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相关主管机关核准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据此开展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机构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正在或将要与本研究报告所分析的企业发展业务关系。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对报告的客观性 产生影响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证券研究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深 度 报 告 【 行 业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 智能座舱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布局该领 域公司估值和盈利有望双升 智能汽车系列报告之三:智能座舱 核心观点 电动车及传统油车智能化促进智能座舱渗透率提升,行业市场空间较大 。 在 电动车智能化中,主要的推进力量是两类: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造车新 势力以特斯拉、理想、小鹏、 蔚来 等为代表,不断推出装备了智能座舱的新 产品;同时传统车企如大众、吉利、上汽、比亚迪等也推出了多款安装智能 座舱的电动车。在传统燃油车智能化过程中,包括长城、吉利、长安、上汽 等,这些企业在推出的传统燃油车上 陆续 配置智能座舱。在电动车和传统燃 油车均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下,智能座舱渗透率未来将会大幅提升。 以国内 乘用车销量、智能座舱各部件渗透率及单价为基础, 预计 国内智能座舱系统 主要部件市场空间在 2025 年有望达到 982 亿元左右, 2019 年至 2025 年 年均 复合增速 14%左右。 智能座舱产业链:芯片是核心,部分硬件和软件操作 系统国内企业纷纷布 局。 智能座舱产业链可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 芯片是核心, 芯片是决 定智能座舱性能的关键因素 , 其算力高低及结构设计很大程度上影响智能 座舱各项功能 ,高通座舱芯片竞争实力较强,华为 麒麟芯片 、地平线 征程 系 列芯片等 逐步 赶超。全液晶仪表盘中 大陆集团、爱信精机、电装、伟世通和 博世 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国内 供应商 以 德赛西威、中科领航、太航仪表等为 主。 全球 HUD 行业日本精机、大陆、电装、博世和伟世通占据 95%市场份 额。国内 HUD 主要的参与者包括华阳集团、水晶光电、京东方 、 泽景电子 等。 主流的车载操作系统包括 QNX、 Linux、 Android、 WinCE 四类,市场 份额较高。 国内阿里巴巴 布局 阿里云 AliOS 系统 , 华为和吉利亿咖通、比亚 迪合作,基于鸿蒙 OS 的华为 HiCar 系统 在车企上 落地实装。 智能座舱竞争格局分析:参与者可主要分为传统汽车零部件公司和高科技 芯片公司 ,国内企业华域汽车 全产业链布局 智能座舱 ,其它如 德赛西威等 。 零部件 企业 主要包括博世、大陆、伟世通、弗吉亚等,消费电子企业如哈曼 国际、松下、先锋电子等。外资竞争格局:零部件公司及电子公司均参与, 以内饰件为主的 弗吉亚 转型布局智能座舱,其布局产品更全面 。国内企业布 局从配套自主拓展至合资车企,上市公司包括德赛西威、华域汽车、均胜电 子、华阳集团和中科创达等,非上市公司包括华为、好帮手、远特科技、飞 歌等。 华域汽车以旗下延锋科技为主导, 公司 智能座舱于 2020 年 6 月发布 自主设计研发的、体现完整产品能力的技术展示平台 延锋 XiM21,延锋公 司正与大众、奥迪、宝马、上汽乘用车等合作开发下一代智能 座舱系统 。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 随着造车新势力电动车及传统车企推新车智能化,智能座舱渗透率有望快速提 升。国内零部件公司、硬件公司及科技公司均纷纷布局智能座舱行业,也将推 动智能座舱行业发展,随着渗透率提升,布局智能座舱产业链相关公司有望迎 来盈利和估值双升。