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国粮食供需安全研究报告.ppt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0-2021中国粮食供需安全研究报告.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2020-2021中国粮食供需安全研究报告.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2020-2021中国粮食供需安全研究报告.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2020-2021中国粮食供需安全研究报告.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2020-2021中国粮食供需安全研究报告.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2021中国粮食供需安全研究报告,01020304,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历程,中国粮食安全指数分析,中国粮食市场现状分析,中国粮食安全保障展望,目录,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概况,粮食安全相关概念中国粮食安全变化,01,1.1粮食安全相关概念:国家安全、社会繁荣稳定的基础,按照联合国的定义,粮食安全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维持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 基础,也是保障社会繁荣稳定的基础。有关粮食安全这一概念主要涉及粮食的供给保障问题,其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演变 过程。全球粮食安全定义历程,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提出定义: 粮食安全从根本上讲指的是人类目前的 一种基本生活权利,即“应该保证任何 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得到未来生存和健 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强调获取足够 的粮食是人类目前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定义作出修改, 提出粮食安全的目标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 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 食品”,得到FAO、世界粮食理事会、联合 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 的广泛赞同和支持,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 议上向全球敲响警钟,首次提出了“食物 安全”问题,1974年提出定义,1.1粮食安全相关概念:从数量保障转变为质量保障,综合我国国情,并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不同时期对粮食安全所作的不同定义,可对我国粮食安全设为三个阶段的框架,并 依照框架提出三个阶段的衡量尺度(粮食的商品量比例及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比例),三个阶段粮食安全问题的重点。中国粮食安全重点转向历程,粮食没有满足消费需求,初踏 温饱时期粮食安全的重点是总量保障,第一阶段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期,粮食生产在总量上满足需求,进 入小康时期粮食安全的重点转变为流通保证,第二阶段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中等时期,粮食生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消 费趋于平稳粮食安全的重点转变为食品的营 养和卫生保障以及随生活水平提 高而产生的食物偏好,第三阶段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时期,1.2中国粮食安全变化:历史角度进行考察,分为4大维度,中国粮食 安全变化,参考成升魁等学者中国粮食安全百年变化历程 一文研究显示,我国粮食安全变化可从历史角度进行考察,且分为4大维 度:一是生产粮食的农民,封建小农经济形成的重农、重粮思想是华夏文明绵延不绝的基础,农民是粮食生产的绝对主体; 二是生产粮食的土地,几千年朝代更替的主要原因是土地问题;三是影响土地生产力高低的科技水平;四是粮食政策制度和 管理水平。中国粮食安全变化的社会因素农民,土地,技术,政策,1.2.1古代中国重农重粮,大部分时期粮食供求相对平稳,资料来源:滕静超,苏筠,方修琦中国西汉清代饥荒序列的重建及特征分析,古代中国重农重粮传统浓厚,除春秋战国和晚清时期出现粮食供应相对紧张以外,大部分时期粮食供求相对平稳。特别是在 秦汉时期农业生产获得长足发展,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kg;宋元时期,江南农业生产达到新高度,人均粮食占有量处于历 史高位水平,应对灾荒能力提高;后因人口增幅快于粮食增长,人均粮食下滑。中国历代粮食供求关系情况(单位:%,次),1.2.1古代中国重农重粮,大部分时期粮食供求相对平稳,中国西汉清代饥荒分布情况(单位:%,次),1.2.2民国时期战乱灾患,粮食危机空前深重,资料来源:.成升魁等中国粮食安全百年变化历程 ;.苍鹰:从人均粮食占有量看历代生活水平,353.0352.9352.9352.8352.8352.7352.7352.6,1910,1915,1920,1925,1930,1935,汉代,盛唐,北宋,晚明,清初盛世,晚清民国,民国时期,我国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期,叠加战乱频繁灾患不断。1912-1937年全国水旱灾害达77次,每年都有数千万灾民沦 为饥民,我国粮食危机空前深重。为应对粮食危机,1935年,国民政府实业部颁发中国米麦自给计划,成立全国稻麦 改进所负责落实计划,为“以粮为纲”粮食安全观形成基础。