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创新升级主旋律,十年十倍正起航 创新器械专题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2020年 12月 分析师:杜向阳 执业证号 : S1250520030002 电话: 021-68416017 邮箱: 联系人:周章庆 电话: 021-68416017 邮箱: 核 心 观 点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有望成为心血管器械中的创新主旋律领域 。 结构性心脏病主要包括先心病 、 瓣膜性疾 病 、 心肌病等 , 伴随着介入手术的发展 , 该领域器械逐渐成为一个高增长 、 大体量 、 高价值的成长行业 。 2018年全球结构性心脏病器械市场规模 90.4亿美元 ( 其中 2/3是介入器械 ) , 预计 2023年行业有望达到 150.4亿美元 , 复合增速 10.8%。 根据 Frost&Sullivan数据 , 2018年国内心血管器械出厂市场规模约 412亿 元 ( +13%) , 我们预计其中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耗材 510亿元左右 , 伴随相关创新产品上市和放量 , 对标全 球市场结构 , 预计 2030年国内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有望达 168亿元 , 具有 10年 10倍以上空间 。 基于行业 空间大 、 增速快 、 创新潜力大 、 政策控费影响小 、 竞争格局好等 5大特征 , 未来 10年是瓣膜修复与置换以及 左心耳封堵器将是极具投资潜力的创新器械赛道 。 瓣膜修复与置换 , 从中精选好赛道 、 好产品 、 好估值 。 好赛道: 基于 1) 患者基数大 、 2) 发达国家老龄化刚 需疾病 、 3) 美国市场获批术式 、 4) 赛道发展周期阶段这四个因素 , 接下来 5年的投资机会顺序为: a) 经皮 主动脉瓣置换 ( TAVR) 、 b) 经皮二尖瓣修复 ( TMVr) 、 c) 经皮二尖瓣置换 ( TMVR) 、 d) 经皮肺动脉 瓣置换 ( TPVR) 、 e) 经皮三尖瓣修复与置换 ( TTVR/r) ; 好产品 :商业化潜力主要根据 “ 临床数据优势 + 长期随访数据支撑 +产品易操作性 +学术推广能力 ( 是否有领域专家背书 、 科室协同 ) +定价及医保报销情况 “ 等因素综合分析 , 这其中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基础 。 好估值 :潜在空间 =患者基数 *重症比例 *风险比例 * 渗透率 *出厂价格 , 处于成长期的龙头可以享受 2040倍 PS的估值 ( 按净利率 40%, 对应 PE 50100倍 ) , 如预期 A公司明年收入 10亿元 , 则可以给 200400亿市值 。 a) TAVR:导入完成 , 腾飞在即 。 主动脉瓣疾病高发 , 2019年国内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分别为 430万和 390万 , 其中症状性重度 AS患者 ( 约 18%) 是目前 TAVR的主要适应人群 , 随着 Sapien 3和 CoreValve系列瓣膜的临床证据 , 目前海外 TAVR已获批用于重度 AS患者高中低危全人群 , 国内 TAVR产品的 中低危适应症还需进一步临床证据 。 目前国内已上市 TAVR产品已形成 1家进口 3家国产的 “ 1+3” 格局 , 临 床研究和市场导入阶段基本完成 , 随着需求端的拉动 , 未来行业有望爆发式增长 , 预计 2025年国内市场超 过 50亿元 。 b) TMVr: MitraClip是最成熟的介入产品 。 2019年全球二尖瓣反流患者人数为 9670万人 , 中国为 1060万人 , 重度 MR患者如不进行治疗 1年内死亡率 20%, 治疗需求迫切 。 目前最成熟介入治疗术式为经皮二尖瓣缘 对缘修复术 , 标杆产品 MitraClip系统 2019年收入 6.65亿美元 , 未来有望持续增长;其余经皮二尖瓣环成形 术 、 经皮二尖瓣人工腱索植入术相关产品仍以研发为主 。 1 核 心 观 点 c) TMVR:终极潜力比肩 TAVR。 在经皮二尖瓣置换领域 , 自体瓣中瓣产品 Tendyne于 2020年 1月在欧洲上市 , 需 要在美国获批上市才能意味着真正的成熟 。 预计 TMVR市场 10年后的潜力可以媲美 TAVR。 d) TPVR:经皮肺动脉瓣置换产品即将放量 。 TPVR治疗需求主要来自 TOF术后的 RVOT功能衰退 , Melody是全球 首款获批的 TPVR瓣膜 , 启明 VneusP处于上市申请 , 凭创新设计和优异临床数据 , 有望在欧洲 、 美国开展国际 临床 。 