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行业研究报告.ppt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0-2021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行业研究报告.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20-2021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行业研究报告.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20-2021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行业研究报告.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020-2021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行业研究报告.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020-2021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行业研究报告.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2021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行业研究报告,目录,Part 2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市场现状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链分析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行业监管现状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制端分析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流通终端分析,Part 1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定义及概况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定义及分类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作用及意义,Part 3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行业发展预测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行业发展的瓶颈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行业趋势预测Part 4 附录,Par t1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的定义及概况,1.1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定义及分类,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定义与分类,2010年,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界定了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 食品(下文简称婴儿特医食品)的概念与分类。2013年,我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再次发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界定了非婴儿特 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下文简称非婴儿特医食品)的概念与分类。这两则通则主要借鉴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与欧盟对于特医食品的概念,并依据我国的产品现状 进行了修改,强调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下文简称特医食品)属于为了满足疾病人群的营养需求的“食品” ,以避免与药品的治疗 功能相混淆。,参考资料: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CAC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签和声称法典标准、欧盟特殊医学 用途食品指令,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 足目标人群营养需求的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全营养配方食品,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能 够满足目标人群在特定 疾病或医学状况下营养 需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 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可满足目标人群部分营 养需求的特殊医学用途 配方食品,不适用于作 为单一营养来源。,非全营养配方食品,无乳糖配方,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乳蛋白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婴儿营养补充剂,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特殊医学用 途婴儿配方食 品通则,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 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 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该类产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 养师指导下,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品配合食用。(适用于1岁以上患者),非婴儿特医食品,指针对患有特殊紊乱、疾病或医疗状况等特殊医学状 况婴儿的营养需求而设计制成的粉状或液态配方食品。 