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前言我国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间接提升了用户的网络体验,数字信息化为大众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推动通信技术服务的发展,各类高效传播渠道应运而生,帮助企业在进行产品的推广及宣传时能够以极强的针对性直达目标客户,在快速传播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满足了各大企业的传播需求。但是由此而引发出的各渠道号段遭到不法分子利用等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骚扰及诈骗事件的发展。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初在线教育、网络支付等大部分网络应用的用户规模呈现较大幅度增长。在此积极发展背景下,却存在不法分子利用疫情期间从事窃取用户隐私信息、传播不法内容、实施疫情相关诈骗的不法行径,对大众的信息安全及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疫情发生期间,360手机卫士积极响应工信部等机关单位号召,站好疫情期间不法信息治理工作的“第一班岗”。根据各类不法信息传播动向实施监控与拦截,遏制其传播态势,结合“疫情工具箱”等产品与防骗宣传,帮助大众了解疫情发展态势的同时,解读当下高发诈骗的实施手法,提高大众的疫情防控与安全防骗意识。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司法机关强化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各类涉疫情犯罪的打击,360手机卫士作为移动安全领域领先的安全类软件,在配合公安机关进行专项打击工作上也积极发挥着自身的技术优势。依靠应龙平台数据关联能力,对涉诈类网址、应用和短信进行关联和溯源分析,从而协助公安进行案件的研判和落地,有效打击涉诈产业链。2020年上半年度安全报告结合上半年度各维度数据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反诈骗数据,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对目前移动安全发展趋势与黑灰产业相关产业链进行研究分析。文章中突出上半年度网络安全行业动态、360手机卫士作为移动安全领域领先的安全类软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呼吁全行业提高电信网络诈骗防范与黑灰产业治理策略等。面对当前复杂而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360将持续运营产生安全能力,“做新时代的网络安全运营商”为明确定位,持续抵制互联网不法信息传播,维护用户移动信息安全。2020年上半年度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摘要2020年上半年度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钓鱼网站骚扰电话恶意程序2020年上半年度,360安全大脑在PC端与移动端共为全国用户拦截钓鱼网站攻击约435.8亿次,PC端拦截量约为429.1亿次,占总拦截量的98.5%,平均每日拦截量约2.4亿次;移动端拦截量约为6.7亿次,占总拦截量的1.5%,平均每日拦截量约369.6万次。2020年上半年度,移动端拦截钓鱼网站类型主要为境外彩票,占比高达65.9%;其次为假药(13.4%)、虚假购物(11.1%)、金融证券(3.2%)、虚假中奖(3.1%)、网站被黑(1.8%)、模仿登陆(0.5%)、假冒银行(0.5%)、彩票预测(0.3%)与虚假招聘(0.2%)。2020年上半年度,360安全大脑共截获各类新增钓鱼网站2416.3万个,平均每天新增13.3万个。观察钓鱼网站新增类型,境外彩票类占据首位,占比39.5%;其次为金融证券类,占比39.2%。从省级分布来看,2020年上半年度度移动端拦截钓鱼网站最多的地区为广东省,占全国拦截量的21.3%;其次为山东(9.8%)、广西(8.0%)、四川(5.7%)、北京(4.6%)等。