预计 2025年国内 TPVR市场 7亿元 。 e) TTVr/R:经皮三尖瓣修复与置换领域进展较慢 。 TR患者基数较大 , 研发布局具有较大吸引力 。 修复领域 , TriClip是目前首个获得上市的三尖瓣介入产品 。 置换领域 , 真正意义上的 TTVR产品还处于临床阶段 , 国产宁波 健世的 LUX-Valve产品处于临床阶段 。 封堵器花开两朵 , 其中先心病领域介入治疗较为成熟 , 左心耳封堵潜力巨大 。 简单先心病和左心耳是介入封堵器 运用的两个重要领域 。 a) 简单先心病 : 2019年全国先心病手术量 11.6万 , 较为成熟稳定 , 其中外科手术占比 70%, 介入手术占比 30%, 未来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占比有望缓慢提升 , 预计 2018年先心病封堵器市场规模约 45亿元 。 b) 左心耳封堵器: 用于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卒中预防已经不断得到循证医学证实 , 伴随老龄化加剧 , 房颤患病率增 加 , 医保政策支持 , 技术进步与市场推广 , 全球 LAAC市场有望从 2019年约 5亿美元增长到 2026年的 26亿美元 , 复合增速 23%。 假设未来左心耳封堵器在国内房颤患者中峰值渗透率为 5%, 预计出厂价约 2万元 , 则国内峰 值空间有望超过 50亿元 。 投资建议 。 根据结构性心脏病流行病学的共性和差异 , 基于 1) 患者基数大 、 2) 发达国家老龄化刚需疾病 、 3) 美国市场获批术式 、 4) 赛道发展周期阶段这等因素 , 精选 TAVR、 TMVr/R、 TPVR、 TTVr/R、 LACC几个潜力 赛道 。 从标的层面 , 1) TAVR领域 建议关注微创心通 ( 即将上市 ) 、 启明医疗 ( 2500.HK) 、 沛嘉医疗 ( 9996.HK) 、 佰仁医疗 ( 688198) 、 乐普医疗 ( 300003) ; 2) TMVr/R领域 建议关注未上市公司悍宇医疗 、 德晋医疗 、 纽脉科技以及上市公司沛嘉医疗 ( 9996.HK) 、 微创心通 ( 即将上市 ) ; 3)TPVR:启明医疗 ( 2500.HK ) 、 佰仁医疗 ( 688198 ) ; 4) TTVr/R领域 建议关注未上市公司宁波健世 、 微创心通 ( 即将上市 ) ; 5) LACC领域 建议关注乐普医疗 ( 300003) 、 先健科技 ( 1302.HK) 。 风险提示: TAVR放量不及预期 、 研发失败 、 安全性事件 、 政策控费 、 海外拓展不及 预期 。 2 目 录 3 1、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 10年 10倍 2、瓣膜修复与置换,创新升级主旋律 4、心肌病治疗以药物为主,器械为辅 3、封堵器花开两朵,先心病和左心耳 5、投资建议 结构性心脏病器械市场在心血管器械领域所处位置 根据 Frost&Sullivan数据 , 2018年心血管器械出厂市场规模约 412亿 ( +13%) 。 我们预计其中以耗材为主 ( 约 290亿 ) , 介入耗材耗材约为 250260亿元 ,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耗材不足 10亿 。 1.1 结构性心脏病器械未来 10年是器械创新升级的主旋律领域 174亿元 2018年市场规模 70亿左右 12亿元 12亿元 56亿元 数据 来源: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 2019, Frost&Sullivan,西南证券整理 3040亿元 120亿元左右 4 结构性心脏病 ( Structural heart disease, SHD) 泛指一大类先天性或获得性的以心脏和大血管结构异常 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疾病 , 如传统定义的 先天性心脏病 、 心脏瓣膜病和心肌病 等 。 从全球市场来看 , 结构性心脏病是近十余年心血管疾病领域一个新型的亚专业 。 伴随着介入手术的发展 , 结构性心脏病器械逐渐成为一个高增长 、 大体量 、 高价值的成长行业 , 预计 2023年全球结构性心脏病植介 入器械行业规模有望达到 150.8亿美元 , 20172023复合增速 10.8%。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主要包括经 皮瓣膜修复与置换和介入封堵术 , 其中 TAVR产品 、 MitraClip、 LAAC、 先心病封堵器等比较成熟的领域和 产品在 2018年收入合计超过 55亿美元 , 包括这些手术的配套器械 ( 如通道产品 ) 预计行业空间超过 60亿美 元 , 占 2018年行业规模 90.4亿美元的 66%。 