民国时期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情况(单位:公斤)中国历代人均粮食占有量趋势情况(单位:公斤),1.2.3新中国成立政策推进粮食改革,人均粮食超出世界水平,资料来源:.李邦熹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效应及福利效果研究;. 中国粮食安全白皮书,2004年关于进一步深 化粮食流通体制 改革的意见和管 理条例,2007年关于做好2007 年农民农资综合 补贴工作的纪 要,2019年关于坚持农业农 村有限发展做好 “三农工作的若干 意见”,2017年关于深入推进农 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加快培育农业农 村发展新动能的若 干意见,1952年第一次全国性粮 食工作会议,确 定粮食工作方针,1953年实行粮食计划性 收购及供应,1983年关于完成粮油统 购任务后实行多渠 道经营若干问题的 实行规定,1979年议购议销政策,平 抑粮食价格,1998年关于进一步深 化粮食流通体制 改革的决议,1995年关于粮食部门 深化改革实行两 条线运行的通 知,1984年国家宏观调控粮食 购销,实行粮食 “双轨制”,1993年建议粮食收购保护 价制度,结束粮食 价格双轨制,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经历了从物资短缺到实现基本自给自足甚至供应充足的发展和转变,粮食政策也经历了从高度集中、行政主导向以市场为主、行政干预为辅的过渡。2019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4公斤,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增长了1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新中国粮食政策发展历程新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趋势情况(单位:公斤),209,414,474,1949年,1996年,2019年,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中国粮食市场现状分析,中国粮食整体市场现状中国主要粮食品类小麦市场现状中国主要粮食品类玉米市场现状中国主要粮食品类大米市场现状中国主要粮食品类大豆市场现状,02,2.1中国粮食整体市场现状,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国,粮食需求量大。目前,我国粮食部分自给,部分从国外进口。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 我国粮食种植面积11606万公顷,比2018年减少97万公顷,种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因地制宜 发展经济作物。分品类看, 玉米、稻谷、小麦仍然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三种粮食作物。2019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35.6%,其次是稻谷种植面积占25.5%,而小麦种植面积占20.4%。中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位:亿公顷)2019年中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单位:%),35.6%,25.5%,20.4%,11.1%,1.4%2.9%,3.1%,玉米稻谷小麦油料棉花糖料其他,1.1301.117,1.144,1.159,1.175,1.190,1.192,1.180,1.170,1.161,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2019年,2.1.1粮食单产提高,产量结构进一步优化,虽然我国粮食种植面积下滑但粮食单产提高。目前,我国粮食连年丰产,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2019 年,我国实现粮食总产量6.638亿吨,创历史新高。从粮食作物产量结构来看,2019年,我国粮食生产中92.4%是谷物,年 产量约6.1亿吨;薯类产量基本稳定,占4.3%;豆类产量得益于“大豆振兴计划”,增长相对较快,占比3.2%。,中国粮食作物产量(单位:亿吨),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92.4%,4.3%,3.2%,谷类作物,薯类作物,豆类作物,2019年中国粮食作物产量结构(单位:%),6.3966.3056.1225.8855.591,6.6066.6046.616,6.579,6.638,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2.1.2人均粮食消费稳定,玉米消费量最高,在粮食需求端上,我国粮食应用主要在口粮、饲料用和工业用。目前,我国人均粮食消费量处于稳定状态;而饲料用粮因非 洲猪瘟引发生猪存栏大幅收缩,需求减少;工业用粮实行计划管理与定额管理,一定程度上控制需求波动。2019年,我国 主要粮食消费结构中,玉米消费量最高,约占40%,而稻谷和小麦合计占到43%。,中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情况(单位:公斤),2019年中国主要粮食消费结构(单位:%),40%,28%,15%,15%,2%,玉米,稻谷,小麦,大豆,其他,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Wind,148.70,141.00,134.50,132.80,130.10127.20,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注:国家统计局尚未公布2019年全国人均粮食消费数据,2.1.3粮食进口维持亿吨水平,出口呈波动上升局势,6695,6390,8025,8645,10042,12477,11468,13062,11555,11144,275,288,164190,280,366,434,277243211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进口量(万吨)出口量(万吨),2808.76,3366.49,4904.26,4673.91,4150.76,4807.97,4559.794587.00,4214.144198.29,241.31,184.54 218.18 216.78 218.06 200.07 155.36 168.15 193.39 218.81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进口额(千万美元),出口额(千万美元),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总署,2014年以来,我国粮食进口量维持在1亿吨以上,但从2017年起我国粮食进口量下降明显,主要原因包括国内开展供给侧改 革,导致国内外粮价价差缩小、美国进口农产品进口量大幅下降及国内养殖疫情等三方因素影响。