范电磁干扰影响行动通讯芯片,通常防磁片采用 常见的磁性元件,防磁原料成本占据线圈模组整体成本的70%,因此降低防磁片成本 成为行业的关注焦点,部分企业替换防磁原料以降低主要零部件制造成本,例如高创 电子以奈米晶制成的新一代防磁片以取代旧有防磁片,目前高创电子研发的新型防磁 片以进入量产阶段。铜制线圈负责产生或接收电源能量,防磁片和铜制线圈的品质将 影响无线充电设备的效率。,磁性材料:无线充电涉及的磁性材料包括发射端磁材和接收端磁材,发射端磁材为 永磁体(永磁铁氧体、稀土钕铁硼永磁体)和软磁铁氧体,接收端使用软磁铁氧体。 磁性材料可用于增强发射和接收线圈间磁通量,提高传输率,同时作为发射和接收 之间的定位装置,便于终端设备快速淮确定位。软磁铁氧体产品在无线充电中的主 要作用是增高感应磁场和屏蔽线圈干扰。目前布局磁性材料市场的海外企业包括TDK、村田等电子元器件企业,中国本土企业包括横店东磁、宁波韵升、天通股份、 信维通信等。,各类型充电线圈方案对比,不同磁性材料在无线充电中的作用,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市场综述产业链上游分析(4/6),防磁片和铜制线圈的品质将影响无线充电设备的效率,寻找可替代原料,降低防磁片 成本成为线圈模组行业关注焦点,(2)中游无线充电设备厂商,无线充电系统方案商通过为下游各应用场景消费者提供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布局 中国无线充电行业,代表性企业包括信维通信、中兴、万安科技、全志科技等。 部分通信企业凭借其技术优势为下游消费者提供全自动解决方案,如中兴通讯 推出全程无人值守全自动解决方案,集合无线充电技术、APP支付、云端管理、 自动运营、远程监控等全自动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部分无线充电系统方案商为下游各应用场景消费者提供定制化服务,如信维通 信结合科技的应用需求,为客户提供非标解决方案。,无线充电的应用场景较广泛,包括汽车、工业电子、医疗等不同领域,因此无 线充电终端厂商需对应下游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差异化无线充电设备,代表性企 业包括微鹅科技、柏壹科技、易充科技等。近90%的大中型无线充电设备厂商推 出的无线充电产品覆盖消费级、工业级、电动汽车级。,部分无线充电厂商凭借其技术优势布局行业上游,研发无线充电设备核心零部 件,如芯片、充电发射器模块等,例如微鹅科技凭借其自主研发的Wi-Po磁共振 技术布局无线充电行业上游,微鹅科技研发的快充无线充电发射器模块及芯片 可实现无线充电产品的多领域应用。,仅10%的小型无线充电设备厂商为无线充电设备加工、集成商,相较于中大型无 线充电设备厂商,小型无线充电设备厂商利润空间较小。,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市场综述产业链中游分析(5/6),模组制造行业技术壁垒较低,行业利润空间较小,无线充电行业中游参与者致力于延 伸产品线,拓展产品的多领域应用模组制造:模组的封装制造环节技术要求相对较低,行业利润率较低,模组制造厂商 (1)中游无线充电系统方案商的利润占据无线充电行业上游整体利润的6%。模组制造行业主要由中国本土零组件厂,商参与,代表性企业包括普瑞赛斯、立讯精密、信维通信等,普瑞赛斯是无线充电联 盟(WPC)全球授权的14家测试中心之一,能够独立完成对无线充电产品的Qi认证。 部分中国本土零组件厂商通过向其他电子企业提供产品电源解决方案拓展业务,如德 赛电池向下游苹果、三星等国际一流客户提供移动产品电源的综合解决方案增强业务 辐射范围。智能手机无线充电发射模组构成,基底,铁氧体、纳米晶,线圈,基底,铁氧体、纳米晶 ,石墨烯材料,基底,52%,48%,53%,49%,20%,60%,42%,43%,46%,38%,45%,60%,30%,50%,5%,6%,9%,6%,30%,10%,8%,0%,10%,20%,30%,40%,50%,60%,70%,80%,90%,100%,安全性,易用性,充电效率,电量消耗率,价格,适配性,兼容性,重要 中立 不重要,适配性和安全性是中国C端消费者最重视的必要属 性,设备充电效率及电量消耗率将影响消费者的购 买意愿中国无线充电行业C端用户对无线充电设备的认知度逐渐上 升,根据2018年无线充电联盟(WPC)的消费者调查数据显 示,无线充电技术认知度存在地区差异,德国和中国消费者 对产品的熟悉度和购买意向更高。中国的“早期尝试者”心态 占比更高,因此采用率更高。适配性和安全性是中国C端消费者最重视的属性,60%的C端 消费者认为无线充电设备应适用于任何移动设备,而非某个 特定品牌移动设备的制造商。52%的C端消费者认为安全性 是无线充电设备的必要属性。此外,53%的C端消费者较关 注无线充电设备的充电效率,49%的C端消费者认为电量消 耗率将影响其购买意愿。,C端消费者对无线充电设备必备属性重要性占比,2018年,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市场综述产业链下游分析(6/6),无线充电技术在小功率电子领域的应用较成熟,适配性、安全性等因素将影响消费者 的购买意愿无线充电技术在小功率电子领域的应用较成熟,无线充电标准的制定将推动无线充电技术在各应用场景的产业化发展。