从区域分布看 , 北美 ( 38%) 、 欧洲 ( 20%) 、 亚太 ( 30%) 为主要的市场 , 预计发达国家占比约 80%。 5 1.2 全球看:结构性心脏病器械有望持续增长 数据 来源: marketsandmarkets, 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进展与展望 ,西南 证券整理 全球结构性心脏病器械市场规模 北美 , 38% 欧洲 , 20% 亚太 , 30% 其他地区 , 12% 2017年全球结构性心脏病器械市场分布 81.6 90.4 150.8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2017 2018 2019 2020E 2021E 2022E 2023E 全球结构性心脏病器械市场规模(亿美元) 2018年中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器械和全球的对比 219.5 249.2 284 322.7 364.6 412 464 13.5% 14.0% 13.6% 13.0% 13.0% 12.6% 12% 12% 13% 13% 14% 14% 15% 0 100 200 300 400 50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中国心血管器械市场规模(亿元) yoy 中国心血管器械市场规模及增速 从国内市场看 , 2018年国内心血管器械收入 412亿元 , 其中 SHD器械约 35亿元 ( 其中介入不足 10亿元 , 外 科约 25亿元 ) , 占比约 8.5%;而全球 2018年结构性 心脏病器械占全球心血管器械比重约 18%, 预计未来 10年在介入手术带动下结构性心脏病器械有望持续跑 赢器械板块 , 预计 2030年国内结构性心脏病器械市场 规模有望超过 255亿元 。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在 TAVR、 TMVr/R、 TPVR、 LAAC、 TTVr/R等领域带动下有望爆发增长 。 假设 2030年占 SHD器械的 66%, 则 2030年 SHD介入器械 有望 168亿元 , 具有 10年 10倍以上空间 。 1.2 中国看: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有望 10年 10倍空间 数据 来源: Frost&Sullivan,西南证券整理 全球器械市场 80%是由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贡献,这些国家人口合计约 10亿人,人均在结构性心脏病器械上的花费为 10美元,中 国拥有 14亿人口,人均在结构性心脏病器械的花费为 0.36美元, 人均相差 30倍,未来提升空间巨大 。总量看,随着器械领域控费政策进行, 假设 20202030年国内器械总规模复合增速 5%,则 2030年到 12122亿元,总量增速大幅放缓,需求侧改革促进刚需创新产品放量,假设到 2030年中国器械结构与 2018年全球类似,则 2030年国内 结构性心脏病器械市场规模为 1212211.7%18%=255 亿元 ,复合增速 18%。 6 1.2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赛道好在哪里? 行业空间大 :对标全球市场 , 中国心血管器械中冠脉介入类占比偏大 , 而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 体量很小 , 假如 2030年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的占比达到发达国家全球 2018年的水平 , 那么 届时市场规模将达到 168亿元 。 未来 10年具有 10倍空间 。 行业增速快 :随着老龄化加剧 、 支付能力提升 、 创新产品上市 、 专业医生增加等多方面因素 , 未 来瓣膜介入手术量和左心耳封堵手术量将有望迅速提升 , 驱动行业高速增长 。 创新潜力大 :目前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创新风起云涌 , 主要因为该领域相比 PCI手术 , 成熟度较低 , 有很多疗效 、 安全性 、 操作性等方面可以进一步创新优化 , 未来产品的创新升级空间较大 , 即 便在比较成熟的经皮主动脉瓣置换 ( TAVR) 领域 , 仍有降低全因死亡率 、 瓣周漏 、 主要血管并发 症 、 起搏器植入等指标的潜力 , 同时提升手术的操作性 、 扩大适应症范围也是重要的方向 。 此外 二尖瓣 、 三尖瓣的介入治疗还不成熟 , 但未来创新潜力大 , 众多研发资金会往改领域布局 。 