2019年,我国累计粮食进 口1.11亿吨,进口金额419.83亿美元。而出口方面我国粮食出口呈现波动上升的局面, 2019年,我国累计粮食出口434万 吨,出口金额24.13亿美元。中国粮食进出口数量情况(单位:万吨)中国粮食进出口金额情况(单位:千万美元),2.1.4短期内中国粮价受需求增加或产需缺口扩大影响显著,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985年之后,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供求因素开始显现对粮价的影响。1988年,我国粮食产需出现 缺口,粮食价格逐步上涨;到了1994年,粮食产需缺口达千万吨,粮食价格升至顶峰;2000年后,我国粮食产需缺口再次扩 大,粮食价格也呈现出上涨趋势。可以看出,短期内我国粮食价格受需求增加或产需缺口扩大的影响是显著的。目前,我国 粮食产需平稳,价格也趋于平稳状态。中国CPI:粮食(单位:上年=100),160140120100806040200,2.1.5长期政策对粮价存指导性,种粮成本为粮价走势主导因素,中国原粮收购价格指数(单位: 2008年=100 ),中国粮食价格指数与种粮成本走势(单位:点、元),资料来源:中储粮 Wind 华泰证券,我国粮食价格主要以政府的调控措施为基础形成,长期来看,政策对供求、库存、甚至价格存在较强的指导性,进而种粮成 本成为粮价走势的主导因素。目前,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从单纯地制定最低收购价格和实行粮食的临时收储政策转向逐步 实行目标价格制度,我国粮价趋于稳定。随着目标价格改革的深入,未来我国粮食价格可能更加反映市场供求。,注:暂无2018年成本数据,20,40,1801601401201008060,0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全国原粮收购价格指数:稻谷 全国原粮收购价格指数:小麦,全国原粮收购价格指数:大豆 全国原粮收购价格指数:玉米 全国原粮收购价格指数:原粮,2.2中国主要粮食品类小麦市场现状,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USDA,0.245,0.245,0.246,0.2450.245,0.245,0.243,0.237,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2019年,作为我国主要粮食品类之一的小麦,我国小麦播种面积虽然呈现波动下滑的局面,但从2013年以来,我国小麦产量持续高于 国内消费量。根据USDA 数据,2019年我国小麦产量约为1.336 亿吨,同比增长1.6%,较2019年全年的消费量高出760万 吨。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小麦田间管理不及时导致条锈病发生面积显著强于往年,预计2020年我国小麦产量将下滑。中国小麦播种面积情况(单位:亿公顷)中国小麦供需情况(单位:亿吨)0.247,1.152,1.174,1.210,1.262,1.302,1.314,0.2461.3331.3431.336,1.105,1.225,1.2501.219,1.1651.165,1.120,1.190,1.210,1.2501.260,2018年 2019年,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产量(亿吨)消费量(亿吨),2.2.1小麦整体高位库存,进口依赖度低,资料来源:USDA,53.5%,45.7%,43.2%,56.0%,65.3%,86.6%,96.6%,108.4%,111.8%,120.4%,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期末库存量(亿吨)库销比(%),0.84%,2.39%,2.37%,5.81%,1.66%,3.11%,3.71%,3.26%,2.52%,4.27%,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自2014年开始,我国小麦库存逐年攀升,去库存压力大。2019年,我国小麦库销比达到120%,行业整体处于高位库存状 态,远高于全球42.4%的水平。另外,我国小麦自给率较高,进口依赖度较低,进口主要为结构性进口优质专用小麦,以满 足特定需求。2019年,我国小麦进口占国内总消费的比重为4.27%。中国小麦期末库存量及库销比情况(单位:亿吨,%)中国小麦进口占总消费量情况(单位:%),2.2.2优质小麦年需求千万吨,进口优质小麦弥补缺口,我国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优质小麦从而弥补供需缺口,叠加国内自产的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我国每年对优质小麦的需求量 在1000万吨左右。目前,我国对小麦进口实行配额制,进口量一直维持在配额以内。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小麦进口主要 来源加拿大,占比达47.7%。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小麦进口压力或增大,小麦库存有望加速去化。,资料来源:USDA 中国海关总署,中国小麦进出口情况(单位:亿吨,%),中国小麦主要进口地区分析(单位:%),2.93,2.96,6.77,1.93,3.48,4.41,3.94,3.15,5.38,0.940.93,0.89,0.80,0.730.75,0.980.971.001.011.05,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进口量(百万吨)出口量(百万吨),47.70%,28.70%,11.40%,6.80%,5.20%,0.30%,加拿大欧盟哈萨克斯坦,美国澳大利亚其他,注:.