建议关注:华域汽车、德赛西威、华阳集团、均胜电子 、 中科创达 等 ,其它智能汽车标的可关注:伯特利、保隆科技、禾赛科技等 。 风险提示 : 宏观经济下行影响汽车需求、 配置智能座舱产品车型销量低于预 期、智能座舱产品开发进程低于预期 。 Table_BaseInfo 行业评级 看好 中性 看淡 (维持 ) 国家 /地区 中国 行业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 报告发布日期 2021年 02月 01 日 行业表现 资料来源: 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证券分析师 姜雪晴 执业证书编号: S0860512060001 相关报告 产业价值链重构,盈利与估值将共振: 2021 年汽车行业投资策略 2020-12-18 华为赋能,自主车企电动车品牌存在向上突 破可能: 华为 VS 车企电动车系列报告 之一 2020-11-24 三季度整体经营改善,预计四季度景气继续 向上: 前三季度行业经营分析及投资策 略 2020-11-09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座舱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布局该领域公司估值和盈利有望双 升 2 目 录 1 电动车及传统油车智能化促进智能座舱渗透率提升 . 5 2 行业市场空间较大 . 8 3 智能座舱产业链:芯片是核心,部分硬件和软件操作系统国内企业纷纷布局 9 3.1 产业链构成分析 . 9 3.2 芯片是核心,高通座舱芯片竞争实力较强,华为、地平线等赶超 . 9 3.3 全液晶仪表盘及 HUD:全球集中度较高,国内企业存在机会 . 13 3.4 软件操作系统:市场集中度高,国内科技企业纷纷布局 . 16 4 智能座舱竞争格局分析 . 17 4.1 外资竞争格局:零部件公司及电子公司均参与,弗吉亚布局智能座舱全产业链 . 19 4.2 国内竞争格局:从配套自主拓展至合资车企,华域、德赛等布局 . 20 5 主要投资策略 . 24 6 主要风险 . 25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座舱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布局该领域公司估值和盈利有望双 升 3 图表目录 图 1:电动车及传统油车智能化将推动智能座舱渗透率明显提升 . 5 图 2:智己汽车智能座舱主要配置 . 7 图 3:大众 ID.4 X 智能座舱主要配置 . 7 图 4:吉利星瑞旗舰版智能座舱中的相关配置 . 7 图 5:长安 UNI-T 旗 舰版智能座舱中的相关配置 . 7 图 6:国内智能座舱中控屏市场空间测算 . 8 图 7:国内智能座舱液晶仪表盘市场空间测算 . 8 图 8:国内智能座舱 HUD 市场空间测算 . 9 图 9:国内智能座舱市场空间 测算 . 9 图 10:智能座舱完整产业链 . 9 图 11:中国智能汽车主要的功能搭载及渗透率 . 10 图 12: 2013-2018 年中国平均单车液晶屏数量及增长率(单位:个) . 10 图 13:智能座舱相关芯片生产厂商 . 11 图 14:全球智能座舱芯片的竞争 格局分析 . 11 图 15:高通推出的智能座舱持续演进 . 12 图 16:地平线征程芯片更新迭代过程 . 13 图 17:全球液晶仪表盘市场份额情况( 2016) . 13 图 18:各类 HUD 的概念及特点分析 . 14 图 19:全球 HUD 行业竞争 格局 . 15 图 20:智能座舱底层操作系统基本功能 . 16 图 21: 2019 年全球智能座舱操作系统竞争格局 . 16 图 22:智能座舱行业参与者及相应布局 . 18 图 23:海外汽车座舱行业不同的参与者 . 19 图 24:弗吉亚通过收购拓展 业务形成智能座舱全产业布局 . 20 图 25:弗吉亚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及应用车型 . 20 图 26:国内智能座舱行业参与者 . 21 图 27:德赛西威智能座舱零部件集成 . 22 图 28:华阳集团的智能座舱零部件集成 . 22 图 29:均胜电子的智能座舱 零部件集成 . 23 图 30:华域汽车智能汽车布局 . 23 图 31:华域汽车智能座舱布局 . 23 图 32:华为智能座舱平台 . 