政策影响小 :高值耗材带量采购常态化 , 国采和省级试点持续推进 , 一些临床成熟 、 手术量大的 耗材产品将大概率面临带量采购的影响 , 从政策层面 、 企业层面 、 资本层面都会更加注重创新器 械的扶持和投入 ,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是器械创新升级的重要领域 , 有望作为一种产业趋势像 创新药一样得到价值凸显 。 格局好 :短期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竞争玩家并不多 , 在瓣膜病领域 , TAVR主要包括进口企业爱 德华和国产企业启明医疗 、 微创心通 、 杰成医疗 、 沛嘉医疗 , 三年内较难出现新的进入者 , TMVr 领域主要是雅培的 MitraClip较为成熟 , 其余的大部分瓣膜介入产品 , 国产企业基本和全球研发前 沿处于同一梯队 。 7 1.3 2025年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空间约 95亿元 数据 来源:西南 证券整理 结构性心脏病主要介入治疗相关器械与 2025年空间展望 8 疾病 主要治疗领域 治疗方式 主要产品 企业 2019患者数量(万人) 市场规模( 2019) 预计市场规模( 2025E) 全球 中国 全球 中国 全球 中国 主动脉瓣疾病 主动脉瓣狭窄( AS) 外科主动脉瓣置换( SAVR) 外科生物瓣 美敦力、爱德华、佰仁医 疗、普惠生物 1970 430 约 11 亿美元 约 5 亿元 约 11 亿美元 约 8-9 亿元 经皮主动脉瓣置换( TAVR) Sapien、 CoreValve、 VenusA、 J-Valve、 VitaFlow、 TaurusOne 爱德华、美敦力、 启明医 疗 、杰成、 微创心通 、 沛 嘉医疗 48 亿美元 约 4 亿元 约 100 亿美元 约 50 亿元 二尖瓣疾病 二尖瓣反流( MR) 外科二尖瓣修复( SMVr) 瓣膜成形环 爱德华、美敦力、圣犹达、 索林、佰仁医疗 9670 1060 约 12 亿美元 约 2-3 亿元 约 2 亿美元 约 45 亿元 外科二尖瓣置换( SMVR) 外科生物瓣 美敦力、爱德华、佰仁医 疗、普惠生物 约 23 亿美元 约 5 亿元 约 2-3 亿美元 约 8-9 亿元 经皮二尖瓣修复( TMVr) MitraClip、 PASCAL、 ValveClamp、 Cardioband 、 MPAS、 MitralStitch 雅培、爱德华、 捍宇医疗 、 Mitralign、 德晋医疗 约 7 亿美元 0 约 40 亿美元 约 67 亿元 经皮二尖瓣置换( TMVR) Tendyne、 Intrepid、 Mi-thos 雅培、美敦力、 纽脉科技 0 0 约 14 亿美元 约 3 亿元 三尖瓣疾病 三尖瓣反流( TR) 经皮三尖瓣修复( TTVr) TriClip、 Forma, Trialign、Cardioband等 雅培、爱德华、 Mitralign等 4960 910 0 0 约 2.4 亿美元 约 1 亿元 经皮三尖瓣置换( TTVR) EVOQUE、 Intrepid、 LUX-Valve 爱德华、美敦力、宁波健 世 0 0 约 2.4 亿美元 约 1 亿元 肺动脉瓣疾病 先心病外科矫正后右 室流出道功能衰退 经皮肺动脉瓣置换( TPVR) Melody、 Sapien、 VenusP 美敦力、爱德华、 启明医疗、佰仁医疗 55 8.4 约 2.6 亿美元 0 约 5.6 亿美元 约 7 亿元 主要瓣膜疾病及其治疗领域的产品和空间 2 瓣膜修复与置换,创新升级主旋律 数据 来源: Frost&Sullivan,西南证券预测及整理 如何在瓣膜病介入治疗领域挑选好的赛道 ? 关注 1) 患者基数大 、 2) 发达国家老龄化刚需疾病 、 3) 美国市 场获批术式 、 4) 赛道发展周期阶段这四个因素 , 接下来 5年 ( 至 2025年 ) 的投资机会顺序为: 1) TAVR、 2) TMVr、 3) TMVR、 4) TPVR、 5) TTVr/R;关注 Tendyne、 TriClip、 Intrepid等前沿产品在美国临床试验的情 况 。 如何在赛道中挑选好产品 ? 商业化潜力主要根据 “ 临床数据优势 +长期随访数据支撑 +产品易操作性 +学术 推广能力 ( 是否有领域专家背书 、 科室协同 ) +定价及医保报销情况 “ 等因素综合分析 , 这其中临床有效性和安 全性是基础 。 如何对 SHD介入器械进行估值 ? 基于一些共性 , 潜在空间 =患者基数 *重症比例 *风险比例 *渗透率 *出厂价 格 , 例如后文我们预计 2030年 TAVR国内市场约 100亿空间 , 处于成长期的龙头可以享受 2040倍 PS的估值 ( 按 净利率 40%, 对应 PE 50100倍 ) , 如预期 A公司明年收入 10亿元 , 则可以给 200400亿市值 。 