B端消费者为不同应用场景的企业用户,无线充电在小功率电子产品的应用较成熟,如手机无线充电,电动牙刷等,因此无线充电设备覆盖率较高的场景为品牌店铺,中游无 线充电设备厂商与店铺方建立“城市+品牌店铺”的合作方式,将无线充电设备覆盖至门店,最终为店铺消费者提供充电服务。例如微鹅科技生产的无线充电产品已覆盖宁波地 区逾100家中高端餐饮咖啡等门店。除小功率电子产品外,在其他应用场景无线充电设备的国家标准尚未出台,标准的制定将推进无线充电技术在各应用场景的产业化发展。,起,各消费巨头推出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产品,如苹果推出Applewatch、三星推出Gearwatch、 S6/S6edge、S7/S7edge等。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近16亿部,仅10%的智能手机可支持无线充电。,伴随无线充电效率、功率、发热程度、厚度等技术问题的攻克,配备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品牌逐渐增 多,同时小米、华为等中国本土企业在其自有手机品牌的高阶产品导入无线充电功能。截至2019年4 月,在全球范围内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已达155款,手机等消费电子无线充电场景已形成。,无线充电技术稳定发展且无线充电标准陆续颁布,无线充电技术被引入消费电子、医疗、军事、工业 生产等领域,推动无线充电行业市场规模稳定增长,2023年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3.0 亿美元。,0.3,1.8,3.1,5.0,7.2,9.0,10987654321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亿件,全球无线充电接收器出货量,2014-2019年,2014年,全球无线充电接收器出货量仅为0.3亿件,伴随无线技术 的发展和优化,以及无线充电设备在消费电子、电动汽车、医疗设 备等领域的渗透,全球无线充电接收器出货量得以稳定增长。,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市场综述市场规模,18016014012010080截至2019年,全球无线充电接收器出货量增至9.0亿件。无线充电60接收器出货量的稳定增长体现了无线充电接收器在各领域的应用需40求逐渐升高,为无线充电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20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预测 2020预测 2021预测 2022预测 2023预测,亿美元,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市场规模(按销售额计),2014-2023年预测,全球无线充电行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2014-2019年,97.4%,伴随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无线充电设备在各领域的渗透率逐渐升高,2023年中国无 线充电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3.0亿美元2014年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市场规模为8.2亿美元,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集中在智能手机领域。自2015年,无线充电设备组件成本下滑,无线充电有望进驻中阶手机无线充电行业发展初期,苹果、三星等大型终端设备厂商仅在智能手机高阶产品中 导入无线充电功能,伴随无线充电设备普及率逐渐升高,入局厂商逐渐增多,无线 充电相关组件生产技术日渐成熟,无线充电模组价格从几百元下降至几十元,无线 充电单模装置成本已降至2.2美元左右,组件成本有望降低,无线充电功能将不仅 限于高阶电子产品。,183.5,95.4,130,87.5,0,50,100,150,200,京东,淘宝,10月3月,深圳劲芯微电子推出的无线充电发送端控制器芯片,具备更高集成度更省成本的优 势,该芯片集成信号处理、解调、Inverter driver(逆变驱动)以及过流、过压、过热 保护电路,单一5V供电,集成度高,其充电效率达76%左右,整体成本节省30%。20%的消费者认为价格是影响其购买无线充电设备的因素,2019年无线充电产品在电商平台的销售均价降低,无线充电设备组件成本的减少将导致充电设备价格的降 低,有助于无线充电设备的普及。动态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有望加深无线充电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自2015年起多国禁售燃油车政策及限制尾气排放法规陆续颁布,车企面临转型压力,伴随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纯电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得以快速发展,因此为车辆蓄 能成为电动汽车行业的首要压力。