24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座舱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布局该领域公司估值和盈利有望双 升 4 表 1:造车新势力车型智能座舱配置 . 6 表 2:搭载高通骁龙芯片的主要车型 . 12 表 3:国内主要智能座舱芯片企业及客户 . 13 表 4:全球液晶仪表盘相关企业及主要配套客户 . 14 表 5:全球主要 HUD 企业产品及主要客户 . 15 表 6:主流操作系统的优 缺点比较 . 16 表 7:主要操作系统发展现状及相关合作主机厂 . 17 表 8:部分企业转向操作系统自研或定制化服务 . 17 表 9:主要公司在智能座舱产业布局对比 . 18 表 10:海外智能座舱相关产品与主要客户 . 19 表 11:国内布局智能座 舱相关公司 . 21 表 12:德赛西威智能座舱配套主机厂及相关品牌 . 22 表 13:华阳集团智能座舱配套主机厂及相关品牌 . 22 表 14:均胜电子智能座舱配套主机厂及相关品牌 . 23 表 15: 主要公司估值表 . 25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座舱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布局该领域公司估值和盈利有望双 升 5 1 电动车及传统油车智能化促进智能座舱渗透率提升 未来智能座舱的渗透率将有明显提升,主要是由于电动车和传统燃油车越来越多地配备了相应的 智能座舱产品,逐步转向智能化发展。在电动车智能化过程中,主要的推进力量是两类:造车新势 力和传统车企。头部的造车新势力以特斯拉、理想、小鹏、 蔚来 等为代表,不断推出装备了智能座 舱的新产品;同时传统车企例如大众、吉利、上汽、比亚迪等也推出了多款安装智能座舱的电动车, 共同推进电动车行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座舱渗透率提升。在传统燃油车智能化过程中,典型 代表包括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上汽等,这些企业逐渐在推出的传统燃油车上 配置 智能 座舱,推动渗透率提升。 在电动车和传统燃油车均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下,智能座舱的整体渗透率未来将会大幅提升,行业 迎来全新 发展 机遇。 图 1: 电动车及传统油车智能化 将 推 动智能座舱渗透率明显提升 资料来源: 公司官网、搜狐汽车、 东方证券研究所 从 造车 新势力最新推出的产品来看,新势力的产品都配备了部分或全部的智能座舱部件。以特斯拉 Model Y、蔚来 ET7、小鹏 P7、理想 ONE 为代表进行分析。从硬件的角度看,当前各家新势力的 车型中除了特斯拉 Model Y 之外,都配备了全液晶仪表盘。从软件的角度看,语音识别系统成为 标配,包括多媒体、导航、电话、空调等设备都已经能在造车新势力的车型上进行语音识别控制, 小鹏 P7 新推出的车型甚至可以进行面部识别。 造车新势力的智能座舱在提升消费者体验方面推出了很多新功能。比如方向盘加热、前后排座椅加 热、通风、按摩等等,不断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小鹏 P7 还在智能座舱中安装了丹拿扬声器, 带给用户沉浸式的声音体验。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座舱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布局该领域公司估值和盈利有望双 升 6 表 1: 造车新势力车型智能座舱 配置 资料来源: 公司官网、汽车之家、 东方证券研究所 传统车企逐步打造 配置 智能座舱的电动车,向智能化转型。 2021 年 1 月上海、美国和英国同步发布了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打造的智己 汽车。从硬件上智己汽车采用的域融合中央计算数字架构中的 ICM 智慧座舱中心使用了高通 8155 芯片,算力达到 3Tops,还配备了 39 英寸巨幅场景屏和 12.8 英寸曲面智控中枢屏。软件上使用 了全球首创 无界交互 IMOS 智能 操作系统 实现无界多屏交互,底层采用的是斑马智行自主研发的 OS 系统。 上汽大众 ID.4 X 是首款 MEB 中型纯电 SUV,其智能座舱中包含了 HUD、液晶仪表盘、按摩椅、 语音控制等软硬件设备。