9 瓣膜性心脏病 ( Valvular Heart Disease, VHD) 是由于四个心脏瓣膜 ( 即主动脉瓣 、 肺动脉瓣 、 二尖 瓣及三尖瓣 ) 中其中一个或多个瓣膜出现损伤或缺陷引起的疾病 , 是一种常见的结构性心脏病 。 正常 的瓣膜可促进适当的血液流动 , 倘瓣膜变得太窄及硬化 ( 狭窄 ) 或无法完全闭合 ( 返流 ) 时 , 则会扰 乱正常的血液流动 。 2019年 , 全球约 2.1亿名患者患有瓣膜性心脏病 , 造成约 260万人死亡 。 2019年全国预计有患者 3630万人 , 预计 2025年将增至 4020万人 , 每年存量净增加约 60多万左右 。 由于风湿热及退行性病变盛行和老龄化加剧 , 中国 65岁以上的瓣膜病患者越来越普遍 。 随着生活水平 提升 、 健康意识的增强和患者负担能力的提升以及医保报销范围的扩大 , 未来国内心脏瓣膜疾病就诊 率有望不断提升 。 10 2.1 老龄化加剧,瓣膜性心脏病高发 数据 来源:微创心通招股书,国家统计局, 西南证券整理 中国老龄化人口比例 中国心脏瓣膜疾病患者人数 12.6% 21.5% 0.0% 5.0% 10.0% 15.0% 20.0% 25.0% 1953 1982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2018 2030E 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 心脏瓣膜疾病以主动脉瓣疾病 、 二尖瓣疾病 、 三尖瓣疾病为主 , 中国各瓣膜病发病率和全球虽略有不 同 , 但总体结构较为类似 , 二尖瓣疾病占比最大 , 约为主动脉瓣疾病发病人数的两倍 。 主动脉瓣疾病: 2019年全球患者 4610万人 , 中国患者 820万 , 主要包括主动脉狭窄 ( AS) 和主动脉 反流 ( AS) 。 当前主动脉瓣领域是介入治疗较为成熟的领域 。 二尖瓣疾病: 2019年全球患者 1.13亿人 , 中国患者 1640万人 。 三尖瓣瓣膜疾病: 2019年全球患者 5360万人 , 中国患者 1160万人 。 肺动脉瓣疾病:在瓣膜性疾病中占比很低 , 主要由 TOF和先心病手术治疗引起的右室流出道 ( RVOT) 功能衰退引起 , 根据 TOF发病人数估肺动脉瓣疾病 , 2019年全球 TOF患者约 55万人 , 中国患者 8万人 。 11 2019年全球心脏瓣膜疾病构成(万人) 2019年中国心脏瓣膜疾病构成(万人) 数据 来源: Frost Sullivan, 西南证券整理 2.1 瓣膜性疾病构成:二尖瓣疾病人群基数最大 主动脉瓣疾病 , 4610, 22% 二尖瓣疾病 , 11300, 53% 三尖瓣疾病 , 5360, 25% 肺动脉瓣疾病 , 55, 0% 主动脉瓣疾病 , 820, 23% 二尖瓣疾病 , 1640, 45% 三尖瓣疾病 , 1160, 32% 肺动脉瓣疾病 , 8, 0% 2.2 瓣膜性疾病治疗的发展历程:从外科到介入 1912 年 , Tuffier 尝 试利用手指按压升主 动脉壁 , 触及狭窄主 动脉瓣以进行扩张 。 1913年 , 首例心脏瓣膜手术 此乃首例心脏瓣 膜手术试验 , 手 术顺利完成 。 1950s1970s年代 , 心脏 瓣置换术及修复手术的发展 1996年 , Carpentier及 Cosgrove 报 告 成 功 进 行微创心脏瓣膜手术 。 自此 , 心脏瓣膜治疗已 进入微创心脏瓣膜手术 的时代 。 配合体外循环 (CPB) 的利用 , 已发展出 心 脏 瓣 置换 及 修 复 手术 。 1970s 年代 , Carpentier 报告二 尖 瓣 成 形术 的 方 法 , 引 领 人心 脏 瓣 膜 手术走向成功 。 1958年, Dwight E.Harken成功利用硅 笼球半进行主动脉瓣 置换,此乃人工半膜 置换术的里程碑。 1990s年代 , 微创心脏 瓣膜手术 微创手术的概念自 法国 医生于 1987年 开始练习腹腔镜检 查时已形成 。 与传统手术相比 , 微创心脏瓣膜手术 有许多优点 , 例如 痛楚轻微 、 切口较 细 、 复原过程较快 及顺利且出血少 。 2000年 至今 , 经导管瓣 膜治疗 (TVT)的时代 2000 年 , Bonhoeffer 首次成功完成经皮肺动 脉瓣置入术 (PPVI), 成 为经导管心脏瓣置换术 的先驱 。 虽然 TVT起源于 Kan 等人于 1982年报告 患有先天性肺动脉 狭窄的患者成功以 单气囊扩大进行治 疗 。 然而 , 该等技 术仅适用于数种心 脏疾病 。 于 2002及 2003年 成 功应用 TAVR 及 MitraClip治疗主动 脉狭窄及二尖瓣返 流 , 标 志 着 TVT 的 成功 。 