该类产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使用。(适用于0-12个月患者),婴儿特医食品,特殊医学 用途配方食 品通则,参考资料:信春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释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 理办法唐辉我国药品与保健食品、特医食品、新资源食品的界定和监管比较,Part 1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定义及概况1.1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定义及分类,定义作用适用 人群注册 批号购买需求,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 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 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功能主 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 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用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国药准字1 位字母8 位数字;,适用于患有疾病或生理机能受损 的人群;,处方药品需要医生处方购买。,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 或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 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 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 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 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 性危害的食品;用于调节人体某些机能,可以声 称有某些保健功能,但必须是在 保健功能目录之内;适宜与不宜食用人群因保健食品 种类而不同,但需要在标签和说 明书中载明;,国食健字G/J4 位年号4 位顺序号;无要求。,药品特医食品保健食品,特医食品是为满足进食受限、消 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 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 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 方食品;,不具备保健功能,强调能量提供和营养支持;,适用于012 月龄的婴儿以及1 岁以上患有特殊疾病、对营养素 有特别需求的人群;,国食注字TY4 位年号4 位顺序号;需要医生处方或医嘱购买。,其他普通食品,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 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 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但是不包 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用于能量提供和营养支持;,国食注字(非TY)或无批准文号;,适用于所有人群;,无要求。,概念界定:特医食品介于保健食品和药品之间,购买需遵 循医嘱或处方,肠内营养制剂作为为患者提供临床营养支持的药品在国内市场中流通近40年。但如果按照产品作用分类,肠内营养制剂更应属于特医食 品而非药品。,在20世纪80年代末,市场上对于特医食品的临床需求已经出现,但中国的医疗体系与美国、欧盟等成熟市场相比还未完善。因此,当时特医食品以肠内营养制剂的形式进入了中国,按照化学药品进行监管,经药品注册批准后方可上市销售。,由于我国一直将肠内营养制剂作为药品来管理,一些国外产品虽然已经有很长的使用历史与良好的使用效果,但由于无法满足药物注 册审批需求而无法进入中国市场。对国内产品而言,药物的高技术和高合规门槛也导致了产业创新乏力。,因此,随着我国医疗体系的逐渐成熟,为了满足市场与监管需求,我国引入了发达经济体中特医食品的概念。同时为了保持之前已有 的肠内营养制剂在市场上的正常流通,我国肠内营养制剂目前依旧作为药品流通。,1980年,2015年,Part 1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定义及概况1.1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定义及分类,参考资料:广东药学会肠内营养临床药学共识(第二版)、王海燕新中国成立70 周年我国特殊食品监管法规体系演变历程,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是指经口服或 管饲途径,通过胃肠道 提供营养物质的一种营 养支持治疗方式,营养不良患者一些营养不良的患者需 要临床营养支持治疗,肠内营养制剂(药品)肠内营养制剂则是所有通过肠内营养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药物的统称,特医食品(食品)通过肠内营养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与肠内营养制剂作用和使用方法相同,概念界定:肠内营养制剂为拥有国药准字的特医食品,Part 1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定义及概况1.1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定义及分类,参考资料:欧盟Commission Directive、美国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Medical Foods,在美国、欧盟等特医食品产业相对成熟的市场,并没有作为药品的肠内制剂。市场上统一将满足临床患者肠内营养需求的食品称为特医 食品(Food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s, FSMP)。本报告也将目前在我国作为药品流通的肠内营养制剂纳入研究范围。下文中的名词“特医食品” 将表示整个特医食品行业中的产品,包含特医食品(食品)与肠内营养制剂(药品)。