硬件上配备了 5.3 英寸的液晶数字仪表盘,并且在中控上集成了一块悬浮 式 12 英寸信息娱乐显示屏,同时配备 AR-HUD 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功能,能够将外界的场景和显示 屏融合展示。在软件方面 ID.Light 可以根据各个场景的变化发出不同颜色的灯光,从而更好提升用 户的体验。此外 ID.4 还提出了人机交互的新理念,即通过触控方式操纵方向盘等各个部件。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座舱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布局该领域公司估值和盈利有望双 升 7 图 2: 智己汽车智能座舱 主要 配置 资料来源: 太平洋汽车网、公司官网、搜狐汽车 、 东方证券研究所 图 3: 大众 ID.4 X 智能座舱 主要 配置 资料来源: 公司官网、搜狐汽车 、 东方证券研究所 传统的燃油车在逐步走智能化转型之路,产品搭载了智能座舱相关的零部件,随着智能化程度提升 将进一步推动智能座舱渗透率,吉利汽车、长安汽车是传统燃油车中配备智能座舱的代表性企业。 吉利汽车的星瑞旗舰版是传统燃油车,从硬件上看, 12.3 英寸的悬浮设计高清中控显示屏可提供 日常的影音娱乐及相关控制, 12.3 英寸高清全液晶显示屏显示日常的车速、导航、通讯、驾驶状态 等信息,同时提供舒适、运动、经济等多种模式, 7.5 英寸的高清全彩 HUD 能集成显示安全预警 等行车信息,在软件上还相应具备了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对多媒体、导航、电话、 空调和天窗均可 使用语音交互。 长安汽车 UNI-T 旗舰版的智能座舱集成了“征程二代”车规级 AI 芯片和 AI 视觉的 UNI Life 车载 智能交互系统,可识别车主场景化需求并提供服务,如检测疲劳驾驶等;车上配置的人脸识别技术 能够在启动后直接登录各类影音娱乐账号,结合座舱本身还配备 10.3 英寸高清中控屏和 10.3 英寸 高清仪表盘等,满足消费者日常娱乐和整车控制的需求。 图 4: 吉利星瑞旗舰版智能座舱中的相关配置 资料来源: 、公司官网、搜狐汽车 、 东方证券研究所 图 5: 长安 UNI-T 旗舰版智能座舱中的相关配置 资料来源: 公司官网、搜狐汽车 、 东方证券研究所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座舱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布局该领域公司估值和盈利有望双 升 8 2 行业市场空间 较大 我们以国内乘用车销量、智能座舱各部件渗透率及单价为基础,测算包括中控屏、液晶仪表盘、 HUD 和流媒体后视镜在内的智能座舱系统主要部件市场空间。 国内 狭义 乘用车 2019 年销量 2103 万辆,假设 2020 年销量 同比下降 6%左右, 2021 年行业销量 同比增长 10%左右 ,此后年均增长 3%左右 。 对于中控屏,目前在乘用车中的渗透率已较高, 2018 年渗透率已接近 70%,假设此后将逐步提升。 中控屏单车价值量在 2000 元 左右 , 考虑价格因素等,预计 2025 年中控屏市场空间将达到 404 亿 元左右 。 对液晶仪表盘,目前乘用车中渗透率仍较低, 2018 年的渗透率在 6%至 7%之间,但渗透率提升较 快, 2019 年已经提升至 12%左右 。假设未来几年仍保持这样的渗透率提升速度,预计 2025 年将 提升至 60%左右。目前液晶仪表盘单车价值量 2500 元左右,假设未来年降 2%左右,则预计 2025 年市场空间在 319 亿元左右 。 HUD 目前在 乘用车中的渗透率 较 低,据亿欧智库预测, 2021 年将提升至 10%左右,预计 2025 年 有望提升至 30%之间。 HUD 单车价值量在 1500 元 左右 , 则预计 2025 年市场空间在 96 亿元左 右。 由此,我们分部计算后,测算出国内智能座舱系统主要部件市场空间在 2020 年将达到 480 亿元 左 右 ; 2025 年有望达到 982 亿元 左右 , 2019 年至 2025 年年均增长 14%左右 。 