数据 来源:启明医疗招股书, 西南证券整理 12 2.2 主要瓣膜性疾病治疗方案汇总:介入术式不断开发 瓣膜性疾病 分类 手术治疗(修复 or置换) 现状 主动脉瓣疾病 主动脉狭窄 ( AS)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PBAV) 球囊扩张,为姑息手术,并发症和再狭窄率高,国内较少使用, TAVR手术有时需要球囊预扩 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 SAVR) SAVR适合较为年轻的患者,对于高危患者首选 TAVR,未来 TAVR适应症有望扩大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TAVR) 主动脉反流 ( AR) 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 SAVR) TAVR在主动脉反流领域未被列入指南推荐,还处于探索阶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TAVR) 二尖瓣疾病 二尖瓣狭窄 ( MS) 外科二尖瓣闭式分离术 逐渐被 PBMV取代 外科直视瓣膜成形术 经皮球囊二尖瓣狭窄成形术( PBMV) 安全、有效,逐渐取代闭式分离术和直视瓣膜成形术 外科二尖瓣置换术( SMVR) 与 PBMV远期疗效相当,死亡率无差异,瓣口面积改善好于PBMV,再手术率低,用途逐渐多于 PBMV 二尖瓣反流 ( MR) 外科二尖瓣反流修复术 一般分为二尖瓣瓣叶修补和瓣环成形,不用长期使用抗凝治疗, 但难度大,死亡率较高,易复发 经皮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 Mitraclip临床运用较为成熟 经皮二尖瓣环成形术 大多处于临床研发阶段,未来几年有望成为不断丰富二尖瓣介 入产品线 经皮二尖瓣人工腱索植入术 心室瓣环重构术 外科二尖瓣置换术( SMVR) 当前标准疗法,但局限性较多 经皮二尖瓣置换术( TMVR) 外科高危患者做临床, Tendyne在欧洲获批 三尖瓣疾病 三尖瓣狭窄 ( TS) 外科三尖瓣闭式分离术 容易造成严重关闭不全,基本不怎么使用 外科三尖瓣置换术( STVR) 当前 TS主要疗法 二尖瓣反流 ( TR) 外科三尖瓣反流修复术 一般分为三尖瓣瓣叶修复术和瓣环成形术( TVP),可在做二尖瓣外科手术时同时修复三尖瓣,是目前 TR的主要治疗方式 外科三尖瓣置换术( STVR) 不常用, STVR合计占当前外科瓣膜置换手术的 2% 经皮三尖瓣修复术( TTVr) 包括瓣叶缘对缘对合产品: TriClip已 CE获批, Forma在研;也包括瓣环成形产品如 Trialign、 TriCinch、 Cardioband等 经皮三尖瓣置换术( TTVR) Sapien和 Melody可用于三尖瓣二次换瓣的“瓣中瓣”治疗, 治疗单纯未干预过的三尖瓣置换产品主要处于研究,如 EVOQUE、美敦力的 Intrepid,宁波健世的 LUX-Valve 肺动脉瓣疾病 复杂先心、 RVOT狭窄、肺 动脉瓣反流等 外科矫正手术(如流出道重建、修复等) 手术难度极大,姑息手术为主 经皮肺动脉瓣置换术( TPVR) 逐渐成熟并被接受,一般用于外先心病科矫正手术之后的再次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 Melody、 Sapien、 Venus-P等产品 数据 来源: 结构性心脏病规范化介入治疗 从指南到实践 ,西南 证券整理 介入手术 13 2.2 瓣膜置换:人工瓣膜按材料分为机械瓣和生物瓣 人工心脏瓣膜的分类 项目对比 机械瓣 生物瓣 使用寿命 按 ISO5840标准和国标 GB12279标准 , 估计 机械寿命可达 50年以上 , 理论上不出现并发 症的情况下终生可用;但术后抗凝并发症会 降低实际生存率 。 按 ISO5840标准和国标 GB12279标准 , 在大于 65岁的患者体内 , 预期平均使用 寿命一般为 15年左右; 年轻患者因更易发生钙化而缩短使用寿命 。 年龄及条 件 2014年美国指南建议 60岁以下患者选择机械 瓣 , 2017年美国指南修改为建议 50岁以下患 者选择机械瓣 , 50-70岁可以选择生物瓣或 机械瓣; 所有使用机械瓣的患者都应是愿意接受终生 抗凝治疗且不存在抗凝禁忌的患者 。 美国指南建议 70岁以上患者选择生物瓣; 2014年美国指南认为 60岁以上患者可以 选择生物瓣或机械瓣 , 2017年美国指南 修改为 50岁以上患者可以选择生物瓣或 机械瓣; 任何有抗凝禁忌或不希望终生抗凝建议选 择生物瓣 。 优劣势 术后需要终身抗凝 , 并监测凝血功能 , 因抗 凝不足或过量容易出现血栓或出血等抗凝并 发症 。 术后 3-6月使用抗凝即可 。 但面临瓣膜损 坏或钙化而二次开胸更换瓣膜的风险 。 治疗方式 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介入瓣导管介入 。 