,药品(Drugs),食品(Food),美国&欧盟定义,肠内营养制 剂 (EN),药品(Drugs),特医食品(FSMP),食品(Food),中国定义,特医食品(FSMP),肠内营养制 剂(EN),中国特医 食品行业,本报告定义,特医食品(FSMP),研究范畴:本报告所述特医食品行业包含肠内营养制剂,1.2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行业的发展历程,2016年前: 中国特医食品行业部分发展历程与美国特医 食品行业的发展历程相似,在美国,特医食品行业的政策是一个由紧到松的发展过程。1972年之前,特医食品以处方药的形式进行管理。1972年,特医食品从处方 药被归为食品,监管逐渐放宽。与美国相似,特医食品未在中国明确定义前,是以肠内营养制剂的药品身份在中国市场流通。201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正式将特医食品从药品划出,并将其归为食品。:美国与中国特医行业发展历史对比,Part 1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定义及概况1.2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行业的发展历程,2010年第一条特医食品 相关政策食品 安全国家标准 特 殊用途婴儿配方 食品通则发布,食品安全国家 标准 特殊用途 配方食品通则 发布,食品安全国家 标准 特殊用途 配方食品良好生 产规范发布,2013年,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食品安全法 明确了特医食品 是食品的地位,2016年特殊医学用途 配方食品注册管 理办法使特医 食品合规化,1972年,1988年,1972年前的美国和2015年前的中国都将特医食品作为药品管理。1988年的孤儿药法和2016年注册办 法使美国和中国特医食品合法准入,美国特医食品行业发展史,中国特医食品行业发展史,1980-1990年特医食品作为 药品进入中国,1957年第一款特医食品面世,美国起步期,美国发展期,中国起步期,中国发展期,2016年至今:特医食品行业走向规范之路,2016年,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注册办法)正式出台并实施,从此,中国特医食品的生产及市场准入 有法可依。在这之后,中国特医食品行业相关政策逐步出台。中国特医食品行业开始走向规范之路。自注册办法实施以来,已经有54款产品通过审批并正式面市(具体产品名单详见附录)。:2016年至2020年中国特医食品主要监管政策,Part 1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定义及概况1.2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行业的发展历程,1.3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作用及意义,近年,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针对国民健康与营养作出重要部署。营养事关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是重大民生工程。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 指标,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国家竞争力的最终体现。特医食品作为解决患者临床营养问题的主要手段能够帮助提升国民营养的总体水平,因此特医食品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对重点区域、重 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2030年将实现“居民营养知识素养明显提高,营养缺乏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的目标”,“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加强临床营养科室建设,使临床营养师和床位 比例达到1150”,“推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治疗膳食的规范 化应用。进一步研究完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标准,细化产品分类,促进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 品的研发和生产。”,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社会意义:国民营养是重大民生工程,特医食品为国民营 养重要一环,Part 1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定义及概况1.3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作用及意义,1.30,1.63,2.48,3.57,11.70,11.77,11.77,10.84,10%,12.20%,17.40%,15%10%5%0%,20%,25%24.80%,30%,14121086420,2000,2010,2020,2030,亿人,年份,60岁以上人口数量(亿人),60岁以下人口数量(亿人),社会意义:特医食品帮助解决老龄化与慢性病患病率上升 所带来的营养相关问题,慢性病类型,人口占比,患者数量,9.8%,心血管疾病,1.9%,缺血性心脏病,4.1%,6%,3%,脑卒中,糖尿病,阻塞性肺疾病,1.4亿人,3000万人,5600万人,8400万人,4200万人,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了2.4亿,占总人口数量的17%。203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预计会达到3.6亿,占总人口数量的25%。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个器官与功能退化,导致了老年人患病概率与营养不良概率提高,进而增加了老年人对特医食品的需求。我国 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将会进一步提升特医食品在中国市场的需求量。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IHME统计显示,2017年死亡原因排名前十中有8席为慢性病,慢病死亡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80%。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与1990-2025年我国高发慢性病的流行趋势及预测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病人数近3 亿,且其中心血管疾病、脑卒中与糖尿病患病率的年均增速均超过2%。