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零能耗建筑规模化推广政策、市场与产业研究.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近零能耗建筑规模化推广政策、市场与产业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近零能耗建筑规模化推广政策、市场与产业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近零能耗建筑规模化推广政策、市场与产业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近零能耗建筑规模化推广政策、市场与产业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近零能耗建筑规模化推广政策、市场与产业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亲,该文档总共1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近零能耗建筑规模化推广政策、市场与产业研究 Research on Scale Promotion, policies, market and industry of Nearly-zero Energy Building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2020.9.24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Sep 24, 2020 摘 要 我国近零能耗建筑自 2011年起步 试点 ,目前建成和在建项目已经接近 1000万平米, 已经完成的 近零能耗建筑 项目 其 室内环境品质大幅提升、建筑能耗大幅下降, 目前 已经初步呈现 从单体到 规模化推广 的 态势。为 推动 近零能耗建筑从单体向 规模化发展,本报告开展既有激励政策 研究 、市场化评价 体系建设研究 、产业发展预测和最佳案例研究 4项工作。 ( 1) 研究了截止 2020年 6月, 10个省及自治区, 16个城市共 47项超低能耗建筑相关政策文件,对各类文件特点、内容和颁布数量与地区进行分析 , 从政策体系、激励力度、发展目标、级别提升、覆盖范围等方面分析各地超低能耗政策发展趋势 , 通过对各种具体激励方法的有效性和可复制性分析,结合各地区具体情况,提出超低能耗建筑十四五政策建议。 ( 2)研究国际 超低 /近零 /零能耗建筑评价标识 技术体系, 推动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近零能耗建筑测评管理办法 出台,编制近零能耗建筑测评标准,完成 2019年首批 12个项目测评 ,包括 6栋超低能耗建筑、 5栋近零能耗建筑、 1栋零能耗建筑 。 ( 3)收集既有 64栋示范建筑增量成本信息 ,结合我国人口发展、城镇化水平 提升 、近零能耗建筑应用比例稳步增加、既有建筑近零能耗改造等,对未来我国近零能耗建筑产业发展方向进行预判,对产业规模进行预测 , 根据估算, 到 2050年近零能耗建筑规模化推广会带来 7-15万亿的 GPD增量 。 ( 4)对 高碑店列车新城 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推广 案例进行研究, 通过对项目的区域划分、组织方式、建设周期等进行分析,为未来其他地区区域性推广 近零 能耗建筑形成技术 参考。 关 键 词 : 规模化推广、 政策研究、评价标识、产业预测、最佳案例 项目组成员: 徐伟、 张时聪、陈曦、吕燕捷、傅伊珺、王珂、杨芯岩、刘常平、沈莹、汪佳丽 Abstract Since 2011 when the nearly-zero energy building (NZEB) has been initialized, about 10 milion square meters of built and under-built project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he indoor environment quality of NZEB demonstration project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together with sharpe decline in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NZEB development has shown the tendency of large-scale promotion from single building. In order to impel this large-scale-popularization of NZEB, this report carries out four main tasks, which are respectively: research on existing NZEB incentive policies, research on market-oriented evaluation system,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orecast and best case study. (1) 47 NZEB-related incentive policies on from 10 provinc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16 cities have been studied and subusumed into 3 categories acording to the publishing department property, policy coverage and content of the documents, which are respectively: governmental documents, developing documents of construction field and building science, and special supporting documents for NZEB. Therefore, this repor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contents, quantity and regions of al kinds of docum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ZEB policies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cy system, incentive strength, development objectives, level promotion and coverage. Furthermo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 and replicability of various specific incentive methods,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each region,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f the 14th-five-year plan period have been proposed for different regions. (2)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system for NZEB evalu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has been studied in order to support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evalua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of NZEB by China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ssociation. The NZEB evaluation standard has been organized and published which allowed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first 12 projects in 2019, including 6 ultra-low energy buildings, 5 nearly- zero energy buildings and 1 zero energy building. (3) Incremental cost ubformation of 64 existing demonstration buildings have been collected, combined with Chinas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mprovement