机械瓣和生物瓣的比较 人工心脏瓣膜按材料不同可分为 机械瓣 和 生物瓣 两大类 。 机械瓣目前主要以热解碳为瓣叶材料;生物瓣瓣 叶主要使用猪主动脉瓣或牛心包等生物组织制作 , 牛心包组织较猪主动脉瓣材质具有更致密 、 面积宽大 、 具备可选择性和可测量性等优势 , 目前在海外是主流的生物瓣叶材料 , 其中美国使用的生物瓣膜中 , 牛心 包瓣占比超过 70%。 生物瓣替代机械瓣是主流趋势 。 机械瓣的主要优点是使用寿命长 , 适合年轻患者 , 但由于血液相容性较差 , 容易导致血栓 、 栓塞 、 卡瓣等并发症 , 需要终生使用抗凝 , 甚至伴随噪音 ,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而生物瓣 随着抗钙化和耐久性能的提升 , 叠加大量循证医学数据的支持和瓣中瓣技术的发展 , 在海外市场逐渐取代 机械瓣成为主流 。 2010年左右 , 发达国家生物瓣已经占人工瓣膜使用量的 70%以上 。 数据 来源:佰仁医疗招股书,西南 证券整理 14 2.2 瓣膜置换:按术式分为外科开胸和微创介入 项目对比 介入瓣 外科瓣 手术风险及预后 微创手术,手术风险低,预后恢复快 开胸手术, 一般需要体外循环, 手术风险相对较大,预后恢复相 对较慢 适用症及适用人群 一般用于 70岁以上,无法进行外科手术换瓣的患者;主要用于 主动脉病变;此外,介入瓣中瓣可以用于外科瓣治疗后,外科 瓣出现毁损或钙化需要再次换瓣的患者 50岁以上,可以接受外科手术换瓣的患者;可用于各瓣位 病变 使用寿命 由于介入瓣在临床应用时间相对较短,目前仅有术后 5 至 8 年 的随访结果,部分随访结果显示术后 5 年瓣膜开始出现钙化或 蜕变,术后 8 年约有 50%的患者瓣膜发生钙化或毁损;同时由 于使用介入瓣患者一般较外科瓣患者群体年龄大,介入瓣与外 科瓣寿命对比目前仍缺乏一致的看法;此外,未来随着介入瓣 适应症的不断拓展,其使用寿命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支持 在大于 65 岁的患者体内,预期平均使用寿命一般为 15 年 左右,在年轻患者体内,因更易发生钙化而使用寿命缩短, 且因个体差异原因,部分实际使用寿命可能与预期使用寿 命有较大差异 治疗方式 经导管输送,分自扩张和球囊辅助扩张两种方式 外科开胸直视手术 后遗症及其他对比 相比外科瓣,易发瓣周漏(与瓣周组织匹配度不好)、冠脉堵挡(位移)、脑卒中(栓塞)、传导阻滞(需要植放起搏器) 一次手术可同时解决伴有的其它病变 外科瓣与介入瓣的比较 数据 来源:佰仁医疗招股书,西南 证券整理 从手术方式看 , 外科手术换瓣仍是主流 , 经导管介入治疗是趋势 。 主动脉瓣位是介入替代外科的先行者 :外科手术换瓣仍是治疗严重瓣膜狭窄的 “ 金标准 ” , 但在高危 患者 ( STS8) 中介入瓣已经逐渐成为主流方式 , 随着临床证据推动 TAVR适应症往中危 、 低危患者拓 展 , 未来预计有望实现 “ 全人群 TAVR理念 ( TAVR for All Comers) ” 。 二尖瓣 、 三尖瓣瓣位 :由于结构的特殊性 , 目前尚没有成熟的介入瓣置换方法 ( 有一些介入修复术 ) , 预期较长时期内仍外科手术治疗为主 , 其中 TMVR预计较早取得突破 ( Tendyne已获批 CE注册 ) 。 肺动脉瓣位 :较为复杂 , 一般发病于出生缺陷和外科治疗后的狭窄和反流 , 首次或再次治疗目前仍以 外科手术为主 , 后续再治疗可以介入方式进行 ( Melody、 Sapien和 VenusP较为成熟 ) 。 15 2.2 瓣膜置换:介入瓣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018年美国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构成 2018年中国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构成 年龄构成 占手术 患者的 比例 选择机 械瓣的 比例 选择生 物瓣的 比例 50岁以下 45% 90% 10% 50-70 岁 50-59岁 30% 左右 85% 15% 60-70岁 20% 左右 50% 50% 70岁以上 5% 35% 65% 国内目前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年龄构成 及瓣膜选择情况 目前国内瓣膜置换手术主流选择为机械瓣 , 未来生物瓣渗透率 有望逐渐提升 。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6年数据 , 国内心脏 瓣膜手术患者约 95%为 70岁以下患者 , 约 80%选择使用机械瓣 。 主要因 1) 国内患者年轻 、 2) 老年退行性病变患者诊疗率低; 3) 推广不足 。 对标美国 , 国内介入瓣有较大前景 。 