进出口数据来源于美国农业部USDA;.进口地区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时间节点为2019年,2.2.3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价格具有季节性规律,鉴于我国实施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使小麦实价格走势形成有效支撑。2006-2013年我国小麦最低收购价不断上调,2013-2017年稳定在118元/50公斤,2018年至今小幅下调至112元/50公斤。整体来看,我国小麦价格波动具有季节性规律。Q2新麦上市期,而需求端处于淡季,整体价格走势偏弱;Q3、Q4是消费旺季,制粉需求及饲料用量增加,价格趋势向上。,资料来源:Wind 西部证券,中国小麦现货均价情况(单位:吨/元),中国小麦价格波动情况(单位:吨/元),2.3中国主要粮食品类玉米市场现状,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USDA,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2016年起我国逐步调减非优势产区玉米种植面积,2019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减至0.413亿公顷,而产量小幅升至2.61亿吨。由于玉米消费量的持续增长,我国玉米从2017年开始出现产出缺口,但整体缺口 率不高,缺口主要通过国内玉米库存补足。中国玉米播种面积情况(单位:亿公顷)中国玉米产需情况(单位:亿吨),1.77,2.06,2.18,2.16,2.25,2.64,2.57,2.61,1.80,1.931.88,2.00 2.082.02,2.18,2.552.59,2.63,2.742.74,2019年,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产量(亿吨)消费量(亿吨),0.350,0.368,0.391,0.413,0.430,0.450,0.442,0.424,0.421,0.413,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2.3.1玉米高位库存逐步去化,进口依赖度低,2007年我国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后,多数年份玉米供大于求,库销比从2010年27.5%攀升至2016年87.5%。随着玉米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玉米高位库存得以逐步去化,2019年我国玉米库销比降至74.5%,相较于全球同期26.2%的 水平,仍处于较高位置。目前,我国玉米进口依赖度较低。2019年,我国玉米进口占国内总消费的比重为2.55%。,中国玉米期末库存量及库销比情况(单位:亿吨,%),资料来源:USDA,27.5%,31.6%,33.8%,39.1%,49.7%,50.9%,87.5%,84.6%,76.8%,74.5%,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期末库存量(亿吨)库销比(%),中国玉米进口占总消费量情况(单位:%),0.79%,0.54%,2.78%,1.35%,1.58%,2.73%,1.46%,0.96%,1.32%1.64%,2.55%,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3.2玉米基本自给自足,进口量维持在配额内,我国玉米基本实现自给自足,玉米进口主要由于国内玉米加工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改为采购进口玉米。目前,我国对玉米 进口实行配额制,进口量一直维持在配额以内。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玉米进口主要来源乌克兰,占比高达86%。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劳动力短缺对新作种植和玉米收获产生不利影响,预计进口量将下滑,需求缺口进一步消耗库存。,中国玉米进出口情况(单位:亿吨),资料来源:USDA 中国海关总署,进口量(百万吨),出口量(百万吨),86.2%,3.0% 4.2%6.6%,乌克兰美国老挝其他,中国玉米主要进口地区分析(单位:%),注:.进出口数据来源于美国农业部USDA;.进口地区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时间节点为2019年,2.3.3产需缺口依赖库存补足,价格持续上涨,资料来源:Wind 海通证券,由于我国玉米对进口依赖度不高,近年来持续的产需缺口主要依靠国内库存补足,国内玉米相对稳定的产量、不断扩张的需 求以及逐步去化的库存,使玉米价格始终处于上涨通道中,截至2019年末现货价达1919元/吨,较2017年最低点上涨21%。中国玉米现货均价情况(单位:吨/元),2.4中国主要粮食品类大米市场现状,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USDA,1.37,1.41,1.43,1.43,1.45,1.46,1.48,1.49,1.48,1.47,1.35,1.40,1.44,1.46,1.45,1.41,1.42,1.43,1.43,1.43,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产量(亿吨)消费量(亿吨),3,30765.12 30784.09 745.89 30747.1930709.743030475.9730338.4130189.450096.8729690.00,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发展思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减库存较多的稻谷和玉米种植,扩大大豆种 植,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大幅减小,低于30000千公顷。目前,我 国是全球最大的大米生产国,2019年我国大米产量为1.47亿吨;而在消费量上,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大米消费量 也位居世界第一,2019年达到1.43亿吨。