区别于静态充电,动态充电系统可为行驶状态下的车辆充电,可最大程度上为车辆充电提供便利。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 用尚未成熟,动态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有望加深无线充电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据Research and Markets数据显示,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不断增长的需求推动无线电动汽车充电市场的增长。至2025年电动车无线充电市场规模预计达4.07亿美元,2020-2025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到117.56。在动态无线充电领域,高通是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领头企业,高通自主研发的Halo技术可实现隔空提供高能量传输,动态无线充电解决方案采用多线圈设计,即使充电板未 对准也可进行高效的能量传输,且适用于多种车型。,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市场综述发展趋势分析,电商平台,价格(元),无线充电设备价格下滑,推动无线充电设备普及率的升高,动态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 有望加深无线充电在汽车领域的应用电商平台销量前十无线充电产品均价,2018年,市场风险自无线充电联盟成立至今,颁布多项无线充电标准,通过无线充电标准及电气安全测试的产品可在全球范围内出售,但部分无线充电设备厂商为牟取暴利,对其产品进行虚 假包装,出售违规商品。2018年8月,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召回某品牌无线充电器,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表示被召回商品未通过Qi认证,存在安全隐患,无线手机充电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过 热,对消费者构成灼伤危险。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责令违规厂商立即召回不符合标准的充电器,并为消费者免费更换违规产品。违规企业涉嫌欺骗消费者,在被召回产品 的产品描述中提及Qi,但产品背面未印有Qi认证标志。违规商品流入市场将严重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打击消费者购买信心,不利于无线充电设备在各应用领域的普及和 发展。,中国无线充电行业风险分析核心部件垄断、信息安全泄露,无线充电技术瓶颈影响客户消费体验,部分违规厂商涉嫌虚假包装产品,行业面临技 术及市场风险手机无线充电系统效率测试结果技术风险相较于有线充电设备,无线充电设备在安全性、灵活性、通用性等 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充电效率不及有线充电设备。无线充电联盟(WPC)针对无线充电设备规格频率已设定具体规格,设备接收端 的线圈圈数无法减少,如调整充电功率以提升充电速度,将导致电 阻为线圈带来过多热能,导致无线充电设备级手机热度过高,严重 影响用户使用体验。无线充电设备接收端5W的需求在只有20%的转换效率下有20W的能 量转换成热能,能量所产生的热能将导致设备温度大幅上升,如无 线充电设备接收端的需求为25W,在设备无特殊安全设计的充电设 备上放置金属异物可能会导致火灾意外。,中国无线充电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中国无线充电行业的竞争主体包括海外通信技术企业、中国专业无线充电服务商及中 国电子原件供应商海外通信技术企业:以高通、IDT、联发科技为代表的海外通信技术企业凭借其技术优势及先发优势布局中国无线充电行业。海外通信技术企业掌握无线充电设备核心零 部件研发技术,利用其技术优势布局无线充电行业高利润细分市场,在电源芯片行业,高通、德州仪器、IDT等海外通信技术企业占据近90%的市场份额,中国本土企业竞 争优势较弱,代表性企业仅有易充无线等技术驱动型企业;在方案设计行业,三星、IDT、松下、东芝等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IDT的方案设计应用在三星多代手机型号 中,S7、S8、Note8系列的无线充电和无线快充均是通过其方案实现。IDT解决方案与Qi标准无线充电垫兼容,芯片的高集成度设计提升无线充电设备的效率,提高芯片内 核架构的灵活度,优化设备性能和效率,此外,中国本土企业华为、小米等企业的移动终端产品均采用美国IDT的方案设计。专业无线充电服务商:以柏壹科技、微鹅科技为代表的中国专业无线充电服务商凭借其专业技术优势布局中国无线充电行业,中国专业无线充电服务商依托其核心产品拓 展其应用场景,为下游消费者提供无线充电设备级定制化解决方案。