图 6: 国内智能座舱中控屏市场空间测算 资料来源 :中国产业信息网、高工智能研究院 、易观、人民网 : 、 东方证券研 究所 图 7: 国内智 能 座舱液晶仪表盘市场空间测算 资料来源: 中国产业信息网、高工智能研究院 、易观、人民网 、 东方证券研 究所 0 50 1 0 0 1 5 0 2 0 0 2 5 0 3 0 0 3 5 0 4 0 0 4 5 0 2 0 1 8 2 0 1 9 E 2 0 2 0 E 2 0 2 1 E 2 0 2 2 E 2 0 2 3 E 2 0 2 4 E 2 0 2 5 E 中控屏市场空间(亿元) 0 50 1 0 0 1 5 0 2 0 0 2 5 0 3 0 0 3 5 0 2 0 1 8 2 0 1 9 E 2 0 2 0 E 2 0 2 1 E 2 0 2 2 E 2 0 2 3 E 2 0 2 4 E 2 0 2 5 E 液晶仪表盘市场空间(亿元)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座舱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布局该领域公司估值和盈利有望双 升 9 图 8: 国内智能座舱 HUD 市场空间测算 资料来源: 中国产业信息网、高工智能研究院 、易观、人民网 、 东方证券研 究所 图 9: 国内智能座舱市场空间测算 资料来源: 中国产业信息网、高工智能研究院 、 易观、人民网 、 东方证券研 究所 3 智能座舱产业链 :芯片是核心, 部分硬件和软件操 作系统国内企业纷纷布局 3.1 产业链 构成 分析 智能座舱产业链可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环节。上游环节可分为硬件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主 要包括功率插件、显示面板、 PCB 以及芯片等,软件部分包括底层操作系统,基于操作系统能够 衍生出部分中间软件、其他 APP 等。中游环节同样可分为硬件和软件,软硬件结合形成完整的控 制和显示系统。中游的零部件最后集成到下游的整车上,形成完整的智能座舱 系统 。 图 10: 智能座舱完整产业链 资料来源: 搜狐汽车、观研天下、 Wind、 东方证券研究所 3.2 芯片 是核心,高通座舱芯片竞争实力较强 ,华为、地平线 等赶超 0 20 40 60 80 1 0 0 1 2 0 2 0 1 8 2 0 1 9 E 2 0 2 0 E 2 0 2 1 E 2 0 2 2 E 2 0 2 3 E 2 0 2 4 E 2 0 2 5 E HUD 市场空间(亿元) 0 . 0 2 0 0 . 0 4 0 0 . 0 6 0 0 . 0 8 0 0 . 0 1 0 0 0 . 0 1 2 0 0 . 0 2 0 1 8 2 0 1 9 2 0 2 0 2 0 2 1 2 0 2 2 2 0 2 3 2 0 2 4 2 0 2 5 中控屏(亿元) 液晶仪表盘(亿元) HUD (亿元) 流媒体后视镜(亿元) 行车记录仪(亿元) 后排液晶屏(亿元) 中游 下游 硬件 PCB 功率插件 显示面板 芯片 软件 操作系统 中间软件 应用层 地图 其他 APP 信息娱乐系统 驾驶显示系统 HUD 流媒体后视镜 后排液晶显示 车企 上游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座舱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布局该领域公司估值和盈利有望双 升 10 在人和车辆进行交互的过程中,智能座舱中的底层芯片将根据各个电子电气控制单元反馈的数据 了解整车当前状态,通过计算给出相应的调整和控制方案,以中控多媒体、语音为代表的智能座舱 已经在智能汽车各项功能中占据更高渗透率。 芯片是决定智能座舱性能的关键因素 , 其算力高低及 结构设计很大程度上影响智能座舱各项功能, 以中控多媒体、语音为例,芯片算力高低将影响中控 多媒体对用户需求的反应时间,同时影响智能座舱对用户语音的识别准确率、识别速度等参数。 图 11: 中国智能汽车 主要的 功能搭载及渗透率 资料来源: 高工智能汽车、 东方证券研究所 一芯多屏的未来趋势对芯片算力提出更高要求。根据 HIS 数据, HIS 数据显示中国单车液晶屏数 量持续上升,液晶屏数量不断增长且增速加快。为了满足降低成本、提高便利性和安全性等要求, 一芯多 屏 将成为未来智能座舱的发展主流,对各家智能汽车厂商芯片设计能力及算力、性能等提出 了更大的考验。 图 12: 2013-2018 年中国平均单车液晶屏数量及增长率( 单位:个 ) 资料来源: 中国产业信息网、 IHS、 东方证券研究所 目前智能座舱芯片提供商主要包括两类:传统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 公司 。传统汽车电子参与者主要 是德州仪器、 NXP、瑞萨等,消费电子的参与者包括高通、因特尔、谷歌、英伟达等,消费电子领 域的企业正积极向汽车领域拓展。 