中国稻谷播种面积情况(单位:千公顷)中国大米产需情况(单位:亿吨),2.4.1大米高位库存状态,完全自给自足,目前,我国大米供大于求,持续的产大于需使得我国大米库销比持续提升,大米库销比已从2010年31.5%攀升至2019年82.6%,远高于全球37%的库销比水平,我国大米处于高位库存状态。另外,我国大米进口依赖度较低。2019年,我国大 米进口占国内总消费的比重仅为1.7%。,资料来源:USDA,中国大米进口总消费量情况(单位:%),0.4%,1.3%,2.2%,2.7%,3.3%,3.4%,3.7%,3.9%,2.1%,1.7%,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中国大米期末库存量及库销比情况(单位:亿吨,%),31.5%,32.2%,32.5%,32.0%,39.8%,55.8%,69.5%,76.5%,80.6%,82.6%,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期末库存量(亿吨)库销比(%),2.4.2进口大米满足不同品种需求,东南亚国家为主要来源,资料来源:USDA 中国海关总署,虽然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米生产大国,同时也是全球第一大米进口国。我国进口大米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商品大米不同品种的需 求,从总量上来看,我国大米能够自给自足。2019年,中国进口大米为240万吨;2019年,我国大米出口量近年首次超过进 口量,出口达320万吨。从进口来源国的排名来看,东南亚国家为我国进口大米的首选来源国。中国大米进出口情况(单位:亿吨)中国大米主要进口地区分析(单位:%),0.54,1.79,3.14,4.00,4.70,4.80,5.30,5.50,2.40,0.50,0.44,0.34,0.26,0.43,0.27,0.81,1.36,3.002.77,3.20,2019年,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进口量(百万吨)出口量(百万吨),25.9%,21.0%,19.9%,16.3%,11.9%,2.2%,2.8%,缅甸巴基斯坦,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其他,注:.进出口数据来源于美国农业部USDA;.进口地区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时间节点为2019年1-11月,2.4.3国际贸易关联性不高,国内大米价格维稳运行,我国自产大米总量上充足,自给率高,进口大米主要起到品种串换和调剂作用国际贸易关联性低,因此,国际大米供需变 化对我国大米供应影响不大。近期国际大米价格上涨,而国内大米价格相对平稳,国内外大米价格价差有所收窄。在我国 大米供应安全有足够保障的前提下,国内大米价格或维稳运行态势。国内外大米及稻谷收购价情况(单位:元/千克),资料来源:CEIC Wind 中金公司,2.5中国主要粮食品类大豆市场现状,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USDA,0.150.14,0.13,0.120.120.12,0.14,0.15,0.16,0.18,0.55,0.72,0.76,0.81,0.87,0.95,1.04,1.06,1.02,1.08,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产量(亿吨)消费量(亿吨),全球大豆主产国为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中国,其中南北美以转基因大豆为主,我国为非转基因大豆。2019年,中国大豆 产量达到0.18亿吨,全球排名第四位;消费量为1.08亿吨,居全球第一位。相对消费而言,我国大豆产量缺口仍然非常 大。我国大豆播种面积从2010年起出现下滑后至2015年受政策刺激再度回升。2018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超过8400千公 顷,预计到2020年将累计将调增4000万亩以上。中国大豆播种面积情况(单位:千公顷)中国大豆产需情况(单位:亿吨),8700.15,8102.64,7405.24,7049.92 7097.57 6827.39,7598.53,8244.81 8412.77,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5.1消费量超过亿吨,进口依存度高,我国是大豆消费大国,近几年国内消费量均超过1亿吨,其中压榨量占到85%以上。我国大豆的进口依存度高,进口/消费比 值近年来一直保持80%以上,2019年我国大豆进口占消费总量高达90%。另外,我国大豆库销比较往年也有所提升,近几 年我国大豆库消比基本稳定。,中国大豆期末库存量及库销比情况(单位:亿吨,%),26.5%,22.1%,16.3%,17.2%,19.5%,17.8%,20.0%,21.7%,19.1%,25.2%,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期末库存量(亿吨)库销比(%),中国大豆进口占总消费量情况(单位:%),95.16%,82.18%,78.59%,87.30%,89.85%,87.61%,90.34% 88.52%,80.92%,90.57%,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资料来源:USDA,2.5.2巴西、美国为我国大豆主要进口国,资料来源:USDA 中国海关总署,52.34,59.23,59.87,70.36,78.35,83.23,93.50,94.10,82.54,98.00,0.190.280.270.220.140.110.110.130.120.10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进口量(百万吨)出口量(百万吨),我国大豆对外依赖度高,据USDA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9800万吨,高度依存国外进口。结合海关总署数 据,我国大豆进口具有周期性,4-10月主体为南美大豆进口期,10月-次年4月主体为北美大豆进口期。2019年我国大豆进口 接近2/3来自于巴西,其余来自美国(19.1%)和阿根廷(9.9%)。中国大豆进出口情况(单位:百万吨)中国大豆主要进口地区分析(单位:%),64.10%,19.10%,9.90%,6.90%,巴西美国阿根廷其他,注:.进出口数据来源于美国农业部USDA;.