2018年美国介入瓣以生物 瓣为主 ( 90%) , 介入主动脉瓣 ( TAVR) 临床应用占比 34%, 约占外科生物瓣的 2/3, 而 2018年中国生物瓣使用比例约为 2025%, 约为 1.82万枚 , 其中大部分是外科生物瓣 ( 以爱 德华 、 美敦力 、 佰仁 、 普惠为主 ) , 介入主动脉瓣的临床应用 约为 1000例 , 占比很低 , 未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 数据 来源:佰仁医疗招股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6, Millennium Research Group,西南 证券整理 16 2.3 主动脉瓣疾病: TAVR适应症逐渐扩张,国内市场腾飞在即 TAVR适应症逐渐扩大。 主动脉瓣疾病高发, 2019年国内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分别为 430万和 390万,其中有症状重度患者(约 1520%)是目前需要治疗进行的主要人群。而重度患者 中又根据外科手术风险大小分为禁忌、高危、中危、低危等人群,随着 Sapien 3和 CoreValve系列 瓣膜的临床证据,目前海外 TAVR已获批用于重度 AS患者高中低危全人群,国内 TAVR产品的中低危 适应症还需进一步临床证据。 国内导入完成,腾飞在即 。目前国内已上市 TAVR产品已形成 1家进口 3家国产的“ 1+3” 格局,临 床研究和市场导入阶段基本完成,随着需求端的拉动,未来行业有望爆发式增长,预计 2025年国内 市场超过 50亿元。判断商业化潜力主要根据“临床数据优势 +长期随访数据支撑 +产品易操作性 +学 术推广能力(是否有领域专家背书、科室协同) +定价及医保报销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 主动脉狭窄 AS 主动脉反流 AR 有症状重度 AS 症状性重度 AR 有症状中度 AS 外科禁忌或高危 中危 AS 低危 AS 无症状重度 AS TAVR适应症逐渐扩大 2019年全球符合资格 的患者数量有 375万 人 , 中国符合资格患 者数量 76.7万人 美敦力正在开展无症状重度 AS和有 症状中度 AS的适应症临床研究 美国有超过 200万患者患有有症状的 中度 AS和无症状重度 AS, 占美国总 AS人口的 40 以上 占 AS患者 18% 约占 AS患者 40% 全球也处于临床研究 , 暂未获批该适应症 杰成股份的 J-Valve获批 AR适应症 数据 来源:西南 证券整理 17 2.3 主动脉瓣疾病:国内 AS和 AR各约 400万患者 18.3 18.6 19 19.3 19.7 20 20.4 20.8 21.2 21.6 22.1 24.6 25 25.5 26 26.4 27 27.5 28.1 28.6 29.2 29.9 0 10 20 30 40 50 60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E 2021E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主动脉瓣狭窄( AS) 主动脉瓣反流( AR) 20152025年全球主动脉瓣疾病患者数(百万人) 20152025年中国主动脉瓣疾病患者数(百万人) 4 4 4.1 4.2 4.3 4.4 4.5 4.5 4.6 4.8 4.9 3.7 3.7 3.7 3.8 3.9 3.9 4 4.1 4.2 4.3 4.4 0 1 2 3 4 5 6 7 8 9 10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E 2021E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主动脉瓣狭窄( AS) 主动脉瓣反流( AR) 主动脉瓣狭窄 ( AS) : 指 主动脉瓣收窄 阻塞了血液 在 心脏收缩期从 左心室流入升 主动脉 。 AS的致因主 要包括先天性二 叶 式主 动脉瓣 、 年老 退行性 病变 、 风湿热 。 除非迅速 实施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 否则在 确诊两年内进展至 AS症状期患者的死亡率高于 50%。 主动脉瓣反流 ( AR) : 指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 造成 心室 舒张时血液从主动脉逆流至左心室 。 AR的病因 包括瓣膜退化 、 风湿病 、 心 内膜 炎和 主动脉根部扩 张 。 许多 AS患者通常伴随 AR症状 , 纯 AR患者较少 。 国内患者二叶瓣比例和主动脉瓣含钙量都比美国高 。 数据 来源: Frost Sullivan, 西南证券整理 中美主动脉瓣膜疾
展开阅读全文