0% 20% 40% 60% 80% 2020年 1-6月数字化智能座舱功能搭载渗透率 智能座舱部分功能渗透率更高 0% 2% 4% 6% 8% 10% 12% 14% 0 0.5 1 1.5 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单车平均液晶屏数量 YOY 逐年提升且增速加快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座舱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布局该领域公司估值和盈利有望双 升 11 图 13: 智能座舱相关芯片生产厂商 资料来源: 搜狐汽车、英特尔官方、 东方证券研究所 全球智能座舱芯片中高通保持领先,英特尔、萨瑞较为高端,德州仪器、 NXP、联发科等相对偏中 低端。 从各家公司提供的智能座舱芯片算力看,高通以高达 85k 的 CPU 算力和 1142GFLOPS 的 GPU 算力大幅超过其他芯片企业,同时还拥有最为广泛的合作伙伴,英特尔、萨瑞等芯片算力次 之仍属于较高端水平, 其它 企业包括德州仪器、 NXP 等。 图 14: 全球智能座舱芯片的竞争格局分析 资料来源: 搜狐汽车、新浪汽车、远特科技、 东方证券研究所 高通智能座舱芯片主要搭载于高端车型。 2014 年高通开始研发车载信息娱乐平台,并且在 2016 年 推出了第二代汽车座舱平台骁龙 820A,后续又于 2019 年推出第三代骁龙汽车数字座舱平台。由 于车规级芯片产品研发和应用的周期都较长,预计 2021 年时, 2019 年的第三代数字座舱平台才 会真正应用在各类车型上,当前各座舱上应用的主要还是二代智能座舱平台产品,当前高通骁龙芯 片已经配置在包括理想 ONE、奥迪 A4 L、蔚来 ET7、上汽等高价位车型上。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座舱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布局该领域公司估值和盈利有望双 升 12 图 15: 高通推出的智能座舱持续演进 资料来源: GEEKCAR、 东方证券研究所 表 2: 搭载高通骁龙芯片的 主要 车型 资料来源: 搜狐汽车、汽车之家、腾讯网、智通财经网、 东方证券研究所 国内智能座舱芯片和全球企业存在差距,布局力度持续加大。 相对国外芯片企业,国内企业相关研 发时间均在 2010 年后 , 起步较晚。 在 2019 年 8 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 地平线发布的征程 2 芯 片成为国内首款车规级 AI 芯片 ,率先推出 的 车规级 AI 芯片 表明 实现了中国车规级 AI 芯片量产零 的突破,也补齐了国内 智能汽车芯片 产业生态建设的关键环节 ,目前其智能座舱芯片已经应用于长 安 UNI-T、理想 ONE 等车型上。 据财联社报道,华为麒麟芯片正独立探索在汽车数字座舱领域的 应用落地,首款产品麒麟 710A 已经和比亚迪合作,将借助比亚迪新车型打开全新市场空间。 车型 定位 车内屏幕数量 售价区间 上市时间 小鹏G 3 紧凑型S U V 2 14.68-19.98万 元 2 0 1 8 年1 2 月1 2 日 理想O N E 中大型S U V 4 32.80-33.80万 元 2 0 1 9 年4 月1 0 日 路虎发现运动版 紧凑S U V 1 35.68-45.58万 元 2 0 2 0 年2 月1 4 日 2 0 2 0 款奥迪A 4 L 中型车 2 30.58-39.68万 元 2 0 2 0 年4 月1 0 日 小鹏P 7 中型车 3 22.99-34.99万 元 2 0 2 0 年4 月2 7 日 领克0 5 中型S U V 2 17.58-21.28万 元 2 0 2 0 年5 月5 日 蔚来E T 7 中大型车 2 44.80-52.60万 元 2 0 2 2 年初 智己汽车 中大型车 2 / 2 0 2 1 年2 季度预售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座舱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布局该领域公司估值和盈利有望双 升 13 表 3: 国内 主要 智能座舱芯片企业 及 客户 资料来源: 搜狐汽车、盖世汽车网 、爱卡汽车、 东方证券研究所 图 16: 地平线征程芯片更新迭代过程 资料来源: 新浪汽车、搜狐汽车、公司官网 、 东方证券研究所 3.3 全液晶仪 表 盘及 HUD:全球集中度较高 ,国内企业存在机 会 全球液晶仪表盘市场份额集中度较高,基本被零部件龙头公司所占据,前五大供应商合计市场份额 达到 80%,其中大陆集团、爱信精机、电装、伟世通和博世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 25%、 17%、 15%、 15%和 8%。 