从城市分布来看,2020年上半年度移动端拦截钓鱼网站最多的城市为北京市,占全国拦截量的4.4%;其次为广州(2.9%)、石家庄(2.5%)、上海(2.3%)、深圳(1.9%)等。2020年上半年度,360安全大脑共截获移动端新增恶意程序样本约104.8万个,平均每天截获新增手机恶意程序样本约0.6万个。新增恶意程序类型主要为资费消耗,占比82.0%;其次为隐私窃取(13.6%)、恶意扣费(2.3%)、流氓行为(1.6%)、远程控制(0.4%) 与欺诈软件(0.1%)。2020年上半年度,在360安全大脑的支撑下,360手机卫士累计为全国手机用户拦截恶意程序攻击约19.8亿次,平均每天拦截手机恶意程序攻击约1089.8万次。从省级分布来看,2020年上半年度遭受手机恶意程序攻击最多的地区为河南省,占全国拦截量的8.2%;其次为山东(8.2%)、广东(7.8%)、江苏(6.7%)、河北(6.3%)等。从城市分布来看,2020年上半年度遭受手机恶意程序攻击最多的城市为重庆市,占全国拦截量的2.1%;其次为北京(2.0%)、成都(1.6%)、上海(1.5%)、广州(1.3%)等。2020年上半年度,360安全大脑收获用户主动标记各类骚扰号码(包括360手机卫士自动检出的响一声电话)约837.3万个,平均每天标记约4.6万个。结合360安全大脑骚扰电话基础数据,360手机卫士共为全国用户识别和拦截各类骚扰电话约98.3亿次,平均每天识别和拦截骚扰电话约0.5亿次。2020年上半年度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垃圾短信从骚扰电话标记类型来看,响一声以63.3%的比例位居首位;其次为广告推销(11.8%)、骚扰电话(8.6%)、疑似欺诈(6.4%)、房产中介(4.5%)、保险理财(3.7%)、招聘猎头(1.6%)与诈骗电话(0.2%)。从骚扰电话拦截类型来看,骚扰电话以61.1%的比例位居首位;其次为广告推销(22.9%)、疑似欺诈(9.3%)、房产中介(5.1%)、保险理财(0.8%)、响一声(0.4%)、招聘猎头(0.4%)与教育培训(0.1%)。2020年上半年度,从骚扰电话拦截号码个数分布看,被拦截运营商为中国移动的个人手机号最多,占比高达32.4%;其次为固话(24.2%)、运营商为中国联通的个人手机号(22.7%)、运营商为中国电信的个人手机号(16.4%)、虚拟运营商(3.6%)与95/96开头号段(0.7%)。从省级分布来看,2020年上半年度广东省用户标记骚扰电话号码的个数最多,占全国骚扰电话标记号码个数的11.8%;其次是山东(7.1%)、江苏(6.8%)、北京(5.3%)、四川(5.1%)等 。从城市分布来看,2020年上半年度北京市用户标记骚扰电话号码的个数最多,占全国骚扰电话标记号码个数的5.3%;其次是上海(4.5%)、广州(3.5%)、深圳(2.0%)、天津(1.8%)等。从省级分布来看, 2020年上半年度广东省用户接到骚扰电话最多,占全国骚扰电话拦截量的11.3%;其次是山东(7.7%)、江苏(5.9%)、河南(5.7%)、四川(5.2%)等。从城市分布来看,2020年上半年度北京市用户接到的骚扰电话最多,占全国骚扰电话拦截量的3.4%;其次是上海(3.2%)、广州(2.8%)、重庆(2.1%)、成都(2.0%)等。2020年上半年度,在360安全大脑的支撑下,360手机卫士共为全国用户拦截各类垃圾短信约74.9亿条,平均每日拦截垃圾短信约4116.1万条。2020年上半年度,垃圾短信的类型分布中广告推销短信最多,占比为94.8%;诈骗短信占比5.1%;违法短信占比0.1%。从诈骗短信拦截类型来看,诈骗短信以65.9%的比例位居首位;其次为赌博诈骗(25.5%)、兼职诈骗(2.4%)、已识别诈骗号码所发送的诈骗短信(2.0%)、冒充银行(1.9%)、短信内容中预留联系方式涉嫌诈骗(1.1%)与股票诈骗(1.0%)等。从违法短信拦截类型来看,违法金融信贷短信以87.4%的比例位居首位;其次为疑似伪基站发送(7.2%)、售卖信息(2.6%)、恶意催债(1.5%)与色情短信(0.1%)等。2020年上半年度,短信平台106开头号段依然是传播垃圾短信的主要号源,占比高达86.4%。除短信平台1065/1069号段发送垃圾短信外,从其他发送者号码个数分布看,利用虚拟运营商发送垃圾短信的最多,占比34.5%;其次是运营商为中国电信的个人手机号(26.5%)、运营商为中国联通的个人手机号(18.4%)、95/96号段(12.9%)、运营商为中国移动的个人手机号(6.4%)、固话(0.8%)与14物联网卡(0.5%)等。