特医食品作为慢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营养支持产品,将会更加受到 重视。:我国老龄化人口现状及趋势预测:2025年我国主要慢性病发病率与患者预测,Part 1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定义及概况1.3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作用及意义,Part 1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定义及概况1.3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作用及意义,临床作用:特医食品能够解决病人的营养不良问题,进而 提高病人生存率、减少临床并发症与相关费用,据我国临床营养学科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中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住院患者中约有65%需要临床营养支持,但其中没有得到有效营养支 持的患者占比70%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018年住院人数约为2.5亿。因此推测我国住院患者中约有1.6亿人存在营养风险,其 中约有1.1亿人没有得到有效的营养支持。严重营养不良是导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再住院率增长的危险因素。特医食品能够改善病人营养不良状态。 其具有的免疫调控、减轻氧化应激、维护胃肠道功能与结构、降低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等功能,最终能够对患者起到提高生存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相关花费、减少再住院次数、减少并发症等作用。,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王建我国临床营养学科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曹新伟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对围手术期病人营养干预的意义、孙玉凤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发 展、应用与展望等公开资料整理,35%,46%,20%,65%,无临床营养风险患者,未接受有效营养支持的住院患者,接受了有效营养支持的住院患者,病人生存率平均提高,住院时间平均缩短,再次住院次数平均减少医疗相关费用平均减少临床并发症平均减少,特医食品 通过提供肠内营养 来改善疾病状态下 的营养不良问题,: 全国住院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占比及其中能够接受有效营养支持患者占比,Par t2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市场现状,2.1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链分析,Part 2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市场现状2.1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链分析,产业链体系:包含监管机构、研制端企业和流通端渠道,市场监管贯穿整个流程。国家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监管研发至生产环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监管 流通环节。研制端企业集研发、临床、注册、生产等流程为一体;流通终端则分为院内场景和院外场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链体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 特医食品广告监管、卫健委 监管医院等,研发临床注册生产,研发生产端,流通,流通端,监管,产业链,外资企业医药企业,中资企业非医药企业,院内端 院外端,经销商,企业与机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 局制定了研发中食品 配方的标准,以下企业均为有获国食特医准字或国药准字产品的企业。大型企业自身有能力直接向医院端或药店销售特医食品;中小型企业则委托给代理企业向医院端或药店销售产品。,Part 2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市场现状2.1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链分析,研发生产端,流通端,分销企业流通终端,外 资 企 业,中 资 企 业,医药企业非医药企业,青岛海汇生物 制药有限公司,院 外 端,线 下,线 上,院 内 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图谱,2.2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行业监管现状,Part 2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市场现状2.2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行业监管现状,材料补全期为6个月,一款特医食 品研发后的产品申报注册流程一 般为一年,注册流程、申请条件 比食品/保健食品严格。对于特定 全营养配方食品,需要提交临床试验报告,预计时间最长达到3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起草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试验 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临床试验应当按照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开展。,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2013年)规定:“特定全营养 配方食品需要进行临床试验,由申 请人委托符合要求的临床试验机构 出具临床试验报告。临床试验报告 应当包括完整的统计分析报告和数 据。”