例如柏壹科技利用磁共振技术打造核心产品。(1)消费级芯片BMUST030CX-10W双充应用于 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领域;(2)工业级无线充电设备ESP2460实现远距离、隔空充电,应用于电动工具、工业设备、物联网设备等领域,例如微鹅科 技依托Wi-Po磁共振技术自主研发的无线充电设备和解决方案可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电动工具、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等。电子元件供应商:以信维通信、立讯精密、顺络电子、田中精机位代表的电子元件供应商凭借其产品及资源优势布局中国无线充电行业,中国电子元件供应商多为技术导 向型企业,企业多拥有成熟的电子元件,通过延伸产品线布局无线充电行业,例如顺络电子在充电线圈领域具有显著优势,顺络电子将产品线拓展至无线充电线圈组件等 方面,广泛应用于通讯、消费类电子、计算机、医疗设备以及汽车电子等领域。例如田中精机是无线充电线圈自动绕线设备商,凭借其技术优势完成新一代手机无线充电 线圈生产设备的研发和试生产,即将批量投入市场。中国无线充电行业竞争格局海外通信技术企业中国专业无线充电服务商中国电子元件供应商,柏壹科技产品及服务应用领域,无线充电智能酒店,汽车无线充电,无人飞机,无线充电智能家庭,无线充电智能办公,无线充电智能餐厅,中国无线充电行业投资企业推荐柏壹科技(1/2),深圳柏壹科技有限公司企业简介,深圳柏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柏壹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全球无线充电服务 集成商。柏壹科技主营业务包括无线充电芯片销售、无线充电方案设计服务,包括提 供无线发射器、无线接收器。,发展战略,柏壹科技将利用无线充电生态圈作为市场应用平台,联合行业技术领先者使得无线 充电器件的国产化,提升充电效率、降低成本,促进无线充电在各领域的全面应用。,柏壹科技生产的无线充电芯片可应用于电动工具、医疗设备、物联网设备、无人飞 机、电动汽车、工业设备等领域。,核心产品及应用,产品参数:符合WPC V1.2.4 MP无线充电器标准支持SAMSUNG SFC(快速充电器)协议嵌入式高速MCU内核,多通道高速PWM12位高精度ADC,通信解调采用QC3.0协议,输入电压为5V / 9V功率输出高达10W 兼容10W/7.5W/5W高效率高达83动态功率受限双FOD(异物检测)一颗主控IC管控两组 电路,应用领域:1.可兼容wpc v1.2.4的无线充电器2.智能手机3.手持式发射器4.桌面式设备充电5.三星手表充电,双充BMUST030CX10W过Qi认证,BMUST030CX-10W双充,柏壹科技核心产品,柏壹科技研发的大功率核磁共振芯片及解决方案,契合工业应用领域的主流趋势,可 应用于电动工具、医疗设备、工业设备等领域。,中国无线充电行业投资企业推荐柏壹科技(2/2),投资亮点,柏壹科技在电磁感应技术研发领域,具有领先的技术优势,柏壹科技拥有5W、7.5W、10W、15W快充&多充及大功率等成熟的解决方案。磁共振技术,柏壹科技是中国少数拥有成熟磁共振技术的高科技企业,并拥有多项专利。柏壹科技 致力于推动磁共振大功率芯片及解决方案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服务优势:柏壹科技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服务柏壹科技专业技术工程师团队为消费者提供完整的无线充电技术服务链条,包括整 合无线充电技术资源,方案设计,元器件采购及生产组装等定制化服务。,需求确认芯片研发方案设计沟通优化技术优势:柏壹科技是中国少数掌握成熟磁共振技术的企业电磁感应技术,产品研发,投入量产,柏壹科技无线充电芯片及方案定制开发流程,产品优势:柏壹科技产品及解决方案可应用于多个领域柏壹科技是无线充电联盟(WPC)成员,美国高通合作授权单位,拥有领先且 成熟的磁共振技术,柏壹科技研发的大功率核磁共振芯片及解决方案,契合工 业应用领域的主流趋势,具备远距离、隔空、自由充的特性,可应用于电动工 具、医疗设备、物联网设备、无人飞机、电动汽车、工业设备等领域。,柏壹科技产品研发应用领域,工业类,3C类手机充电 蓝牙设备 音箱智能穿戴 儿童玩具.,家用类公共设施 家用电器 智能家具 智能医疗 个护保健,电动汽车 充电柱群 充电路面,工业设备 物联网,柏壹科技是中国少数拥有成熟电磁感应技术、磁共振技术的企业,产品、服务、技术 优势突出深圳柏壹科技有限公司,微鹅科技融资概况,截至2019年12月,远距离手机无线充电发射器,无线充电电动工具,无线充电机器人,无线充电智能鞋垫,无线充电投影仪/蓝牙音响,应用芯片型号:WE9012保护功能:过压、过流、过 温保护、异物检测,应用芯片型号:中功率方案技术原理:低频磁共振无线充 电技术保护功能:过压、过流、过温 保护、异物检测,应用芯片型号:中功率方案技术原理:低频磁共振无线充 电技术保护功能:过压、过流、过温 保护、异物检测,应用芯片型号:WE5018M技术原理:wi-po磁共振无线 充电技术保护功能:过压、过流、过 温保护、异物检测,应用芯片型号:WE5018M技术原理:wi-po磁共振无线 充电技术保护功能:过压、过流、过 温保护、异物检测,中国无线充电行业投资企业推荐微鹅科技(1/2),宁波微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企业简介,宁波微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鹅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中国无线充电技术开发运 营商,致力于第二代无线充电技术的研发、商业化应用的推广,微鹅科技的主要产品是基于A4WP的Rezence标准的无线充电设备和无线充电解决方案等。