2020年上半年度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网络诈骗从省级分布来看,2020年上半年度广东省用户收到的垃圾短信最多,占全国垃圾短信拦截量的17.2%;其次是山东(8.4%)、浙江(6.2%)、江苏(6.2%)、河南(5.7%)等。从城市分布来看,2020年上半年度广州市用户收到的垃圾短信最多,占全国垃圾短信拦截量的8.1%;其次是北京(5.9%)、深圳(4.2%)、上海(3.3%)、南京(3.0%)等。2020年上半年度360手机先赔共接到手机诈骗举报1561起。其中诈骗申请为776起,涉案总金额高达778.9万元,人均损失10037元。在所有诈骗申请中,金融理财占比最高,为26.7%;其次是虚假兼职(18.2%)、赌博博彩(12.0%)、交友(11.5%)、身份冒充(9.9%)、虚假购物(7.6%)等。从涉案总金额来看,同样是金融理财类诈骗总金额最高,达272.4万元,占比35.0%;其次是身份冒充诈骗,涉案总金额193.4万元,占比24.8%;赌博博彩排第三,涉案总金额为135.1万元,占比17.3%。2020年上半年度,手机诈骗中身份冒充、赌博博彩、金融理财属于高危诈骗类型;虚假兼职属于中危诈骗类型。其中,身份冒充类人均损失最高,约2.5万元;赌博博彩类人均损失约为1.5万元; 其次为金融理财类,人均损失约为1.3万元。从举报用户的性别差异来看,男性受害者占58.8%,女性占41.2%,男性受害者占比高于女性。从人均损失来看,男性为8929元,女性为11616元。从被骗网民的年龄段上看,90后的手机诈骗受害者占所有受害者总数的38.1%;其次是00后占比为28.9%;80后占比为22.3%;70后占比为7.3%、60后占比为2.8%等。从用户举报情况来看,2020年上半年度广东(11.3%)、山东(7.1%)、河南(6.6%)、四川(5.5%)、湖北(5.4%)这5个地区的被骗用户最多。从用户举报情况来看,2020年上半年度上海(2.3%)、深圳(2.2%)、广州(1.9%)、北京(1.7%)、天津(1.5%)这5个城市的被骗用户最多。关键词:恶意程序、钓鱼网站、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网络诈骗目录2020年上半年度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第一章 恶意程序 7一.恶意程序新增样本量与类型分布7二.恶意程序拦截量8三.恶意程序发展趋势分析8四.恶意程序拦截量地域分9第二章 钓鱼网站11一.移动端钓鱼网站拦截占1二.移动端钓鱼网站各月拦截量分布 11三.移动端钓鱼网站类型分布 12四.移动端钓鱼网站新增 12五.移动端钓鱼网站拦截量地域分布 13第三章 骚扰电话15一.骚扰电话标记数与拦截量 15二.骚扰电话标记与拦截类型分布 16三.骚扰电话拦截号码号源分布 17四.骚扰电话归属地分 18第四章 垃圾短信21一.垃圾短信拦截量 21二. 垃圾短信类型分析22三. 垃圾短信发送者运营商号源分布23四. 垃圾短信拦截量地域分析24第五章 2020年上半年度手机诈骗概况26一.报案数量与类型 26二.害者性别与年龄 27三.受害者地域分布 29第六章 疫情期间反诈骗数据概况31一.疫情期间诈骗电话&短信拦截趋势31二.疫情关键词违法&诈骗短信统计32三.疫情相关的关键词覆盖度 33四.疫情期间违法&诈骗短信影响地域33五.疫情期间诈骗短信内预留非法联系方式统计 34六.疫情期间相关违法&诈骗短信发送者号段分布34第七章 2020年上半年度重点趋势分析 36目录2020年上半年度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一.网络贷款诈骗套路越来越深,已成诈骗重灾区36二.应用封装与分发平台遭利用,成为应用伪装的“加工厂” 41三.博彩诈骗产业链研究 46第八章 2020年上半年度热门“诈骗剧本” 51一.兼职挣钱?实为赌博诈骗! 51二.网贷被骗数万元,虚假借贷诈骗又见抬头之势 52三.女网友裸聊背后的“桃色陷阱” 53四.在线破解!冒充网游交易平台实施诈骗全过程 54五.刷单再现支付陷阱,“高倍镜”找出破绽! 55六. “万亿”市值还给原始股,虚拟货币平台背后的“套路”56第九章 2020年上半年度网络安全行业动态59一.工信部: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信息通信行业网络安全保障工作 59二.警惕“95”号段诈骗 层层转包已成产业链 59三.