of urbanization level, steady increase of the NZEB application propor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existing buildings to nearly-zero energy consumption, this report forecasts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Chinas NAEB industry in the future, and the industrial scale. According to the estimation, the scale promotion of NZEB will bring of 7-15 trillion yuan by 2050 GPD increment. (4) Large-scale promotion case of NZEB in Gaobeidian train new city has been studied so as to analyze regional division, organization mode and construction cycle of the project, providing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he regional promotion of NZEB in other region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Policy study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evaluation marks Industry forecast Best case study 致 谢 报告 在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专业总工、环能院徐伟院长的指导下完成,政策和省市数据收集工作得到了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学技术研究所用能研究室田昕主任、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郝翠彩所长 、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绿建院王昭院长、 河南五方集团崔国游董事长、 中德生态园被动房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韩飞总经理的帮助;近零能耗建筑测评标准编制得到了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武涌会长、李德英秘书长、吴景山秘书长、付宇副秘书长、谢骆乐主任、荣雅静工程师的帮助;政策研究和未来展望得到了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建筑节能规划专委会胥小龙主任委员的指导; 近零能耗建筑最佳 案例收集得到了各项目方的支持;产业研究和最佳案例研究得到了河北奥润顺达创业集团邓滨涛副总裁、魏贺东总工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I 目录 摘 要 . 1 致 谢 . 3 1. 近零能耗建筑既有政策与推广建议研究 . 1 1.1 近零能耗建筑发展概况 . 1 1.2 近零能耗建筑既有政策研究 . 2 1.2.1 既有政策文件 . 2 1.2.2 政策文件类型 . 9 1.3 政策发展趋势 . 15 1.3.1 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 15 1.3.2 政策范围不断扩大 . 16 1.3.3 激励力度逐步提升 . 19 1.3.4 发展目标中长明确 . 19 1.4. 激励政策研究与推广建议 . 22 1.4.1 激励措施汇总 . 22 1.4.2 措施分类与有效性 . 25 1.4.3 政策推广建议 . 26 1.5. 小结 . 34 2. 近零能耗建筑测评标识体系与标准研究 . 35 2.1 国际近零能耗建筑 评价体系 . 35 2.1.1 德国 . 37 2.1.2 瑞士 . 39 2.1.3 美国 . 41 2.2 我国近零能耗建筑评价早期探索 . 44 2.2.1 早期探索 . 45 2.2.2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居住建筑) . 45 2.3 近零能耗建筑测评体系 . 46 II 2.3.1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GB/T 51350-2019 . 46 2.3.2近零能耗建筑测评标准 T/CABEE 0032019 . 48 2.3.3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近零能耗建筑评价管理办法 . 49 2.4 首批 示范项目概况与能效指标 . 51 2.4.1 总体情况 . 51 2.4.2 项目概况与能效指标 . 52 2.5 示范项目技术应用 . 55 2.5.1 高性能围护结构 . 56 2.5.2 建筑整体气密性 . 59 2.5.3 被动式技术 . 61 2.5.4 主动式技术 . 63 2.5.5 可再生能源利用 . 64 2.6 技术发展新趋势 . 66 2.6.1 既有建筑改造探索起步 . 66 2.6.2 近零能耗 +装配式渐成热点 . 68 2.6.3 产能建筑引发关注 . 70 2.7 小结 . 71 3. 近零能耗产业发展与节能潜力研究 . 73 3.1 示范项目概况与能耗控制指标 . 73 3.1.1 总体情况 . 73 3.2 技术应用 . 74 3.2.1 非透光围护结构 . 75 3.2.2 外窗性能 . 76 3.2.3 被动式建筑设计 . 77 3.2.4 主动式技术 . 77 3.2.5 可再生能源利用 . 78 3.3 示范工程增量成本研究 . 79 3.3.1 发展趋势 . 79 III 3.3.2 增量成本分布 . 80 3.4 产业容量研究 . 81 3.4.1普通建筑能效水平 . 81 3.4.2近零能耗建筑增量成本下降趋势 . 82 3.4.3 建筑面积增长趋势 . 83 3.4.4 计算方法 . 83 3.4.5 情景设定 . 84 3.4.6 结果分析 . 84 3.5 近零能耗建筑碳排放 . 85 3.5.1 方法与数据 . 86 3.5.2 情景设置 . 87 3.5.3 数据来源 . 88 3.5.4 结果与分析 . 90 3.5.4 结果与讨论 . 92 4. 近零能耗建筑规模化推广案例研究 . 94 4.1 项目概况 . 94 4.2 设计目标 . 95 4.3 被动式节能设计技术 . 97 4.3.1 更高保温隔热非透明围护结构 . 97 4.3.2 高保温、高气密性外窗 . 98 4.4 主动式能源系统 . 99 4.4.1 高效制冷 /制热 +新风热回收系统 . 99 4.4.2 可再生能源利用 . 99 4.5 规模化推广动力 . 99 参考文献 . 102 附录一 激励政策具体内容 . 103 附录二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近零能耗建筑测评管理办法 . 119 附录三 证书模板 -北京院 C座科研楼改造项目 . 124 IV 插图清单 图 1-1 累年政策出台数量 . 8 图 1-2 政策出台地区分布 . 8 图 2-1建筑终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全球份额, 2018年 . 35 图 2-2世界各国零能耗发展目标 . 36 图 2-3 PHI 被动房分级标准 . 38 图 2-4 Minergie的分级标准 . 40 图 2-5 “生命建筑挑战 ”( Living Building Chalenge, LBC)总框架 . 43 图 2-6 “生命建筑挑战 ”( Living Building Chalenge, LBC)标识分类 . 43 图 2-7 早期探索阶段的近零能耗建筑发展趋势 . 45 图 2-8 导则试行阶段发展趋势 . 46 图 2-9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以国家标准形式发布 . 47 图 2-10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 48 图 2-11 近零能耗建筑评价体系 . 48 图 2-12 近零能耗建筑测评标准发布 . 49 图 2-13近零能耗建筑评价流程 . 50 图 2-14 第一批近零能耗建筑 项目评审会 . 51 图 2-15 第一批标识项目授牌 . 51 图 2-16 示范项目分布 . 54 图 2-17 示范项目能效指标图 . 55 图 2-18近零能耗建筑技术路径 . 55 图 2-19保温材料使用情况 . 57 图 2-20 复合保温墙体 . 57 图 2-21 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 . 58 图 2-22 被动式外窗 . 58 图 2-23 外窗热工性能 . 59 图 2-24 气密性施工做法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