进口地区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时间节点为2019年1-11月,2.5.3国内外大豆价格联动性强,预计将持续上升,由于我国大豆进口量巨大,导致国内外大豆价格走势联动性很强。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重影响,市场对国际大豆到港量下 降预期增强,推动国内大豆的期货及现货价格上涨。叠加若巴西、美国、阿根廷限制国内大豆出口,或对我国国内大豆价格 带来较大干扰。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内价格和世界银行统计的国际价格计算,截至2020年7月,国内大豆价格比国际价 格高出96%。国内外大豆价格及收购价情况(单位:元/千克),资料来源:CEIC Wind 中金公司,中国粮食安全指数分析,中国粮食安全指数概览中国粮食安全指数粮食购买力分析中国粮食安全指数粮食供应力分析中国粮食安全指数粮食品质与安全分析中国粮食安全指数自然资源与韧性分析,03,3.1中国粮食安全指数概览,资料来源:经济学人智库,2019全球粮食安全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排名第35位,在亚太地区综合排名第7,属于中上游水平。具体来看,我 国在粮食“购买力”项得分最高,达到74.8分,位居全球第50位;其次是“品质与安全”项,得分72.6,居全球第38位;虽 然粮食“供应力”的得分为66.9,但在全球排名位居第27位。在不纳入整体指数计算的“自然资源与韧性”指标上,我国得 分仅为54.5,低于全球的57.1均分水平,且较我国2018年该项得分出现小幅下滑,居全球第69名。2019年中国粮食安全指数,注:通过粮食购买力、供应力、品质与安全三个指标来综合计算粮食安全指数,3.1中国粮食安全指数概览,资料来源:经济学人智库,“购买力”主要从国民和政府两个层面进行评估,子指标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贫穷指数所占比重最 大;“供应力”则是从国家层面评估一国的粮食供给能力和供给环境,粮食供给能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食物损耗是该指 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品质与安全”指标则是针对粮食安全中的质量安全进行评估,子指标中占比重最大的分别是微量元素 的可获得性、蛋白质品质和饮食多样性。综合来看,2019年这三项指标我国的得分均高于全球平均得分。2019年中国粮食安全指数,注:通过粮食购买力、供应力、品质与安全三个指标来综合计算粮食安全指数,100806040200,1) AFFORDABILITY,2) AVAILABILITY,3) QUALITY AND SAFETY,China Average score (all countries),3.2中国粮食安全指数粮食购买力分析,资料来源:经济学人智库,“购买力”主要从国民和政府两个层面进行评估,子指标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贫穷指数所占比重最 大。从2019年我国粮食购买力细分指标得分情况来看,我国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比和国家食品安全计划出台得分最优,说明 我国居民粮食消费情况优良,国家也有相关的规划意识。但由于我国人口规模庞大,导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得分处于较 弱的水平。2019年中国粮食安全指数粮食购买力,3.2.1国内生产总值近百亿元,人均GDP过万美元,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万亿元,%),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GDP达10276美元。人均GDP是比较全球各国经济发 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我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仅用了20年的时间,实现人均GDP过万美元,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奠定坚实基础,是人们对食物购买可承受性的保证。,31.95 34.91,41.30,48.93 54.04,59.52,64.40 68.91,74.36 82.07,90.03,99.09,0%,2%,4%,6%,8%,10%,12%,0,20,40,60,80,100,120,GDP:全国(万亿元),GDP:实际增长(%),0%,5%,10%,15%,20%,25%,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人均GDP(美元),同比增长(%),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单位:美元,%),3.2.2居民人均消费稳步提升,恩格尔系数进一步下滑,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食品烟酒(单位:元),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7730元,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 出3998元,食品烟酒消费支出稳步提升。 而在恩格尔系数上,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降低至28.2%,我国目 前已处于富足级别,居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消费升级提质。,中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单位:%),40003000200010000,5000,6000,7000,800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食品烟酒,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食品烟酒,37.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