国内液晶仪表盘市场中,市场份额主要仍被大陆、伟世通等品牌的合资公司占据。本土供应商中, 以德赛西威为代表的公司逐步获得包括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奇瑞汽车、广汽乘用车、比亚迪等自 主品牌整车厂的订单,拉动市场份额提升。 图 17: 全球液晶仪表盘市场份额情况 ( 2016) 资料来源: 中国产业信息网、 东方证券研究所 大陆集团作为全球市占率第一的企业,海外客户包括福特、通用、奥迪、宝马等,同时还对国内客 户如比亚迪、吉利、东风汽车等供应液晶仪表产品,爱信精机和电装等企业主要供应日系客户,如 丰田、本田、日产等。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座舱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布局该领域公司估值和盈利有望双 升 14 国内液晶仪表盘企业包括德赛西威、中科领航、 新通达 等,相对于全球性知名品牌,主要配套国内 本土车企,全球性车企客户较少。德赛西威在智能仪表盘上已经配套了比亚迪、吉利等国内车企。 国内本土企业不断成长将为相应的国内液晶仪表盘供应商带来新机遇。 表 4: 全球液晶仪表盘相关企业及主要配套客户 资料来源: 搜狐汽车、盖世汽车网、 东方证券研究所 HUD 系统也称为平视显示系统,它能够将信息显示在驾驶员正常驾驶时的视野范围内,使驾驶员 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相应的信息。按照显示屏的不同可将 HUD 分为 C-HUD、 W-HUD 和 AR-HUD 三类, C-HUD 是将独立镜面光学玻璃置于仪表盘上方, W-HUD 是将显示屏幕和挡风玻璃统一作 出光学设计。两者相比, W-HUD 成本更高,但是显示效果更好。而 AR 技术的出现使 AR 和 HUD 有了结合的可能性,通过两者结合在导航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高便 利性和安全性,导航时将融合实 际场景和路况进行显示,及时预告路况和行人的信息。 图 18: 各类 HUD 的概念及特点分析 资料来源: 搜狐汽车、 东方证券研究所 类别 企业名称 国家 主要客户 大陆集团 德国 福特、通用、马自达、奥迪、宝马、一汽大众、上汽大 众、奇瑞、比亚迪、东风汽车、奔驰、吉利、华晨汽车 爱信精机 日本 主要为丰田、本田配套 电装 日本 丰田、本田、日产 伟世通 美国 马自达、捷豹路虎、上汽通用、上汽大众、长安福特、 吉利、广汽、日产、现代、起亚 博世 德国 通用、大众、宝马 马瑞利 意大利 奥迪、通用、宝马、大众、路虎、标致、福特、雪铁龙 、东风日产 德赛西威 惠州 东风柳汽、广汽、上汽通用、一汽大众、长安汽车等 中科领航 杭州 海马、众泰、华泰、南京金龙、宇通、红旗 浙江汽车仪表 绍兴 一汽集团,东风公司,上汽集团,北京吉普,北汽福 田,长城公司,济南重汽,厦门金龙等 新通达 江苏 广汽丰田、江淮大众、江铃福特、郑州日产、一汽、长 安、吉利、广汽、长城、上汽、北汽、比亚迪 海外 国内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座舱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布局该领域公司估值和盈利有望双 升 15 当前全球 HUD 行业市场集中度高,前三家企业已经占据了 89%的份额,前五家企业占据了 95% 的市场份额,分别是日本精机、大陆、电装、博世和伟世通。日本精机作为全球的头部企业,市场 份额达到 55%。国内的 HUD 企业相比全球仍然在技术和实力上有一定的差距,国内企业市场份额 较低,主要的参与者包括华阳集团、水晶光电、京东方等上市公司和泽景电子、点石创新等非上市 公司。 图 19: 全球 HUD 行业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 佐思产研、 东方证券研究所 全球 HUD 企业 中 日本精机主要产品以 W-HUD 为主,覆盖客户包括奔驰、宝马、通用、奥迪等一 系列知名主机厂,其次大陆集团主要产品以 AR-HUD 为主,主要客户包括奔驰、奥迪、宝马等, 电装覆盖客户主要是丰田等日系企业,客户包括丰田、雷克萨斯、马自达等。 