,受理(5个工作日),审评(60个工作日),注册审核(20个工作日),注册结果通知(10个工作日),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 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审查管理 暂行办法(2019年)规定:“特 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应当显著 标明适用人群”、“不适用于非目 标人群使用”、“请在医生或者临 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特定全 营养配方食品广告只能在国务院卫 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 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 物上发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 总局为规范特医食 品的生产,在2016 年出台了特殊医 学用途配方食品生 产许可审查细则, 其中规范了特医食 品企业的生产场所、 设备设施、设备布 局和工艺流程、人 员管理及管理制度。,),食品国家安全标 准 特殊医学用途配 方食品(2010年 和食品国家安全 标准 特殊医学婴儿 用 途 配 方 食 品 (2013年)中明确 规定了研发过程中的食物添加剂与营 养强化剂标准, 其 中包括必要的13 种 维生素和12种矿物 质的研发标准。,研发,临床,注册,生产,流通,临床现场核查(20个工作日),核查报告(40个工作日),抽样检查(30个工作日),强监管贯穿全生命周期,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2017年)中第十九条规定了“特 殊医学用途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不 得进行网络销售”。,强监管贯穿特医食品产品全生命周期,获批产品总体情况:非婴儿特医食品占比增高,特定全营 养配方持续飘零,国内肠内营养制剂批号近年停止审批,Part 2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市场现状2.2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行业监管现状,从产品获批情况分析特医食品:婴儿特医食品和非婴儿特医食品;全营养配方配方食品、非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以产品注册批号分为国食准字TY的特医食品及国药准字批号的肠内营养制剂。,:2017年到2020年(截止到2020年9月)特医食品获批产品分类,3,2,4,10,91214,0,20,25,2020年2019年2018年2017年,510婴儿特医食品,15非婴儿特医食品,24%76%,全营养配方食品,非全营养配方食品,截止2020年9月,仅有肾病、肿瘤、糖 尿病三种疾病的技术指导原则于2019 年9月27日出台。这意味着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临床试验 有标准可依。各企业也在按照规范研发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无 特 定 全 营 养,如左侧饼图所示, 全营养配方食品审 批最多。至今,未有特定全 营养配方食品通过 审批。,非 婴 儿 特 医 增 长,如左侧条形图所示, 国家颁布特殊医学 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 法后的一年内,注 册成功的产品只有婴 儿特医食品。,如左侧条形图所 示,历年通过审 批的特医食品中 非婴儿特医食品 占比成倍攀升。,迄今为止,非 婴儿特医食品 通过审批数量 占通过审批产 品总量的41%。,批 号,目前通过国家审批的国食准字TY批号的食品共54款,国药准字的,肠内营养制剂至少49款(按照注册批号数量计算)。自特医食品,概念在中国被正式定义后,国内肠内营养制剂(药品)停止审批。,:2017年到2020年(截止到2020年9月)非婴儿特医食品获批产品分类,2.3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制端分析,研制端企业共同点:中外资企业同时布局中国特医食品市场,获批肠内营养制剂(药品)的外企都已在特医食品(食品)行业有所布局,其中已有部分成功注册了特医食品(食品)。中外资企业同时布局特医市场,但布局形式和产品类型有所差异。:中外资企业在特医食品行业布局情况,注:篇幅有限,仅挑选部分布局特医食品行业且有大动作的有代表性的企业,已获批9款肠内制剂品牌说明:为费森尤斯卡比集团与国药集团合资成立,主针对肠内外营养,在中国肠 内营养界矗立二十余年特医布局:2020年5月12日,费森尤斯卡比华瑞的特医食品项目在无锡奠基开工,共 投资8亿元,研制情况:正在进行非全 营养电解质配方食品和全 营养配方食品的研发,研制情况:2019年,海思 科沃能特殊医学全营养配方 食品获得了受理通知书,特医布局:2017年,宜昌人特医布局:在2017年年底,特医布局:公司研发投入约 福药业与萧氏茶叶集团签约, 拆分新诺威制药股份有限645万元用于“沃能”建立宜昌人福特医有限公司公司IPO上市,研制情况:在宜昌高新区生 物产业园开工建设全球总部 基地项目,助力于特医食品 等产品的研发上市,研发产品中,研发产品中研发产品中,Part 2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市场现状2.3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制端分析,Part 2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市场现状2.3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制端分析,由于外资企业起步较早,技术和产品都较为成熟。其中87%的肠内营养制剂(药品)和60%的特医食品(食品)是外资企业的产品。虽然外资企业从特医食品(食品)数量来看占巨大优势,但是多数外资产品于特医食品注册办法施行(2016年)前就已存在于中国市场。,中外资企业获批产品对比:中资企业从零开始产品单一, 外资企业“新瓶装旧酒”,注:篇幅有限,仅挑选部分有代表性的企业,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已获批的特医食品中,有81% 的产品在特医食品注册办法施行以前已 经存在于市场,以雀巢和纽迪希亚为例, 雀巢(除在华新建公司外)旗下全部产 品和纽迪希亚的全部产品,在2016年前 都已在市场流通,雅培,雀巢,纽迪希亚作为 全球领先级的特医食品企业, 在非婴儿特医食品、婴儿特 医食品和肠内营养制剂领域 都有产品获批,:不同企业获批产品情况,特医食品的概念和标准近几 年才有官方定义,且定义参 照成熟市场。