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塑造x城市更新在南京.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场所塑造x城市更新在南京.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场所塑造x城市更新在南京.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场所塑造x城市更新在南京.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场所塑造x城市更新在南京.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场所塑造x城市更新在南京.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场所塑造x城市更新在南京2020戴德梁行研究部PLACEMAKING 首店经济提升消费者兴趣,快闪展览增强体验感; 放宽临时外摆限制,夜经济+地摊经济,延伸消费 新时段。南京有诸多项目秉持着场所塑造的理念探索着不同业态如何进行城市更新。本白皮书中遴选了几种业态和案例仅供参考。在白皮书的末尾,我们介绍了国内外场所塑造的优秀对比案例,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戴德梁行研究部32.1 南京襟江带湖,美丽古都,创新名城南京简称宁,江苏省省会,是长三角特大城市、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南京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也是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2018年南京市建成区面积已达817平方公里,为全江苏最高,位列长三角地区第二。南京2019年年底实有人口(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已经突破1,000万。政府规划到2035年南京常住人口计划达到1,300万。近年来来,南京实施“4+4+1”产业战略,着力发展五大地标产业,努力打造“创新名城美丽古都”。2020年8月,21世纪经济研究院推出的2020年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报告中,南京仅次于“深北上广”四个一线城市,在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排名榜中位列第五。本报告通过分析回顾南京的城市更新之路,城市更新4.0,利用各业态的案例来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后“四新”行动背景下南京“新消费”、“新都市”的发展趋势。通过介绍场所塑造这一理念来探讨未来“新南京”的发展趋势。2 介绍3 主题图1:南京帮助实现长三角一体化的四个扇面资料来源: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局,戴德梁行研究部 表1:南京地铁概况资料来源:南京地铁,戴德梁行研究部目 前 总 里 程 378.4公 里运营路线 10条车站数量 174日均客运量(2 019年)353万人次年客运量(2 018年)11.1亿人次拟建线路(截止2 023年)3号线三期,4号线二期,6号线,9号线一期,10号线二期,11号线一期创新制造扇面开发升级扇面生态经济扇面国际旅游扇面场所塑造x城市更新在南京43.1 南京城市发展战略及思路2018年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草案。继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东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定位之后,南京目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引领下,南京将通过东西南北四个不同扇面来实现区域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图1)。未来,通过宁镇扬一体化、南京都市圈以及更大范围内长三角都市圈的建设,助力长三角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经济资源配置中心。目前的南京已与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有便捷的公路交通,在未来大都市圈的建设中,更多轨道交通将加快都市圈内经济、人口、文化、科技、环境的协同发展(表1)(图2)。未来,除了南京都市圈的轨道线路将更加丰富之外,老城、主城、中心城轨道线网密度将分别达1.36、0.90、0.62km/km2。老城区轨道站点600m半径覆盖率达75%,主城区轨道站点800m半径覆盖率达70%。南京市作为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传导区域,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未来十五年,南京将正式从“秦淮河时图2:南京地铁线路图(截至目前)资料来源:南京地铁,戴德梁行研究部戴德梁行研究部5代”步入“扬子江时代”。空间上来看,南京将构筑“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空间格局, “一主、一新、三副城、九新城”的市域城乡体系(图3)。特征一:江北新区将成南京新主城江北新区于2015年成为江苏首个国家级新区,并在2019年成为自贸区。江北新区的发展定位: 是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和开放合作示范新区;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三角洲的重要发展支点;南京都市圈和苏南地区的新增长极;南京市相对独立、产城融合、辐射周边、生态宜居的城市副中心。职能: 是中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先进产业基地,南京都市圈的北部服务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南京市生态宜居、相对独立的城市副中心。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公布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其中长江南京段明确了24处过江通道正式进入国家规划层面。其中,目前已经建成通车的有9处。这意味着未来江北各区与江南主城的交通联系将更图3:南京市域规划图资料来源:南京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江南主城江北新主城北部田园中部都市中心城区南部田园江北新主城场所塑造x城市更新在南京6加紧密,江南江北人口、经济交流将更加频繁(图4)。特征二:江南主城全面升级而江南主城由“一核六片”组成,一核为老城、紫金山和玄武湖构成的古都文化核,六片分别为仙林、麒麟、河西、城南、东山、铁北片区,规划范围579平方千米,人口规模605万,未来将是世界文化名城核心区、知识创新策源地和品质宜居城区(图5)。 古都文化核:由老城紫金山玄武湖构成古都文化核, 彰显“城林一体”的美丽古都特色。 仙林片区和麒麟片区:重点促进产学研结合,成为创 新驱动的先锋城区。 河西、 城南、东山片区:重点集聚现代服务业,完善公 共服务,成为南京现代化国际性新城区。 铁北片区:加快旧城功能更新,加强公共设施配套,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主城区。从行政区划看,江南主城中的鼓楼、玄武、秦淮、雨花台、栖霞区(部分)都已经逐渐告别了“大拆大建”的时代,城市的有机更新、“微更新”是主城区城市建设的主旋律。城市多年的发展导致土地价值提升,而现有土地上的建筑结构、功能用途未能实时适应科技、经济、产业、人口的发展,各利益方逐渐越来越有城市更新的需要。目前南京多数城市更新以政府、国企为主导,随着市场的发展,市场各方有望更积极地参与进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