2016年12月,微鹅科技完成A轮融 资,该轮融资由协立资本领投,融资金额为2,000万人民币。战略规划微鹅科技计划布局电动汽车领域的无线充电业务,与多方共同建立电动车无线充电环境,完善电动车无线充电使用场景,如无线充电停车场的建造。此外,微鹅科技将加重接收端业务承接,为营收创造现金流,同时同步推行发射端业务,加快无线充电在更多生活场景中普及。微鹅科技产品广泛运用于各类电子产品,微鹅科技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延伸产品线,丰富业务种类,加快企业无线充电在更多 生活场景的普及,中国无线充电行业投资企业推荐微鹅科技(2/2),技术优势:微鹅科技研发实力强劲微鹅科技致力于无线充电技术的研发,目前已获得五十余项核心的发 明专利,微鹅科技的无线充电产品符合Qi或Airfuel标准,同时在产品标 准的基础上,对充电距离、充电面积等关键参数做了大幅优化,竞争 优势明显。,团队优势:微鹅科技拥有研发实力强劲的主创团队微鹅科技主创人员毕业于弗吉尼亚理工、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国内外知名高校,均为海归技术尖端人才,部分微鹅科技主创人员来 自于美国国家电力电子实验室。,大量专利布局申请专利70余项,其中约50项发明专利,自主高性能芯片兼容Qi标准,充电距离提升5倍充电面积提高2倍.,专业解决方案共计为国内外30余家企业提供定制方案.,优质的技术团队主创人员均来自于均为海归技术尖端人才,Wi-Po磁共振技术支持Qi、Airfuel标准,充电自由度显著提升,快速跟踪服务全国四地布局,及时对接客户需求.,资源优势:微鹅科技拥有优质的内外部资源微鹅科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内,属于市政府重点引进的高新技术创新项 目,同时为“清华校友创业创新基地”的重点扶持企业,微鹅科技背靠优质教育资源,保障企业人 才供给。微鹅科技针对客户的非标需求提供专业的定制方案,其产品可广泛运用于电子穿戴设备、手机及 配件、笔记本电脑及配件、电动汽车、医疗设备等领域,因此企业与众多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微鹅科技部分合作伙伴,微鹅科技拥有扎实的人才储备、优质外部合作资源,且研发实力强劲,企业综合实力 较强宁波微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微鹅科技竞争优势投资亮点,厦门新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页集团“)成立于2014年,是全球排名第七位掌握 无线充电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是WPC国际无线充电联盟Qi成员。,2015年1月,新页集团获得由华信中安领投的天使轮融资,融资金额为1,000万元,2016 年8月,新月集团完成2,500万元的Pre-A轮融资。,中国无线充电行业投资企业推荐新页集团(1/2),新页科技,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智能充 电桩、充电运营,无线电力研究院,前沿技术开发、测试认证、标准 制定、人才培养、基础扶持,漳州新页科技产业园,无线充电产研基地、智能充电桩制 造基地,夏步商贸,无线充电消费品平台,新页微电子,无线充电芯片及方案供应商,新页集团,新页集团企业架构,新页集团专注无线供电技术的研发,新页集团通过不断精进量化技术研究指标, 驱动无线供电技术这项可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通用技术得以持续突破。,新页集团为消费电子、智能家居、智能医疗、工业机器人、电动汽车、物联网、 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无线传能技术。,新页集团产品及服务应用领域,医疗设备,电动汽车行业,智能机器人,物联网,智能家居,航空航天,军工国防,消费电子,新页集团专注无线供电通用技术的研发,其产品及服务应用于消费电子、智能家居等 多个领域厦门新页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简介,中国无线充电行业投资企业推荐新页集团(2/2),资质优势:新页集团参与多项国家充电技术标准制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