对于中资企业 来说,这是个全新的领域, 中资企业需研发新产品,中资企业,多数中资企业存在产品单一化的现象, 以贝因美和恒瑞健康为例,恒瑞健康仅 布局了非婴儿特医食品,贝因美仅布局 了婴儿特医食品,:不同企业的新旧产品数量,1,3,10,6,4,3,2,1,0,4,8,12,雀巢,雅培,每日乳业,美乐宝,纽迪希亚 创新产品数量,美赞臣旧产品数量,外资企业布局特医食品行业情况:外资企业产品线多元化, 布局相似,占领全球特医食品行业市场,Part 2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市场现状2.3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制端分析,由于起步早,美国与欧洲现已经成为特医食品成熟市场,对特医食品的分类明确。布局特医食品的外资企业多出身于成熟市场(美国、 欧洲等),并且是有多年医学健康经验、特医食品研制经验的全球领先级特医食品企业,如雀巢、纽迪希亚、雅培等,这些企业呈现产 品线多元化的特点。其中,在中国获批特医食品的部分产品是其品牌已有医用食品系列中的单品。:外资企业在医用食品领域的多元化布局及其应用情况,2007年收购瑞士制药商诺华公司旗下全部医疗营养业务,2010年收购Vitaflo公司(研发遗传性代谢紊乱患者的特殊医用营养品),雀巢涉及乳制品、饮品、调味品、婴儿食品制造等,后增营养品业务,雀 巢,纽 迪 希 亚,纽迪希亚从事婴儿食品和营养品,目前属于达能集团,而后者是多元化的食品公司,1995年纽迪希亚收购SHS International Ltd(医学营养公司,针对新生儿乳糖代谢、小儿癫痫,肝肾疾病等),1995年纽迪希亚收购Milupa GmbH(婴幼儿食品制造公司),雅 培,雅培主营药品、医疗器材与营养产品的研发制造等业务,1964年收购婴儿营养公司M&R Dietetics,在此之前主营药品业务,1998年,推出益力佳,开始涉足医用营养业,外资企业在中国布局:起步早,外资企业将产品直接带入 中国,投建新工厂研制新产品,32%,21%,16%,14%,17%,雅培,达能雀巢费森尤斯卡比 其他,Part 2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市场现状2.3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制端分析,外资企业布局行为一:用原有产品,尽管外资特医食品企业在中国市场存在多年,但仅凭借已有特医食品,这些企业难以在中国特医食品行业井喷之时保持原有优势地位。为更好地伫立于中国特医食品市场,雀巢、纽迪希亚于2018年在中国投资建设新的特医食品工厂及生产线,研制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雀巢已利用国内生产 线研制出获批(截至2020年10月)产品中的唯一一款液体特医食品(食品)。,外资企业布局行为二:在华建厂,2,25,4,29,外资在华研制产品,外资进口-曾流通产品,外资进口-新研发产品,在特医食品还未在中国市场被正式定义时,大部分外资企业已经在中国 扎根多年,雀巢、雅培、纽迪希亚均有自己的制造工厂。当时,中国处于市场有需求但规范的特医食品少的境况,市场被外资企 业及其产品占据,根据雅培中国研发中心(2017年前)统计,市场份 额多被大型外资企业占据。,,,、,在特医食品注册办法施行后,外资企业产品几乎覆盖审批名单。据统计 这些外资产品在此之前多数是以配方奶粉或保健食品身份存在于中国市场的。 然而,如下图所示,外资企业94.5%的产品由国外工厂生产,曾流通的产品均为 进口产品。即使外资企业在中国有工厂,原有的外资特医食品也因成本、供应链 配方等限制,难以在中国大批量生产。,注 册 办 法 施 行 前,:特医食品注册办法施行前中国特医市场份额,:从进口与流通情况看外资企业获批产品数量(款),注 册 办 法 施 行 后,中资企业的布局行为:药企建子公司,食企沿用原生产线, 分别抢占不同市场,:有获批产品的中资医药企业,:有获批产品的中资食品企业,:不同行业获批特医食品分类及数量,布局特医食品的中资企业按背景可分为食品企业及医药企业。多数布局特医食品的医药企业以成立营养品子公司或健康科技子公司的方式,建立新的工厂及新的生产线,从而研制产品。中资 特医食品中55%出自于医药企业。布局特医食品的食品企业多为不同领域的食品企业,如营养品企 业励成生物、乳制品企业圣元、伊利等。与医药企业不同,部分 食企在利用已有生产线生产特医食品,例如乳企中圣元和贝因美 作为老牌婴幼儿食品企业利用已有生产线获批了多款特医食品。如下图所示,食企在主攻婴儿特医食品市场时,且同时布局非婴 儿特医食品市场。而药企专注于非婴儿特医食品市场。,Part 2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市场现状2.3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制端分析,10,8,5,02,12,医药制造,食品制造,46810非婴儿特医食品婴儿特医食品,中资企业的布局行为:食企和药企布局各有优势,2017年,宜昌人福药业与当地大型食企萧氏茶叶合作建立宜昌人福特医食品有限公司。药企有天然的研发优势,但特医食品属于食品行业,食品企业的管理和生产优势也正是医药企业欠缺的。特医食品行业是一个需要同时拥有食品背景和医药背景的特殊行业。,研发医药企业,临床医药企业,注册医药企业,生产食品企业,食企和药企各自优势的结合必然能够使中国企业在中国特医食品行业更上一层楼,:医药企业和食品企业的结合模式管理 食品企业,Part 2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市场现状2.3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制端分析,:医药企业和食品企业的优势,特医食品行业虽属于食品行业,但各方面要求高于普通食品,研发趋于药品, 医药企业和食品企业在这个行业内各有优势。,医药企业医药企业具有专业的研发人员和丰富的临床营养的经验;药企的长期研发特性需要较强现金 储备能力,能支持长期研发投入。,食品企业乳品企业有着婴儿奶粉的生产经验和生产线;营养品企业有着丰富的营养品制造 经验。,特医食品的注册制度 参照药品的注册制度,特医食品的研发需要专 业的营养人员,政策要求有食品管理 经验的企业进行管理,特医食品生产线和食 品生产线相似度较高,注 册,研 发,管理,生 产,2.4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流通终端分析,Part 2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市场现状2.4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流通终端分析,院内流通 现状,缺乏独立收费标准,营养科室建设不足,特医食品身份不明,临床医师缺乏营养知识,院外流通 现状,陈列分类不规范,有售产品多为婴儿特医食品,中资较外资缺少品牌效应,销售人员缺少相关认知,线下线上,特医食品的流通包括了院内和院外两部分。院内,企业通过经销商将产品销往医院,经采购科购入营养科室后通过医生处方到达患者。 院外则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其中线下包括药店、超市和母婴店等;线上,特医食品则通过第三方平台或自建渠道最终到达患者手中。