泽景电子是较早涉及 W-HUD 的公司之一, 从 2010 年开始 研发 相关产品 , HUD 技术水平较高。 当前泽景电子的主要客户覆盖范围很广,包括蔚来、吉利、北汽新能源、长城汽车等。华阳集团也 是国内较早部署 HUD 研发的供应商之一, 2012 年开始组建 HUD 团队,主要客户包括长城汽车、 长安汽车和广汽集团等。根据公司年报,舜宇光学于 2019 年完成了 AR HUD 核心模块的开发和 送样,并且已和泽景电子达成合作为车企提供具备竞争 力的 HUD 产品。 表 5: 全球 主要 HUD 企业产品及 主要 客户 资料来源: 佐思产研、第一排行榜、中关村在线、搜狐汽车、 东方证券研究所 55% 18% 16% 3% 3% 2% 3% 日本精机 大陆 电装 博世 伟世通 矢崎 其他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座舱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布局该领域公司估值和盈利有望双 升 16 3.4 软件操作系统 : 市场集中度高 ,国内科技企业纷纷布局 智能座舱是人与车交互的接口,而 操作系统成为智能座舱的核心控制软件 。操作系统能够管理和控 制智能座舱的硬件与软件资源,后续大部分软件操作等将基于底层的操作系统实现。智能座舱的操 作系统将为用户使用提供统一接口和友好的交互界面,提升用户体验,也为后续智能座舱的功能扩 展、第三方软件的安装与运行提供了平台。 当前主流的车载操作系统包括 QNX、 Linux、 Android、 WinCE 四类。 QNX、 Linux、 WinCE 已经 有多年的发展历程,而 Android 基于 Linux 架构演化诞生, 2008 年 9 月 Android 1.0 操作 系统正 式发布,整体发展时间较短使安全性和稳定性相对不足。目前 QNX 系统需要付费授权使用, Linux 和 Android 已经实现免费应用。 图 20: 智能座舱底层操作系统基本功能 资料来源: 搜狐汽车、新浪汽车 、 东方证券研究所 表 6: 主流操作系统的优缺点 比较 资料来源: 搜狐汽车、博客园、亿欧智库、新浪 、 东方证券研究所 全球操作系统市场集中度高, QNX 市场份额领先, Linux、 Android 等次之。 根据 2019 年全球操 作系统市场竞争格局,智能座舱主要采用 QNX、 Linux、 Android 三种操作系统,三类汇总占据全 球 78%的市场份额。 QNX 以 43%的份额遥遥领先,余下企业自行研发的 OS 系统 市场 份额约 12% 左右 。 图 21: 2019 年全球智能座舱操作系统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 ICVTank、 AI 车库、 东方证券研究所 操作系统功能 提供统一接口 友好交互界面 后续功能扩展 第三方软件安装 核心控制软件 操作系统 简介 首次出现时间 优势 劣势 QNX 属于黑莓公司,是全球第一款通过ISO26262 ASIL Level D认证的车载操作系统 1980年 安全性和稳定性高 、符合车规级要求 、可用于仪表盘 需要授权费用非免费、 只应用于高端车型 Linux 基于POSIX和UNIX的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 线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统 1991年 免费、灵活、安全 性高 应用生态不完善、技术 支持性不足 Android 谷歌开发的基于Linux架构的系统,属于“类 Linux”系统 2008年 开源、易于OEM自研 、终端生态完善 安全稳定性差 WinCE 微软发布的32位的多任务嵌入式操作系统, 具有多任务抢占、硬实时等特点 1996年 在当时实时性出色 、Windows应用开发 便利 开发者和应用数量很低 43% 35% 10% 12% QNX Linux(含 Android) WinCE Other OS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座舱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布局该领域公司估值和盈利有望双 升 17 QNX 凭借最广泛的客户保持领先, Android 依赖国内客户有望实现份额进一步提升。 从各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