犯罪团伙利用“裸聊”敲诈勒索 60四.警方捣毁特大跨境“网络赌博”洗钱团伙 61五.工信部: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 62六.工信部发布工作方案运用大数据技术防治电信网络诈骗 62第十章 社会责任64一.“安全大脑”助力抗疫反诈工作,配合工信部守护用户移动安全 64二.协助公安机关,打击黑灰产业链初见成效 65三.关注女性人身安全,发起女性安全公益行动 68第十一章 提高电信网络诈骗防范与治理策略71一.不断完善技术策略,加强产业链治理打击 71二.跨部门多方协作,加强预警封堵措施 71三.丰富安全宣传方式,加强反诈安全意识 712020年上半年度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第一章 恶意程序2020年上半年度,360安全大脑共截获移动端新增恶意程序样本约104.8万个,同比2019年上半年度(92.0万个)上升了12.2%,平均每天截获新增手机恶意程序样本约0.6万个。下图为2020年上半年度移动端各月新增恶意程序样本量统计:移动终端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持续遭受着恶意程序的侵扰。互联网技术持续发展的同时,恶意程序的“更新换代”也同样在进行。不法分子逃避监管的手段愈加繁复,伪装手段也愈加“花样”,可实现在人们无感知情况下,进行隐私窃取或财产盗刷。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因素影响人们利用移动设备的使用时长增加,也无形中增加了“中招”几率。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一敏感时段,大肆传播恶意程序,实现获利。其中恶意程序类型以资费消耗类为主,色情视频类APP为主要“工具”。为有效防护移动互联网安全,360安全大脑持续加强对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的识别和拦截力度,以保障移动互联网健康的有序发展。2020年上半年度,移动端新增恶意程序类型主要为资费消耗,占比82.0%;其次为隐私窃取(13.6%)、恶意扣费(2.3%)、流氓行为(1.6%)、远程控制(0.4%)与欺诈软件(0.1%)。下图为2020年上半年度移动端新增恶意程序类型分布:一.恶意程序新增样本量与类型分布2020年上半年度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2020年上半年度,在360安全大脑的支撑下,360手机卫士累计为全国手机用户拦截恶意程序攻击约19.8亿次,平均每天拦截手机恶意程序攻击约1089.8万次。下图为2020年上半年度移动端各月恶意程序2019年第四季度至2020年上半年期间,恶意程序新增量在2019年12月出现激增峰值,当月恶意程序新增量为31.6万。自2020年1月起,恶意程序新增持续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恢复以往平均新增值。但在2020年4月份,恶意程序再次出现新增峰值,当月恶意程序新增量为29.2万。根据趋势预测,恶意程序作为不法分子的典型“作案工具”,新增恶意程序走高已成为主要趋势。三.恶意程序发展趋势分析二.恶意程序拦截量2020年上半年度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反观恶意程序拦截量趋势,直线上涨走势明显,在2020年第二季度呈现降低走势。拦截量突增主要体现在2020年第一季度。第一季度中,新增恶意程序个数减少,但遭受恶意程序侵害的现象频发。由于第一季度受到春节假期前后与疫情影响,大众日常使用网络时长增加,无形中提高了遭受网络不法信息侵害的几率。不法分子利用这一敏感时间段,大肆传播恶意程序,实现不良获利。2020年上半年度恶意程序TOP排行,色情视频类APP传播范围较广,且APP数量众多。存在恶意消耗用户资费与窃取用户隐私数据的恶意应用较多。2020年上半年度,从省级分布来看,遭受手机恶意程序攻击最多的地区为河南省,占全国拦截量的8.2%;其次为山东(8.2%)、广东(7.8%)、江苏(6.7%)、河北(6.3%),此外、四川、浙江、安徽、湖南、广西的恶意程序拦截量也排在前列。四.恶意程序拦截量地域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