:中国特医食品流通现状,特 医 食 品,销往院外(院外场景),消 费 者,线下,销往院内(院内场景),医院,线上,药店,超市及母婴店等,经销商,华润万家超市等,海王星辰大药房等,北京协和医院等,中国特医食品流通终端现状,目前特医食品主要通过招标和采购两种方式进入医院库房,患者通过营养科医师的医嘱或处方进行购买使用。但由于我国政策相对不完善、营养科室建设相对不足、临床医生营养知识相对缺乏和特医食品院内地位不明确,特医食品的广泛使用受 到了一些限制,导致特医食品在院内场景的渗透率较低。:医院端特医食品流通过程,Part 2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市场现状2.4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流通终端分析,特医食品通 过招标/采购 进入医院,产品流通方向,院内,临床主管科室,有营养风险无营养风险,营养科室,进行会诊,院库房,医,特医食品,开具特医食品相关处方或医嘱,患者购买过程,临床营养筛查,患者,院外,患者购买、 使用特医食品,特医食品,特医食品院内场景流通方式,: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肠内营养相关的服务项目,:未列入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中的肠内营养相关工作,临床营养筛查,住院病人临床营养 评估与咨询,肠内营养及治疗饮食 的营养素计算,治疗食谱编制,其他相关工作,目前国家执行的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 年版)中,营养咨询与评价中的服务项目只有两款,肠内营养相关的服务项目只 有“肠内营养灌注”一款。大量临床营养相关的的其他日常工作(如:临床营养筛查)未列入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至今没有收费标准。这也导致大部 分医院的营养诊疗服务少、收费难和营养科劳动价值被低估等问题,进而制约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应用。: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营养咨询与评价中的服务项目,Part 2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市场现状2.4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流通终端分析,院内场景:与特医食品使用相关的营养诊疗服务少有独立 收费标准,据统计与推算,目前,我国近有约6,800名注册营养临床执业医师,且在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的三级以上医院中,设有营养科的 医院不超过总数的40%。在美国,约有89,300名注册临床营养师。并且,70%以上的医院设有由医师、 临床营养师、药剂师和护士共同组成的“营养支持小组(Nutrition Care Team)”,全方位地评估患者的营养风险,并对有营养需求的患者进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综上所述,我国院内营养科室与临床营养师的数量与美国相比都有着较大的差距,这也是特医食品在院内场景低渗透率的产生原因之一。,院内场景:营养科室建设不足,临床营养师人数较少,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李雪梅2019年西部地区230家二级以上医院临床营养科现状调查与分析、赖渊杰福建省三级医院临床营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分、洪丽冰医院营养科现况调查分析、李雪梅2016年四川省临床营养科从业人员的调查与分析Commission on Dietetic Registration等,上海,深圳三级以上医院:49家 设有营养科的三级以 上医院:19家,三级以上医院:106家 设有营养科的三级以 上医院:40家,北京,三级以上医院:101家 设有营养科的三级以上 医院:38家,广州三级以上医院:78家 设有营养科的三级以上 医院:20家,:北上广深四大城市三级医院营养科建设概况,中国,美国,全美70%医院设有“营养支持小组”,三级以上医院不到40%,医院营养部门建设情况,6,800名注册临床营养执 业医师,89,300名注册临床营养师,注册营养执业医师、 营养师人数,21万人:1人,3.7千人:1人,全国总人口与注册 营养师比率,:中美医院营养部门及注册营养师数量概况,Part 2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市场现状2.4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流通终端分析,院内场景:临床主治医生缺乏营养知识,数据来源: 陈艳秋住院病人营养不良患病率调查与分析、王建论临床营养科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李素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状况分析王佳、赵艳茹论临床营养科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10:1,中国,1:12,4:1,:中国、美国和欧盟肠内肠外使用比例,我国许多临床主治医师对机体应激状态下营养物代谢变化特点不够了解,对各种营养制剂的特点不够熟悉,在制剂种类的选择、剂量的 使用以及输注方式的采取等方面往往不够科学,导致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不显著,进而导致并发症几率的提高等临床问题。:患者入院、住院和出院时营养不良状况据住院病人营养不良患病率调查与分析报告对在北京、上海的7所三甲 综合医院中4,549例住院病人的调查显示,营养不良性贫血、低体重和低蛋 白血症发生率在入院时到出院时并无显著下降,并且有些营养不良症状的发 生率反而增高。这说明许多病人入院时已有较高的营养不良风险,而在疾病 治疗过程中营养状况未获得改善,出院后进一步增加。,据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状况分析报告对我国1,182例住院 患者调查显示,在临床营养支持中,仅有7.69%的患者使用了肠内营养治疗 方式,与美国(90.9%)和欧盟(80%)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这是由于许多 临床医生的临床营养知识的缺乏,无法确定患者是否可使用肠内营养治疗以 及使用何种肠内营养制剂。,Part 2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市场现状2.4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流通终端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